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假如赤城号没有被击毁,那么日本还有机会扭转中途岛海战战局吗

假如赤城号没有被击毁,那么日本还有机会扭转中途岛海战战局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914 更新时间:2024/2/23 22:22:11

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这是二战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美国飞行员少校理查德·贝斯特投下的炸弹分别重创了日本的飞龙号航母赤城号航母,成为了世界战争史上唯二的单日击伤两艘航母的飞行员。与四名飞行员同时分享击中飞龙号航母的战果不同,贝斯特击中赤城号的那颗炸弹可谓是价值连城。因为之前美军的攻击只有一颗近失弹在赤城号左舷后部落下,而贝斯特的那颗炸弹则直接在赤城号上引发了连锁爆炸,给了该舰毁灭性的打击。

贝斯特生于1910年3月24日,在中途岛海战后因为吸入性肺炎而导致的结核病而退役,2001年10月28日以91岁高龄逝世。

贝斯特在中途岛海战中对美军的贡献可谓是居功至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役的走。如果他投下的那颗炸弹没有击中赤城号,那么这艘日本海军中最富盛名的大型航母、第1航空战队和第1航空舰队旗舰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会发生多大的作用,能否扭转日军陷入不利的战局,确实值得探究一番。

贝斯特的致命一弹在赤城号上引发连锁爆炸,将该舰完全炸残,最后因火势无法控制而被日军自沉。假如赤城号没有挨这一弹,后面的战局走势还真不好说。

要探究赤城号能发挥的作用,首先得了解该舰的实力。赤城号全长超过260米,满载排水量高达42750吨,作为日本除信浓号外最大的航空母舰和最初建造的大型航母,赤城一直被视为机动部队的象征:日本海军于1928年以赤城号为旗舰组建第1航空战队,1934年又以其为旗舰组建第2航空战队,1941年第1航空舰队组建,赤城依然作为整个机动部队的旗舰而存在,堪称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摇篮。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曾担任赤城号的舰长,日本海军航空主导论奠基人源田实、第1航空舰队飞行总队长渊田美津雄、绰号“雷爆之神”村田重治、瑞鹤飞行队长岛崎重和、飞龙飞行队长友永丈市以及赤松贞明、板谷茂、进藤三郎、中岛正、柴田武雄、志贺淑雄等等日军著名牌均曾在此舰上服役或者曾经服役。

赤城号是联合舰队乃至日本海军中最负盛名的航母,也是日本除信浓号外最大的航母。太平洋战争初期该舰南征北战,为日本海军逞凶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舰上配置的舰载机部队全是日本海航的精英人员,战斗力非强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赤城号在日本海军的奇袭珍珠港、南方支援作战和印度洋攻略中都担任绝对主力,其舰载机部队作战经验丰富、战果辉煌。中途岛海战中,赤城号上搭载的舰载机部队合计有69架战机,包括零式舰战27架,九九舰爆21架,九七式舰攻21架。如果赤城号没有受到损伤,这些舰载机部队便主力尚存。此外赤城号作为当时日军最大的航母,加贺号和苍龙号在受损后还可以将自身的部分舰载机降落在她的甲板上,因此届时其舰载机部队的实际数量很可能会超过她本身的配置数量。

飞龙号是一艘中型航母,满载排水量21900吨,只有赤城号的一半,此外其甲板的空间也远远小于赤城号,无力搭载更多的舰载机部队。在中途岛海战中,该舰以一敌三,虽然最终失败但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中途岛海战中,飞龙号的舰载机合计66架,包括零式舰战24架,九九舰爆21架,九七式舰攻21架。虽然总数比赤城号少不了几架,但是作为中型航母的飞龙号,有限的甲板空间导致其不具备搭载多舰载机的能力。在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三舰都丧失战斗力后,飞龙号单舰发起反击,第一次反击出动18架九九舰爆和6架零战,第二次反击出动10架九七舰攻和6架零战,总计40架,将美军的约克城号航母重创,却无力抗衡剩下的两艘美军航母。

表现飞龙号舰载机对约克城号发起攻击的油画作品。这两次攻击重创了约克城号,但美军依旧还有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两艘航母,飞龙号单舰的奋战没能改变中途岛海战的最终结局。

设想一下如果赤城号没有挨弹,依旧保持战斗力,那么飞龙号发起的反击就不再是孤掌难鸣,日军攻击队的规模至少会增加一倍以上。面对赤城号和飞龙号联合发起的进攻,以及还有加贺号和苍龙号幸存舰载机的加入,那么美军航母所遭受的攻击力度会大幅上升。而且,赤城号的存在会大大提高日军防空战机的数量,美军的反击不见得会像对付飞龙号单舰那么容易。这样此消彼长之下,日军完全有能力发起更多波次且更为强大的反击,那么美军舰队最后的结局很可能就不止是损失约克城号一艘航母那么简单。如果日军的运气再好些,甚至有可能击沉击伤更多的美军航母,那么中途岛海战的结局就会完全变成另外一种效果。

如果赤城号没有中弹,她与飞龙号双舰反击美军,那么中途岛海战完全可能呈现另一幅结果。

当然,即使日军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也最终不会改变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胜负走向,只是多苟延残喘点月份罢了。不过,贝斯特投下的那颗炸弹不仅仅是将赤城号以及上面的数十架舰载机带入了海底,更大的作用是为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避免了更多的损失,并影响了太平洋战争后续的一系列作战,其引发的蝴蝶效应为美国人所带来的利好,确实难以估量。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钢琴师最后那个军官历史原型,苏联人怎么看威廉霍森菲尔德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一场让人非常痛心的历史,这起世界大战主要由纳粹德国主导。德国人的战斗力非常优秀,但同时他们也不会对敌人手软,手段也是非常的灭绝人性的,尤其是在针对犹太人这方面。不过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完全绝对的,在这场战争中也有着一些品德非常高尚的德国军官。《钢琴师》这部战争巨作相信很多人都有看

  • 日本投降的时候为何我国能从苏联接手大量关东军武器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数以万计的士兵献出了生命,他们都为了自己的国家奋战。当时的苏联在世界上拥有着较好的重工业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并且还与德国死磕了好几年,最终还赢得了战争。在1945年的5月,德国投降,成为了战败国,还面临着巨额赔款。等到欧洲的战争全都结束之后,苏联终于将矛头对准了具有很强侵略性的日本

  • 兖州之战为什么停战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兖州之战,一次是曹操和黄巾军之间的兖州之战,还有一次是曹操和吕布之间的兖州之战,而大部分时候人们所说的兖州之战,指的就是第二次。但这一次的兖州之战,原本吕布可以说已经占了上风,占领了兖州的大部分地区,可是最后却不得不停战,吕布也失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德国调停中日战争为何失败,陶德曼调停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战争

    七七事变点燃整个远东的火药桶,中日双方的全面战争彻底爆发。这场战争的爆发让当时远在欧洲的纳粹德国很是为难,一方面日本是纳粹德国远东的盟友,另一方面中国却是重要的战略伙伴。纳粹德国希望两国恢复和平状态、一来德国不希望日本独占中国,掌握全部的中国资源;二来更希望因为战争让中国倒向苏联,使得苏联获取中国的

  • 列宁格勒保卫战经过,伤亡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战争

    说道列宁格勒战役,也可被称之为列宁格勒保卫战,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争中德国为了攻占列宁格勒而展开的一场战役,从1941年9月9日开始,1944年1月27日结束。1月27日,为列宁格勒解放日,被俄罗斯联邦政府设为“俄罗斯军人荣誉日”。01列宁格勒,即今天的圣彼得堡列宁

  • 日本大东亚共荣圈是什么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战争

    在战争时期,宣传口号绝对是一个不可以忽视掉的力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宣传的重要慢慢的显露出来,而且被各个国家所广泛利用,成为动用武力之外的重要博弈手段。而在日本对华侵略的过程中,宣传尤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根据日本对华政策,“军事行动是最后一招,不得不做的办法。是最下策,如果可能,最好是

  • 日本水下航空母舰计划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战争

    随二战末期日本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之后,席卷了全球61个国家,维持了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是结束了。但是正当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都在庆祝胜利的时候,驻守在太平洋地区的美国海军在靠近日本本土的海域上拦截了一艘“奇怪的潜艇”,这艘潜艇不仅大小惊人,而且可以起降鱼雷轰炸机。后经调

  •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到底犯了哪些错误导致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1942年初,日本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发起了中途岛海战。但是让日本海军万万想不到的是,在自己最巅峰的时候,仅仅在4天内的时间里就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和332架战机,遭到了重创。至此之后,太平洋战争彻底扭转了美守日攻的战略态势,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的关键转折点。本期内容就跟您聊一聊,中途岛海战日本究竟犯了哪些重

  • 二战美苏谁的贡献大,谁付出的更多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战争

    站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似乎一直都存在,即便是现在,就像是一个小漩涡,一直对人类文明产生着影响。作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二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庞大的,甚至包括了现在的世界格局。在这场战争中,以中、苏、美为代表的同盟军和德日法西斯展开殊死的搏斗,最后取得胜利。在战争史上,这也是美苏两大

  • 朝鲜战争时期日本在干嘛,做了什么事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法西斯阵营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场战争结束仅仅5年之后,朝鲜告急。由于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进行利益分配,强行划分了势力区域,最终引发了朝鲜战争。朝鲜战争当中,苏联和美国各支持北朝鲜和南朝鲜,由于前期南朝鲜被北朝鲜打得节节败退,美国不能眼看着形势不利,因此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