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十字军为什么东征,起源于哪个国家

十字军为什么东征,起源于哪个国家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57 更新时间:2024/1/25 9:39:20

欧洲历史上十字军东征的历史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收复被穆斯林所统治的圣城耶路撒。当塞尔柱土耳其与基督教的东罗马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对战并取得了胜利之后。为了响应东罗马的求助,于是十字军东征之路便开始了。而十字军东征具体的原因有以下这些方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伊斯兰教的扩张

从第一世纪开始,创始于罗马帝国境内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罗马帝国。4世纪时的基督教已是罗马帝国的最大宗教,并在380年时狄奥多西大帝任内成为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在随后的几个世纪,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都处于罗马帝国及其分裂后的拜占庭帝国境内,基督徒占据压倒性优势。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迅速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扩张,中东的历史格局从此发生巨变。而此时拜占廷帝国和波斯的萨珊帝国因彼此的连年战争而筋疲力竭,人民厌战,新兴的穆斯林从中得利,获取民心。穆斯林在636年的约旦击败拜占廷军队,并于638年占领了圣地耶路撒冷穆斯林称为古都斯。

在7世纪的剩时间里,阿拉伯人不可阻挡地向北方和西方驱进。阿拉伯军队于711年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并击败了西哥特人;次年扩张至伊比利亚半岛中部(今西班牙);到8世纪30年代,在欧洲西面,以北非柏柏尔人为主的穆斯林征服者挺进到法兰克国的心脏地带,却在732年的图尔战役中被查理·马特挫败,其在西欧的扩张步伐遂被遏止。而在东面,717年—718年君士坦丁堡重挫了乌迈耶王朝阿拉伯人的围攻,到9世纪时西西里岛和许多其他地中海岛屿已被阿拉伯人夺取。

10世纪开始,东罗马国力日盛并对穆斯林诸国威胁加剧,穆斯林开始引进突厥人雇佣军。突厥人的宗教政策并不如阿拉伯人宽容,同时什叶派等较为排外的穆斯林宗派势力也开始抬头。双方冲突日益加剧。909年,伊斯兰教什叶派首领在突尼斯以法蒂玛和阿里的后裔自居,自称哈里发,是为法蒂玛王朝,建都马赫迪亚(969年迁至开罗)。

1009年,西方对穆斯林态度发生了巨变,日后圣地的统治权在十字军出现前反复在什叶派(开罗)和逊尼派(巴格达)政权之间交替。这一年,第六任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包括圣墓教堂在内的所有耶路撒冷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加深了对非穆斯林的迫害。基督教徒到耶路撒冷朝圣的路被封,在近东,朝圣者受新入主西亚的突厥奴隶军人穆斯林侮辱的消息传至西欧,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互相对立气氛更加严重。

1039年,在埃及,哈基姆的继任者恢复宗教宽容政策,允许拜占庭重建圣墓教堂,双方关系再次和平。随后,朝圣者被允许往来于圣地,同时突厥穆斯林统治者们也开始认识到朝圣者之于增加财源的重要性。因此,对异教的迫害中止。然而,破坏毕竟已经造成,而后来的塞尔柱人(另一支入主西亚的突厥人)加剧了基督教世界的堪忧。

塞尔柱人原是突厥乌古斯部落联盟的一支,居于中亚吉尔吉斯草原,以其酋长塞尔柱命名。1037年,日益强盛的塞尔柱人建立王朝。1055年,塞尔柱王朝推翻白益王朝,控制了巴格达的哈里发政权。塞尔柱帝国的扩张引发了与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冲突,其中1071年在曼齐刻尔特一役中拜占庭的惨败,以及1073年(一说1076年)耶路撒冷为塞尔柱人所占领,对十字军东征产生了刺激作用。

2、拜占庭帝国的求救

马其顿王朝开始后,国势恢复的东罗马对法蒂玛王朝等西亚回教诸国的战争开始再度白热化。1025年,巴西尔二世驾崩后,由于连年内战,东罗马国势日衰。1071年,塞尔柱帝国在曼齐刻尔特战役中大胜拜占庭帝国军队,结果使拜占庭丧失了大半的国土,其版图只限于巴尔干半岛一隅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至此东罗马无力单独对抗穆斯林威胁,君士坦丁堡方面因为失去安纳托利亚作为屏障,不得不寻求西方的军事援助。

3、西欧社会的变化

11世纪前,欧洲人口并不多,许多人受着贫困的侵袭;木质城堡局限了人们的视野;货币不流通,化只见于王宫和修道院。权力分散和野蛮粗暴是这个时代的特征。100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趋停,人口逐渐增加。农民们有了较好的工具,他们开垦荒地和森林以扩大耕地,富余粮食也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增加,开始有别于乡村,不过这些城市规模远小于东方。在东方许多港口,西欧人的身影较频繁出现了。

随着基督教在维京人、马扎儿人和斯拉夫人中的传播和加洛林王朝的崩溃,西欧国家的疆域逐渐趋稳;另外,采邑制更加普及,封建领主遍布,他们买得起包括战马在内的作战装备,这些领主以及随从们被称为“骑士”,成为贵族阶层的一个象征,建立在日耳曼崇尚勇武、荣誉和忠诚传统上的骑士制度逐渐成形。

许多国家内战、民族迫害和领主间的私战等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像公国、伯国这样的封建领地实力相对均衡。贵族阶层的作战和冒险欲望强烈,这与当时天主教廷发布旨在使人们克制暴力的“上帝和平、上帝休战”运动相矛盾。

4、宗教-朝圣的世俗化和教会派别斗争

11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克吕尼运动的高峰期,宗教的思想观念与感情已深入到人们的骨髓,人们的时空观、财富观、劳动观以及其他一切行为,无不受到基督教的深刻而持久的作用,在几乎任一个教堂或小村庄都会听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对天国的追求和对地狱的恐惧。十字军东征发生前的10—11世纪之交,正值基督教史上的所谓“世界末日”,而这时的西欧也正处于长期的荒年。

人们疯狂地相信《示录》中提到的基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以来的千年末日已经来临,类似“世界末日之时,西方皇帝会在耶路撒冷加冕,并与反基督的异教徒在那里战斗”的传言在欧洲各地到处散播。

在这种压力下,一种强烈的“赎罪”与“修来世”的意识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人们把现实苦难看作是上帝对其的惩罚,积极提倡苦修、禁欲、补赎,并由此引发出狂热的对物崇拜和圣地朝圣。在欧洲圣地朝圣早已有之,但此刻的朝圣被教会赋予了新的含义,即朝圣本身也是一种补赎,朝圣者启程之始要象教士一样立誓信教,朝圣期间要过独身生活,并要朝圣者到达圣地进行祈祷时,“他本身已具有了一种权力,可杀一个邪恶的人或治愈一个病人”。

到11世纪时,欧洲朝圣者的人数空前增长。原先小规模的朝圣被大规模的忏悔朝圣所代替。1054年康布雷主教率领3000名朝圣者前往耶路撒冷;1064年—1065年德国科隆、美因兹等地的主教率领上万名基督徒和一支拥有相当人数军队组成的朝圣大军前往耶路撒冷,结果约有3000人在途中倒毙。在当时宗教文化浓厚的时代氛围中,去往圣地进行“圣战”成为一条便捷的赎罪途径,对于穷苦又无援的民众来说,朝圣或到东方去“圣战”也是他们改善命运的出路。

东欧的拜占庭帝国长期奉行的东正教派,并与罗马的天主派在神学、教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分歧不断扩大。1053年,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米海尔一世,因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遂将其全数关闭。罗马教廷提出抗议。弥格耳反而质问西方教会弥撒用无酵饼源自犹太人实为异端。

罗马教宗良九世派了枢机主教亨拜至君士坦丁堡,与弥格耳谈判,但是双方各不相让,谈判破裂。1054年7月14日亨拜进入圣索非亚大教堂,将开除弥格耳教籍的判书放到祭台上,出了教堂。而弥格耳不肯屈服,当众把罗马教宗送来的诏书烧毁。之后罗马教宗和君士坦丁堡牧首相互绝罚,基督宗教正式分裂为西方天主教(拉丁教会)和东方东正教(希腊教会)

5、经济上的变化

来往朝圣的人们中有不少带着朝圣者和商人的双重角色。如10世纪末期,一些意大利商人利用拜占庭给他们的保护建立了同埃及与叙利亚的商业关系。他们对圣地表现出热忱,在安提阿和耶路撒冷为朝圣者建造旅舍。后来,穆斯林与热那亚和比萨舰队作战失利,加之诺曼人征服西西里(1090年),伊斯兰势力逐渐丧失了在地中海的优势地位,意大利沿岸各共和国的商业野心受到了有力的刺激。

6、十字军的组建

基督徒对异教徒的“圣战”的序幕在东征之前就已拉开,如1090年意大利南部皈依基督教的诺曼人从穆斯林手中夺回了西西里岛。而最早的十字军运动发生在西欧的边缘—伊比利亚半岛,西欧的基督徒与穆斯林的矛盾在此表现最为剧烈。早年阿拉伯人入侵并灭亡西哥特王国时,半岛上就开始了收复失地运动。

11世纪,支援伊比利亚人对异教徒的战斗的外国骑士(主要来自法国)增多,同时半岛北方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亚王国与莱昂王国实现了联合。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前夕,作为与东征部队的呼应,教皇乌尔班二世便鼓励这里的基督徒们收复塔拉戈纳。

教皇乌尔巴诺二世在1095年11月在意大利皮亚琴察召开宗教会议,正好东正教的拜占庭皇帝派来特使在会议上痛陈突厥人西侵的压迫,于是教皇在会议上疾呼西欧应收复圣地并解救同为基督教兄弟的危难。

但对抗强大的穆斯林势力必须有更多的团结势力,于是教皇在同年12月冬天在法国克莱芒召开更大的基督教会议发表演说以号召更多响应者,此次参与会议多达数万人并且包含了各地大主教与封建贵族骑士与平民,造成贵族与平民间热烈响应,并且确立以十字记号为军队徽帜,制订大量徽章大量发放,十字军的名称由此而来。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斯鲁伊斯海战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战争

    如今我们谈到英国和法国,大家都很熟悉,一个岛国,一个大陆国家,这一固有观念大相径庭,至少从11世纪开始,英法之间没有过多对于领土有着非常明确的划分和定义,这源于英格兰的首个王朝诺曼王朝,本身就起源于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对于英国的征服。此后接替诺曼王朝的金雀花王朝,也同样是作为效忠于法兰西国王的贵族而存在

  • 苏军驻德部队为什么被誉为苏联最强战力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当时二战时期,德国从1945年投降开始。苏军就在德国驻扎了46年之久,不得不说,苏联这个部队可以说是一直都是在对抗敌人的一线。但是当时驻德的苏军只有三十八万的兵力,为什么就被称之为苏联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20世纪的欧洲,尤其是英国人眼里,苏联苏维埃是比德国纳粹还要可怕

  • 英法百年战争为何能打100多年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并不是说这场战争打了一百年,实际上这个词是在后来的19世纪中叶才出现的,所谓的百年战争其实一直都在断断续续的在打,其实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把汉朝和匈奴之间,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71年的战争称之为“汉匈百年战争”,只不过史学界一般不这么叫罢了。百年战争表面上是

  • 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有哪些,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欧洲历史上的英法百年战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英法百年战争指的是英格兰、苏格兰、法兰西、勃艮第四个西欧王国,在1337年至1453年这116年中,陆陆续续所进行的争夺王室领地的战争。最后,法兰西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英国丧失了全部的大陆领地,真正成为了一个岛国。1、早在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国

  • 龙骑兵是怎么进行作战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战争

    首先了解一下龙骑兵的由来,它最早出现在十六世纪的意大利,简单来说就是“骑马的步兵”,当时法国人占领了皮特蒙德,为了防止西班牙人突袭,当时的法国元帅就让火枪手配上马匹,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动步兵,因为他们的队旗上画了一只火龙而由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他们使用的枪名字叫火龙)。

  • 马镫发明前骑兵如何作战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战争

    马蹬的发明,让骑兵在古代战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步兵杀手,真正意义上的坦克。马蹬发明以前,中原王朝的骑兵作战主要是用弓箭远距离骚扰敌人,为正面战场的步兵提供支援,或者是追杀败军,打扫战场用的。至于说是用来赶路的就有点奢侈了,古代中国产马地少之又少,数万数十万大军赶路很难凑够那么多马,凑够了光人吃马嚼就得

  • 古代骑兵为什么那么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战争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作战当中,骑兵的厉害之处不仅仅只是因为才冲锋的时候冲击力极强,更重要的是骑兵有着超强的机动性。这四条腿的终归是要比两条腿的跑得快,所以骑兵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只要速度够快,机动性强,那么战争的可塑性也就很强,可使用的战术也会更多。比如避实击虚,迂回切割穿插等花活,而步兵呢,除了抱团就

  • 中国具装骑兵什么样子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战争

    我国历史上的具装骑兵兴起于东汉的中后期。当时安息帝国的高桥马鞍通过丝绸之路引入到了大汉,这使得骑兵在进行冲击的时候能够保证前后的稳定性。于是以往非常稀少珍贵的冲锋骑兵就开始慢慢增多起来,而且为了增强骑兵的冲击效果,于是极重甲具装骑兵便出现了。早期比较有名的就是曹操麾下的虎豹骑,从“督虎豹

  • 具装骑兵与普通骑兵有什么区别吗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其实简单的来说,具装骑兵就是重骑兵,但不过是重骑兵当中防御度最高的骑兵,也可以称之为甲骑具装,意思就是人和马都会被挂上重型铠甲。在防御上,具装重甲能够防御一般的刀砍、枪刺以及流矢。在冷兵器的战场当中,一般用于快速冲破敌军防线,就好比现在的装甲集群攻击。这样的重骑兵,在东汉时兴起,三囯时,曹操官渡之战

  • 玉璧之战的遗址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战争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北魏的两个势力展开的这个“玉璧之战”,这场战役可是很出名,而且在历史战争中处于一个主要地位。很多人呢也是非常关注,那么关于这场战役的遗址在哪呢,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时稷山境内的汾南部分成为称为高梁县,隶属高凉郡,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