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希特勒最后的救星是谁

希特勒最后的救星是谁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018 更新时间:2024/1/17 5:40:2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戈特哈德·海因里希这个人,他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陆军大将,曾经是德国第四集团军司令,也是希特勒钦命最最后时刻守卫柏林的大将,负责指挥在柏林战役中战斗力最强悍的维斯瓦集团军群。不过如今只要大家一说到二战德国的那些优秀将领,很多人会想到的是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莫德尔、隆美尔等人,极少有人会注意到海因里希,那么这是为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海因里希吧。

1、默默无闻的陆军军官

谈起二战之前的海因里希,用“默默无闻”这四个字就能完整地体现他在二战爆发之前的全部经历。

1886年12月25日,海因里希出生在东普鲁士的古姆宾年,他的父亲是一个牧师,母亲则来自一个显赫的军官世家。

受母亲影响,海因里希在长大以后也选择了参军报国这一条路。

1905年3月8日,18岁的海因里希加入了德国陆军,进入第95步兵团服役,之后又进入汉诺威军事学院进修,以少尉的军衔毕业后担任营部参谋一职,1914年跟着德军西线兵团参加了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这一时期,海因里希的经历其他能力较为出众的将领一样,先在前线战斗中立下战功,然后调进参谋总部任职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回到前线担任参谋一职。

虽然海因里希曾凭借战功得到了极为宝贵的普鲁士冯·霍亨佐伦佩剑骑士十字勋章,不过在那个名将辈出的年代,海因里希的这个成就并不能让他在军中有很大的名气。

所以直到一战结束,人们对海因里希的印象,除了他是一个勤奋、机智的作战参谋以外,大概就只有他堂兄龙德施泰特是西线第十五军参谋长这件事了。

一战结束以后,海因里希留在“十万国防军”中继续服役,虽然凭借着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在短短十年内就从少校步入了将军行列,但这一时期德国已经开始大扩军,一同从校级晋升为将军的人不在少数。

海因里希原本认为,自己将一直这样默默无闻地渡过自己的军事生涯,最后跟自己的堂兄龙德施泰特一样光荣退役,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却彻底改变了海因里希的命运。

2、初露峥嵘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这个时候,海因里希担任西线第16步兵师的师长,主要任务是在齐格飞防线防御英法的进攻,但由于英法采取消极的静坐战,所以海因里希并没有得到展现自己指挥才能的机会。

一年以后,法国战役爆发,而这一次海因里希又被任命为第12军的军长,隶属于C集团军群,直到1940年6月4日才得到了法国"萨尔缺口"发起进攻的命令。

到了这个时候,德国A、B两个集团军群已经在法国北部完成了歼灭英法联军主力的任务,30万英法联军仓皇从海上逃跑,法国本土剩下的军事力量已无法动摇德军已经到手的胜利。

所以当海因里希指挥第12军发起进攻时,在他面前的法军几乎一触即溃,海因里希也失去了一次在战场上扬名的机会。

总体来说,海因里希善守,在战斗前总要进行精心的战役准备,准备好了再打,所以在面对法国战役这种需要将领们大胆穿插、见机行事的局面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然而随后爆发的苏德战争却给了海因里希一个完美的表演舞台。

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

由于苏联国土面积广阔,苏军又拥有强大的工业实力和数量众多的人口,所以在东线作战的德军就经要进行防御作战,此时海因里希善守的天赋就有了用武之地。

1941年底,苏军在莫斯科一线发起大规模反击,很快就突破了德国第43军的防线,直接威胁到德军后方,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很有被截断后路的危险。

这时正担任第43军军长一职的海因里希及时站了出来,他命令部队主动后撤,抢在苏军的前面占领了战略要地卡卢加,成功地在此地挡住了苏军十几天的猛烈进攻,给德军争取到了重新构筑防线的宝贵时间。

正是由于海因里希在冬季防御战中的突出表现,所以在克鲁格去担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以后,海因里希就被希特勒提拔为德国第4集团军司令,成为德国在东线最主要的前线指挥官之一。

3、防御大师的崛起

1943年1月,海因里希被希特勒提拔为陆军大将,也正是在这一年,德国发起了著名的库尔斯克战役。

为了加强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的进攻力量,德军统帅部从海因里希的第四集团军里抽调了大量的精锐力量南下,直接导致当苏军在1943年9月份发起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战役时,海因里希手上能用的兵力少得可怜。

在当时,负责进攻斯摩棱斯克地区的苏军有125万人,还有20640门各式火炮、143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1100余架作战飞机,而德国能用来防御斯摩棱斯克的兵力只有70余万人,装甲力量十分薄弱。

在主要的罗斯拉夫利地区,海因里希更是得靠16个力量薄弱的师来对抗拥有82万余人的苏联西方方面军主力,当时别说是苏军,就连德军内部都有很多人认为罗斯拉夫利是根本守不住的。

不过海因里希却不这么想。

作为防御大师,他深知防御作战的奥义就在于兵力和防御工事,同时在经过长达两年的鏖战以后,海因里希也摸清了苏军的那一套进攻方式,他坚信只要使用得当,靠自己手里的兵力是完全能挡住苏军进攻的。

于是,海因里希根据苏军的大纵深作战的特点,照搬了苏军在库尔斯克的大纵深防御工事,在罗斯拉夫利地区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并用装甲力量加固了防线上的重点地区。

等到苏军8月7日正式朝罗斯拉夫利发起进攻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德军把这块土地上的一切都变成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每道防线上都精妙布置着机枪和反坦克火力点,德军的重炮更是能依照之前设定好的坐标一打一个准。

不仅如此,海因里希还充分发挥了德军作战素质较高这一优点,不断地把部队以战斗群的形式投入战斗,及时遏制住一些被苏军打开的突破口,同时还经常放弃一些没必要坚守的据点,以便节省兵力用在关键地区。

所以,在这场战役中一个最常出现的场面就是——每当苏军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还有无数苏军战士的生命才拿下德军的一处战略要点时,他们马上就会发现这个“战略要点”对整个战局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

最终,在经过长时间的鏖战以后,苏军因伤亡惨重只能暂停攻势,转移进攻方向,而德军也得以安全地向后撤退。

根据德军的十日伤亡报告,截至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时,海因里希的第4集团军只伤亡了13300人,而西方面军则损失了33万余人,算上苏德两军其他部队的战损,整个斯摩棱斯克战役苏德两军伤亡比高达8:1,海因里希也因此得到了防御大师的称号。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吗?

1943年11月中旬,在完成攻占斯摩棱斯克和奥廖尔的任务以后,苏军西方方面军司令索科罗夫斯基继续带领部队向前进攻,准备再建奇功,于是他集中了4个集团军的庞大兵力,准备一举摧毁德国第四集团军的防线,一雪自己在斯摩棱斯克进攻战役中被海因里希刷战绩的耻辱。

这一次,苏军兵力是海因里希的十倍。

然而,就和两个月之前的斯摩棱斯克进攻战役一样,苏军刚刚发起攻击立马就遭遇了德军强有力的反击。

11月14日,也就是苏军发起进攻的第一天,苏联近卫第10集团军下属的近卫第30、56、85步兵师刚刚推进2.5公里就遭到德国第78突击师的猛烈反击,被迫停止前进。

11月15日,苏联第5集团军试图在第聂伯河西岸建立桥头堡,结果刚刚渡河就遭到德军的反击,最后还是靠着第33集团军下属的2个步兵师及时增援才守住防线,而等到苏联第5集团军试图扩大登陆场地时候,他们又马上遭到了德国第18掷弹兵师的反击。

海因里希就像一个精明的拳手,虽然他的实力不强,但他的每一次打击都能精准打到苏军的节点上,让苏军陷入有力使不出的尴尬局面。

这场战役一直持续到12月4日——索科罗夫斯基在用尽各种手段也无法突破海因里希的防御以后,只能命令部队暂停攻势,此时苏军阵亡和受伤的士兵总数已经超过了6万余人,而德军的伤亡还不到5000余人,两军战损比差不多是12:1。

据说当时苏联统帅部还专门派苏联国防委员会委员马林科夫下来调查,了解一下为啥西方方面军打得这么难堪,后者在报告直接将索科罗夫斯基的指挥描述为“罪行”。

“索科罗夫斯基同志已经忘记该怎么打仗了。”

好巧不巧的是,1944年4月索科罗夫斯基又和海因里希遭遇了,再一次被海因里希打得落花流水,如果不是朱可夫请求让索科罗夫斯基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当参谋长,这位名将可能就此和晋升元帅一事无缘了。

4、希特勒的最后救星

尽管在东线防御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因为海因里希老派普鲁士军人的作风很不受希特勒的待见,所以希特勒在1944年6月4日下令解除海因里希的职务,让他转入预备役。

也正是在这一年的6月22日,苏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巴格拉季昂行动,一举击溃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德国第四集团军也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遭遇惨败以后,希特勒逐渐认识到有海因里希这样一位防御大师是多么重要,于是他紧急下令把海因里希重新召回现役,担任新组建的“海因里希”集群总司令兼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

而到了这个时候,德军在东线败局已定,即便是海因里希也无法挽救第三帝国失败的命运。

1945年3月,由于希姆莱无法胜任集团军群指挥官一职,希特勒便下令解除希姆莱的职位,让海因里希来接手维斯瓦集团军群,负责守卫柏林。

海因里希到任以后,马上就意识到柏林战役德军已无任何获胜的可能,德军不仅在兵力、士气、装备和补给等领域都处于劣势,更要紧的是,由于希姆莱的瞎指挥,维斯瓦集团军群下属的4个集团军中已经被苏军消灭了2个。

尽管如此,海因里希还是尽到了自己作为军人的职责。

他指挥现有的部队在泽落高地和苏军进行了一场血战,截至4月19日,苏军在为期四天的泽落高地攻防战中已经付出了3万人阵亡、21万人受伤和837辆坦克被击毁的惨痛代价,虽然攻克了泽落高地,但即便是朱可夫自己也背上了一个“为了尽快攻占柏林、而不顾士兵伤亡”的黑锅。

4月下旬,由于命令士兵向后撤退保住性命,海因里希被希特勒解职,5月下旬,他被英军逮捕。

由于没有犯下战争罪行,所以海因里希1948年就被盟军释放,最终于1971年在德国去世。

作为一名以防御能力见长的德军将领,海因里希只有在德军处于全面防御的劣势时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样一来,他的知名度无法与古德里安、曼施坦因这些常胜将领对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揭秘史上用时最短的十场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战争,自古以来从未停止过。在人类战争史上,战争的规模有大有小,时间有长有短。就像是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打了几百年也没打出个所以然来。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盘点一下近1800年来发生的十场最短的十场战争。要说明的是,这些中都不包含独立战争或是革命战争。话不多说,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1、马岛战争

  • 125名战士冻成冰雕是真的吗,冰雕连幸存者有几人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战争

    在长津湖战役中,有三个连队的志愿军战士们,在极度寒冷的天气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最后被冻成冰雕。这也成为这场战役中让所有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幕。很像想象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拥有如此坚定的战斗意志,就连美军都感到由衷的敬佩。网传称有125名战士冻成冰雕,实际上这个数字并不准确,下面就和大家讲讲正确的人数

  • 李自成在山海关败了之后怎么就一蹶不振了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战争

    最近很多人对李自成也比较感兴趣,很多人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到了明朝末期李自成实力还是非常非常强劲的,但是话说在打了山海关之后就失败了,然后就一蹶不振了,好吧,真的非常的有意思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这个清朝很强大吗?还是有一些其他的原因。这完全是因为李自成的农民军与八旗军的战斗力相差太大造成的

  • 唐朝三征高句丽的详细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唐朝三征高句丽的整个战争事件的经过,而且还要这个详细的过程,今天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说说,其实唐朝三征高句丽的详细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不像这个隋朝一样极其的复杂,其实唐朝征服过程还算轻松的,具体详细的情况继续往下看。隋朝经过三次征高句丽不但没有将高句丽征服,反而因穷兵黩武,导

  • 蒙古在欧洲被谁打败了?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最近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蒙古在欧洲被谁打败了的问题,也就是到底是谁阻挡了蒙古继续在欧洲横行的铁蹄,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看看到底是谁阻挡了成吉思汗吧。1、蒙古在欧洲被谁打败了蒙古在欧洲当时被埃及军队打败,这一次的失败战役叫“阿音札鲁特之战(亦作艾因·札鲁

  • 军舰岛真实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军舰岛的真实历史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军舰岛真实历史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也是非常值得去探究的,而且这个岛也非常的神秘,里面有很多这个不为人知的一面了,但是这个岛是有历史资料可以查询的,所以真正的军舰岛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吧。这个军舰岛,日本方面称为

  • 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的尸骨去哪了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战争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长平之战,那可是在历史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从这场战役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就让大家非常的震惊,而且最关键的是,这四十万大军结束之后竟然没有发现一具尸骨!那么这么多的尸骨都到哪去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长平之战古战场遗址早已被发掘并证实确实有大量的尸骨被集中掩埋,许多尸骨上都

  • 高句丽为何那么难打?到底是隋炀帝不行还是高句丽太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战争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也都在问这个高句丽的事情,大家如果知道高句丽的话,会发现这个高句丽非常的难打,从隋朝打到唐朝才算是把高句丽给大家服了,那么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高句丽到底有什么本事这么难打?又或者说是隋炀帝太水了吗?其实我们仔细的分析还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的,下面对于这些原因我们我们一起揭秘看看。高句丽

  • 细说高句丽灭亡惨状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战争

    最近很多人问这个高句丽灭亡惨状的问题,很多人都说高句丽灭亡非常的惨烈,那么真就很惨吗?灭亡后他们相关的人又去了哪里呢?对于这些问题也都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仔细说说,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高句丽灭亡为什么惨,是因为它们从朝鲜三国时期开始就一直被古代的中国政权毒打,时不时的就去打一

  • 长津湖战役双方伤亡人数各是多少,长津湖战役打了多久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长津湖战役打了将近一个月时间,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我国志愿军和美军在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十分惨烈的战斗。当时志愿军的条件非常不好,加上还是冬天,战士们需要在零下40摄氏度的恶劣天气下进行战斗。然而,志愿军在这样的情况下,却完成了全歼美军一个团的记录,最后将“联合国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