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奥尔沙会战经过

奥尔沙会战经过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76 更新时间:2024/1/16 20:23:07

说道奥尔沙会战,这是在1514年9月立陶宛与波兰联合军在立陶宛大公奥斯特罗格斯基的指挥下率领着不到3万兵力的军队与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派出的数万罗斯军为了争夺基辅地区以及白俄罗斯的控制权而展架的一些列战斗。其战争的结局是立陶宛波兰联军大胜,莫斯科军主帅伊凡被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场战役的前前后后吧。

第四次立陶宛-莫斯科战争 Lithuanian-Muscovite Wars (1507-1508)

亚历山大·雅盖沃去世后,西吉斯蒙德一世就动身前往克拉科夫,经过一个月的选举投票,他没什么意外的当选了国,于1507年1月24日在瓦维尔城堡举行加冕仪式。加冕仪式过后没几天,西吉斯蒙德一世风风火火地赶到参议院,将他撰写的与莫斯科大公国开战的提案拍在了桌子上。

1507年,伊凡三世已经去世,其子瓦西里三世继位。当开战的书被送到面前时,瓦西里被迫紧急征召军队应对战争,双方在边境地区试探性的小打了一场,谁都没有占便宜。就在西吉斯蒙德一世准备集结波兰本国的军队前进时,一个令他感到震惊的消息传来,立陶宛在一位大贵族格林斯基的操作下发生了叛乱,情况十万火急。

(米哈伊尔·格林斯基(MichaelGlinski)生1460年~卒于1534年9月24日,立陶宛大贵族。他曾经在科尔特斯克战役中大胜克里米亚汗国,在立陶宛急剧升高的政治地位引起了其他贵族的不满。亚历山大·雅盖隆死后,格林斯基被指控谋害了他。格林斯基在1508年发动叛乱,武装反抗西吉斯蒙德一世的统治。叛乱失败后逃到莫斯科,帮助后者在其后的战争中攻下了斯摩棱斯克。由于他作为二五仔不被信任,又打算叛变瓦西里三世,结果消息走漏,他被关在地牢里12年......在牢里他转信了东正教,瓦西里觉得他认错态度可以,就将其放了出来,还娶了他的侄女。但后来他又卷入到政治阴谋中,又被投入了监狱,在1534年9月24日饿死在狱中。

在亚历山大统治末期,格林斯基已经在立陶宛身居要职,但他坐火箭式的升职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尤其是一些资格比较老的立陶宛贵族,双方暗中角力,谁也不让谁,明争暗斗一直持续到亚历山大去世。有趣的是,格林斯基是支持西吉斯蒙德一世继位的,而等到西吉斯蒙德一世继位后,格林斯基的政敌反而设法让西吉斯蒙德一世不再信任他,西吉斯蒙德一世甚至还剥夺了格林斯基的职位。

此时西吉斯蒙德一世忙着去克拉科夫参加瑟姆大会,格林斯基觉得必须要先发制人,他聚集了2000个士兵直接包围了政敌的庄园,他带人冲了进去,命令手下将政敌斩首在他的卧室里,叛乱由此爆发。然而格林斯基不是傻子,他深知一旦等西吉斯蒙德一世反应过来,自己必死无疑。于是他莫斯科大公国的统治者瓦西里三世送去信件,想要效忠于他。瓦西里非高兴的接纳了格林斯基,从这里开始,叛乱的性质就从立陶宛的内部事件变成了与莫斯科的战争。

从6月到7月中旬,双方几乎都只是试探性的交战,并没有数万军队的大规模交锋,莫斯科军试图围攻几座立陶宛的堡垒,但是都失败了。奇怪的是,西吉斯蒙德一世和瓦西里都很有默契的没有扩大战争规模,到秋天,双方就签订了和平协定,双方的领土没有任变动。然而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第五次立陶宛-莫斯科战争 Lithuanian-Muscovite Wars (1512-1522)

自从上次草草休战后,西吉斯蒙德一世就在谋划着下一次行动,一方面他要求瓦西里将格林斯基送回立陶宛接受审判,另一方面他开始集结军队,准备着下一次战争。果不其然,1512年末,瓦西里三世接受格林斯基的建议,再次进攻立陶宛。应该说,格林斯基的叛逃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因为他长期在立陶宛担任要职,对立陶宛的军事、政治情况了如指掌。这一次的入侵就是以他为主导的,而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斯摩棱斯克!

我们不得不佩服格林斯基的战略眼光,让我们打开地图,斯摩棱斯克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她属于四通八达的中间之地,往来商旅贸易的必经之地。斯摩棱斯克身处莫、立两国交界线,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跳板地带,往东396公里就是莫斯科城。虽然立陶宛现在处于劣势,理论上,如果能以这里为支点,积蓄实力打一波反击是有可能收复失地的。

瓦西里三世发动数万军队将斯摩棱斯克城围的水泄不通,惨烈的攻城战一直打了六个星期,斯摩棱斯克内的立陶宛军倚仗坚固的城墙数次击败莫斯科军的进攻。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斯摩棱斯克是可以撑到西吉斯蒙德一世的援军抵达的,但命运之神对立陶宛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格林斯基从神圣罗马帝国带来了150多门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实心铅丸炮,他将炮兵带到附近的小山上,猛烈轰击斯摩棱斯克城墙的薄弱点。

古老的城墙架不住轰击,被炸开一个大缺口,附近的莫斯科军声势大振,发起冲锋。即便如此,斯摩棱斯克的立陶宛守军依然死战不退,他们堵在缺口处拼命抵抗,莫斯科军的进攻又停滞了。格林斯基毫不犹豫的下令炮兵越过城墙,对城内居民区开火,用铅包裹的炽热弹头倾斜入城内,斯摩棱斯克的市民从来都没有见过如此可怕的武器。

“整个城市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人们都喘不过气来,市民惊慌失措。” ——《古立陶宛编年史》

1514年7月30日,剩余的守军在当地居民和神职人员的压力下被迫开门投降,斯摩棱斯克落到了莫斯科大公国的手里。斯摩棱斯克城的易手对于立陶宛来说是一次绝对的战略失败,是军事上无法弥补的沉重打击。这意味着以后如果波立联邦要发动反击,必须要进攻重兵把守的斯摩棱斯克城。而莫斯科如果要发动进攻,以此城为支点,将会更加得心应手。格林斯基对瓦西里三世的贡献是巨大的,从此以后,立陶宛再难有翻身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格林斯基认为自己是攻陷斯摩棱斯克的最大功臣,他想让瓦西里将这座城封给他,但瓦西里根本就不信任他,把城封给了别人。格林斯基大怒,他威胁瓦西里要转投西吉斯蒙德一世的阵营,结果瓦西里二话没说直接把他扔进了地牢......)

奥尔沙战役(Battle of Orsha 1514)

从第二次莫-立战争到现在,立陶宛都没有赢得一场胜利,随着斯摩棱斯克的快速沦陷,西吉斯蒙德一世的救援计划也泡汤了,莫斯科军乘胜追击,又接连攻下了科尔切夫、莫斯特斯拉夫、多布凡纳等城镇,失败的阴影笼罩在许多人头上。

但西吉斯蒙德一世是个心思缜密,性格坚韧的人,斯摩棱斯克虽然已经丢失,但他手上依然有筹码,那就是已经完成集结的强大军队。这支军队的规模虽然不是特别大,但质量是实打实的强:16000名精锐的立陶宛骑兵,14000名从波兰抵达的轻装和重装骑兵、3000名波兰步兵和炮兵和2,500名从波西米亚来的志愿者构成了这支约35000人由骑兵构成主力的军队。

瓦西里深知对手是准备玩真的了,他也不敢大意,45000莫斯科军谨慎的在奥尔沙镇附近建立营地。经过双方探子的来回侦查以及其他准备,9月8日清晨,奥尔沙战役打响。此战莫斯科军的指挥官是来自罗斯的古老贵族后裔,伊凡·切尔雅德宁。波立联军的指挥官是1500年在韦德罗沙战役中战败被俘的立陶宛大贵族康斯坦丁·奥斯特罗日斯基,他将立陶宛的主力骑兵和波兰重装骑兵布置在阵线正中,前方是用来掩护进攻的步兵,波兰的轻骑兵在两翼,预备队和炮兵放在后方。

1514年9月8日清晨,阳光刺破淡淡的晨雾照在了波兰重骑兵银光闪闪的板甲上。伊凡抢先下令进攻。莫斯科军的骑兵在伊凡的亲自指挥下向两翼包抄迂回,试图包围对手的军队。然而波立联军早有准备,弓箭和骑兵协同防御,莫斯科军好几次冲击都失败了。伊凡执着的继续整理军队进攻对手的两翼,从而忽略了己方本阵的防御,这是一个要命的疏漏。

康斯坦丁抓住机会,马上下令让波兰重骑兵和立陶宛轻骑兵从正中心向莫斯科军主力冲锋。双方激烈拼杀,立陶宛人一次又一次的向莫斯科军两翼猛攻。波兰重骑兵在步兵的掩护下发起迅猛无比的冲锋,他们犹如钢铁洪流般楔入到莫斯科军的阵线中,再撤出来,再冲进去。莫斯科军也爆发了绝强的斗志,他们拼死防御波兰骑兵的冲锋,一拨人受伤后另一拨人迅速顶上,虽然防线遭受了猛烈的打击,然而还没有溃散。

此时,正处上风的立陶宛和波兰骑兵似乎经受不住打击,开始向后撤退。伊凡认为对手已经崩溃,大喜过望之下下令所有后备军队出动追击"逃兵"。然而波立联军的骑兵的"溃退"仅仅维持了几分钟,康斯坦丁眼见莫斯科军倾巢出动,立刻下令联军骑兵回头,向敌军两翼包抄。此时正在波立联军侧翼鏖战的莫斯科骑兵突然受到了在附近森林里埋伏的波兰炮兵的猛烈轰击,猝不及防的骑兵来不及规避,无数实心弹丸狠狠的砸在骑兵堆里,人和马破碎的肢体混杂着泥土被泼洒到空中。

此时波立联军的骑兵已经完成了对敌军的包围,所有骑兵向包围圈内的步兵发起了无情的攻击,炮兵也对莫斯科军主力发起覆盖射击。十几年来的屈辱和仇恨在这里得到释放,鞑靼人和立陶宛人射出遮天蔽日的箭雨像冰雹一样重重砸在莫斯科步兵的身上,无数人中箭倒地,发出悲怆的哀嚎。来自克拉科夫最精锐的波兰重装骑兵擎着红底白鹰大旗来回冲锋,被冲撞而死的,被践踏成肉泥的,被骑枪戳个对穿的,被战刀,钉头锤,大斧屠杀的士兵不计其数......伊凡这才反应过来上当了,他急忙下令撤退。

撤退很快变成了崩溃,莫斯科军被康斯坦丁追着屁股追杀了五公里,由于波立联军以骑兵为主力,莫斯科人两条腿怎么跑得过四条腿,因此又有许多人死于立陶宛人的追击。立陶宛人恨透了莫斯科人,只要被追上,如果是普通士兵的话基本没有活路......此战莫斯科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失败,前线精锐野战部队一朝尽丧。战死者接近30000,包括伊凡在内的几百位贵族和指挥官被活捉,3000士兵被俘,300门大炮被缴获......

康斯坦丁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所有被攻占的城市,除了斯摩棱斯克。此时波立联军经过奥尔沙战役已经精疲力尽,而且冬季即将来临,这一切都给了瓦西里三世巩固斯摩棱斯克防御的时间。两个月的围城没有任何进展,康斯坦丁只能无奈的撤退,但奥尔沙战役的影响无意是巨大的,莫斯科大公国虽然控制了斯摩棱斯克,但其野战部队遭受重创,短时间内无力组织兵力反击。奥尔沙之战为波兰赢得了足够的国际声望,直接的影响就是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在维也纳主动与西吉斯蒙德一世和平谈判,解散了针对波兰-立陶宛的联盟。

之后,立陶宛多次试图夺回斯摩棱斯克而不成,1518年莫斯科军再次被康斯坦丁击败在波洛茨克,双方小规模的冲突一直持续到1522年再次签订为期五年的合约。但值得注意的是,瓦西里三世没有将斯摩棱斯克还给立陶宛,西吉斯蒙德一世竟然也默认了这个事实,至此,第五次莫-立战争划上了句号。

第五次莫立战争有许多的疑点,奥尔沙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波立联军反守为攻的开始,但在后面几年他们却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军事重镇斯摩棱斯克的丢失是非常沉重的战略失败,西吉斯蒙德一世应该努力将其夺回才是,可他竟然没有那么做。战争结束后,立陶宛不仅寸土未收,竟然还丢失了5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有鉴于此,我认为莫斯科大公国依然获得了第五次莫-立战争的胜利。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罗兰之歌是哪国的英雄史诗?解密龙塞斯瓦耶斯隘口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战争

    在公元8世纪后期,法兰克帝国的实力在查理曼大帝的治理下是蒸蒸日上,越来越强大。由于握有西欧地区的大部分优质耕地,又屡屡在外战中获得胜利,终于靠俘获罗马教廷的芳心而荣升为帝国。但在边境的许多边区,他们的实际统治并不稳固,被迫容忍许多有二心的潜伏者。中世纪手抄本上的《罗兰之歌》插图这些潜藏的矛盾,最终在

  • 刀儿匠是怎么阉割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刀儿匠,这是清朝时期官方阉割处。清朝时期的刀儿匠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阉割犯人的,叫“阉流刽役”属于刑部,一类是阉割太监的,叫“阉役”,属于内务府。清代规定,内务府“阉役”同时有四名,这些是“官”的

  • 苏联是如何在阿富汗陷入泥沼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阿富汗境内的地形崎岖凶险,再加上阿富汗本身复杂的社会结构,使得阿富汗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到了恶性循环当中。正是因为如此,也就不难明白争执鼎盛时期的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赤色帝国苏联会在这里折戟沉沙,而且这次苏阿战争的溃退也让苏联从次走上了自己的毁灭之路,苏联在这里的溃败可以说完全复制了之前所有在帝国坟场里消亡

  • 二战德国STG44突击步枪为何会出现在如今的叙利亚战争中?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下面这张图,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看过,一名叙利亚自由主义武装分子制造了一个DIY的遥控武器台,而且在武器架上摆放着一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军装备的STG44突击步枪。然后问题来了,这批60多年前的武器为啥会出现在叙利亚?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吧。下图是stg44在二战期间的产量,其中Mkb.42

  • 党卫军ss骷髅戒指有何寓意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战争

    ss骷髅戒指看起来很邪恶,但同时透露着无线的霸气,很多德粉都很喜欢。其实ss骷髅戒指是当年纳粹德国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在1934年4月份所定制的一款私人礼物,这与国家制定的正式勋章以及战功章不同。价值特殊,是党卫队员高评价的象徵之物。戒指上面刻有北欧古字和骷髅图案,周围佩有德国国树橡叶图案。内侧刻有获得

  • 党卫军第一装甲师编制有多强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的第一警卫旗队师,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党卫军第一师,精锐中的精锐。这个师之所以能叫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毋庸置疑它的组建应该是最早的。早在1933年该师的前身就出现了,当然当时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柏林党卫队总部卫队。该卫队的主要职能是保卫他们的头子阿道夫希特勒的人身安全,其中由希特

  • 长平之战中,为什么没有一开始就让白起指挥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战争

    我们知道,长平之战对于赵国和秦国来说,都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赵国经此之后元气大伤,尽管后期也不是那么好灭的,但整体实力还是弱了,而引领长平之战秦军获得胜利的,是后来悄悄换上的主将白起。但为什么秦国没有一开始就用白起作为主将进行指挥呢?为什么直到后来才换上白起,而且还是悄悄更换的?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

  • 党卫军第29掷弹兵师简介,师长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党卫军第29师这个番号先后授予了两只不同的外籍军队,这样的事情在党卫军历史上不是首例。按照希姆莱的预想,当然是希望更多人加入党卫军越好了,但是总是会有那种扶不上墙的烂泥巴,都已经给了党卫军的正式番号,可表现却让所有人大失所望,白瞎了希姆莱的一片苦心,只好又收回番号,授予其他部队

  • 占碑河战役,揭秘葡萄牙人与荷兰人在苏门答腊岛上的霸权之中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战争

    在17世纪30年代的时候,荷兰与英国结盟,在亚洲战场上可谓是高歌猛进。他们不断的在早已四分五裂的土著王国当中扩充着自己的势力范围,蚕食着对手葡萄牙的体系薄弱环节。其中,位于南洋群岛最西面的苏门答腊,就是他们最主要的战略跳板。曾是地区核心的占碑,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其开放贸易市场。由于挑战者已在波斯湾、锡

  • 俾斯麦vs大和号谁更强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战争

    二战,位于大西洋的海战中,德国的U型潜艇的狼群战术让英国是苦不堪言。不过英国的海军水面舰艇也不是吃素的,一度让德国舰艇吃过大亏。就比如说,德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俾斯麦号战列舰。俾斯麦号是以德国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命名的超强战舰,它建造于1936年7月,在1939年2月正式下水,次年编入德海军。二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