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格林纳达战役为什么耻辱

格林纳达战役为什么耻辱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0 更新时间:2024/1/25 6:16:21

20世纪70年代,在越南战争中的失利,一度让美国军队丢掉了自己的自信心,一部分悲观的美军认为当时的美军陆军已经无法与世界另外一强大对手,苏联的地面部队匹敌,甚至是无法完全赢得一场地面战争的胜利。然而在1983年10月爆发的格林纳达战役中,美国却终于是赢得了地面战争的胜利。

然而在爆发于1983年10月的格林纳达战役中,美军却第一次赢得了一场全面战争的胜利,并且战胜了由苏联、古巴两国支持的格林纳达游击队。那么在这场战争中,美军为能够在失掉自信力后取得战争的胜利,这场发生于西半球小国的战争,对世界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

1、美苏争霸的焦点

格林纳达是一个位于西半球的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全年高温,雨林密布,在世界上是一个近乎“没有存在感”的国家。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小国,在上世纪卷入了那时最激烈的美苏争霸风暴当中。

越南战争失败后,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国将实行“全球收缩”政策,正值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休兵养民之际,苏联却在勃列日涅夫的指导下四处扩,并将自己的影响势力渗透到美国的后院——拉丁美洲当中,格林纳达便在苏联的渗透对象之列。在苏联支持下,原格林纳达的亲美政府被推翻,亲苏、亲古、实行公有制改革的毕晓普上台担任格林纳达领导人一职,昔日里保障美国本土安全的拉美,在苏联的经营下逐渐变成了抵在美国喉咙上的一把尖刀。

然而风水轮流转,经过美国尼克松、福特、卡特等三代总统的改革,美国的综合国力在80年代初逐步恢复,而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改革则在80年代日显僵化衰颓。在实力的此消彼长之下,美国开始尝试拔除昔日苏联嵌在自己周边的钉子——在美国里根政府的施压下,格林纳达亲苏的毕晓普政府逐渐开始与美国尝试接触,并于1983年6月达成了与美国“谅解”的备忘录。

但是毕晓普的转却引发了苏联和国内强硬派的不满,他们认为毕晓普有着重新倒向美国的危险,于是便发动军事政变,杀死毕晓普。由于毕晓普生前也曾作出过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改革,他的死亡便在格林纳达引发了大规模的混乱。一心想要恢复自身在美洲影响力的美国此时发现了彻底拔除格林纳达威胁的契机,于是便以“推翻格林纳达独裁军政府,救援在格美国公民”为由,发起了入侵格林纳达的“紧急风暴”行动。

当时距离美军撤出越南已经整整10年,但越南战争的阴影却仍笼罩在多数美国人的心中:格林纳达虽为岛国,但地势崎岖,山林遍布,入侵格林纳达的行动是否会变成下一场越南战争,并将美国拖入战争的泥潭?面对美国社会的这一疑虑,里根最终还是毅然决定了批准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的决定:经过10年的养精蓄锐,里根政府深知因一场战争而陷入颓败的美国,需要一场新的战争重新拾取昔日的自信。

2、格林纳达的紧急风暴

这场入侵格林纳达的行动被美国军方命名为“紧急风暴”行动,顾名思义,美国军方当时认为格林纳达虽为岛国,其军力相比美国也不值一哂。但若得到古巴、苏联的援助,那么这场战争对美国而言将遥遥无期,因此此次行动应当直接迅速地完成两个目标:其一为打击并夺取重要的港口、机场,保证苏军、古军没有地点进行空降和登陆,其二则是救出当时美军尚无法判断是否幸存的毕晓普。

1983年10月25日,紧急风暴行动正式动。约瑟夫·梅卡特夫三世担任此次战役中的总指挥官,此人在美军中担任中将职衔,在美军的将领介绍中声称“其具有优秀的两栖登陆作战”经验。早在越南战争时期,他便指挥美军进行了第一次在越南登陆作战。而在美军撤离越南的过程中,他也参与了指挥美国陆军登陆撤离的指挥。格林纳达作为岛屿国家,四周皆海,易守难攻,因此对于这场战争而言,注重海陆配合将成为获胜的关键,而约瑟夫·梅卡特夫擅长于两栖作战的经验也恰好有了用武之地。

此次战斗中,美军共计投放人数7000人,另外则有美国召集的其他拉美国家军队人数300人。在战斗的第一天,约瑟夫·梅卡特夫制定出如下作战目标:占领盐点国际机场、珍珠机场,突袭鲁伯特堡和里士满监狱,营救其中被困的美国学生。

然而入侵格林纳达一开始便出师不利——在大规模入侵前,约瑟夫·梅卡特夫令海豹突击队进行侦查行动。但空投4名海豹突击队队员的直升飞机却不慎投放错了位置,让4名海豹突击队员落在了早有格林纳达和古巴士兵防备的海岸,最终4名海豹突击队员均双双殒命,美军的“紧急风暴”行动计划面临着暴露的风险。

意识到美军入侵意图的格林纳达迅速调集军队,在美军可能突袭的盐点国际机场、珍珠国际机场布下1500名士兵的兵力,并配备有苏联产的卡拉什尼科夫型自动步枪,但是格林纳达政府军缺乏防空武器和重武器,更没有坦克、装甲车等机动部队武器。面对装备落后,缺乏实战的格林纳达部队,古巴卡斯特罗政府予以了其丰厚的援助,据卡斯特罗在事后声称,共计有630名武装工人停留在格林纳达。这些人亦工亦兵,具有极强的隐蔽性,适合于同美国入侵部队开展游击战争。而古巴驻扎在格林纳达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佩德罗·托尔托洛·科马斯也有着丰富的游击战经验,在美军入侵前,他以保障工人自卫的名义向格林纳达工人积极派发枪支和子弹,为美军的入侵增添了不小困难。

见到格林纳达方面已经筹备兵力,古巴也开始对格林纳达开展增援活动,美军便迅速开展了对盐点国际机场、珍珠国际机场的争夺。24日夜晚,美国第75游骑兵营突袭盐点国际机场,遭到驻扎在国际机场的格林纳达部队伏击,初次空降突袭失败。随后,美军采用AC-130武装直升机协助部队进行空降,彻底将盐点国际机场守军击溃。

在争夺盐点国际机场的同时,珍珠国际机场的争夺战也在打响:在这场战役打响时,格林纳达已突降暴雨,海豹突击队员在暴风雨的掩护下对国际机场发动袭击,但遭遇的抵抗并不是十分强烈。此次空袭作战同样有武装直升机AH-1的配合,使得海豹突击队员成功打掉了DShk重机枪,确保了美军随后的登陆作战。

成功夺取盐点、珍珠两大国际机场后的同一日,登陆的美军迅速开展对鲁伯特堡和里士满监狱开展救援行动。在MH60和MH6小鸟武装直升机的协助下,美军成功救援了两地内被困的美国侨民。自此,美军彻底已经完成了“紧急风暴”行动的基本作战目标。失去机场、港口等关键节点的格林纳达军队实际上已经陷入孤岛,缺乏苏联、古巴两国支援的它落败于美国仅仅是时间问题。

3、美国重拾自信,夺取争霸主导权

美军实现对格林纳达的基本掌控,全程仅不到一天的时间。在控制国际机场后,美军主要面临的便是对格林纳达基本的掌控和治安问题。10月26日,一支古巴军队袭击美国的装甲车队,但迅速便被美军击溃,停驻在格林纳达的古巴军队被迫投降。2日后,格林纳达全境被美军掌控。

在此次战役的胜利,使格林纳达重归美国的控制,得知美军控制机场后,苏联再选择出兵为时已晚,只能承认格林纳达发生颜色革命的事实。格林纳达政府经过美国扶持并重组后,指挥入侵格林纳达战役的约瑟夫·梅卡特夫受到了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特别表彰。据美国媒体报道,在此次战役结束后,约瑟夫·梅卡特夫计划携带几支苏联产的AK47至美国留作纪念,但却被海关扣押,并声称“按照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人均不得携带武器进入美国海关”,约瑟夫·梅卡特夫也因此面临着被调查的风险,但幸而里根为他开脱,终使这几支AK47成为了这名军事指挥官作战得胜的纪念象征。

这场战役的胜利是耐人寻味的,格林纳达具有类似于越南同样的热带气候,以及易守难攻的山川和树林,更临近古巴,本土内培养了一批身经百战的游击队员,为何美军能够在此次战斗中获得胜利,并大败格林纳达、古巴两国的游击队?究其原因,其一为与越南相比,格林纳达虽然易守难攻,但身为岛国缺乏相应的战略纵深,因此格林纳达、古巴两国的游击队在诱敌深入的同时很难有迂回的余地;其二为在此次战斗中,格林纳达、古巴两国军队虽携带有大批量适合于进行游击战争的轻武器,却缺乏至关重要的防空武器,美国军队却正好恰恰利用了守军的这一缺陷:格林纳达的热爱岛屿地形虽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大规模开展,但可以通过武装直升机配合,增强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从而起到打击敌人的效果。但争夺盐点、珍珠两大国际机场的战役中,美军的武装直升机均发挥了不可回收的作用。

此次战役的胜利,对美军来说是意义非凡的:这是继越南战争后,美军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此次战役的胜利,使得美国军队重新拾起了昔日世界霸主的自信,逐步走出了越南战争的阴影,并开始重新走向与苏联的抗衡之路。而此时的苏联看似输掉了对美洲一个岛国控制力争夺的战争,但实际上暗示着苏联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步走向衰落。入侵格林纳达战役结束后,里根政府趁胜推动“星球大战计划”大规模增加军费开支,而苏联也同样增加军费开支以抗衡美国,却最终陷入了财政危机的境地,为最终90年代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但是美军在此次战役中虽然取得胜利,但本质上仍然是非正义的战争。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不仅遭到了联合国的反对,更罕见地受到了以英国撒切尔政府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批评:美国作为一个世界级的超级大国,却依“杀鸡用宰牛刀”的态势去入侵一个弹丸小国,甚至不惜采用美军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美国如此恃强凌弱的姿态,更让世界多数国家看到了美国作为霸权主义国家的本质。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场战争中被侵略的国家“格林纳达”却因美国入侵导致军政府垮台而非感谢美国,甚至取消了本国军队,将本国的军队安全全部移交给美国掌管,并将美军入侵的10月25日定为本国的“感恩节”。或许,格林纳达的人民怀念昔日里曾经为他们带来福祉,但不幸被军政府所杀的毕晓普,但是这场战争的目的和意义已远非毕晓普一人的生死那么简单,无力左右自己国家命运的格林纳达,在当时美苏争霸的时代格局中,注定成为一个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二战德国投降为何比日本更加彻底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1945年,对于人类来说这是值得高兴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在反法西斯同盟的打击下,德国和日本这两个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的法西斯国家无条件投降了,人类再一次迎来了往日的和平和安定。不过同为轴心国,德国与日本投降的态度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简单的来说,德国投降要比日本更加彻底。那么都是轴心国,为何两者的差距这

  •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或许和这三人的离世有关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战争

    赤壁之战可能是曹操一生中最让他感到耻辱的一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一方的兵力优于吴蜀联军,但结果却是曹操大军惨败而归,从而为今后的三国鼎立局势,提供机会。有关曹操会战败的讲法各种各样,那除了战略失误以外,可能也跟这三人的离世有关。这三人对于曹操来说非常重要,这会直接影响到曹操的心情,以及他做判断的能力

  • 氢弹最大威力能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战争

    氢弹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已爆最大的氢弹是苏联于1961年10月30日上午11点32分在新地岛试爆的“沙皇炸弹”,总重26吨,设计威力1.7亿吨TNT当量,因为威力太“逆天”不好找试验场,也为不因太影响环境导致外交抗议,于是缩减到了6000~8000万吨

  • 如果莫斯科失守,那么苏德战争及二战结局会改变吗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战争

    在莫斯科保卫战进行得最为激烈的时候,苏联的最高统帅部曾经做出将党政军主要机关以及外交团全部从莫斯科牵往伏尔加河上一座叫做古比雪夫,也就是如今俄罗斯的萨马拉市的措施。留在莫斯科继续作战的虽说还有最高统帅斯大林,但剩下的就只有作战部队的指挥机构。这就说明了,即便是莫斯科失守了,苏联人也会继续打下去。但是

  • 朝鲜战争苏联的援助为什么那么慢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战争

    在朝鲜战争当中,从表面上来看是中国和北朝对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但事实上苏联方面也悄悄的加入到了战局当中。苏联不仅对中朝进行援助,甚至还派遣了航空师资伪装成为了志愿军的身份参与金这场战斗当中,与美国空军进行交战,而且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绩。不过虽说是悄悄地参战,其实美国早就已经知道苏联参战的消息了

  • 揭秘二战德国坦克怎么都是大车身小口径炮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战争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二战德国坦克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德国的坦克非常的厉害,但是德国的坦克却一直都是这个大身体然后都是小口径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看看!二战那会,德国人的坦克炮就那口径一个比一个小,而苏联人的坦克炮却相反那口径一个比一个大。当然对比的前提是双方的坦克处于同

  • 二战德国88炮的威力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战争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二战时期的德国88炮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二战时期的德国88炮非常的厉害,威力非常的大,那么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说说,简单的分析分析看看,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要说二战德国的88炮,那就是一门不务正业的炮。其经历绝对是炮中的传奇。我仔细想了想,什么是88毫米

  • 奥斯曼为什么加入同盟国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战争

    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中加入同盟国,可简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说,内部:其一,在进入20世纪初以后,奥斯曼帝国内部军官大多师于德国,从而使其在军事上容易向德国靠近。其二,在奥斯曼帝国近代衰弱之际与西方列强之间,只有与德国矛盾冲突较少,使得其国内在心理上与其结盟的条件较为良好。1、外部原因一奥斯曼帝国周边环境严

  • 俄土战争土耳其为何打不过俄国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战争

    俄土战争一共打了十二次,严格算的话其实是十一次,因为第十二次是十月革命后欧洲围攻苏联,土耳其只是作为殖民地国家提供了些后勤保障。十一次战争从1676年绵延至1917年,打了快250年,比英法的百年战争还漫长。如果奥斯曼一次都没赢的话,早早就被打崩溃了,根本坚持不到1917年。但奥斯曼确实输多赢少,我

  • 二战美国为什么不加入轴心国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战争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为了盟军阵营的一员,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力量。那么在当时轴心国真阴极其强势的情况下,一向喜欢投机的美国为什么不选择支持德国呢?为什么不选择加入轴心国阵营呢?一起瓜分战败国的资源不香吗?而且美国与苏联原本关系就不好,为何还要帮着苏联打德国呢?要解析这个问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