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李自成山海关之战损失多少?

李自成山海关之战损失多少?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75 更新时间:2023/12/17 19:35:57

1644年,李自成的大军一路东进,除了在潼关和宁武关遭到了一些顽抗抵御之外,其他的明朝军队干脆就是直接投降,或是隔岸观火,致使李自成能够轻轻松松的就杀进北京城。根据史料记载,李自成在进入北京城之后,军队的数量一度达到了百万之众,实力是极其雄厚的。那么问题来了,实力如此雄厚的大顺军为何会在后来的“山海关之战”折戟沉沙呢?

1、山海关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后金(清朝)曾多次发兵攻打明朝,仅仅崇祯一朝清军便五次绕过山海关攻入明朝腹地,就拿1642年的壬午之役来说,清军竟然纵横内地两千里,劫掠了3个省3个府县18个州县67个乡县总共88座城池,历时达5个多月,但崇祯却还能顽强的经营着明朝这个破败的江山,其最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山海关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我们不妨先来看下清朝统治者们的表现。公元1644年4月13日,多尔衮得知李自成占据京师的片段消息,在征询了洪承畴的意见之后,他仍然不敢南下而是选择继续西行此时明知江山已经易手,正好可以尽快南下逐鹿天下之际,他还是宁愿迁道绕行,却不考虑再次以洪承畴的旧属关系,或以祖大寿的戚谊关系,去争取招降吴三桂,以打通山海关。个中原因就是由于当时山海关还在吴三桂手中,清军依然视其为不可逾越的障碍。

可惜李自成在进入北京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本没有意识到山海关的重要性,否则不会在19日进入北京城十天后的29日才派唐通等人前往招降吴三桂。而且李自成此时对吴三桂的态度只是招降,而不是剿灭。换句话说,李自成当时还没有用武力夺取山海关的想法。

由此可以看出,李自成不仅对山海关甚至对于关外清军的动向和意图根本一无所知。当然,目光短浅的还不仅仅只是李自成本人,还包括他的主要决策层。

2、双方决策层的战略眼光

4月11日,吴三桂拒降的消息传来,李自成才不得已提议亲征。按常理,此次亲征不仅应该而且必须极速进发,身边有远见的文臣武将都应该协助并且全力实施,然而李自成的两位主要谋臣牛金星和宋献策居然还极力反对此事。反观关外清军,不管当时局势如何变化,总有高人出奇谋献奇策,而且统治者也会凭借高于常人的战略眼光采纳之。

同样在4月,已经三个月没有收到关内情报的清军在4月4日刚刚收到大顺军在攻打北京城的消息,范文程便上书敦请多尔衮伐明。范文程仅凭战略直觉就预感到了将来的对手可能会是李自成而非腐朽的明王朝,故云“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可见清方并不知道崇祯已死、大顺军已经据有北京,因为其时已经不存在“与明争天下”的问题了。

这是因为早在正月初六,多尔衮接到蒙古鄂尔多斯部的报告,得知李自成在前一年的11月攻陕北与鄂尔多斯相邻的延安、榆林和庆阳,即于当日给李自成发了一封国书,相约联手“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结果之后的近三个月之内,没有得到李自成的任何动向信息,说明清军对关内的局势更是茫然无知。但是刚刚当上摄政王的多尔衮听从了范文程的建议,仅仅五天之后的4月9日即起兵伐明。

3、失败的原因分析

这就是战略眼光的不同,所造成的结果自然也会不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如果范文程上书晚一天,或者多尔衮采纳之后的起兵晚一天,结果都会不一样。李自成拿下北京是在3月19日,多尔衮是在4月15日才遇见了吴三桂派来的使者,之后掉头南下,到达山海关外的威远台则已经是4月21日夜晚的事了。

这些都意味着,李自成有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去解决长城各关口的问题,其中当然也包括招降或剿灭吴三桂。以大顺军的能征惯战和后来的山海关之战,区区“关辽五万众”,或许根本连两天都抵挡不住,那么试问一个月的时间,反复灭之有余,岂容吴三桂与清军联手,自己反而落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倘若李自成入京后立刻抢占山海关,并分兵镇守京北各关口,大顺军虽不及八旗军之剽悍,但攻不足而守有余。八旗军的优势,只在马上驰骋,山海关自不必说,京北各关口尽处崎岖山路之冲,仅此地理上的搭阻,即可抑敌之长,减消其锐气之半,而孤军深入,难以为继,一击不成,多尔衮必然铩羽而归。待到北中国形势稳定下来,李自成便能腾出手来,经营江淮。诚如是,大顺取代大明,仍呈汉人政权替换汉人政权之局,历史恐怕就不是现在这样的写法了。

所以说李自成在山海关之战前的战略失败,一败于进京之后,迟至3月29日才派人去招降吴三桂;二败于进京之后,一直都没有做好武力消灭吴三桂的准备。或者说,这种以招降为主的做法根本就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进京之后,迅速以重兵去消灭吴三桂,抢占山海关。

只可惜当时李自成等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山海关这座“天下第一关”后来竟成了他们的命门之所在,让人难免有点“大意失荆州”的感觉,以至于最终其辛苦建立的大顺政权功亏一篑好不容易灭亡了明朝,却为清朝做了嫁衣裳。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劳班坦克战经过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战争

    1945年3月,二战已经进入到了尾声,在西里西亚的劳班镇爆发了一场德军与苏军的坦克大战。这场战斗也是二战中德军打赢的最后一次战术胜利,苏军损失了350多辆坦克和突击炮,成为了苏联不愿意提起的伤痛。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劳班坦克战。一、苏军挺进西里西亚1945年1月,苏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

  • 阿塞拜疆无人机空袭亚美尼亚士兵是怎么回事?不是已经达成停战协议吗?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战争

    2020年10月10日,在俄罗斯的调解下,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两个达成了停战协议。但是这起停战协议似乎根本就没有起到停火的作用,仅仅5分钟后就又发生了交火情况。当地时间13日,阿塞拜疆公布了一段阿塞拜疆无人机空袭亚美尼亚士兵画面,这件袭击时间发生在停过协议之后,一度又引起了国际的关注。那么这是怎么一回

  • 历史上真实的潘菲洛夫28勇士的故事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相信很多70后、80后的朋友们对于1985年拍摄的《莫斯科保卫战》的印象是非常的深刻了。这部战争巨作完全的反应了二战苏德战争初期的交战过程。人数众多,耗资巨大,从这部电影中流传出了非常多的经典台词。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一位苏军指挥员在与德军坦克同归于尽前的豪迈遗言:“俄罗斯虽大已经

  • 盖世太保有多大的管辖范围?神秘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战争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朋友们肯定会知道德国一个非常可怕的组织,只要听到名字就能闻风丧胆,这个组织就是盖世太保。盖世太保真正的名字叫做“秘密国家警察”。在20世纪30-40年代期间,可以说没有人不害怕这个组织的。即便是晚上睡觉,也会被突然的一点响动惊醒,害怕是盖世太保破门而入

  • 李世民要袁天罡斩90条龙脉,为何他少斩了两条?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战争

    每次一提起袁天罡的时候,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很神秘的感觉,毕竟有很多与袁天罡有关的话题,都可以说是很让人捉摸不透的,因此人们就会对他产生这样的印象。而据说,当年李世民派袁天罡去斩龙脉的时候,命令他斩掉90条龙脉,但是袁天罡最终只斩掉了88条,还剩下两条龙脉没有斩掉,这是为什么呢?这两条龙脉有何特别之处呢

  • 二战结束后犹太人有报复德国人吗?是怎么报复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战争

    当某个人认为自己所属于的团体比其他人多属于的团体更加优越的时候,那么种族主义就开始慢慢发芽了。像这样的现象,最早的认知可以追溯到非洲饱受殖民者摧残的19世纪末。而这个世界上最严重的最出名的种族主义灾难,那就要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纳粹对待犹太人的迫害了。从1921年开始,“反犹主义&

  • 北洋军为何这么厉害?如何形成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战争

    在中国清末民初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军政利益团体,里面强人辈出,以皖系、直系、奉系为代表轮番上阵,呼风唤雨,掌握国家大权近二十年,它就是北洋军阀系。而这一切的开始源于袁世凯主导的天津小站练兵。1.北洋系的由来在说北洋军阀之前,先了解一下“北洋”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咸丰十年(186

  • 美国为什么要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其核心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这个二战中美国为什么要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其实很多人觉得就是要打败日本,给日本警示什么的,其实小编也是这样觉得的,但是事情真的不是这么简单的,我们今天就看看专业的战史学家们是怎么解析的吧,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试试!首先,加快日本投降进程,减少美军伤亡人数。1945年2月,处于战略反攻阶段的美国,却在

  • 淝水之战简介,为何东晋没有趁势北伐?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战争

    淝水之战,又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东晋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大军,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当然了,关于双方当时真实的兵力究竟如何,是一定会存在一些争议的,但是即便没有这么多,也不能否认是以少胜多的事实。不过当时既然东晋获得了胜利,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趁热打铁,继续北伐呢?1.淝水之

  • 太平洋战役美军真的把日军人头吊在坦克上面?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战争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其实也的的确确是残酷的,但是有时候真的不人道的,最近有传言说这个太平洋战役美军竟然把日军人头吊在坦克上面,那么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啊?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二战期间美军士兵将击毙的日军头颅割下,通过煮烂、浸泡防腐剂当中、再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