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基隆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基隆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07 更新时间:2024/1/23 15:25:13

到了17世纪,西班牙已经不是以往强大的世界帝国了,不过尼德兰与葡萄牙的独立并没有对以利比亚的全球体系造成什么根本性的创伤。握有广袤美洲和菲律宾领地的他们,还要不断面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挑战。西班牙人追随对手的步伐,踏上了此前不愿问津的台湾。只是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随着其经济模式的衰败,草创阶段的西班牙-台湾也被迫提前收场。至于荷兰军队发起的基隆之战,不过是终结这场灾难的最后一击。

捍卫太平洋航线

西班牙帝国的海外领地 全是以美洲为核心的

从16世纪开始,西班牙海外事业的重心就是美洲地区。他们不仅在当地收获了广袤领域,还通过秘鲁的银矿,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帝国。尽管军事行动总不能如愿,但西班牙人确实用美洲白银改变了世界。新教徒国家的崛起、奥斯曼帝国的衰败和大明朝的中兴改革,都是由其本能反应所引发的时代变局。

在远东,西班牙人根据1495年修订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成功控制了南洋地区的东部。从墨西哥等地出发的二代征服者,占据了吕宋大城马尼拉,并横扫了莱帝国都城。来自美洲的白银也从秘鲁的港湾出发,经过关岛等中转站,抵达当地。来自东亚大陆的商人,则可以在1567年的隆庆开关后,抵达马尼拉直接贸易。著名的太平洋航线,由此被彻底确定下来。

太平洋航线 实际上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生命线

但到17世纪,荷兰人从东西两面同时杀入,彻底搅乱了确立不足一个世纪的南洋国际贸易。通过频繁派遣船队袭击、笼络亚洲地方统治者等手段,他们成功在锡兰和南洋腹地建立起势力范围。接着,通过定期封锁澳门和马尼拉两港,力图彻底垄断同明朝的国际贸易。西班牙帝国因为忙于在欧陆参与争霸战争,根本无力在海外投放更多资源。荷兰人便利用宝贵的窗口期,将他们彻底限制在吕宋等地。

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部队从巴达维亚出发,成功登陆了缺乏管理的台湾。随着很多人都熟悉的热兰遮城开始建立,身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也如坐针毡。因为只要荷兰人在台湾的势力做大,就可以更方便的阻断从厦门开往马尼拉的商船。这对于非常依赖外贸经济的菲律宾而言,是非常重大的打击。而且荷兰相比早年的葡萄牙人,在对待本地人的态度上要强硬不少,稍有不和便可能诉诸于武力。

荷兰人在台湾西南部建立的 热兰遮城

为此,马尼拉当局必须想办法开辟新的前进基地。否则,整个太平洋航线的一头将陷入停滞。其蝴蝶效应也将从菲律宾波及美洲,并进而影响到西班牙本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西班牙人才从并不宽裕的兵力中再抽调人手,尝试在台湾北部建立据点。

1626年,由2艘大型桨帆船战舰护航的12艘中国式帆船,从马尼拉港出发。除了百名西班牙官员、士兵和传教士外,大部分远征军成员是吕宋的土著人口。他们成功绕过了台湾东北面的海角,发现了至今都是重要港口的基隆。

登陆台湾基隆港的西班牙征服者

失败的本末倒置

基隆的 桑蒂西玛-特立尼达要塞

起初,西班牙人在台湾的开拓比较顺利。在基隆港的入口,他们发现了一座适合防御的小岛,并将之命名为桑蒂西玛-特立尼达。首批征服者们在岛上构筑了1座棱堡要塞,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开拓的基地。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足以防御这个战略要点。

三年后的1629年,西班牙人已经开始航行到台湾西北部沿海。他们发现了非常适合进入内陆的淡水河,并在今天的淡水又建立了第二座要塞--圣多明各堡垒。西班牙士兵和传教士也更多的以圣多明各堡垒为起点,顺着河流深入内陆。一边土著部落传教,一边尝试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

淡水河口在今天都是直入台湾北部的主要通道

在部分人看来,这个新建立的西班牙-台湾,已经具备替代马尼拉的可能。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马尼拉本身就是作为西班牙美洲的附属品而存在的。没有美洲的白银输入,马尼拉就无法吸引厦门和澳门的商船抵达,也无力从香料群岛大量进货。相比之下,淡水无疑在地图上的位置更佳。那里更靠近西班牙控制下的关岛,以及东亚另一大银矿所在地日本,还不会被热兰遮城的荷兰舰队所轻易阻断。

如果计划顺利,那么西班牙人将以淡水为中心,建立大范围的领地。西班牙-台湾也将成为美洲总督区的主要贸易对象,使得马尼拉沦为自己的经济附庸。台湾岛也有足够的面积,让开拓者在岛上发展粮食产业和经济作物。虽然在西班牙贵族官僚内部,这是触及旧利益分配问题的大事,但对于纵览一切的室来说却是毫无损失。毕竟,只要让淡水能够不断做到人进来-货出去,就不愁竞争不过西南海岸的荷兰人。

西班牙旧的地图上的基隆与淡水据点

然而,西班牙人很快发现,他们低估了开拓台湾所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也严重高估了所能获得的相关收益。计划制定者忽略了一个历史因素,台湾从不是一个海上势力所热衷的对象。因此,直到欧洲商船已经定期抵达日本的时代,全岛大部分地方还处于欠开发状态。之前的荷兰人后之后的郑成功集团,都苦于需要付出大量人力开拓可用土地,而无法立刻收到期望的回报。对于人力资源还不如两者的西班牙人,情况自然是更为严重一些。以至于在整个殖民地存在阶段,淡水等要塞的口粮还需要从马尼拉输入。

西班牙人还发现,本地的部落很难被他们成功驾驭。由于缺乏同外部世界的联系,土著的文明水平也远低于吕宋地区。征服者们在能够动员起他们之前,首先要给予必须的控制、教育和引导。由此,他们就不免介入不同部族间的冲突,干着吃力不讨好的仲裁者角色。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前,大量的土地就不可能有人手进行开发。本地的货物出口期望,自然就难以兑现。反过来,气候恶劣且土地贫瘠的西班牙-台湾,也不可能吸引来更多带有热情的殖民者。发展效率自然被南面的荷兰人给比了下去。

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发展非常艰难

西班牙帝国的海外殖民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淡水等据点的发展。在本地已经缺乏吸引力和竞争条件的前提下,他们还始终不允许吸纳更多明朝流民、吕宋人或日本人来新地盘开拓。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口,依靠幻想会成功的单一经济模式,做着守包残缺的事情。位于美洲总督区的西班牙人就奇怪的发现,号称更有地利优势的淡水,运来的货物可能比马尼拉的更贵。

由于这些列相互作用的失败运作,西班牙-台湾在十多年时间里都没有实质性发展。一小撮根本不理解本地需求的上层,妄图靠着自己控制的一亩三分地,玩转于太平洋两岸三地之间。这种缺乏对本地人的真正重视,盲目依靠外部经济因素加分的行为,是根本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淡水不仅没有将马尼拉比肩下去,甚至还被西班牙宫廷都视为是赔钱赚不到吆喝的累赘。当美洲的银矿出现枯竭,淡水的经济也马上陷入凋敝。一旦马尼拉的粮食供应出现晚点,宣布要让西班牙-台湾富起来的当局就立刻揭不开锅。

西班牙人期望淡水成为明朝海商的主要集中地

荷兰人的最后一击

荷兰与西班牙在台湾的势力分布

作为西班牙-台湾的最大对手,热兰遮城里的荷兰人也一直关注着北部局势。他们就和自己的西葡对手一样,需要用非常有限的兵力,应付相隔甚远的各个战场。所以,只要淡水当局足够强大,荷兰人就没有能力发起进攻。

1640年后,西班牙-台湾的凋敝已成定局。曾被寄予厚望的圣多明各堡垒惨遭裁撤,很多人选择返回菲律宾发展。过去常驻台湾的小规模舰队也一并消失,只留下最后的400人在苦苦支撑着基隆的桑蒂西玛-特立尼达要塞。

大部分基隆的西班牙驻军都是吕宋土著士兵

于是在1641年,总部设在热兰遮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分部,尝试向西班牙据点发起了首次试探性进攻。为了测试西班牙人可能的反应力度,担任台湾总督的保卢斯还提前给基隆方面写信,将自己的意图都告诉了对方。这一次远征虽然被击退,却也让荷兰人清楚的看到,对手最有力度的反击,只是带有傲气和不妥协口吻的回信。

1642年8月,真正的荷兰远征军重返基隆。在4艘盖伦帆船和7艘小型战船的掩护下,有369名士兵在岛上成功登陆。他们所要面对的只是400名西班牙和吕宋土著组成的守军。虽然西班牙要塞的防御水平不低,但荷兰人却首先选择占据岛上的制高点。随着炮兵阵地的完成,攻城火力开始不断倾斜到桑蒂西玛-特立尼达要塞内部。对于近代的棱堡防御体系来说,这是最为致命的攻击手段。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武装部队

经过6天的抵抗,要塞内的西班牙守军宣布投降。在交出旗帜和全部火炮后,所有人得以被允许坐船返回马尼拉。由于时间过于短促,菲律宾方面甚至没有准备好任增援行动。尽管菲律宾总督因为基隆的失守而被问罪,但西班牙人也再没有提出任何反攻计划。

荷兰人在控制基隆后,也发现当地没有多少经营价值。他们将旧的西班牙要塞规模缩小,留下了象征性的防御部队。在被更早放弃的淡水,他们也重建了一座要塞,但还是像西班牙前任那样缺乏人力资源。要塞本身也在后来被郑成功与满清的军队接受,最后在19世纪成为了英国领事馆驻地。

圣多明各堡垒最后成为了英国领事馆驻地

纵观西班牙-台湾的迅速衰败,无疑是在策略上本末倒置的结果。西班牙人自己就有诸多问题,在海外竞争方面不如荷兰挑战者要强势。台湾北部的殖民方案,仅仅是一个根据本能所得出的权宜之计。

这也注定了圣多明各堡垒无法壮大。因为但真正能把商人吸引到热兰遮城或马尼拉的,还是来自美洲或日本的白银资本。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很北洋政府有什么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各国的十月革命是一场影响着世界大战以及俄国命运的一次重大事件,这次革命又被称之为红十月或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法的10月25日,所以才有折“十月革命”的说法。十月革命是酝酿已久的共产主义革命,从数十年起便有西方其他国家的工人或富豪等阶层提供帮助,

  • 二战有哪些未实现的疯狂计划?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诞生了非常多的军事行动,同时也有着很多极为愚蠢和疯狂的计划。这些计划盟军与轴心国都存在,都是高层想出了一些二战中从未发生过的令人惊叹的行动。这些没有发生过的行动,从奇怪的鸽子制导导弹、到用来释放蝙蝠的炸弹。坦白地说,二战的历史故事数量

  • SU152突击炮装甲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战争

    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苏德双方都已经进入到积极备战状态,苏德双方都想试图展开一场世纪坦克大决战,决定未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具体走向,德国如果在库尔斯克战役取得成功那么德军可以重新拿东线战场的主动权,再一次兵临苏联莫斯科城下,而苏联如果赢了就能彻底扭转东线战场被动局面,苏联可以正式把卫国战争转变法西斯解

  • T95超重型突击炮装甲有多厚?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T28/95超重型坦克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开始着手研发的一款装甲车,这款装甲车并没有赶上二战的浪潮,到了战后被继续进行优化,最终在1947年被彻底放弃。虽然该武器没能成功服役,但是它仍然受到许多军迷的追捧。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款装甲车吧。恐惧催生的重甲坦克早在1943年时,军械局

  • 四号歼击车和四号突击炮有什么区别?分别有什么作用?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战争

    四号突击炮与四号歼击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装甲车中出现的非常频繁的一款装甲车,都是以四号坦克的底盘为基础,安装一门前向火炮制成,两者形制和性能都差不多,为何德军要不嫌麻烦的安装这两款装备呢?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四号突击炮与四号坦克歼击车四号突击炮研制工作始于1943年下半年

  •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战争

    我国自古以来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同时也是一个大陆型国家,在海上的行为姐仅限于贸易或是彰显天朝皇恩。在陆上可以有丝绸之路远达欧洲,而海上的贸易一般只限于南海周边,同样也着重于宣扬国威皇恩。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陆上有扩张的本能与需求,海上却几无领土扩张。因此,历数中国历史上的那些著名

  • 元朝两都之战是怎样的?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战争

    元朝最为一个由部落游牧文明所崛起的帝国,由于汗位传承的不稳定性,政权内部高权利斗争频频,最终酿成大规模内战。当年的忽必烈、阿里不哥争位战一打就是四年,元武宗与其弟仁宗约定兄终弟及、叔侄相传,最终仁宗却没有遵守。直至后来的两都之战,依然是元朝统治集团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两都之战,顾名思义,就

  • 施劳弗高地战役经过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战争

    使命召唤5这款游戏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玩过了吧,在这一部中的第八关,玩家控制着一辆T-34/85坦克在战场上与德军展开厮杀。而这一关卡的背景便是发生于1945年4月16日至19日的施劳弗高地战役,国内也有称之为泽劳高地战役。此战是苏联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进攻柏林的必经之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一场堑

  • 市场花园行动失败主要责任是谁?对英军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在诺曼底开辟了第二战场之后,英美两个就围绕谁来主导欧洲战场的话语权问题开始暗中较劲起来。虽说在名义上,艾森豪威尔是盟军欧战区的总司令,但是在北飞出尽风头的蒙哥马利却并不买艾森豪威尔的账。从一战以来英军都是欧洲战场说一不二的角色,现在面临要听从美军的指挥,蒙哥马利决定打一场重振英军军

  •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冲突历史原因是什么?为何爆发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战争

    近期世界上两个似乎不是很起眼的两个小国家爆发了严重的军事冲突,这两个国家便是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近期这两个战争爆发之前,我几乎在国际上很少能听见这两个国家的声音,但是这两个国家矛盾多年来却并没有停止过,很显然是一个长期一来的矛盾激化所爆发的战争,并且由于土耳其加入阿塞拜疆一方使得战争冲突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