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靖难之役实力对比以及详细过程

靖难之役实力对比以及详细过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841 更新时间:2023/12/24 9:18:12

说到靖难之役的事情,很多人想这个朱允炆输得那么惨,难道是因为这个朱棣太厉害了吗?还是说他们之间的实力有差距呢?今天我们就简单的来说说这个靖难之役实力对比,还有这个靖难之役的详细过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

1、靖难之役实力对比

靖难之役朱棣最开始只有800人,而朱允炆这边有100万人,但是还是就这样败了。

2、靖难之役详细过程

洪武十三年的时候,朱棣被封燕王。除了他之外,还有三个皇子被封了藩王。可是在这四个藩王中,朱棣的军事力量却是最强的,这是因为他的封地是在北平。当时的北平,可不是什么安生的地方,由于和蒙古交界,所以经常发生战乱。凭借着这个原因,朱棣有了很多招兵买马的机会,这也为日后埋下了祸根。因为朱棣常年驻守在北平,北平的军队更加愿意听朱棣的话,在这一点上中央的管理力度显然不足。树大根深的朱棣凭借自己的群众基础以及庞大的军事储备,发动了靖难之役。

但是朱棣后来能够成功举起大旗,也要多亏了建文帝的帮忙。当时上台政权不稳的建文帝,其实早就知道自己不是叔叔们的对手,所以削藩势在必行。可建文帝说白了就是个“暖男”,他哪里知道什么人心险恶,也不会玩什么计谋算计。所以,在上台之后没多久,建文帝就非常轻率的开始了他的削藩之路。正是因为这样贸然的选择,让早就蠢蠢欲动的朱棣找到了可乘之机,借着这个由头,朱棣开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开始了自己的“谋反”之路。

不过,就算天时地利都在朱棣手上了,那么朱棣又是如何做到让自己的手下人对自己这么听话呢?这当然是因为朱棣的心机非常深。前文已经说过,朱棣从小就在军队里长大,所以对军队中的这些人情世故,朱棣可是清楚的很。想要让这些人为自己卖命,自然得是过命的交情。不然这造反如果成功了,这些士兵们也不会有太大的好处。可是一旦失败了,那后果可就非常严重了。而且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干嘛要给朱家的内乱拼上自己的劲儿呢?

朱棣想来想去,都觉得必须得找一件事好好做做文章,让这些士兵们觉得自己拿他们当自己人,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朱棣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一直等待着机会的朱棣,在一次的行军路上看到了一个重病倒地的士兵。朱棣二话不说就把这个人放到了自己的备用马上,他也准备好了和自己唱戏的人,于是两个人一唱一和的,士兵们纷纷感慨,朱棣真的是一个好领导,手下人生病了都非常在乎。从此之后,朱棣手下的这些士兵上场厮杀的时候,都比平常卖命了很多。这一点,也是后来朱棣手下人很少叛变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更愿意跟着朱棣。

3、靖难之役最后的结果

建文帝曾想以割地分南北朝为条件同燕王议和,被拒绝。六月初三,燕军自瓜洲渡江,镇江守将降城,朱棣率军直趋金陵。十三日进抵金陵金川门,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为朱棣开门迎降。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靖难之役历时三年,前期作战南军连连败藉。但自济南保卫战后,南军主力屯驻德州,相机出击,以遏燕军。德州处在运河线上,南北交通便利,燕军自河北南下,始终处在德州的监控之下。燕军南攻时,南军或自德州横出断其归路,或袭扰其补给线,或乘虚北攻。所以,虽以朱棣之善用兵,南军再未出现过战争初期的那种大的挫败,燕军势力基本上被阻在山东以北。朱棣未克山东,故虽屡战屡胜,激战两年半,却始终未能打开局面。等到他越过山东,直趋金陵,半年时间便夺取了政权。

不过,朱棣撇下山东,径直南下,实属铤而走险。南北朝时,刘宋皇帝刘义隆进攻北朝的魏国,而北魏以它的国力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雄才大略,在击破刘宋黄河一线之军后,开始兵分五路,大举向南反击,长驱江淮,兵临瓜步,饮马长江,当时北魏太武帝达到了震慑南朝的目的,而未敢渡江以争江南。反观,朱棣的这种战术也只能在那时特殊的形势下才有可能成功。自明初朱元璋杀功臣后,明廷已无堪与朱棣相匹敌的将才,所以朱棣南下才有恃无恐。其次,靖难之役在那个时代的观念中,纯属一家一姓内部之争,所以建文帝虽一再下诏勤王,但真正勤王者少,而归顺燕军者多。不然,朱棣孤军南下,建文帝只需坚守金陵,坐待四方勤王之师会合,山东方面则截断燕军的补给线和退路,那样的话,朱棣处境势必极其危险。因此,换上另一人,换上另一种背景,则断不敢冒险采取这种战术,置山东于不顾。

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云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又有一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当上皇帝的朱棣,大肆杀戮曾为建文帝出谋划策及不肯迎附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景清等被整族整族地杀掉:命赤其族,籍其乡,转相扳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有读书种子之谓的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撰写即位诏书,九族全诛,这还没完,又将其朋友门生作为一族全部杀掉,十族共诛873人。这次清洗极为残酷,共有数万人惨死于朱棣的屠刀之下。

四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而直接遭到战争践踏的地区,破坏可为严重,上称淮以北鞠为茂草,当为真言。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为什么能成功?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靖难之役比较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话说这个靖难之役朱棣是真的厉害,自己的兵力估计都只是别人的零头,最后竟然赢了这场战役,那么有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这个靖难之役成功的原因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一起来揭秘分析分析。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之所以能以弱胜强

  • 松锦之战清军获胜,皇太极为何不乘胜追击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松锦之战对明清双方来说,是一场关键战役,如果宁锦防线被破,此后明军再想对清军发起有效进攻,就十分困难了。而在这场战事中,清军和明军历经两年,最后是由清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明军一方只能吞下惨败的苦果,几乎是倾尽国力打造的精锐全部损失殆尽。此战后,皇太极原本可以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其

  • 和通泊之战清军损失多严重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战争

    和通泊之战,指雍正九年,也就是1731年,在今天蒙古国境内阿尔泰山脉有个淡水湖叫和通泊,当年在这里噶尔丹3万成功围歼了满清精锐八旗2万人,清军战死10多位将军,部队仅剩2000人逃命,十仅存一的结局让满清八旗精锐覆没,成为当时国之噩梦。康熙晚年时,成功将西藏纳入满清保护,雍正即位之初,又成功将青海纳

  • 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什么德军不进攻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战争

    希特勒并非对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故意手下留情,而是被后者“钻了空子”。利用德国步兵、装甲部队、空军“协调”之际,逃之夭夭。有人认为这是希特勒“故意”放走英法联军,好为今后与英国谈判创造“条件”,其实并非如此

  • 德国二战军工生产能力有多强大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世人的严重就是一个超级战争疯子。在战争狂人希特勒的领导下,与法西斯国家一起发动了一场又一次的非正义侵略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当然邪不胜正,最终还是被正义打败。但是话说回来,不得不感叹二战时期德国的军工业是非常强大的,就连当时的美国也都赞叹连连。就当年德国

  • 靖难之役为什么叫靖难之役?具体是什么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明朝的靖难之役很多人也都是知道的,那么这个靖难之役中的靖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靖难之役为要叫靖难之役呢?其实很多人说了,你这有点张三为什么叫张三的意思,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个靖难之役还是有很多很多说法的,为什么叫这个还是有非常大的含义,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的研究看看。其实很简单,根据字面意思来讲

  • 北洋水师没有击沉一艘日舰吗?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战争

    最近很多人对北洋水师有没有击沉这个日本的军舰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问了,这个北洋水师就真的没有击沉过一艘日舰吗?难道真的但凡是一艘都没击沉过吗?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小编下面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分析揭秘看看了。北洋水师的的确确是最后一艘这个日本舰队没有击沉了,没有办法,差距太大了,火力不够不说,

  • 罗马为何害怕迦太基汉尼拔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战争

    迦太基战神汉尼拔,常常与马其顿的菲力普、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和大西庇阿一起,被评为史上最伟大的将军。据说,大西庇阿曾问汉尼拔,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将军,汉尼拔的回答是,亚历山大大帝和他自己。也有人将汉尼拔誉为“军事战略之父”。汉尼拔的父亲是迦太基的一名高级将领,指挥过第一次布

  • 二战日军在菲律宾为何会饿死那么多,当地没有食物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世界上有多种死法,但是其中最残酷的死法,莫过于饿死;因为那是一种明明知道死亡在一步步逼近,却有无能为力的漫长过程。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破坏最大的战争,也是最奇葩的战争。发动二战的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不是败在了战斗力而是败在了资源上。德国和日本军队明明士气非常高,战斗力也很强,最后却不得不缴枪投降。其主要原

  • 蒙哥为什么一定要打下钓鱼城,钓鱼城有多重要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战争

    公元1259年,蒙哥在进攻钓鱼城时病逝,他死后直接造成了大蒙古国的分裂。网上不少朋友都提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蒙哥一定要打下钓鱼城呢?其实他在战略上并没有太大问题,想要绕开钓鱼城是绕不过去的。那有关这段历史的背景,下面就来做个简单的介绍,各位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来看看,如果你有不同想法或者意见的话,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