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七年战争是怎样的?为何说也是一场世界大战?

七年战争是怎样的?为何说也是一场世界大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296 更新时间:2024/2/23 19:37:24

说起欧洲历史上的七年战争,这是发生在1756年到1763年期间的战争,当时欧洲各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群雄崛起,利益争夺家具,世界格局重新组合,争斗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一场以整个欧洲为核心,波及到海外殖民地之间的战争也在悄然酝酿着,而最终战争爆发。那么为说七年战争也被称得上是世界大战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战前格局

七年战争之前的欧洲格局,可以用群雄跃跃欲试,个个剑拔弩来形容。这时曾经称霸于欧洲大陆的法国已经大不如从前,再没有实力和精力掌起欧洲大陆群雄崛起的局面,路易十五统治下的法国陷入财政危机而不能自拔,国家内外交困。而此时以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欧洲大陆的新兴国家正在迅猛崛起。

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1740年上台后,建立和加强集权统治,强化国家机器建设,废除农奴制,鼓励移民,完善交通,推动工商业,发展教育、标榜科学和理性,建立普鲁士科学院。军队从8万扩张到了20多万,成为欧洲大陆强国之一。

奥地利的特雷西亚女皇在1740年继承了哈布斯堡朝,通过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击败了普鲁士、英国、法国等干预者,不仅巩固了统治地位,还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征兵制度,推行土地改革,没收教会财产,奖励工商业等手段,让奄奄一息的哈布斯堡王朝恢复了元气,走上了复兴之路。

作为欧洲领土最大的俄罗斯也不甘落后。1689年,彼得大帝掌权后,开始学习西方,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建立新式海军和陆军,支持发展工商业,发展西方式教育。还通过21年的战争,打通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之后的几代沙皇继续推行改革和对外扩张,在欧洲大陆的强国地位一直未变。

此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18世纪早期英国的工商业已经雄踞欧洲首位。又改革农业使粮食等农产品丰富起来。经济发展的高速,国家实力的增强,使英国难以抑制海外扩张的冲动,而前任霸主法国挡住了它向海外扩张的道路。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8年的结束让欧洲迎来了8年的平静。然而,这种平静的背后却暗流涌动。因为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的崛起,已经打破了欧陆均势,各国都有盘算,都在积蓄力量,准备新一轮扩张。而此时英法殖民扩张的竞争,普鲁士和奥地利对德意志霸权的争夺,俄国和普鲁士在波兰扩张上的纠纷,等等都在尖锐激化。

这就促使了欧洲各国关系的重组。因有共同利益的存在,普鲁士与英国结盟,法国和奥地利、瑞典、萨克森和俄罗斯逐渐联手。英普结盟后陆续有德意志小邦汉诺威,以及葡萄牙参与,而法奥同盟则包括瑞典、萨克森和后来加入进来的西班牙。

战争过程

平静背后的战争准备一切就绪,只待有人来挑起战火。1756年8月,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首先出兵德意志的萨克森,欧洲大陆战火就此点燃。紧接着,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宣布参战。按照法国和俄罗斯缔结同盟的约定,法国的路易十五和俄国伊丽莎白一世最后也决定加入了对普鲁士的战争。

一时间普鲁士陷入以一抵四的被动局面,面对如此情况,英国并不急于加入。而是在腓特烈疲于应付,几近绝望,甚至两次想要自杀的危难时刻,英国才出了手,给予普鲁士大量定期的资金援助。以保证普鲁士不至于倒下。

同时俄国突然退出战争,让普鲁士有了喘息之机。这是因为腓特烈崇拜者彼得三世在1762年接替伊丽莎白一世之位,俄国转而支持普鲁士,并与瑞典联合进攻奥地利。没几个月叶卡捷琳娜二世政变上台后也选择了退出战争,因为毕竟当年她与彼得三世的联姻得到过腓特烈二世的大力支持。此时的法国被英国的海外扩张搞得焦头烂额,早已无心再战。最后只剩下执着的奥地利,胜利开始向英国和普鲁士招手。

在海外战场英国完胜法国,至此英国和普鲁士的胜利已成定局。1763年英法签订了《巴黎和约》,英国获得了法国割让的大片海外殖民地,而普鲁士与奥地利也签订了《胡贝图斯堡条约》,获得西里西亚。最终,七年战争以英国和普鲁士的巨大胜利而结束。

战争结果

七年战争,英国收获巨大。在岛内,完成了合并苏格兰,此后不久又吞并爱尔兰,建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在亚洲,控制了印度全境;在北美,也几乎一家独占,一举奠定了世界性大国的地位,使其安安静静地保持近一个半世纪的世界霸权。

七年战争,也让普鲁士成为欧洲真正大国。使其在德意志诸邦中的地位更加巩固,并有能力与奥地利相抗衡,为最终统一德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七年战争,让曾经的世界霸主法国成为最大的失败者。战争使本就十分拮据的财政雪上加霜,无奈大借外债,提高税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酿成1789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大革命。

为什么七年战争也被称之为世界大战?

从上述介绍的战前格局、战争过程和结果来看,七年战争确实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法相比,但却有近似类同之处。

从参战国家的数量看,七年战争直接的交战的两大阵营,一方是英国、普鲁士、荷兰、汉诺威、葡萄牙,另一方是法国、奥地利、萨克森、西班牙,还有打了一半撂挑子不干了的瑞典,后半截子倒戈的沙俄。还有间接参战的美国、中国、印度、菲律宾。这样算起来参战国家的数量达15个之多。虽然不能与一战的30个国家参战、二战的60个国家相提并论,但在当时参战国的数量也是空前的。

从战争波及的范围看,七年战争波及到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宾。说到波及范围,前提到了间接参战的美国和中国。

其实,美国的独立七年战争是有一份功劳的。是它让美国产生了独立的觉醒。由于战争消耗巨大致使英国财政拮据,就通过向北美增加税收来弥补。结果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在法国和西班牙支持下的美国,终于在1783年获得独立。英国还为了钱,把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大土地卖给美国,让美国有了发展成为大国的基础。

中国被扯了进来,是因为沙俄参与七年战争时,担心东边这头大清国乘机收复领土,于是就挑唆、煽动准葛尔部屡次叛乱,害得大清从雍正九年也就1731年出兵,到乾隆二十二年就是1757年,前后用了26年的时间,花了大把的银子才搞定西北。

以上可以看出,虽然七年战争覆盖欧洲、北美及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宾,但除北美易洛魁联盟被沙俄拉下水间接参与战争的清王朝之外,其参战方都是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因此,七年战争充其量也只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洲际战争”。不过虽然只是洲际战争,但其对参战各国及世界局势的影响,并不亚于二十世纪爆发的两场世界大战。

从战争的宣传动员看,七年战争之所以被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是因为它在很大意义上,不是一场“全面战争”,而是“有限战争”。就是说参战各国都是君主制国家,无论是战争宣传、社会动员,都无法达到第两次世界大战的全民动员程度。

你像当时有一位英国作家去法国,过海峡时才想起来两国正在打仗,而自己已经忘了带上护照。结果他到了巴黎非但没有遭受责难,反而受到热烈欢迎,而且法国政府很快就给补发了护照。还像当时的普鲁士柏林人举行集会游行,向王室表达他们坚决拥护战争的想法,而腓特烈二世对此非不满意,并告诉他们守好一个普鲁士人的本分,该干啥干啥去,不要多管闲事。这样的事情,在一战和二战时是不可能发生的。

从交战双方力避消耗看,七年战争时尽管各国生产力水平较高,武器也在更新换代,但是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仍让交战双方对大量的国力消耗和惨重伤亡惊心动魄,这让双方不约而同地开始避免会战,力避过量的消耗和伤亡。这样一来,交战双方玩起了用少量的军队不停的机动到后方,以切断对手补给线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伤亡。正是由于欧陆国家惊心于战争的消耗,刻意的回避会战,使得这场战争在欧陆陷入迟迟不能分出胜负的僵局。而一战、二战根本没有这样的顾忌,为了消灭对方不遗余力、不择手段,所以七年战争只能算是零次世界大战。

从战争的伤亡数量看,七年战争在欧洲以攻城战,对城镇的纵火,以及造成惨重损失的野战而著称。战争总共造成了大约90万至140万人死亡。一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而且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造成了严重损失。二战约有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军民共伤亡约9000余万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所以七年战争在伤亡数量也无法与两次世界大战相比拟。

其实,说到底七年战争是欧洲大陆上,君主制时期最后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此后大革命时代来临,战争的形态开始改变,“全面战争”、“全民动员”的开始兴起,也就是说七年战争的战争宣传、社会动员和波及范围根本达不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程度,战争的空间、血腥、残暴都没有像两次世界大战那样。但其时间之长、参战国之多、波及面之广、损失之重、消耗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仅次于两次世界大战。因此有人把七年战争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英法百年战争影响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战争

    北欧的维京人对法国沿海地区的侵扰与骚扰已经很久了。在卡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的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这些北欧人能够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地区定居下来。之后他们便建立了诺曼底公国。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带领下成功地入侵了英格兰。之后他们在统治诺曼底的同时也在统治着英格兰。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

  • 英法第二次百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何打响?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战争

    从一开始的奥兰治的威廉即位一直到威灵顿公爵的滑铁卢大捷,英格兰与法国之间的战争使得两国人民饱受了百年的战火之苦。在第二次百年战争这127年的时间里,为了争夺欧洲大陆以及以外地区的统治权,以英格兰与法兰西为首的两大阵营交恶长达64年。法兰西革命引发的无政府状态打破了欧洲各国之间的平衡,王朝更迭等因素使

  • 宋金的三峰山大战,为何金军会全军覆没?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当时的宋金的三峰大战,其实很多时候大家也知道的,还是很给力的,金兵在当时真的是所向披靡的,打得宋军落花流水,但是在三峰山大战就不一样了,话说金军竟然全军覆没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说起三峰山大战(位于河南省禹州城西南,距城十余华

  • 第二次哥特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贝利萨留能够再度平定叛乱么?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战争

    公元540年,贝利萨留收复了意大利,算是协助查士丁尼大帝复兴罗马的愿望实现了一大半了。但是与此同时,贝利萨留的能耐却引起了查士丁尼大帝的忌惮,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贝利萨留是被排除在权利中心之外的。也正是因为东罗马帝国东西两线都不平静,雕鸟未尽,良弓难藏,作为名将,贝利萨留也才能够保持起码的体面。

  • 贝利萨留是如何横扫意大利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战争

    奇迹总是会给有准备的人带来好运,这个道理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以区区1万步兵和5000骑兵就征服了整个汪达尔王国,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战神贝利萨留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奇迹。但是这还没玩,他又凭借着更少的兵力将东哥特王国践踏在了自己的马足之下,使得意大利重新回到了罗马帝国的版图之中。查士丁尼的野望贝利撒

  • 卡利尼库姆之战是怎样的?贝利萨留为何战败了?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战争

    公元530年,此时志大才疏的查士丁尼大帝正在谋划着一个宏伟的计划,那就是“罗马一统大计”。他准备用多年所积攒下来的财政盈余组建一个足以占领整个地中海西部的庞大军队。然而来自东方的萨珊波斯人却并不配合他的这一构想。波斯的卡瓦德派出了军队去攻击叙利亚的部队,这迫使查士丁暂停了自己

  • 贝利萨留的成名之战是哪一次?有多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贝利萨留,相信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非常善于以弱击强。虽说他很善于以弱击强,但是他眼看罗马城下15万大军与自己5000守军的悬殊差距,贝利萨留还是很忧心忡忡的。虽说他已经向君士但丁堡的查士丁尼一世派去了信使,要求速度增援罗马。但是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眼前的这15万大军还得自己来解决了。此时他能做的

  • 千岛群岛战役经过是怎样的?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千岛群岛战役,这是发生在1945年8月18日的一场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厚的的三天,苏联军队攻击了千岛群岛。日本在该群岛上有高达8万的守军,并且有修建9座机场,可容纳600架飞机。其中有6座机场是在群岛北段防御最坚固的占守、幌筵两岛上;这两岛还建有两个设施完善的海军基地——片岗和柏原。由于此时日本

  • 黑斯廷斯战役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战争

    1066年10月1日,这天是星期天,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正在约克享受着为数不多的闲暇时光。就在5天以前,哈罗德二世才在与挪威王哈拉尔三世在斯坦福桥上的决战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场胜利不仅仅是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也让他的威望大增。更令哈罗德宽慰的是,此时英格兰南海岸地区仍然风平浪静、未发现任何军队入侵

  •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为何能赢?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虎牢关之战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为何这么说大家也懂的,因为这战战役非常的有意思的,话说是以三千五百兵力答应了十万兵力,嘿嘿,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就是真的好厉害好厉害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个李世民又为什么能打赢,这么厉害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看看吧!李世民会用兵,毛主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