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二战前德国人为何会选希特勒当国家元首?

二战前德国人为何会选希特勒当国家元首?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334 更新时间:2024/1/23 15:00:25

1914年到1918年期间的一次世界大战,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战争。这场战争不仅仅伤亡数字巨大,同时也损失了海量的财产,而且还从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结构等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类世界大发展。德国是一战时期的战败国,为此德国也耗尽了元气,帝制也走到了尽头,受到的惩罚更是苛刻。

殖民地全部被剥夺,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欠下巨额外债。在一战的阴霾笼罩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德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倒退至1896年。新生的魏玛共和国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再加上左翼和右翼的攻击,在政治经济危机前显得束手无策。

在德国经济与社会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极端民族主义和反犹太人种族主义势力开始变强,社会层面的政治分歧和冲突也开始升级,而这一切,魏玛政府都无力控制,民主政体的缺陷彻底暴露。

着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开始寻求出路。德国经历了魏玛共和国后,跌落到法西斯主义的泥沼中。1933年纳粹势力取得政权,在一战爆发的25年后,将世界各国人民拉入战火之中。

一战后,德国为能迅速崛起,为何会彻底走法西斯?

第一,德国民族单一,有较强的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强,这为军国主义的实施提供了先决条件。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稳定和凝聚力是发展经济、提升国力的先决条件。德国是以日耳曼人为绝对主体的国家,各民族间没有明显的族群差异,19世纪德国实现国家的统一,也是依靠日耳曼民族的情感纽带。德国民族较为单一,血缘和化都较为和谐,民族矛盾并不大。因此,德国由来已久的普鲁士精神较为容易的在民众中形成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为军国主义提供成长的空间。

普鲁士的前身是条顿骑士团,它是军国主义的发源地,也是战争的策源地。普鲁士在崛起途中,展示出他的力量;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朝用战争的方式完成德国的统一,从此开始,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渗透全德。

在一定程度上讲,德国在“一战”后选择共和制,并不是民众的民主意识的选择,而是因帝制坍塌后效仿西方强国政体的无奈选择。从内部而言,魏玛政府无法干预经济,压制社会动荡;从外部来说,魏玛政府无力对抗以法国为首的外部压制,种种因素决定了,新兴的民主政府无法让德国走向强大。

德国民众在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的情况下,选择了极端国家民族主义,希望纳粹党能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第二,一战后,德国的生存空间被压缩,民众渴望改变现状,而纳粹宣扬的种族优越论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一战后,同盟国没有给德国恢复生机的机会,他们瓜分完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处罚德国巨额的赔款,防止德国变强威胁自身安全。

德国的家底已经被战争掏空,资源被强制缩小,还要支付巨额赔款。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主与和平是不现实的,孕育出的是欧洲新的动荡和灾难。因为极端的压榨在德国民众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德国用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激发民众因极端破坏以及遭受外部压迫的愤怒,将这种愤怒转化为国家发展经济以及对外反击的精神动力。而国家民族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就是法西斯主义,希特勒利用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纳粹主义。

纳粹主义强调极端中央集权,强调民族和国家利益凌驾于一切。煽动民众的国家民族情结,在德国面临外敌打压的局势下,增强德国与列强对抗的能力。

再则,纳粹党宣扬的种族优越论,主张回归德意志民族的传统,找回德意志民族的尊严极大的吸引了德国民众。这种主张对战败的德国民族,特别是对饱受经济危机、渴望改变困境的底层德国民众而言有着极大的诱惑。

第三,经济危机为纳粹上台创造了条件。

1929年10月经济大危机爆发。德国本身就背负着巨额的赔款,再加上此次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国内失业率不断攀高,工业产量下降,工业危机导致金融危机,对外贸易减量,种种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

新兴的魏玛共和国却无力解决社会经济危机。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整合资源,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建设,提升经济,重整国家。而魏玛共和国是战后的民主实验政体,不能像帝制那样进行政治集权,这就注定了其有限的权力,无法干预经济,无法压制社会动荡,无法抵抗外部压力,无法挽救德国。

德国迫于生存的压力,只能另寻他路。这就让德国民众放弃政治自由,国家用极端集权的方式集中国家资源进行生产。政治集权的组织力强于民主共和政体,但这会让民众放弃一点自身的政治自由和个人权利,但在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前,民众能接受这些牺牲,来换取更好的生活。

集权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如俄国一样发动无产阶级斗争;二是接纳极端集权。不过阶级斗争并不是德国最好的选择,毕竟阶级斗争是要发动底层人民与资本家斗争,主张暴力革命,这对于社会而言具有颠覆性的破坏,而这样的结果不是德国能承受的。而纳粹的极端集权就不同,它是取别人家的米填饱自己的肚子,对社会内部的破坏远小于积极斗争。

这样两相比较,纳粹党宣扬的极端集权也就得到更多民众的支持。再加上,希特勒上台初期,一一兑现了在竞选时的承诺,这加深了德国民众对纳粹党的信任。

随着德国在纳粹党领导下出现的“经济奇迹”,民众对希特勒的崇拜风靡全国。希特勒为什么能得到国民的拥戴,是什么样的原因在背后推动?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若希特勒不发动苏德战争,苏联会入侵德国吗?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战争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然后随即联合了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发动了提前就已经拟定好的巴巴罗萨行动。集结了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火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了三个集团军群开始从南部、中部、北部开始向苏联发动闪击战,至此苏德战争

  • 希特勒7位盟友的战斗力如何?哪个最弱?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军事实力上来看,轴心国阵营军事实力最强的肯定就是德国了,其次便是日本最强,第三就是意大利与罗马尼亚,第四芬兰,第五保加利亚,第六匈牙利,第七泰国。这七个国家也是当年德国唯一的7个盟友,把整个世界可折腾的不轻。说到日本,虽然在二战时期日本比较贫穷,但他们的军备却是很好的。因为那

  • 如果希特勒当年没有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世界局势将会怎样?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战争

    众所周知,很多政治家在政治生活当中所表现的其实并不是他个人的人格,而是他的政治人格,所以说我们也可以猜测当年的希特勒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个好战分子,只是政治所迫。因为希特勒当年所处的地位,以及他的力量基本盘,他的利益所在等等原因都会决定他会采取怎样的政治策略,尽管这样的策略可能会跟他内心的想法是背道而

  • 二战空战为何不射杀飞行员?为何又有人打破规则?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首次参与到了战场当中,飞行员们开始在空中展开厮杀,不过在当时有着一个不成文的国际惯例,那就是若是空中有飞行员跳伞,上方都不会去刻意射杀跳伞的敌军飞行员。那么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为何后期还有那么多飞行员违反这个惯例呢?由于一战时期的空战,主要是英国和德国为主,两国飞行员大多是

  • 战场上的士兵心中会有多恐惧?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战争

    从古至今,战争从来都是非常残酷的,不论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在热兵器时代,战争给人所带来的伤害或是破坏永远是超乎想象的,永远会远远大于通过发动战争所获得的利益。可以这么说,战争本身就是一场“零和”的游戏,故而孙子才在自己所著的《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

  •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为何要扫射几方战友的尸体?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战争

    在美国军队中有着一句至理名言,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带你回家”。自从美国军队诞生的那一天开始,这一信条就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一位美国士兵的血脉之中。在战场上,美国军人一直坚持着活人就要把人带走,即便是死了也必须把尸体带走。为了拯救一个士兵,可以付出多个士兵性命,可见这一信条在

  • 二战苏联戴钢盔的士兵与带布帽的士兵有什么区别?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战争

    钢盔,这个对于战场上的士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相当于就是士兵的一层保障,能够阻挡爆炸产生的石块或是弹片等等。若是没有钢盔的花,一旦这些东西击中了士兵的头盔,那很有可能就是致命的。盔的作用就是保护士兵的头部,让他们免受伤害。二战的时候,很多士兵都佩戴钢盔,但是一位苏联老兵却说,钢盔是渣渣,戴布帽才

  • 二战作为中立国的瑞士为何要击落100多架盟军飞机?其中有什么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着很多保持中立的国家,所谓的中立国其实指的就是在战事发生之后,对发生战争的双方都不采取军事行动,也不加入哪一方。二战期间有一个中立国非常的有趣,西边挨着法国,东部是德国,南边又与意大利接壤,这个国家就是瑞士。想要在这种重要地段当中立国,这绝对是个非常有难度的事情。为什么瑞士能在

  • 希特勒喜欢的女明星是谁?奥尔加·契诃夫娃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战争

    俄国著名的作家契科夫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他的侄女奥尔加·契诃夫娃在1920年的时候从俄国来到了德国的柏林。随后契诃夫娃成为了当地非常著名的电影明星,并且风靡整个德国,而且她还成为了当时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最喜爱的女明星之一。然而希特勒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喜欢的女星竟然是前苏联的一名超级间谍。奥加尔凭

  • 岸防炮台有多厉害?有些什么优势?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战争

    从古至今,要塞一直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因为要塞若是在关键的战略位置上的花可以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绝对是进攻者的噩梦。对于那些拥有着非常多海岸线的国家来说,敌人往往就是从海上出现的。所以火炮诞生后,各国都积极用装备巨炮的海岸炮台对付敌舰。1381年,卡斯蒂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