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国古代史上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原因是什么?

中国古代史上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308 更新时间:2023/12/12 11:57:56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非常屈辱的战争,相传当时日本已经蓄谋已经,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感觉,最后,日本中国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当时,中国经济政治化都非常的薄弱,日本却因为当时自己要扩张,但是由于自己国土有限,不得不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于是便把矛头指向了邻国中国。那么,在这场战役中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鸿章为何避战求和?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

临战之际和战争之中,李鸿章和光绪皇帝是两个关联密切并可资比较的重要人物。李鸿章是清方参与决策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军队的实力派要员;而光绪皇帝,正在“亲政”期间,是有一定“实权”的时候,在指挥战争、掌控全局方面也试图有所作为。战争正式打响的前夕,面对日方咄咄逼人、战事似已不可避免的形势,光绪皇帝的主战态度是比较坚决的,屡催身膺重寄、统帅淮军和北洋军队的李鸿章积极筹划,应对战事。7月16日,又通过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这样一道谕旨:

现在倭韩情事已将决裂,如势不可免,朝廷一意主战。李鸿章身膺重寄,熟谙兵事,断不可意存畏葸。著凛遵前旨,将布置进兵一切事宜迅筹复奏。若顾虑不前,徒事延宕,驯致贻误事机,定惟该大臣是问!

从这道谕旨的口气,就可以品出光绪皇帝对李鸿章的督责之切和对他战备不力、“徒事延宕”的不满。的确,李鸿章是实在不希望打起仗来。要说,在战前可能的条件下,就清朝方面而言,尽量争取化解矛盾、避免战争是应该的。为此,李鸿章主张中日双方同时从日本撤军,这自然是合理的。这一点若能落实,自是息事的可取措施。但日本方面并不答应。随后,李鸿章又倾向于清朝单方面从朝鲜撤军,但光绪皇帝明确否定,在给李鸿章的谕旨中说:“彼顿兵不动,我先行撤退,既嫌示弱,且将来进剿,徒劳往返,属殊非计。”②既然光绪皇帝有此指令,清朝单方面撤军的设想也就不能落实。问题是若实行清朝单方面撤军是否可取。有资深的研究者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如果中国在双方撤军谈判失败的情况下,宣布根据朝鲜政府的要求(当时朝鲜有这种要求——引者)而单方面撤军,未始不是切实可行的措施。因为日本当时已经在外交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中国军队一旦撤离朝境,那末,它不仅在外交上更加孤立,而且想把清军拖住的阴谋必然破产……所以,在此阶段中,李鸿章保全和局的想法不见得全错,是无可厚非的。”当然,同时也指出了他认识上的缺陷:“问题是他未能洞察奸谋,及早采取相应的策略。果真如此的话,日本尽管还会玩弄各种花招,但要想急于挑起衅端则势所难能了。”①应该说这是很有道理的。

对于以牙还牙地抗御日本方面来说,光绪皇帝的态度似乎比李鸿章要坚决和持正。并且,日本方面是蓄意借机激化矛盾制造衅端者,公理和正义绝对是在中国方面。这一点,连有的外国人士也不否认,但是又认为仅仅靠此不行。像英国人赫德就这样指出:

日本是根本没有正义可言的,除非借口代别人打抱不平而自己捡便宜也可以算作正义。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正像我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根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以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希望能够以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②

实际上,不光是“老道”的李鸿章,即使年轻的光绪皇帝,也决不是这般天真之辈。他也不是要不顾一切、不知深浅地非打不可,并不放弃“通融”和了的努力。且看他给李鸿章的这一谕旨:“倭人以重兵突至朝鲜,肆其挟制;现复愿与中国商议,以共保朝鲜为词,似尚有所顾忌。如果无碍中朝体制,无损朝鲜权力,原不妨量予通融,以全大局。然倭情叵测,议之成否,尚难逆料。若待事之决裂而后议战议守,势已无及,不可不先事筹备。著李鸿章预为筹划,水陆各军如何分进,粮饷军火如何转运,沿海要口如何防守,一切事宜,熟筹调度,谋定后动,方可迅赴戎机。”①看,这不是在形势发展难以预料的情况下,要做战、和两手准备的筹策吗?倒是李鸿章在“战”的一手上的准备明显疲软。光绪皇帝也不可能不掂量自己国家的实力,特别是军队和武备情况。在战争爆发前的7月初,他就急切追问李鸿章所统海陆军的详细情况:“究竟海军新练之兵共有若干?此外北洋分扎沿海防军若干?及直隶绿营兵丁可备战守者若干?”李鸿章在复奏中报告:

北洋现有镇远、定远铁甲两艘,济远、致远、靖远、轻远、来远快船五艘,均系购自外洋;平远快船一艘,造自闽厂。前奏所云战舰,即指此八艘而言。此外超勇、扬威两船,均系旧式;四镇蚊炮船,仅系守口;威远、康济、敏捷三船,专备教练学生;利运一船专备转运粮械。如战舰所配员弁,机轮、枪炮各有专司。历考西洋海军规制,但以船之新旧、炮之大小迟速分强弱,不以人数多寡为较量。自光绪十四年后,并未添购一船;操演虽动,战舰过少。

沿海陆军,除胶州台工经始未成外,山东威海卫则绥巩军八营、护军两营,奉天大连湾则铭军十营,旅顺口则四川提镇宋庆毅军八营、又亲庆军六营,山东烟台则嵩武军四营,直隶北塘口仁字两营,大沽口炮队六百七十名:臣前折所谓分布直东奉三省海口把守炮台合计两万人者指此。其分驻天津青县之盛军马步十六营,军粮城之铭军马队两营,皆填扎后路,以备畿辅游击策应之师。至于绿营兵丁,疲弱已久,自前督臣曾国藩及臣创办练军,渐收实用。无如直隶地面辽阔,与东、奉、晋、豫接壤,北界多伦、围场,皆盗贼出没之区,经年扼要巡防,备多力分,断难抽调远役。{1}

这是李鸿章就自己所辖北洋区域内的武力家底,开列给皇帝的一份详明“菜单”。我们原原本本地把它迻录在这里,对甲午战争中清朝作为主力投入的北洋部队,也就亮出了一个大致的底数。再就是,从李鸿章的奏陈中也能体察出,他申说以北洋武力应战捉襟见肘的意思。这也是他从一开始就以避战求和为主导倾向的重要根源所在。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是什么?长平之战被活埋了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战争

    长平之战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秦国和赵国的兵力加起来超过了100万,而且最后赵国更是被全歼,赵国最后有40万俘虏全被坑杀,所以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也是可想而知。那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到底是什么呢?当时秦国已经有一统天下的计划,但是肯定不能四处受敌要逐个击破,赵国当时也非常强力,如果能先击败赵国其他

  • 历史上鸦片战争惨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林则徐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鸦片战争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鸦片战争是当时古代史上非常惨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国国门被外国侵略者打开的一次战争。当时的清朝非常的贫穷落后,当时的清政府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不过,外国侵略者也是看上了中国的这块肥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让当时的清政府损失了惨重,那么,历史上的鸦片战争是怎么

  • 百团大战中的几大谜团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百团大战可谓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了,而之所以叫做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参与战斗的兵力达到了一百多个团,可以想见,那是什么规模的战役。除此之外,战争持续的时间也非常的长,大小战役的次数也相当多,而这只是抗日战争的一部分。然而在这场战役中,却一直有着几大谜团,一直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就让我们一起

  • 江油关马邈如果不投降,邓艾会攻下来吗?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江油关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地方也还是对于蜀汉非常非常重要的,而且可以说是直接涉及到蜀汉的生死存亡的,但是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曹魏的邓艾竟然不费一兵一卒就直接攻下来了,也就是说江油关的守将竟然是给投降了,所以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如果江油关马邈不投降,邓艾又是什么样的结果,欢迎跟随小编来揭秘

  •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不得不破釜沉舟有哪些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以少胜多的战役那不得不说到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历史上最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秦军起义,项羽率领了一部分楚君来进行回击。最后是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其实,小编觉得一场战争的胜利离不来一个领导的英明决策。那么,巨鹿之战就是一场完美的战役,项羽当之无愧是大赢家,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不得不破釜沉舟有哪

  • 赤壁之战献计火攻曹操的不是诸葛亮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赤壁之战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个战役还真的是把人都快看哭了,简直就是好看的不要不要的,堪称经典,什么是战役,这就是战役,这里面的勾心斗角,这里面的尔虞我诈完全的就是显示出了当时那个时期人们的智慧了,但是其实大家应该知道火烧赤壁其实并不是诸葛亮献计的,那么到底是谁呢?下面跟随小编揭秘看看吧!在《三国演

  • 历史中长平之战时楚国为什么不乘虚攻打秦国?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其实一直是一个谜团,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时的秦国实力并不是那么强,最后却可以完胜,其实,小编觉得这应该还是与当时的统治有关的,当时楚国的实力一般,可以最后却输了,在不得不说完全就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小编看到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历史中长平之战楚国明明可以在趁着秦国空虚的时候攻打秦国

  • 淝水之战东晋能以八万胜八十万到底依靠的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淝水之战其实很多网友也是非常的清楚的,这个战役非常的有意思,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就是竟然以八万的兵力胜了八十万的兵力,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东晋到底是以什么依靠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说起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列,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一战,苻坚由当初的投鞭断流

  • 赤壁之战曹操实际兵力到底有多少?曹操真实兵力揭秘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战争

    曹操在赤壁之战号称有80万水军,实际上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是绝不可能有这么多兵力的。因为东汉末年整个人口开始直线下滑,曹操所掌管的地方也就只有几百万人,从这里面拿出80万人打仗时绝对不可能的事情。那曹操当时到底有多少兵力参战呢?我们可以大致根据当时的人口做出一个推算,如果曹操真有80万大军那直接平推蜀吴

  • 历史上卢沟桥事变的起因是什么?当时第一枪究竟是谁开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战争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卢沟桥事变,说到卢沟桥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开始的标志,同时,卢沟桥事变也称作是七七事变,当时,日本军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来对中国进行打击,因为当时的日本一手制造了伪满洲国,日本占领了东北地区,希望统治整个中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卢沟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