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指中国唐代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开元六年(718),唐玄宗任命汤嘉惠为四镇节度经略使,从此四镇由专设的节度使统领。四镇节度使或称碛西节度使。节度使常驻安西府城龟兹,由安西都护兼领,又称安西节度使。

有关“安西四镇”的历史故事

  • 王孝杰被吐蕃赤都松赞活捉,谁知长得像他父亲芒松芒赞,就被放回唐朝,后领兵一雪前耻,收复安西四镇!

    678年,唐朝名将王孝杰被吐蕃活捉,吐蕃本有杀唐朝名将的传统。谁料,行刑前,赞普赤都松赞前来观看,他一见到王孝杰竟愣住了。根据史书的记载,赤都松赞见到王将军的第一句话是:“这个人长得真像我爹!”那么,这场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王孝杰日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话说唐高宗仪凤年间,

  • 唐朝在安西四镇只有两万驻军,为何能牢牢控制辽阔的西域?

    事实上,唐朝西域驻军的战斗力已经达到一种恐怖的水平,一万人就敢灭一国是常有的事。唐朝在西域大规模用兵只有两次,一次是李世民灭东突厥时动用了十几万大军,第二次是唐高宗时期,突厥大规模叛乱,李治派裴行俭率30万兵讨伐。除了这两次,在西域,只要谁敢不服,基本上就是西域驻军出动,有时出动一万,有时出动2万,

  • 安西四镇的简介与历史

    安西四镇,指唐代后期正在东南天区配置,由安西皆护府总揽的四个军镇。唐安西四镇正在汗青上存正在了一个半世纪,它们对于于唐代当局劝慰西突厥,回护中西陆上交通要讲,坚固唐的东南边防,皆起过特别主要的做用。简介贞不雅十四年(640)八月唐灭下昌国,玄月置安西皆护府于西州交河乡(古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乡遗迹),

  • “安西四镇”指什么地方?唐朝为什么要设“安西四镇”?

    其中,安西都护府设置于西州交河城,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唐军进驻龟兹国后,又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同时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史称安西四镇。“安西四镇”是唐代在“丝绸之路”上设置的四个军事重镇这四个镇是:丝绸之路北道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以南)、中道的疏勒(今新疆的疏勒)

  • 唐朝五代藩镇之安西四镇及安西节度使历史介绍

    安西节度使,又称安西四镇节度使、四镇节度使,是唐朝在西域地区为防御天山南路安西四镇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712年九月安西都护领四镇经略大使,驻安西都护府(龟兹,今新疆库车县)。718年,副都护领碛西节度使,驻西州。727年,改为伊西节度使,731年与北庭节度使合并为安西四镇北庭节度使。74

  • 薛仁贵被队友拖累,打了唐朝立国以来最大败仗,安西四镇不保

    唐朝初年,历经贞观之治,国力强盛,但是边境形势却并不乐观,主要是西藏地区吐蕃王朝兴起使西北方向多了一个强敌。在松赞干布的努力下,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青藏高原各部凝聚成强大势力,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逐渐走出封闭

  • 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所谓“安西四镇”,顾名思义是为了拱卫安西都护府所设的四个军镇,而最初的安西四镇,并不包括碎叶镇。贞观十四年(640)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遗址),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贞观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库车),同时在龟

  • 大唐帝国的西方前线:揭秘安西四镇的重要性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外就没有朋友了,更何况比阳关更远的安西呢。然而,大唐缘何一再为之投入重兵?唐朝首都长安是座很大的城,外城四面各开三座城门,通达各方。面向西北的城门叫开远门,去往河西、陇右、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商旅、官军、游人、学士,都要由此踏上旅程。据说,开远门旁曾竖有一块里程

  • 唐朝在安西四镇仅有两万驻军,为什么能控制辽阔的西域?

    安西护都护府是唐朝时期大唐帝国在西北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主要管辖西域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和中亚一带。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非常辽阔,管辖面积约有300万平方公里,最西端抵达了咸海和波斯一带,甚至波斯也一度被纳入了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不过虽然安西都护府管辖的范围非常辽阔,但大唐在安西的驻军却不多,只有

  • 安西四镇出现于什么时候?揭秘其历史发展

    安西四镇,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唐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纪,它们对于唐朝政府抚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贞观十四年(640)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遗址),管理西域地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