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退位诏书

退位诏书

退位诏书

在中国历史上,在权臣当朝,皇室暗弱的年代,处于弱势的君王不得已把皇位禅让给大臣。一般禅让诏书应有三份,第一份是由皇帝在禅位前首发退位诏书,自责罪过,宣布退位,然后在禅让大典上由主持仪式的大臣拟定一份禅让宝册(就是祷告祭文、史称奉册、或宝书等),而且是必须的一个程序。新的皇帝登基后,再下一道诏书,宣布登基,内容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自谦,然后册封百官,大赦天下一类。之所以在此归纳总结,是因为这是在世袭制社会中,一个特殊存在的禅让制度。集中存在于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个较长的大分裂时期以及改时期前前后后的时间内。

有关“退位诏书”的历史故事

  • 中国十个亡国之君的退位诏书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中,朝代的更迭一般都是由战争推动的,就是拳头里面出政权,谁的势力大,谁就是新领导,即所谓的“成王败寇”。但是,也有些特殊情况,那就是当权臣的实力大于皇权时,身处皇位的皇帝其实早已沦为傀儡,处处受制于当家大臣。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的结局是怎样的?中国九大皇朝末

  • 历史上清朝皇帝退位时的退位诏书是谁起草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封建历史的结束。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其实是一个很腐朽的朝代,清朝的皇帝也很无能。众所周知,清朝最终以皇帝傅仪的退位宣告了清政府的终结。那么,当时退位诏书是谁起草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细节吧!溥仪和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退位时。玉

  • 细数清最后一位皇帝的退位始末,是谁起草了退位诏书?

    宣统帝溥仪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辛亥革命暴发,他被迫逊位,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也宣告结束。那么当时溥仪的逊位诏书是谁写的呢?辛亥年腊月二十五日即1912年2月12日,刚刚六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奉隆裕太后懿旨下诏逊位,既终结了大清王朝持续268年的异族统治,也终结了中国历史

  • 末代皇帝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后,他的七位姐姐妹妹去哪里了?命运怎么样?

    1912年2月12日,随着末代皇帝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延续了近300年的清朝正式灭亡。但是,一批皇族和满族贵族也失去了原来的身份和地位,变成了普通人。溥仪退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七个妹妹,都是清朝的大宗师。那么清朝灭亡后,这些战败国的最终归属会是怎样的呢?一百多年过去了,王室的血脉里诞生了哪些知名的公众

  • 宣统帝退位诏书内容,中华民国是怎么处置清朝末位皇帝溥仪的

    众所周知,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与孙中山秘密协商,孙中山许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因此,在袁世凯的逼迫下,满清宣统皇帝被逼退位。那么,中华民国是怎么处置清朝末位皇帝溥仪的,并给了他什么好处?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以清廷的名义,颁布了宣统皇帝退位诏书。其文曰

  •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退位诏书的皇帝

    在中国历史弱肉强食、权臣当道的皇室之中,处于势单力薄、无力回天的帝王们不得已才把皇位禅让给权臣,下退位诏书,历史上像这样的例子也有不少。那么,谁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退位诏书的皇帝呢?他就是东汉最后一任皇帝汉献帝刘协。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出生于河南洛阳,是汉灵帝刘宏的次子,汉少帝刘辩的异母弟。公

  • 清帝退位诏书,对于民国革命非常重要,是民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法统

    但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中国可能爆发全面内战,甚至会出现大分裂。袁世凯的枪杆子摆在那里,隆裕太后肯定要交权、溥仪也肯定要退位。但是,一种方式是和平的,就是签订退位诏书、和平退位;一种方式是暴力的,就是鱼死网破,溥仪被杀、爱新觉罗被灭。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隆裕太后带着溥仪逃回东北,这时候日本人必

  • 清帝退位诏书到底是什么样的,清帝退位诏书的意义是什么

    清帝退位诏书是具有法律意义的重要文件,它的颁布挽救了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危机。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养心殿举行的朝仪上以当时年仅6岁的宣统皇帝的名义连发了三道懿旨,宣布清朝皇帝退位,实行共和立宪国体。宣统皇帝的退位标志着清朝268年的统治结束了。前面的退位诏书是第一道懿旨,诏书上有袁世凯等1

  • 溥仪退位诏书的小失误,差点断送中国一半土地,幸亏发现及时

    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终结于辛亥革命,清宣统三年起,先后15个省份纷纷响应“辛亥革命”,宣布脱离清政府。随着革命胜利逐步扩大,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覆灭。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中国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社会。而溥仪的“退位”诏书中有一句话,险些葬

  • 《清帝退位诏书》全文

    这封由清末状元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很多中国人没见过。全文为: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

  • 清朝溥仪退位诏书全文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诸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

  • 中国十个亡国之君的退位诏书内容盘点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中,朝代的更迭一般都是由战争推动的,就是拳头里面出政权,谁的势力大,谁就是新领导,即所谓的“成王败寇”。但是,也有些特殊情况,那就是当权臣的实力大于皇权时,身处皇位的皇帝其实早已沦为傀儡,处处受制于当家大臣。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的结局是怎样的?中国九大皇朝

  • 中国古代十个亡国之君的退位诏书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中,朝代的更迭一般都是由战争推动的,就是拳头里面出政权,谁的势力大,谁就是新领导,即所谓的“成王败寇”。但是,也有些特殊情况,那就是当权臣的实力大于皇权时,身处皇位的皇帝其实早已沦为傀儡,处处受制于当家大臣。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的结局是怎样的?中国九大皇朝

  • 宣统帝退位诏书 为何之后又有宣统复辟之事

    宣统帝退位诏书宣统是大清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随着光绪和慈禧的相继去世,大清王朝也正式走到了末路之中,当时年幼的宣统皇帝继位,但是他太小了,所以都是由他的母亲和一干大臣来处理国家大事。宣统帝退位诏书随着各种西方先进思想的冲击,中国诞生了很多思想先进的革命分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孙中山等人为

  • 溥仪当皇帝只亡了一个王朝,为什么要写三份退位诏书?

    1908年11月中旬光绪皇帝龙归,20天后他的侄子溥仪登上皇帝宝座。溥仪后来回忆说,登基仪式上曾发生了一件不祥之兆,冥冥之中注定了晚清的命运。当时不到三岁的溥仪,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吓得号啕大哭。他的父亲载沣汗出如浆,不停安慰道:“别哭啊,快完了!快完了!”。三年后,果然一语成谶。大清王朝走到了穷途

  • 清帝退位诏书内容介绍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发布过退位诏书

    退位诏书,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封建君主宣布放弃帝位,移交封建国家政权的官方文件。此类文件在中国历史上共有两种,一是封建时代封建君主向权臣移交政权的退位(禅位)诏书,二是封建政权向资产阶级政权移交政权的退位诏书。简介在中国历史上,在权臣当朝,皇室暗弱的年代,处于弱势的君王不得已把皇位禅让给大臣。一般禅让

  • 清帝退位诏书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袁世凯聪明

    1912年清帝发布退位诏书,标志清王朝的结束。当时清王朝名义上管辖的领土还是很大的,除了传统汉地十八省外,东北、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都在清朝名义或实际管辖中,清帝退位后,外蒙古的王公就开始策划独立。可以说清帝退位后,之所以没有四分五裂,除了北洋政府的军事力量外,袁世凯在诏书上加的一句话起了很大作用。

  • 隆裕签了退位诏书后,临终时又为什么后悔?

    1912年2月12日,清朝的最后一个太后,隆裕太后在养心殿被迫下达“清帝逊位”的诏书,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清朝就此落幕。在此之前,拥兵自重的袁世凯多次面见并威胁裕隆太后,一边要求召开皇族会议,逼迫隆裕太后“速定方针”“以息兵祸而顺民心”,一边宣传法兰西革命时,其皇族不肯顺应民意而被送上断头台的典故。隆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