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溥仪退位诏书的小失误,差点断送中国一半土地,幸亏发现及时

溥仪退位诏书的小失误,差点断送中国一半土地,幸亏发现及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0 更新时间:2024/2/21 3:55:42

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终结于辛亥革命,清宣统三年起,先后15个省份纷纷响应“辛亥革命”,宣布脱离清政府。随着革命胜利逐步扩大,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清朝覆灭。

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中国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社会。而溥仪的“退位”诏书中有一句话,险些葬送了中国一半的领土。

退位诏书由张謇拟写,完成后交于袁世凯审验。当时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但袁世凯却在退位诏书中发现一处漏洞,并亲自修改,保住了中国近一半的领土。

张謇拟写的退位诏书中的“海宇乂安”令袁世凯觉得非不妥,经过几个钟头的思考后,袁世凯在“海宇乂安”后面加上了一句话“仍合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中“鞑虏”指的正是满族建立的清王朝。其实,鞑虏这个词所指范围更包括了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同盟会的纲领其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世居中国的少数民族排除在了三民主义之外,没有做到团结一切力量。

满族大本营在我国东北,西藏、蒙古、新疆也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如果袁世凯没有在退位诏书加上“仍合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那么东北的满族就有可能独立,英国对西藏觊觎已久,沙俄对新疆和蒙古也是虎视眈眈,一旦如此中国领土可能会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

我们评判历史人物要抱以客观的态度,虽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称为“窃国贼”,但在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上,他也一点不含糊。

更多文章

  • 鸦片战争时期,毒害中国最深的不是英国,毒害中国最深的而是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鸦片战争

    我国近代史上发生过两次鸦片战争,鸦片输出国均是欧洲列强,但很少有人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鸦片毒害中国最深的国家却是日本。输入鸦片的好处有以下好处,首先可以大幅度提高收入,为满足侵华经费,和建立伪满政权所用。其次可以残害国人身体,消磨国民意志,从精神上意识上开展侵略。据统计日本在我国贩卖鸦片获利24亿

  • 叶落归根,袁世凯为何到死都不入项城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袁世凯

    晚清枭雄袁世凯,在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相继去世后,被摄政王载沣罢去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等一切职务。由此,袁世凯隐居河南彰德洹上村(今属安阳市)长达三年,直至辛亥革命发生后再度出山。 1916年6月,袁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最后也归葬彰德洹上村。众所周知,袁世凯的老家是河南项城(今周口市下辖县级市)

  • 清朝道光皇帝:不允许嫔妃吃肉,年夜饭只有5个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道光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我们一般都认为皇帝的一生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从出生开始吃的就是山珍海味。事实上,几千年来几乎每任皇帝都是如此,但在历史上的清朝,却出现了一位非常抠门的皇帝。这位皇帝他的一生非常节俭,他就是著名的道光帝。道光帝是乾隆的孙子,很多人都知道乾隆是一个很会享受生

  • 大清王朝最后一天的早朝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大臣都没有三叩九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大臣

    说起古代的大臣上朝,我们知道的有很多的规矩。一旦弄错的话轻则影响仕途,重则失去性命。从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以来,都是三叩九拜的礼节。这个古人最高的礼节,都是见到天子的时候才用的。而且是正式的场合才用的,一般场合没有这么多礼节。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一次例外,大臣上朝的时候不再三叩九拜。我们看

  • 李莲英的地位有多高?他的妹妹进宫待遇比妃子还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李莲英

    在古代,礼节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做什么都要守一定的礼节,这是所有人必须遵守的。但若是有了一定的靠山,有些人就不用理会那些条条框框。比如清朝时期的一个丫鬟,她在桌上坐着,而皇后妃嫔都在一旁站着,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讲一讲这个丫鬟的故事吧!晚清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知名的太监李莲英,他伺候慈禧很多

  • 汤若望辅佐康熙登帝,两朝帝师为何不能安享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汤若望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交流比较特殊的时期。西方传教士多有来华,进行传教活动。这些传教士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些传教士当中,汤若望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来说,汤若望对文化交流以及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汤若望在中国的时间长达47年,对当时历法的发展和

  • 杨修为什么会被曹操所杀?是因为他的聪明害死了他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东汉,杨修

    说起三国里的聪明人,曹操身边儿的杨修算一个,他在曹操身边儿当主簿,虽然官职不高,但是深得曹操的喜欢。最关键的是,杨修这个人能看穿曹操的心思,这就足以证明他到底有多聪明了。但是最后杨修却死在了曹操的手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因为杨修太聪明了,聪明到让曹操嫉妒,甚至是忌惮。那么事实真的是

  •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皇后?秦始皇的后宫是怎样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朝,秦始皇

    秦朝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始皇的一生可谓是非常的传奇,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千年,现在再去看那个王朝不由得钦佩嬴政的雄才大略,可是让我们心生向往的朝代,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难以解开的迷雾?秦始皇生活的年代谜团确实有很多,尤其是他的后宫非常的神秘,多年来秦始皇都不曾立皇后,历史学家也无法解释这

  • 秦始皇不是有立扶苏为储君的决心吗,秦始皇为何不早早颁发诏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朝,秦始皇,扶苏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但秦始皇祈盼的千秋帝业只存在了短短时间。沙丘之变就是秦国走下坡的关键事件,本来欲立扶苏为太子的秦始皇,却被赵高改了遗诏,扶苏被迫自杀,而胡亥得以继位为秦二世。在秦二世在位时期,偌大的帝国就已经陷入了风雨飘摇当中。虽然大秦帝国的倒塌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埋下

  • 朱灵被曹操厌恨,为何死后能够得以配享太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曹魏,朱灵

    曹操死后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曹操庙号太祖,谥号武皇帝;公元233年曹操孙子魏明帝曹叡首次选定夏侯惇,曹仁和程昱三人陪祀曹操太庙,从233年到262年曹魏先后五次选定26人配享曹魏太庙,这些人当中有夏侯惇曹仁等宗室人员,也有张辽荀攸等外姓人员。五次配享太庙中公元243年第二次配享人数最多达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