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帝退位诏书,对于民国革命非常重要,是民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法统

清帝退位诏书,对于民国革命非常重要,是民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法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07 更新时间:2024/1/21 22:18:18

但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中国可能爆发全面内战,甚至会出现大分裂。

袁世凯的枪杆子摆在那里,隆裕太后肯定要交权、溥仪也肯定要退位。但是,一种方式是和平的,就是签订退位诏书、和平退位;一种方式是暴力的,就是鱼死网破,溥仪被杀、爱新觉罗被灭。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隆裕太后带着溥仪逃回东北,这时候日本人必然要插手。但,老谋深算的袁世凯,早把出关的路给封死了,逃跑几无可能。满清当初是拼了命地要入关,终于入关成功了,但现在拼了命地要出关,却真心出不去了。

所以,暴力的方式很容易被激化出来。

南方革命党闹得沸沸扬扬,北方大清朝掐得你死我活。接下来,就是举国无政府状态,然后只能是各方势力互相搏杀,先杀出一个强者来,然后再强者定章程。至于这个章程到底是共和还是帝制,那就无所谓了。所以,革命很可能会退回原点。

即便是这样,还是不是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是中国遭遇列强肢解,千年来的大一统可能不复存在。

这时候,中国的问题已经不是中国的问题了。因为列强虎视眈眈,肯定要插手。沙俄一直惦记蒙古和新疆、日本一直惦记东北、英国也一直惦记西藏。大清末期,各地全是列强的租借地,这些租借地要政治能力有政治能力、要军事实力有军事实力。所以,列强插手,那就太简单了。只要大清够乱,列强就一定能够乱中取利。

这些非麻烦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

这就要从民国革命的逻辑说起。民国革命有三个逻辑起点:

第一个逻辑起点,肯定是孙中山这些热血青年提出的,就是要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那共和的逻辑是什么?就是主权在民,也就是人民主权。但接下来的问题是:人民是谁。

第二个逻辑起点,是章太炎提出的,简单凝练成一个口号,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革命胜利后的中国,主要包括中原的汉族以及朝鲜、越南和半个缅甸。因为这些地区是深受儒家化影响的。至于满蒙回藏,他们愿意加入就加入,不愿意加入就悉听尊便。

第三个逻辑起点,跟章太炎相反,是杨度提出的。杨度认为中国人民就是大清统治下的全国人民。简单说,大清统治到哪里,民国就要统治到哪里,革命胜利后的中国要继承大清的全部政治遗产。大清就是再坏,你也不能把大清这个历史时代给否定了。

这三个逻辑起点里,第二个和第三个,肯定是矛盾的。革命前期肯定采取章太炎的观点,因为成功就要走极端,只有极端的口号才有最强的动员力。但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就必须接受杨度的观点了。如果按章太炎的逻辑走,中国把满蒙回臧全都不要了,那就等于全给了列强。到这个时候,中国还剩下啥?从大利益的角度来说,革命就不是正义的,还不如满清。而且只是剩下中原地区的中国,那就更等着被列强宰割了,连个战略缓冲都没有。至于朝鲜、越南和缅甸,那就真心想也别想了,早成了列强的殖民地。

所以,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主权在民,只能按照杨度的观点来定义。如: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第一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第三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第十八条)。

但你这个临时约法是谁写的?就是你们一伙南方革命党在南京开了个会,然后就把国家和人民给定义了。当然,南方的革命地区一定会认,但其他地区和人民呢?甚至连个开会的代表都没有,人家怎么可能认?关键是满蒙回臧这些人和这些地区,人家只认大清皇帝和大清政府。

所以,临时约法只是民国政府的一个法统,但这个法统的效力有限,根本难以覆盖全国。特别是满蒙回臧,人家完全可以不接受。

但溥仪退位、签订退位诏书,就不一样了。因为退位诏书成了民国政府的第二个法统,补足了它的先天不足。

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大清皇帝和大清政府正式退位,然后将自己的全部政治遗产交给民国政府。但前提肯定是南北能够议和成功。

没有退位诏书,临时约法根本管不了满蒙回臧,甚至连北方都管不了,所以人家闹独立,你也没法管。但是,有了退位诏书,满蒙回臧以及大清治下的全部人民和地区,就失去了闹独立的基础。你们可以不认临时约法,但必须得认清帝退位诏书。

如果溥仪不退位、不签退位诏书,民国政府就无法解决这个法统问题。法统问题,看似是虚的,但在当时情况下,虚的法统问题立即就会变成实的战争问题。法统问题,看似是远忧,但列强环伺之下,远忧立即就能变成近患。

因为民国革命与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是质的不同,复杂指数要高太多。

满清到民国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革命既是改朝换代的问题,又是君主主权人民主权转变的问题。因此,必须把这个人民主权的人民给界定清楚。但临时约法做不到,能做到的只有清帝退位诏书。

如果出现溥仪不退位、不签退位诏书的问题,历史走向将会非常不确定。

甚至大分裂也不是没有可能,元明清几百年打下的版图基础将会直接退回到朝的面貌。当时的列强,根本不可能允许一个宋朝的中国存在。大清之所以没有被完全殖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量太大,谁也吞不下去。而成为宋朝的体量,那就真心不好说了。

更多文章

  • 如果清朝和西方列强死磕到底,号召全国勤王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与西方列强的差距,英法对清朝的评价,清朝对列强的贡献

    号召全国勤王,首先要全国武装起来。简单说就是老百姓得拿起刀枪,否则,这个王就没法勤?但是,拿起刀枪的老百姓,到底是勤王还是杀王,就只有撤不了的大清皇帝和大清朝廷来招架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从1840年6月打到1842年8月,打了两年多。英军一万九千余人,清军在九万到二十万之间。但是,战损比是多少?根本就

  • 吴三桂拥有几十万大军,为何最后还是败给了康熙?有三个关键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三桂怎么被康熙灭掉的,康熙吴三桂兵力,吴三桂与康熙谁厉害

    三藩是满清对汉族功臣的特许,顺治帝本来就是想让他们镇守边疆,但随着他们野心的不断膨胀,才有了以后的三藩之乱。三藩之中,尤以吴三桂最为猖狂。吴三桂原是明朝的大将,在清军南下的时候,他主动投效清军攻打大顺民军,此人为清朝统一中原立下了大功,战后,顺治帝为了表彰吴三桂的功劳,将其封在了云南。吴三桂前期还没

  • 民国第一无耻军阀:石友三究竟有没有底线!倒戈将军没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石友三的真实故事,石友三的简介,石友三有什么特征

    即便如此,底线还是有的,太过分了会招来报复。但真有这么一个军阀,曾三度投冯玉祥又三次背叛,投阎反阎,投蒋反蒋,投张反张,联共反共,抗日投日,毫无气节。此人位置本不尊大,却由此占据了民国第一无耻军阀的名头。石友三生于1891年,是吉林长春卡伦人,幼年家境十分贫寒,靠父亲给人家赶大车维持生活。石友三在一

  • 蒲松龄《花姑子》:是对封建女性的幻想,还是士大夫的放飞自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论蒲松龄的女性形象,蒲松龄悲惨的一生,蒲松龄传奇经历

    中国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而西方呢?也差不多。古希腊的伯里克利说:好女人的标准并不是被别人称赞,而是不被人谈论。所以,压制女性,就不是区域性问题,而是普遍性的问题。但是,压制女性的同时,也对男性进行了压制。“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 按理列强不应和大清谈判,为何都以和谈收场?因为得按英国的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清与列强签了哪些条约,和大清关系最好的列强,清朝怎么和列强谈判的

    但,列强再多,也就只有一个列强说了算。那就是英国。其他人全是打酱油的,英国说一、他们不敢说二。只要英国要跟大清谈判,其他列强就必须收起刀枪、坐到谈判桌上。否则,命运就会非常凄惨。非但得坐下来谈判,而且怎么谈以及谈什么,都得英国最后审核。中日甲午战争,日本是铁了心、非要把辽东从大清身上撕下来。但是,英

  • 曾国藩是如何收礼和送礼带你探秘清代官场“潜规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曾国藩多少岁进入官场,曾国藩的官场困局,曾国藩升迁的四个秘诀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晚清的地主家庭,自幼就比较勤奋好学,在道光十八年他参加会试,自此开始踏入仕途,先从翰林院编修做起,之后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在太平天国运动时,他建立湘军,领军打仗,最后一路升到两江总督,可以说他的一生在官场上是青云直上的,那么是否存在着官场上的“潜规则”呢?我们一起来探秘。两江总

  • 他是18世纪世界首富,自裁前写下绝命诗,预示会出慈禧。可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有关慈禧的预言,历史名人评价慈禧,慈禧个人事迹

    正月十五日,正值元宵佳节,这大贪官自然而然想到往年家中的欢乐热闹,自己在众星捧月中的尽情享受,便提笔作了《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五言诗。第一首:“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第二首:“

  • 雍正王朝:为何老九造谣康熙是传位于老十四,不说是传位老八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王朝老八和老九,康熙和雍正王朝的关系,雍正王朝康熙对各位皇子的评价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之中,前半部的九子夺嫡可谓是精彩绝伦,尤其是康熙驾崩,传位于老四,新老皇帝交替之际的惊心动魄,使人看的是紧张而又痛快淋漓。那么今天宋安之就来分析一下关于康熙驾崩时的剧情,那就是八爷党的老九和老十,既然当场造谣是传位于老十四而不是传位于老四,为何不直接造谣说是传位于老八呢,是不是有些多

  • 韦昌辉在天京事变中帮洪秀全诛杀了杨秀清,为何结果仍悲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洪秀全派韦昌辉暗杀杨秀清,洪秀全为什么活捉韦昌辉,杨秀清和韦昌辉

    而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便是天京事变。原来,太平天国自开国以来,天王洪秀全实施“放权制”,结果成了“虚位元首”,东王杨秀清一直总揽朝政,节制诸王。而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和杨秀清因为权力的争斗而使得矛盾激化,水火不容。1856年,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天京事变”。因为有洪秀全的密诏授意,原来就对杨

  • 大清灭亡后,满族人为什么要改汉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满族在民国为啥改汉姓,清朝灭亡后都改了汉姓吗,清朝灭亡后的姓氏现状

    清人入关,建立了清朝,满人虽然替代了明朝的统治,但是不得不说同时也是满汉文化交融的时期。清朝的统治者对待中原文化虽然有接受的一方面,但是还是认为他们满族文化才是尊贵的。所以,即使他们在中原扎根,他们依旧保留着自己的姓氏并以此为傲。满族人改汉姓清朝推翻明朝,实际上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明朝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