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朝鲜之役

朝鲜之役

朝鲜之役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万历朝鲜之役(朝鲜:壬辰倭乱;日本:文禄・庆长の役),是指发生于十六世纪末于朝鲜半岛的局部战争。战争分为两段,前后持续七年。1592年4月,日本权臣丰臣秀吉派遣16万人前往朝鲜,文禄之战因而揭开序幕。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明朝廷很快便派出5万大军前去救援,日军受挫后和明朝议和,在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结束。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紧急调4万兵力赴朝迎敌,明朝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

有关“朝鲜之役”的历史故事

  • 明朝取得"万历朝鲜之役"的胜利,为何却损失惨重?

    万历二十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调动十几万大军,入侵朝鲜半岛,明神宗派出援军,引发一场大规模国际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明朝称之为“万历朝鲜之役”。明朝虽然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但却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可以称之为引火烧身!首先,壬辰战争极大消耗了明朝国力,造成国库空虚。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七年

  • 朝鲜之役真的耗掉了明朝的“真气”,导致后来的覆亡吗?

    一个朝代的陨落,绝不是一两件事造成的,但是“抗日援朝”无疑是给王朝的覆灭搭上了快车。明朝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战争(15921598)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丰臣秀吉在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后,基本控制了日本,此时的他认为自己兵强马壮,幻想征服世界,他很快拟定计划,想先攻占朝鲜。朝鲜请求援助。明廷命李如

  • 万历朝鲜之役,明军水师真有渡海进攻日本的战略想法吗?

    水军进攻日本,如果日本没有水军可以袭扰,但是不能登岸,因为登岸被对方切断归路,不是活捉就是战死,不值得。任何一个军事家要进攻一个海洋国家,必须要准备大量的陆军,和最少一个月的粮草。部队数量最少要二十万以上,这二十万人登岸之后巩固滩头阵地,向内陆地区进攻找到落脚地方。这个地方必须要有粮草,水源。也必须

  • 大明万历朝鲜之役

    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1598年),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朝鲜称: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の役),指明朝万历年间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大明朝时期,中朝两国一直友好相处,使臣往来频繁,朝鲜一度是大明的藩属国,朝鲜新国王登基需要经过大明皇帝册封。16世纪80年代,日本一代枭雄

  • 万历朝鲜之役:中华武将VS倭寇头目

    (一)临津江之战:日军:15万 总督:宇喜多秀家 其他将领:小西行长,加腾清正等朝鲜军:20万 主将:李溢结果:朝鲜军失利,20万大军几乎被全歼朝鲜军失利的原因:朝鲜已经有几百年没有战争了,"人皆不知兵",在这次战役中朝军虽然也很英勇但无奈的是无论在装备,阵法和单兵格斗各个方面都远远不如日军.失败再

  • 明神宗万历三大征:朝鲜之役,宁夏之役,播州之役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