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进攻日本,如果日本没有水军可以袭扰,但是不能登岸,因为登岸被对方切断归路,不是活捉就是战死,不值得。
任何一个军事家要进攻一个海洋国家,必须要准备大量的陆军,和最少一个月的粮草。部队数量最少要二十万以上,这二十万人登岸之后巩固滩头阵地,向内陆地区进攻找到落脚地方。
这个地方必须要有粮草,水源。
也必须切段封锁所有通往这里的公路交通,防止对方援兵到来。
保障与登陆的滩头阵地的密切联系,保护好归路不被切断,等待更多的部队到来。
占领据点,巩固一地,再进攻一地,逐渐蚕食进去。
建立当地人为主要角色的政权,管理好当地人。
让他们特供军需物资,提供对方部队调动的情报。
从二十万人增加到一百万人,把所有占领地区控制起来。再不断的增加部队数量,控制的地方逐渐越扩越大。
收集粮草,征调当地人当兵,建立县级以上的政府。这个政府能够保障进攻部队的军需。
明朝万历年间能够做到这些,就能够进入日本,并且占领落脚。
光水军不行,人少也不行。光几万水军远远不够。
元朝的水军不但是吃了台风的亏,更重要的是,进入内地,军需困难,没有落脚点。
认为应该可以,但是也会提前亡国。优点:大明朝虽然没有当年永乐时期水师的规模和战斗力,水师不断衰弱。但自从嘉靖时期明朝的水师经过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努力之下重新开始焕发光彩。力量不断加强。随着火器的大量应用,海军战术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抗倭名将俞大猷适时提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
万历朝鲜之役(图)
由此可见,明代的海战很早就进入了近代的模式。在嘉靖年间,明军的战船一半的战斗人员都使用火器。到了明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明朝的水师更是在露梁海战大败日军水师,几乎全部歼灭日本水师。而反观日本国内,自从丰臣秀吉死后,原本好不容易统一的日本又一次陷入了分裂。
明朝万历朝鲜之役
而明朝完全可以趁着日本大乱从而进攻日本国土。缺点:明朝虽然经过了张居正改革国力大涨,但是自从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便下令停止了改革,明朝又一次衰败下来。
万历朝鲜战争这一仗已经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财力,因为明朝土地兼并严重,国家财富都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政府并不十分有钱,所以即便海上战斗胜利,成功登陆日本本土,也会由于粮草不继变得军心浮动。到时候明朝军队必定会大肆强劫,从而失去人心,最后失败。
明朝万历朝鲜之役
而日本军队是经过战国长期征战之后统一了的,凝聚力和军事素养都比较高,虽然在朝鲜战争中日本军队被明朝军队打的大败,但在日本国内日军作战部队还是很有战力的,明军也很难打下日本,到时候就是重复当年元军攻打日本的失败。
最后就是明军很难吞下日本,而日军也很难赶出国外,从而陷入战争泥潭。这就是我的观点,希望不会被喷。
为什么中国古代各朝代君王没能彻底征服朝鲜半岛?
放屁,元朝,清朝没彻底征服?元朝朝鲜跟云南一个模式,清朝朝鲜跟西藏外蒙古一个模式,朝鲜国王都投降皇太极了,你说征服过没有?中国历史课本上清朝地图上没划进来,那是现代中国人为了照顾朝鲜韩国人的情绪,西方的清朝地图都是划进来的,因为朝鲜的主权在大清国,对外都得听大清的命令,不像越南,乾隆并没有打赢,最后只是表面诚服清朝,对外完全独立自主,而且到处扩张,出兵高棉南掌,大清根本不敢过问,只是表面朝贡关系,图个面子。后期越南一会求助法国,一会求大清保护。朝鲜国王只敢自认大清大臣,安南国王自认越南皇帝。
在古代中华无论从实力,还是军力来看,每一样都远远超过朝鲜半岛。古代要打下他,真的如探囊取物一般的简单,而之所以古代一直没有这么做。
第一,朝鲜半岛太怂。
.古代中国,因为太过强盛,基本上遵循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也就是天下都是我的,只要你臣服那就是我的。而朝鲜从卫满朝鲜开始,刚独立就称臣纳贡,而且此后一直装孙子。只要中原统一,或者稍微建立了大一点的政权。朝鲜半岛无论谁统治,第一时间就跑来朝贡,向皇帝表示臣服
第二,根本看不上。
在古代几千年,中华核心地区都是长城以南,而当时的东北,也就是山海关以外,那都是蛮荒之地,蛮夷之所。连东北古代中国的皇帝都不是很重视。
第三,古代几千年虽然中国很强盛发达,但是农耕文明的生产力那是有限的,加上运输,那就更加的困难。因此,对于很多周边区域来说,占下来很容易,但是要长期的驻守那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