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万历朝鲜之役,明军水师真有渡海进攻日本的战略想法吗?

万历朝鲜之役,明军水师真有渡海进攻日本的战略想法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73 更新时间:2024/1/23 17:15:16

水军进攻日本,如果日本没有水军可以袭扰,但是不能登岸,因为登岸被对方切断归路,不是活捉就是战死,不值得。

任何一个军事家要进攻一个海洋国家,必须要准备大量的陆军,和最少一个月的粮草。部队数量最少要二十万以上,这二十万人登岸之后巩固滩头阵地,向内陆地区进攻找到落脚地方。

这个地方必须要有粮草,水源。

也必须切段封锁所有通往这里的公路交通,防止对方援兵到来。

保障与登陆的滩头阵地的密切联系,保护好归路不被切断,等待更多的部队到来。

占领据点,巩固一地,再进攻一地,逐渐蚕食进去。

建立当地人为主要角色的政权,管理好当地人。

让他们特供军需物资,提供对方部队调动的情报。

从二十万人增加到一百万人,把所有占领地区控制起来。再不断的增加部队数量,控制的地方逐渐越扩越大。

收集粮草,征调当地人当兵,建立县级以上的政府。这个政府能够保障进攻部队的军需。

明朝万历年间能够做到这些,就能够进入日本,并且占领落脚。

光水军不行,人少也不行。光几万水军远远不够。

元朝的水军不但是吃了台风的亏,更重要的是,进入内地,军需困难,没有落脚点。

认为应该可以,但是也会提前亡国。优点:大明朝虽然没有当年永乐时期水师的规模和战斗力,水师不断衰弱。但自从嘉靖时期明朝的水师经过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努力之下重新开始焕发光彩。力量不断加强。随着火器的大量应用,海军战术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抗倭名将俞大猷适时提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

万历朝鲜之役(图)

由此可见,明代的海战很早就进入了近代的模式。在嘉靖年间,明军的战船一半的战斗人员都使用火器。到了明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明朝的水师更是在露梁海战大败日军水师,几乎全部歼灭日本水师。而反观日本国内,自从丰臣秀吉死后,原本好不容易统一的日本又一次陷入了分裂。

明朝万历朝鲜之役

而明朝完全可以趁着日本大乱从而进攻日本国土。缺点:明朝虽然经过了张居正改革国力大涨,但是自从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便下令停止了改革,明朝又一次衰败下来。

万历朝鲜战争这一仗已经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财力,因为明朝土地兼并严重,国家财富都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政府并不十分有钱,所以即便海上战斗胜利,成功登陆日本本土,也会由于粮草不继变得军心浮动。到时候明朝军队必定会大肆强劫,从而失去人心,最后失败。

明朝万历朝鲜之役

而日本军队是经过战国长期征战之后统一了的,凝聚力和军事素养都比较高,虽然在朝鲜战争中日本军队被明朝军队打的大败,但在日本国内日军作战部队还是很有战力的,明军也很难打下日本,到时候就是重复当年元军攻打日本的失败。

最后就是明军很难吞下日本,而日军也很难赶出国外,从而陷入战争泥潭。这就是我的观点,希望不会被喷。

为什么中国古代各朝代君王没能彻底征服朝鲜半岛?

放屁,元朝,清朝没彻底征服?元朝朝鲜跟云南一个模式,清朝朝鲜跟西藏外蒙古一个模式,朝鲜国王都投降皇太极了,你说征服过没有?中国历史课本上清朝地图上没划进来,那是现代中国人为了照顾朝鲜韩国人的情绪,西方的清朝地图都是划进来的,因为朝鲜的主权在大清国,对外都得听大清的命令,不像越南,乾隆并没有打赢,最后只是表面诚服清朝,对外完全独立自主,而且到处扩张,出兵高棉南掌,大清根本不敢过问,只是表面朝贡关系,图个面子。后期越南一会求助法国,一会求大清保护。朝鲜国王只敢自认大清大臣,安南国王自认越南皇帝。

在古代中华无论从实力,还是军力来看,每一样都远远超过朝鲜半岛。古代要打下他,真的如探囊取物一般的简单,而之所以古代一直没有这么做。

第一,朝鲜半岛太怂。

.古代中国,因为太过强盛,基本上遵循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也就是天下都是我的,只要你臣服那就是我的。而朝鲜从卫满朝鲜开始,刚独立就称臣纳贡,而且此后一直装孙子。只要中原统一,或者稍微建立了大一点的政权。朝鲜半岛无论谁统治,第一时间就跑来朝贡,向皇帝表示臣服

第二,根本看不上。

在古代几千年,中华核心地区都是长城以南,而当时的东北,也就是山海关以外,那都是蛮荒之地,蛮夷之所。连东北古代中国的皇帝都不是很重视。

第三,古代几千年虽然中国很强盛发达,但是农耕文明的生产力那是有限的,加上运输,那就更加的困难。因此,对于很多周边区域来说,占下来很容易,但是要长期的驻守那是很难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要烧杀抢掠,侮辱女性,甚至是屠城?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喜欢烧杀抢掠侮辱女性,动不动就屠城?道理很简单,你把你自己想象成古代的一个小士兵,你就明白了。古代当兵,可以说平时拿的粮饷很低,长官责骂、克扣军饷、军纪废弛可以说是常态的事儿。这样的军队,作为长官,你要让士兵为你卖命,尤其是在战场上,不要命的提着头颅跟你玩儿。那你讲一些大

  • 万历皇帝为何要派兵进入朝鲜抗倭援朝?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背景中国的春秋战国长达百余年的历史,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多少恩恩怨怨,几许交战攻伐,英雄人杰辈出!为我们留下了多少佳话与教训!而日本也有个被他们大书特书的所谓“人杰辈出”的战国时代(也就几个小县城互相背信弃义,互相攻伐)。干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的农民木下藤吉郎地没种成,生意也赔本,却靠着谋略天赋从基

  • 古人打仗为什么不绕过城池?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常常是一城一寨的稳扎稳打,少有避开坚城,绕道攻取下一座城池的例子。如果绕开也会选择以优势兵力先围住此城,比如三国时期钟会伐蜀,久攻汉中重镇汉城、乐城不能下,进而重兵围城,绕道夺取阳安关口。从此也能看出,古代战争中,一般不会对眼前的城池不管不问的绕开,这其中包含着一些原因,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城

  • 清朝和准格尔的战争中,清军伤亡最大的战役是哪个?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持续将近七十年。大仗输过三次,小败仗就不计其数了。这三次大败仗,有两次是在康熙时期;一次是在雍正的晚年。输的原因几乎都是一样的,轻敌冒进。在不知准噶尔军底细的情况下被围歼。第一次惨败:乌尔会河之战这一次惨败,在清史史中的记载不详细。但是综合其它国家的史料记载,大致可以推算出战役的

  • 古代打仗几十万军队, 大便怎么处理? ?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军队动辄几十万,行军途中只能是野外随地排泄了,当军队驻扎后,特别是一仗打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人的、牛马的粪便如果不妥善处理,肯定是个大麻烦,臭气熏天事小,弄成瘟疫传播才是大问题,《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时,曹操军队因为碰到了大疫影响了战局,后世研究这个大疫很可能是部队粪便处理不当造成细菌感染。古时候

  • 万历朝鲜战争最后到底是谁赢了?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自古以来,朝鲜与中国便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在明朝,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万历年间,朝鲜面临亡国危机,明朝全力援助朝鲜,打赢了万历朝鲜战争。战争源于日本侵略朝鲜那一时期,丰田秀吉统一了日本,野心勃勃地想向外扩张,计划先征服朝鲜,再征服中国,然后征服印度,成为亚洲霸主。1592年,丰田秀吉派兵入侵朝鲜。

  • 汉中略阳青泥岭历史上经历过那些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历史上的青泥岭经历过那些战争?从有记载来看,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青泥岭因为一个战略要岭,关系着敌对双方的成败。后梁祁王李茂贞举兵犯过古兴州,兵败。祁王使者刘知俊与王宗侃战于青泥岭,王宗侃兵败等等这仅仅是我列出的很少部分的战争,一点点的青泥岭战事,不知有多少个将士的鲜血浸染了青泥岭,他们往往

  • 明万历年间该不该入朝对日作战,不过不作战会不会保留住相当的军事实力与清军抗衡?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万历年间应该入朝对日作战,对后来和清军的作战影响不大!首先,大明入朝作战的起因是日本丰臣秀吉统一的之后,为了平息内部的分封不均各诸侯势力,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15万渡海至朝鲜作战,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进攻大明为由,发动朝鲜战争。大明王朝必须要出兵理由如下:理由一

  • 为什么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后金尸体被火化,广渠门大捷后金尸体又掉河里,场场大捷就是没有敌人人头?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提问者之所以会这么发问,肯定就是以首级数质疑宁远之捷和己巳之变时北京城外广渠门之捷的真实性。就我个人看来,宁远之役、宁锦之役、己巳之变中的广渠门之役对明廷来说确确实实是胜仗,虽然这三场胜利从过程上有些遗憾,如宁远之役中,觉华岛被后金攻陷,但至少这三次战役打破了八旗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刹住了辽东战局明军

  • 古代战争两军对阵,为什么将帅先拼杀?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这都是演义小说作家们骗人的。看过《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都会发现,兽人首领阿索格是站在高峰之上指挥军队,这才是古代主将正确的操作方式。公元1004年,辽国名将萧挞凛随萧太后、辽圣宗南下侵宋。在澶州之战中,萧挞凛自恃勇猛,亲自率队到澶州城外探视地形。他原以为自己远在弓箭的射程之外,却不料已经被一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