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徐鸿儒起义

徐鸿儒起义

徐鸿儒起义

徐鸿儒起义是发生在明朝后期的一次农民起义,由起义首领徐鸿儒领导。 徐鸿儒(?-1622年),山东省巨野人,白莲教徒,明末民变首领。天启二年(1622年),徐鸿儒在郓城举旗反明,自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成兴胜,当地农民“多携持妇子、牵牛架车、裹粮橐饭,争趋赴之,竞以为上西天云。”。义军头带红巾,先得巨野,渡京杭运河,攻占滕县、邹县,袭击曲阜。 由于起义准备不足﹐加之明廷派大军合力进剿﹐七月﹐各友军先后失败﹐郓城﹑钜野失守。徐鸿儒等在形势不利的条件下﹐仍固守邹县﹑滕县﹐与官军抗衡。明军调集山东﹑北直隶等地的大量官军﹐围徐鸿儒军于滕县。九月﹐徐鸿儒粮尽援绝﹐突围不成而被俘﹐十二月在北京被害。这次起义是为明末民变的先声,过了不到七年,席卷全国的李自成起义就爆发了。

有关“徐鸿儒起义”的历史故事

  • 徐鸿儒起义的历史影响:明朝的统治根基被撼动

    徐鸿儒起义的声势浩大,活动范围遍及半个山东,给明朝统治者以严重的打击。但是,徐鸿儒在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没有采取机动灵活的斗争策略,乘机扩大战果。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反而采取了固守一城一池的消极的作战方法。九月,徐鸿儒进攻兖州失利后,仍然固守邹县,与敌人硬拼,义军被围困三个月。十一月,城中弹尽粮绝。

  • 徐鸿儒起义的结局:徐鸿儒起义是如何失败的?

    明末徐鸿儒领导的起义。徐鸿儒﹐本名徐诵﹐山东钜野县人﹐后迁居郓城。早年参加白莲教。万历末﹐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赋税徭役不断增加﹐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他以白莲教教义组织群众﹐聚众至数千人。被山东﹑南北直隶﹑河南﹑山西等省信徒推为教主﹐约定各地于天启二年(1622)八月起义。但是年春被人告发﹐不少骨干被捕。

  • 徐鸿儒起义的经过:徐鸿儒起义发展到什么程度

    天启二年(1622年),徐鸿儒、王好贤、于弘志等约好中秋节那天在河北景州、蓟州、山东郓城同时起义。因配合不好,徐鸿儒决定提前单独率众起义。五月十一日凌晨,曹州府一带的白莲教徒,连同不堪忍受压迫的农民百姓,齐集郓城六家屯,徐鸿儒率众歃血盟誓,一时旌旗招展,刀枪如林,呼声震天,群情激昂。起义将士以红巾为

  • 徐鸿儒起义的背景:徐鸿儒借助白莲教发动民变

    徐鸿儒(?—1622)又名徐涌,明末山东农民起义首领,巨野县城内徐街人。徐鸿儒﹐本名徐诵﹐山东钜野县人﹐后迁居郓城。早年参加白莲教。明天启年间(1621—1627),他发动并领导的曹州农民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徐鸿儒年轻时代,正处于明朝末年,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当时,白莲教在民间正秘密流传

  • 徐鸿儒起义简介:明朝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徐鸿儒起义是发生在明朝后期的一次农民起义,由起义首领徐鸿儒领导。 徐鸿儒(?-1622年),山东省巨野人,白莲教徒,明末民变首领。天启二年(1622年),徐鸿儒在郓城举旗反明,自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成兴胜,当地农民“多携持妇子、牵牛架车、裹粮橐饭,争趋赴之,竞以为上西天云。”。义军头带红巾,先得巨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