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

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陈友谅袭杀倪文俊,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自称汉帝,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大汉政权一面抗元、一面与朱元璋作战。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朱双方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不巧江水落潮,百艘巨舰搁浅,陈友谅大败,逃走江州(九江)。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再出兵进围攻江西洪都(今南昌),水陆两军号称60万人,陈友谅还动用水陆两栖作战,水船使用高大但是迟缓的楼船,却围攻洪都不下(守将是朱元璋侄儿朱文正将军),朱元璋在七月亲率20万人救洪都,出身原元军水师叛军的陈友谅于是撤围,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选择所擅长水战迎战朱元璋。

有关“鄱阳湖之战”的历史故事

  • 鄱阳湖大战朱元璋是如何获胜的?鄱阳湖大战背景介绍(朱元璋鄱阳湖之战故事)

    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夺鄱阳湖的一场战役,也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一场水战。最终,朱元璋以少胜多,击败了陈友谅,明军顺势拿下了湘鄂情。此前势均力敌的局面也被打破,朱元璋占据绝对上风。但当时朱元璋只有二十万军队。他是如何打败陈友谅的65万大军的?历史上只要有以少胜多的战役,背后一定有精彩的博弈

  •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败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鄱阳湖之战陈友谅为什么败了)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的军力是朱元璋的三倍,但最后还是被朱元璋打败了。这场经典战役也被载入史册。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陈友谅占据了巨大的优势,最后还是输给了朱元璋。事实上,陈友谅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战略失误。如果陈友谅拿出一部分兵力牵制洪都,再派主力攻占应天,朱元璋就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出拳头。可惜陈友谅把主

  • 鄱阳湖之战双方各有多少兵力?朱元璋为什么以少胜多?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击败陈友谅,明军顺利拿下江西、湖南、湖北。目前的形势对朱元璋来说是极好的。鄱阳湖之战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次水战,朱元璋的兵力远不如陈友谅。当时明军只有20万,而汉军有65万人。陈友谅的实力是朱元璋的三倍。为什么他还是吃了败仗?陈友谅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他的重大战略失误,导致了对自

  • 鄱阳湖之战死了多少人?湖底下真的有很多骨头吗?

    最近很多人对这场鄱阳湖之战比较感兴趣。很多人也说过,这次鄱阳湖之战死了多少人?还有这个鄱阳湖是不是很吓人?这个鄱阳湖底下有骨头吗?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简单分析一下,揭秘一下,看具体情况。欢迎大家一起分析研究。陈友谅被朱元璋和鄱阳湖杀死的人数是无法计算的,因为古代上战场的人数从来没有一个详细的数据,只能

  • 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说起这场鄱阳湖之战,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一次,陈友谅和朱元璋为争夺鄱阳湖之水而战。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中世纪最大的一场水战。不得不说双方都在尽力。但陈友谅的六十万精兵却败给了朱元璋的二十万,这也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著名的战例。那么这次陈友谅落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1.陈友谅鄱阳湖之战失利原因探析。当时主要

  • 助朱元璋平定天下的鄱阳湖之战

    大家都知道,现在打仗用的是飞机和大炮。但是,在没有飞机大炮的古代,人们又是怎样打仗的呢?大炮这种武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其实,在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时候,古人就已经在用大炮打仗了,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在打“鄱阳湖水战”的时候就用到了大炮。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这次大战吧。朱元璋击溃陈

  • 鄱阳湖之战双方兵力分别多少?朱元璋是怎么以弱胜强的?

    这场战役发生在元朝末年,在这场战役中,当时元朝的最高统治者朱元璋和陈有谅他们二人之间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他们二人为了争夺当时的鄱阳湖水域而进行大战,这场战役的最后以朱元璋胜利而告终,在这场战役中,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在用兵方面的一些计谋,体现出他的智慧。同时,这场战役在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

  • 朱元璋鄱阳湖之战经过,鄱阳湖水战双方都是谁?

    鄱阳湖之战(1363年8月30日─1363年10月4日)是中国元朝末年的一场重要战役,朱元璋在此役击败并杀死强敌陈友谅,也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陈友谅袭杀倪文俊,自称宣慰使,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迎徐寿辉迁都江州(治今江西九江)。陈友谅

  •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败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的军力是朱元璋三倍之多,但最后却败给了朱元璋,这场经典战役也是被载入史册。很多人不理解陈友谅占据巨大优势,为何最后还输给了朱元璋,实际上陈友谅败北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战略上的失误。陈友谅如果拿出部分兵力牵制洪都,然后在派主力攻占应天,那朱元璋将会陷入被动,难以展开拳脚。可惜陈友谅把主

  • 鄱阳湖之战双方兵力各多少,朱元璋为何能以少胜多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击败陈友谅,明军顺利拿下江西、湖南、湖北,眼前形式对朱元璋来说一片大好。那鄱阳湖之战无疑是重要的转折点,在这场水战中,朱元璋的兵力远不如陈友谅。当时明军只有20万,而汉军有65万人,陈友谅兵力是朱元璋三倍之多,为何他还会吃败仗呢?陈友谅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在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 鄱阳湖之战死了多少人?湖下真有很多尸骨吗?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鄱阳湖之战比较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鄱阳湖之战到底死了多少人呢?还有这个鄱阳湖是不是非常的恐怖呢?这个鄱阳湖底下是不是都是尸骨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欢迎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学习学习了。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水战死的人数是无法统计的,因为古代对于

  •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战败的原因

    说到这个鄱阳湖之战可能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这一次的战役就是陈友谅和朱元璋两个人为了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这一战可以说是中世纪规模最大的水战了。不得不说,双方都是拼尽全力。但是陈友谅这边60万精兵不敌朱元璋20万,这也是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那么陈友谅这一次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 鄱阳湖之战双方实力对比

    元朝末年,朝政废弛,社会动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南方各反元武装不断取得胜利。至正十一年(1351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高举义旗,各地群起响应。江南地区,徐寿辉起兵蕲、黄(今湖北蕲水、黄冈一带),攻占武昌,继取江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地。陈友谅势力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陈友谅袭杀倪文俊,自称宣

  • 鄱阳湖之战中,常遇春有多勇猛?立下了第一战功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曾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也参加了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队伍,并在作战中有勇有谋而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后来,郭子兴去世,朱元璋成为这支义军的实际统领,从而成为元末欲问鼎天下的

  • 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时,占据绝对优势,为何还能输?

    陈友谅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作为北宋大才子的范仲淹,面对烟波浩淼鱼鸟情的洞庭湖,发出了充满画面感唯美的感慨。浩浩汤汤的鄱阳湖,为历史上的文人墨客的挥毫泼墨,提供了不胜枚举的素材。从书香气走出来的洞庭湖,自然也

  • 明太祖朱元璋和鄱阳湖之战的联系是什么

    鄱阳湖之战顾名思义是因为鄱阳湖的水域问题而引起的战争,那么朱元璋鄱阳湖之战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其实朱元璋正是发起这场战争中的一方,而且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也是最后取得胜利的一方,朱元璋鄱阳湖之战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若是没有朱元璋就没有鄱阳湖这场战争,而反之若是没有鄱阳湖纸张朱元璋也不会取得如此重大的

  • 鄱阳湖之战

    元代终年,社会动乱没有安,各天的农人叛逆热火朝天。匆匆天,世界构成了墨元璋权力取陈友谅权力对于峙的场合排场。雅话道一山没有容二虎。因而两圆权力正在鄱阳湖开展了一场决死的比力。上面便由小编为年夜家先容一下那场战事。鄱阳湖之战(1363年8月30日─1363年10月4日)是中国元代终年的一场主要战争,墨

  • 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可以称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战

    决战前夜,两个人都陷入了沉思,两人都是从一无所有一步步爬到现在这个位置,一路上经历的苦难想必也不用多说,他们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经历了常人所不能经历的折磨,每个人都渴望胜利,赌上了自己的所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失败者不能再从头再来过。这场战争,没有正义与邪恶之分,胜利者

  • 鄱阳湖之战的过程 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水战

    元末,南方各反元武装不断取得胜利。至正二十年(1360年)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以武昌为统治中心、“尽有江西、湖广之地”、自立为汉帝的陈友谅,以应天(今南京)为统治中心的吴国公朱元璋和以平江(今苏州)为统治中心、控制了苏浙之地、自称吴王的张士诚三大势力,由于辖区相邻,彼此展开了武力兼并。“陈友

  •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取得事前所未有的巨大果实

    鄱阳湖之战可以说是明朝时期整个国家更甚者是整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水上作战,而最终这场战争以朱元璋的胜利作为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朱元璋在其中享受了优厚的胜利果实,而且一举还将陈友谅攻打的毫无还手的能力。那么当初鄱阳湖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呢? 鄱阳湖之战的背景还要从元朝末期开始说起,那个时候因为国家朝政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