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曲线救国

曲线救国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分子实行联日反共的一种卑鄙伎俩。它最早是由国民党河北省保安司令张荫梧提出的。从1938年底开始,张就在冀中高唱“曲线救国论”,联敌“防共”,制造了袭击八路军博野军区司令部的博野事件。此后他又为汪精卫投敌辩护,说汪不是当汉奸,而是“曲线救国”。他在给国民党中央的电文中,为在华北的柴恩波投敌辩护,说柴“施行曲线救国”,“名虽投敌,实际仍为本党作抗战工作”。

有关“曲线救国”的历史故事

  • 后晋开国重臣桑维翰:历史第一个提出曲线救国

    桑维翰(898年—947年),字国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臣,石敬瑭卖国的帮凶。唐朝河南府洛阳人。后唐同光年间进士及第,后投奔河阳节度使石敬瑭为幕僚。石敬瑭勾结契丹篡国,他极力赞成,并由他办理具体事宜,以贿赂、割让幽云十六州、称“儿皇帝”为条件获得契丹帮助,为石敬瑭灭后唐立下汗马功劳。936年石敬

  • 汪精卫有没有“曲线救国”,为何能骗国民党的高层官员成为汉奸

    汪精卫从小父母双亡,由严厉的兄长带大,性格优柔寡断,他一直是大家眼里的乖宝宝,实际上性格自卑而扭曲。孙中山去世后,国民老大本来是汪精卫,谁知道老蒋二话不说架空了他,而汪精卫心里不服,一直想夺回权力,弄垮蒋介石,加上性格优柔寡断,又投机,所以很快就成为“亲日派”的一员。不得不说,所有的政治家都是投机的

  • 汪精卫曲线救国的评价,汪精卫是怎么死的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祖籍在浙江绍兴,出生在广东的三水,字季辛,笔名为精卫,因此后人常常称他为“汪精卫”。早年就投身于政治革命,后来因为刺杀摄政王没有成功,在袁世凯统治的时期到了法国进行留学。后来回国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在上海创办了《建设》这本杂志。汪精卫汪精卫出生在一个客商的家

  • 汪精卫为自己的叛国行为这样辩解:我乃是曲线救国

    汉奸是历史中的一个毒瘤,面目可憎,我们不得不正视、研究、警惕。抗战时期汉奸众多据统计,整个八年抗战,协助日军作战的伪军人数高达210万,超过侵华日军数量。而在此之前1931年“九一八”之后的局部抗战中,汉奸也多如过江之鲫,难怪杨靖宇殉国前,一边开枪一边怒骂:怎么到处都是汉奸!事实上,杨靖宇之牺牲,就

  • 汪精卫曲线救国理论是对还是错

    汪精卫曲线救国理论是对还是错对于汪精卫的曲线救国,不能仅从一个方面进行评价,我们要用全面客观的眼光来看待汪精卫的曲线救国。所以对于他的曲线救国,我们不能一味地说他的不好,也不能只说他的好,要根据当时的背景和事件来进行整体的分析。汪精卫先来说一下汪精卫曲线救国的正面评价。在日军侵华战争爆发之后,因为实

  • 汪精卫和曲线救国有什么关系?蒋介石如何对待他

    关于汪精卫世人对其看法就是脸谱化的汉奸。然而,无论汪精卫是怎样一个人,至少能确信一点,就是他绝非我们教科书上那个脸谱化的汉奸。有人说汪精卫是打着汉奸的旗号曲线救国,有的人还说汪精卫就是个彻彻底底的汉奸。汪精卫解释自己为何要做汉奸汪坚信抗战必亡国灭种,且认为自己同日本签的文件算不上卖国契抗战期间,汪

  • 寇准时期的岁币换和平,与秦桧的曲线救国,为何后世评价差距很大

    寇准才不想用岁币换和平,别以为寇准是个文人,人家就真的文弱。这哥们不要太刚好不好?寇准是一言不合就要撸袖子打群架的那种人。你想让他提出岁币换和平?那还不如找一帮人把他摁在地上摩擦算了。寇准真要这么做了,那老脸真不知道往哪儿搁了,也对不起自己一直保持的硬汉形象了。那么岁币换和平,这玩意儿到底是谁搞出来

  • 柳宗元为何看不上韩愈的“曲线救国” 为跑官之人提供理论依据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流传千古的《师说》就是出自这位大文豪之手。按理说,如此一位文坛巨匠仕途之路应该一帆风顺才对,但恰恰相反,韩愈的为官之路充满波折而艰难。韩愈出身于书香门第,加上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很快名扬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