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通判

通判

通判

通判(tōng pàn),是指一个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又名同判(避讳)。宋为加强控制地方而置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明、清各府置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清各州另有州判,分掌粮务、水利、防海、管河等事。

有关“通判”的历史故事

  • (宋朝的通判是现在什么官职)宋代的通判相当于什么官员

    在宋代,总判官相当于现在的县级行政官,相当于现在的县级监,通俗地说就是副市长。作为地方机构的重要官员,普通法官的职责很多,不仅要管理土地,还要管理地方的司法、行政、税收等内容。总的来说,他是一个五品左右的官员。虽然他的级别很低,但他在地方上的权力还是比较大的。在一定程度上,总法官是为了制衡国家。起初

  • 宋朝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通判是什么官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说到宋朝的一些官职,我想大家看一些宋朝的电视剧都会有一种叫"通过判断"是的,确实如此,所以有网友会问,这种笼统的句子是干什么用的?现在这个将军是什么军官?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揭示这些问题吧!通过判断",是州府主要官员之一,据官方记载:"通过判断"它在州督之下主管运粮、农田、水利、诉讼等事务,还负责监督

  • 苏轼得罪王安石后被外调杭州 做的通判究竟是个什么官?

    宋朝的时候有个官职叫做通判,在当时的府衙内的一把手被称作知州或者知府,而这个通判在当时相当于二把手的位置,那么这个通判究竟是个什么官职呢?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开始了自己的为官之路。然而到了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知道后颇感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

  • 《瑞鹧鸪(和通判送别)》原文、译文及注释

    两年人住岂无情。别乘辞华四水清。何事千钟勤饮饯,故知一别未能轻。解龟虽幸樊笼出,挂席还愁海汐平。江草江花都是泪,骊驹休作断肠声。

  • 题曾景山通判寿衍堂

    朝代:宋代|作者:杨万里|风月暂平分,为霖喜有人。斯堂非浪扁,佐主寿跻民。

  • 《盐角儿·亳社观梅》赏析,词人晁补之当时被贬为亳州通判

    晁补之(1053年—1110年11月8日),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晁补之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

  • 古代知府大还是通判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显微镜下的大明》通判、知府、县令等,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古代,官职品级众多,层层管理,制度森严。了解不同的官职级别,才能更好的参透这部热剧。那么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官职,放到现在是又什么职位呢?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县令在明朝官职品级中属于正七品官职,掌握所管辖区域的行政,司法,审判,税务,兵役等大

  • 宋朝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说到宋朝的一些官职,想必大家看一些宋朝的电视剧会有一种叫“通判”的官职吧,的的确确是这样的,那么有的网友就要问了,这个通判到底是干什么的呢?还有这个通判放到现在的话会是什么官呢?下面就这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通判”,是州府里的主要官员之一,按照官方的记载

  • 北宋的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说的是何人?

    历史背景六贼"之名最早出于太学生陈东在宣和七年(1125年)的上书,陈东说:"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衅。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北宋末年的"六贼"。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都是宋徽宗的朋友 。蔡京与

  • 苏轼得罪王安石后,被外调到杭州做的“通判”究竟是什么官?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

  • 宋朝的官就像临时工,一把手还不如通判,包拯和岳飞到是有点实权

    唐朝开始这种官制就以经开始在用了,到宋朝时用的比较完美。在宋朝官是用来记算挣多少钱的,职位是一些虚的,差遗却是真正实权的。我们一个一个的说说。先说一下官,在宋朝官分品级,一品的中书令,二品的太尉,三品的正奉大夫,四品的太常卿,五品的诸中大夫,六品的奉直大夫等等,职也分很多种,比如学士等就是一种学术的

  • 惊悚诙谐白话文《子不语》之李通判

    广西有个姓李的通判,是个大富豪。他有七个小老婆,家中奇珍异宝堆积如山。李通判年仅二十七岁就病死了。他家有个老仆人,向来忠厚老实,对主人早早去世很悲伤,就与李的小妾们请和尚设坛念经,祭奠亡灵。忽然有个道士手拿化缘簿子来求布施,老仆人呵斥道:“我家主人不幸早亡,哪还顾得上来给你布施!”道士笑着说:“你想

  • 古代通判是什么官职 换做现在是什么级别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通判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通判,官名,宋太祖赵匡胤设。通判是皇上亲自任命到各州,辅佐知州一起治理各州,通判可直接向皇上禀报各州的事情,如果有政令需要颁布,需要同时有两人的署名才能生效。在官职上,通判在知州下一级,但是可以绕过知州直接向皇上报告,通判放在现在,相当于哪一

  • 宋朝的“通判”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呢?

    如果你喜欢宋朝的历史,或者你看过关于宋朝的影视剧,那么你一定会知道“通判”这个官职。在《水浒传》中,宋江被刺配江州,因在浔阳楼题下反诗,因而被江州的“黄文炳”得知,并将他陷害;其中陷害这个黄文炳的官职就是“通判”。那么在宋朝,“通判”是一个什么官职呢?宋太祖赵匡胤——画像“通判”,是州府里的主要官员

  • 通判出现于什么时候?主要职责是干嘛?

    通判(tōng pàn),是指一个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又名同判(避讳)。历朝职责1、唐末五代,藩镇武将专权,天下动乱不已,中央集权始终巩固不下来。宋初,统治集团全力解决这个大问题,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故事,就是解除武将兵权的明智之举。武将解

  • 辛弃疾时任建康通判,不得报国之愿,遂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

  • 北宋官员章谊简介:历任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章谊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章谊(1078—1138),字宜叟,建州浦城人。登崇宁四年进士第,补怀州司法参军,历漳、台二州教授、杭州

  • 通判是怎么出现在宋朝的?都是由皇帝亲自选定

    喜欢宋朝文史的朋友一定见过“通判”这个官名,是州府里的主要的官员之一。宋朝州府里一把手既然叫“知州”、“知府”,依理推之,通判应该是知州、知府的副手,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副职二把手,通判这个官是宋朝的“特产”究竟是个怎样的官,接下来就来聊一聊。从形式上看,通判有协助知州、知府工作的职责。宋朝的知州、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