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苏轼得罪王安石后被外调杭州 做的通判究竟是个什么官?

苏轼得罪王安石后被外调杭州 做的通判究竟是个什么官?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623 更新时间:2024/1/18 15:41:56

宋朝的时候有个官职叫做通判,在当时的府衙内的一把手被称作知州或者知府,而这个通判在当时相当于二把手的位置,那么这个通判究竟是个什么官职呢?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开始了自己的为官之路。然而到了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知道后颇感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于是苏轼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从形式上看,通判有协助知州、知府工作的职责。宋朝的知州、知府和通判分厅办公,比如《淳熙严州图经就明确点出:“州衙在子城内正北。”“通判廨舍在遂安军门内街西。”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如果通判果真是知州的副手儿,不可能让他另立门户;既然另立门户,一定有分而治之的意味。

的确如此,宋朝设立通判的本意,最初就是想让这个官儿对知州、知府起到监察的作用。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说:“宋代初设通判之时,职权几与知州、知府无异,名为佐官,实际是共同负责,甚至还是知州、知府的监视者。”讲得相当准确。咱们来看看《宋史·职官志》七是怎么说的:“宋初惩五代藩镇之弊,乾德初,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命刑部郎中贾玭等充。建隆四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时大郡置二员,余置一员,州不及万户不置。武臣知州,小郡亦特置焉。其广南小州,有试秩通判兼知州者。执掌伴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说得更明确的是《宋史·职官志》一:“外官则惩五代藩镇专恣,颇用文臣知州,复设通判以贰之”啥意思呢?干脆就是针对着唐五代时期地方军阀的专横,给他们戴上一道紧箍咒:你不是想一手遮天吗?如今朕派个心腹跟在你屁股后头盯着你,你的一举一动都有所有人给朕汇报。打个比方,通判实际上就是皇帝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宋朝的通判有点像汉武帝时期派出的刺史: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是郡国制,即朝廷之外设置若干的郡,每个郡里派一个太守负责全面管理。汉朝的太守级别相当高,其俸禄仅在九卿之下,合禄米两千石,所以太守又被称为“二千石”。这些人都靠得住吗?皇帝很不放心,所以汉武帝想了个招儿:由朝廷再派出数位“刺史”巡行诸州,监察二千石们的一举一动。他把天下郡国划分成十三块儿,派了十三位钦差的刺史下去监察郡县。

这些刺史的级别很低,只有六百石,可他们个个儿拿的是尚方宝剑,太守级别再高,升迁贬黜的命运却牢牢攥在这些刺史的手里:敢和刺史过不去?那就找你点儿麻烦,摘了你的乌纱帽!我们看《三国演义》里,刺史的权力比太守大多了—几乎所有的太守都要拼命巴结刺史,以致那时候大权在握的都是刘表袁绍刘备刘璋等刺史,而像孔融、黄祖这些太守们,大都屈居于刺史之下。宋朝的通判,级别也比知州、知府低得多,但这些人的选派,却是经过朝廷认真考虑和筛选的。按照朝廷规矩,科举考试每科的一甲前三名无须待缺,除了授予京官的之外,都可直接授予州府通判。

关键的时候,通判往往会由皇帝亲自选定。比如太宗的弟弟赵廷美被贬到房州时,赵光义经过认真考虑,最后决定“以崇仪副使阎彦进知房州,监察御史袁廓通判军州事,各赐白金三百两”。因为赵廷美的案子是当时天字第一号大案要案,不派心腹去看管,赵光义能放心得下吗?袁廓此前担任过楚州知州,级别不低了。吴越王钱儆归国时,他是宋朝派出的接收大员,活儿干得非常漂亮,太宗极为欣赏他,每次大宴的时候,都要给他特设一席,“以宠异之”。又当过郓州知州,级别相当高了,而此番任命一个房州通判,岂不是“连降三级”了?表面上看的确如此,但其特殊使命,则是他和太宗心照不宣的。直到赵廷美死在房州,袁廓才回到朝廷,担任了更高一级的三司判官。

文章中体现出了通判是个怎样的官,说他是副职二把手,其实不能算全错,也不能算全对。按照赵匡胤的说法,他就不信天下有管不了的人和事儿,就看你想不想管了。啥事都不是绝对的。任何好的制度执行久了都会出现问题,需要调整。

标签:

更多文章

  • 在古代皇帝微服出巡的时候怎么证明自己的身份,会有人冒充皇帝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在影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皇帝微服出巡到一些什么地方,破了什么样的大案子,最后亮出身份,但这终究是影视剧中虚构的,那么在真实的古代中皇帝在出巡的时候是怎么证明自己的身份呢?其实古代皇帝一生基本上都在宫中度过,出访的情况极其少见。皇帝是整个国家机器的核心,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出一趟远门花个几个月时间可以说

  • 福建长乐一农民挖出石碑,揭秘了中国历史上海军最辉煌的时期大明水师,震撼30余国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是否强盛,主要就体现在军事力量上,其中海军的实力是必不可少的,可是你知道历史上海军最辉煌的时期大明水师,有多厉害吗?福建长乐一农民挖出石碑,揭秘了真相,明朝海军震撼30余国。首先我们说说明朝海军的建立。朱元璋在吃了海军实力弱小的亏之后,便开始着手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但是这支强大的海

  • 卫子夫可谓千古一后 是汉武帝的最爱 那汉武帝又为什么要杀她?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汉朝汉武帝在位期间的时候有位非常宠爱的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谥号的皇后,这位皇后叫做卫子夫,卫子夫在执掌后宫的时候一直没有出过什么乱子,即便是年老色衰的时候汉武帝对她还是信任有佳,但最后卫子夫会被汉武帝逼迫的自尽了呢?刘彻的第一任皇后是表妹陈阿娇,虽说曾经留下“金屋藏娇”的美名,但却是一桩地地

  • “及时雨”宋江的收入来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撒钱的时候眉头都不皱一下?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水浒梁山中有不少的有钱人,但唯独宋江把自己的财富散发出来帮助别人,凡是遇到困难的人只要找到他一般都会给上一些银两,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他‘买’到了及时雨的称号,那宋江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古代能有个好名声,钱是必不可少的,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在宋江成为大丈夫前肯定是个不可一日无钱的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一生都没有册封皇后,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秦始皇在中国古代中被誉为千古一帝,他一生中留下了很多的功绩,也是唯一一位实现大一统的皇帝,在他身上谜团令人费解,他一生中妻妾无数,但却一直没有立一股味皇后,这是为什么呢?中国古代第一个称帝的人是嬴政,他在统一六国之后,自认功劳胜过三皇五帝,于是就给自己取了“皇帝”的称号,“皇后”称号也随之出现,比如

  • 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和她很是相像 但为什么武则天却没有把皇位传给太平公主?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作为唯一登基称帝的女皇帝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下引起了不小的动荡,同时也拉升了当时的女性地位,甚至在晚年的时候还包养了四个男宠来为自己寻欢作乐。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的第二个女儿,武则天视她为掌上明珠,她对这个女儿宠爱有加,可谓是无所不应。那么在她的内心有没有想过将她的大周皇位传位给这个

  • 为什么在晚清时湘军的战斗力最强悍,湘军战斗力强悍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曾国藩奉命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为何在晚清时湘军的战斗力最强悍?湘军战斗力强悍的原因是什么?1851年,当广西的洪秀全在金田举起旗帜反抗腐朽的清政府的时候,太平天国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城陷地,一路北上,到1853年

  • 秦始皇子女墓穴被打开,真相令人不敢直视,胡亥竟如此残忍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皇帝,他的功绩与战绩堪称传奇,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中国人口历史上一直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就可视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而且由于中央集权和忠君思想,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大于对其他许多国

  • 如果曹操一直在世 司马懿还敢造反吗,曹操明知道司马懿有反心 为什么不趁早杀了他?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他的政治智慧无与伦比,他的城府深不可测,他的野心世所罕有。最终成为三国最终的赢家。如果曹操一直在世,司马懿还敢造反吗?曹操明知道司马懿有反心,为何不杀了他?司马懿作为诸葛亮的毕生对手,三国时代的最后赢家,才华横溢的辅佐曹丕时助他上位,曹丕称帝后司马懿平步青云成为魏国文官集团

  • 他是皇帝最心爱的男宠,拒绝丞相勾搭,结果被皇太后毒死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同性恋并不是现代才有的产物,汉唐许多皇帝都有着类似的喜好,虽说个人的性取向无可厚非,但是这在当时是不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的,而为了几个男宠争风吃醋就显得荒唐至极了。也怨不得曹雪芹把唐朝和汉朝说成“脏唐臭汉”。汉初几个在历史上名号响当当的皇帝,在生活作风上确实都比较滥,他们不仅喜爱女色,同时也痴情于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