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位列三公是指哪三公?

位列三公是指哪三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218 更新时间:2023/12/16 19:50:56

古人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很小,走仕途之路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办法之一。对于走仕途的古人来讲,位列三公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在古人,三公到底指什么职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指代。

所谓“三公”,其实指的就是朝廷百官中最为尊贵的三个。位列三公,在古代可以形容一个人很有能力,在朝堂上前途无量,同时也昭示着此人是朝廷重臣。中国古代封建史漫长而悠久,“三公”这个称呼,也在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演变中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几乎在每个朝代,“三公”所指代的官职都各有不同。那么,“三公”在不同朝代具体是指的哪三个职位呢?

位列三公的三公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指代。三公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据史类作品记载秦朝设置,秦朝以后多为虚职。据说周代已有此词,西汉经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或许一提到“三公”,我们会首先想起一个耳熟能详的词,三公九卿。继而会想到首创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从制度层面来讲,的确是是秦朝开了先河,但是追溯“三公九卿”的根源,从夏朝也能看到痕迹。

《礼记》记载:“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言使能也。”可见,从夏朝开始,已经诞生了三公九卿的概念,甚至这一概念也被放到朝堂官职中,且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

到了商周时期,“三公”也同样被重视和提起。根据《史记·殷本纪》所记载:“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这里的西伯昌,就是西周的创始人西伯侯姬昌,包括后面他有雄厚的实力讨伐商纣,也离不开他本身位于“三公”的地位。

周朝建立之后,除了周天子之外,朝堂设“三公六卿”。《尚书·周官》记载:“立太师、太傅、太保,兹为三公。”到了这里,“三公”所指代的就是太师、太傅和太保。除了保障“三公”处理朝廷政务最高官职的权力外,还下设“六卿”,负责帮助“三公”打下手。

到了春秋战国,“三公”不管是职位还是实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春秋时期,由于各诸侯国自发改革,之前“三公”的职权不再依旧沿用,“太保”被摒除于三公“行列”之外,而太师、太傅仍然存在,却不如同以往掌控实权,对于掌权这块来说,含金量委实有些缩水了。

而到了战国时期,“三公”所指代的职位有了新一番的改头换面。原来的太师、太傅、太保全都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司马、司空、司徒。这时候的“三公”,貌似也并不能拥有最高的权势和地位,如《通考》所记载:“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不同的职责,掌管着各自不同的领域,“三公”也有各自的专责。

然后就到了秦朝。秦朝时的“三公”,就是指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个官职可以说是朝廷权力的中枢,协助皇帝处理朝政。

西汉是以丞相(后改大司徒)、大司马、御史大夫(后改大司空)为三公。西汉从公元前119年开始正式设立大司马,一般大司马这个官职兼挂大将军的名号,例如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他们本来是大将军,后特加号“大司马”;还有历经汉昭帝、汉宣帝多朝官拜大司马的霍光,人们提起他都尊称一声“大司马大将军”。汉代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的职务权力是什么?

对于这“三公”的权力谁最大而言,汉朝是不稳定、且时常转移的。汉初当然是丞相权力较大,到了汉武帝时,他由于宠信外戚和近臣,丞相的实权向大司马职权上过渡和转移。汉成帝时期,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丞相、大司马并列为“三公”。

到了东汉,则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虽然随着统治者的权力下放倾斜度不同,导致“三公”手中的职权也各不相同,但有一个毋庸置疑的共同点是:他们哪怕手里没权,也享受着十分优厚的待遇。

譬如东汉末的袁绍,他是有名的家底厚,为啥家底那么厚呢?别忘了他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号,他袁家“四世三公”,有四代人都做过“三公”,这是怎样荣耀和有权势的家族?所以家底厚也情有可原了。

东汉末年,浩浩荡荡的黄巾起义爆发,朝廷为了平息各地叛乱下令允许地方官员自行招募士兵,这为日后的群雄割据提供了条件。汉末群雄当中,袁绍、袁术兄弟的存在感相当强,他们一个雄踞河北,与曹操分庭抗礼,一个割据淮南,让刘备、吕布难以与之争锋。而这对兄弟之所以能在乱世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其背后的家族汝南袁氏。

提到汝南袁氏,或许很多人都会想到当初董卓打算除掉袁绍时,周珌、伍琼劝说他的那番话:“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另外,《三国志》也评价汝南袁氏道:“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那么,具体来说袁氏家族四世到底出了哪些位居“三公”之位的大人物呢?

我们看看带领汝南袁氏崛起,也是家族中最早担任“三公”之职的袁安。袁安生于汝南郡汝阳县,也就是今河南商水县西南一带。据《后汉书》记载,袁安出身不凡,其祖父袁良曾担任太子舍人、成武县令,他的父亲袁昌则是汝南袁氏这一支的始祖。得益于祖父的教育,袁安少年时期就学识渊博,且为人庄重有威信,因而受到了州里人的敬重。

后来,袁安举孝廉入仕,先后担任阴平长、任城令,所在之处属下官吏对他无不敬畏而爱戴。永平十三年(71)楚王刘英谋反被诛,由于其生前广交天下名士,朝廷一口气处决相关联者数千人,又关押了数千人在狱中。第二年,性格正直的袁安得到了朝中三公的推荐,被任命为楚郡太守,负责处理此事。

来到楚郡后,袁安没有先前往自己的府衙,而是直接到了监狱中,将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一番审问后直接释放。在袁安的努力下,四百多户人免于牢狱之灾,楚王谋反一事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因为办事得力,袁安随即被任命为河南尹,他在职期间政绩斐然,终于在元和三年(86)升任司空,次年又担任了司徒。

袁安生有三个儿子,其中三子袁敞先是在父亲的恩荫下出任太子舍人,又在历任侍中、东郡太守、太仆、光禄勋等职后于元初三年(116)出任了司空。不过,仅仅一年后袁敞便受到儿子泄露机密的牵连而被免职,随后更是因不愿遵从邓太后的旨意而选择了自杀。

袁安的次子,也就是袁敞的二哥袁京尽管只官至蜀郡太守,但其子袁汤却很有出息。袁汤举孝廉入仕,后来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大要职,把“三公”当了个遍。值得一提的是,袁汤活到了八十六岁,且共有十二个儿子,可谓实实在在的“人生赢家”。

或许是因为基数较大,袁汤诸子当中位居三公之列的有两人,也就是袁逢和袁隗。袁逢曾历任太仆卿、司空、执金吾,而袁隗则先后担任过太尉、太傅。从时间角度来说,袁逢不但晚于弟弟袁隗担任三公,还先于其去世,不过,相比于弟弟袁隗,或许他更加幸运。

之所以这么说,一是因为袁逢有两个著名的儿子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汉末两大诸侯袁绍、袁术;二是因为董卓掌权之后,为了发泄对袁绍的怒火而处死了尚存于世的袁隗。当然,袁逢的嫡长子袁基也惨遭董卓杀害,所以袁逢只能说是比起袁隗幸运了那么一丝。

综上所述,汝南袁氏自官至司徒的第一世袁安起,第二世袁敞、第三世袁汤、第四世袁逢、袁隗都位列三公,可见其家族在东汉王朝中后期有多么显赫。当然,袁氏之所以如此成功,靠的显然不仅仅是因为在朝堂之上出了几位位高权重之人,而是在于得势后大力培养和提拔天下人才。

靠着对许多名士贤才的帮助,汝南袁氏才能够真正做到“门生故吏遍于天下”,也正是因为这些“耕耘”,东汉末年许多人才都投入到了袁绍、袁术的麾下。可惜的是,随着袁术、袁绍先后败亡,汝南袁氏也走向了衰落,此后尽管又出了一个官居宰相的袁恕己,但已然不复当年的兴旺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度已经初步形成轮廓,这一阶段虽然朝廷仍然设置“三公”,实权却已经逐步实现向三省的转移,所以这时候的“三公”,一般都是闲职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地位级别和待遇变化都不大,只是实权变得少之又少。

到了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诞生与完善,逐渐取代了三公九卿制,但是“三公”依然存在。隋朝虽然还设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却参与朝政的比例并不大,多限于礼乐之事。因为实际上参与朝政事务的大权,还是集中在尚书令及其相关职务之上。以及后来的宋元明清中,“三公”也依旧存在,仍然多为名誉上的“虚衔”。宋徽宗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此后一直沿用。

即便是后期制度经过多重演变,“三公”仍然贯彻封建社会发展的始终,其中种种演变,也多能窥见历代朝政官职的更改与完善。

现在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合称,用来泛指三原则。

有时也指国家政府的公务的考察支出,公车的支出,以及公款的招待支出。

上海的三公是哪三公学校?三公指上海地区内3所顶级的公立学校,上实(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上实(上海市实验学校)、浦外(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这三所上海优秀的公办学校,俗称“三公”,不会对公办学校产生影响,因此被称为“零志愿”。

下面就专门说一下西汉时期的三公,看看位列三公到底有多难。

刘邦建立大汉天下之后,行政机构的设置沿用秦朝制度。刘邦把朝堂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外朝,由丞相负责。其二是内朝,包括大司马、将军、侍中等官员。第三是宫廷,以内侍为主。在古代,皇帝的宫廷事务也算国家大事,所以被列入朝堂政务之中。

在这三个部分中,丞相的权力很大,大到了丞相提出的意见皇帝也不能随便驳斥。这样的情况让汉初的几位皇帝感到极其不爽。到了汉武帝时期,刘彻把丞相的一部分权力分散给尚书,缩小了丞相的职务范围。比如汉武帝时期共有13位丞相,尚书是大将军霍光。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刘彻任用霍光之后,丞相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西汉的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是皇帝以下权力最大的官员。这三个职务的品级虽然高低有别,但权力相差无几。丞相和太尉一个月的俸禄是六万钱,御史大夫一个月的俸禄是四万钱。通过俸禄就能看出来,在三公之中御史大夫的品级略低一些。

丞相就是天子之丞,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刘邦时期,丞相由一人担任。刘邦的儿子刘盈登基后,设立左右丞相。到了汉文帝时期,又变成一人担任丞相。到了西汉末年干脆取消了丞相这个官职,改称大司马。汉初的丞相是萧何,从这就能看出来,要想当上丞相不仅要才华过人,还要功勋出众。一般人是无论如何也走不上这个岗位的。

太尉是掌管武将的职务,在西汉时期不是每个皇帝都设立这个职务。在西汉初期,太尉受丞相管理。到了汉武帝时期,卫青攻打匈奴,屡次大获全胜,被封为大司马。他就相当于武帝一朝的太尉。想想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再想想卫青的功劳,太尉这个职位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坐上去的。

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汉成帝时期改称大司空。西汉时期最著名的御史大夫是晁错,他提出了削藩的主张,获得了汉景帝的赏识。不过晁错这个人死于削藩过程中,没有看到皇帝大权在握的那一天。想当御史大夫就要有胆有识,关键时刻能够不要命。看来,位列三公只能是绝大多数古人的梦想了。古人一旦能够走上这三个位置,那都是人才中的“战斗机”。

更多文章

  • 海南300年属广西600年属广东,最终单独建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海南,广西,广东,海南省

    海南:300年属广西,600年属广东,为何最终单独建省?海南是怎么脱离广东成为海南省的?海南建省海南拥有许多个“省份之最”:中国最年轻省份(1988年成立)、陆地面积最小省份(3.54万平方公里)、行政面积最大省份(算上海域约203万平方公里,新疆为166万平方公里),同时还

  • 为了61个阶级弟兄背后,还藏着一起特大投毒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为了61个阶级弟兄

    平陆县常乐镇张家沟村是常乐镇最东边的一个贫困小村,位于留史片垣与张村垣之间的涧底,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事件的发生地。如今年龄在50岁左右的人,一定都还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平陆事件”,即“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中毒事件。1960

  • 国产翘臀不如欧美翘臀?明明更性感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翘臀,性感,国产翘臀,欧美翘臀

    总是听到有人说欧美女性具有更大的先天优势,而国内的姑娘们大多都是作为亚洲人较为扁平的身材,但事实上,国内有很多优秀的健身姑娘,也拥有极致的蜜桃臀,性感程度完全不输欧美翘臀好吗!瑞典翘臀健身美女ANNANYSTRÖM摄影照片一组图中这位是来自于瑞典的健身美女模特。她的名字叫做安娜&middo

  • 阿拉上海人?如何一步步脱离江苏省“独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上海,江苏,魔都

    上海是一个近代的城市,源自江苏,开埠后迅速崛起……为什么上海被称为「魔都」?用2000年,造出三分之一个江苏!冲刷出来的省上海脱离江苏上海市,中国的经济与金融中心,2021年GDP为4.32万亿元,从20世纪以来,上海经济总量几乎都稳居中国内地各城市首位。但历史上的上海并

  • 世界在位时间最长君主排行榜 康熙进不了TOP10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皇帝在位时间,皇帝,康熙

    稍懂中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康熙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在位61年,在中国24个朝代,408位帝王中无出其右者。但如果我们放眼全世界,康熙又能排第几呢?需要提前说明的是,本文讨论的君主都是在信史中明确记载并得到普遍认同的,不包括传说中的人物、野史以及各国历史中过于夸张的记录。比如韩国传说中的檀

  • 嫡长子继承制下却有109位皇帝并非前任皇帝所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皇位继承

    在古代皇位传承中,受“宗法制”影响极为深远,因而不仅绝大部分都是“父死子继”,且基本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凡是皆有例外,在皇位传承方面仍然如此,历史上不仅有继任皇帝非先帝亲生之子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事实上,在古代

  • 古代的爱国教育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爱国教育,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古时候,西半球有个国家叫大明国,这个国家的子民非常的神奇,他们是一群可以长生不老的人。大明国旁边有一个小国叫小满国,小满国对大明国觊觎已久,一直企图想占领大明国。终于,机会来了。由于大明国的国君道格拉丝·崇贞昏庸无道,导致其国力日渐没落。于是,小满国瞅准时机,便对大明国发动了全面战争。

  • 蒋纬国的生父之谜?是戴季陶还是蒋介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蒋纬国,蒋纬国生父,戴季陶,蒋介石

    1941年的一天,蒋纬国走进宋美龄的书房看书,他随手翻开了一本美国作家所写的《亚洲内幕》这本书。蒋纬国本来只是翻开随便看看,哪成想会在这本书里看到关于蒋家的事情。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写的是:蒋纬国并非蒋介石亲生,而是戴季陶的儿子。蒋纬国从小被蒋介石宠着长大,他不敢去问蒋介石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他怕自己无法

  • 嗜血的皇冠,通往皇帝之路武则天到底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杀人,武则天,一代女皇

    一代女皇不叫武则天也不叫武曌更不叫武媚娘,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隋朝年间,武士彟经商致富,后成为鹰扬府队正。大业十三

  • 明朝武将官职从大到小排列一览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武将官职,明朝官职,明朝武将

    明朝官制的特点:一、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发展到了高峰。明朝自洪武后,不设宰相,取消中书省,皇帝直接统领六部,事权至为集中。二、设内阁,为皇帝辅助、办事机构。三、中枢组织系统比宋、元简化;六部九卿系统较清,职责较明。四、地方官制比唐、宋、元简明,惟道的设置较杂,至清不改。五、在贵州建行省,加强了这一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