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近代史,就是一段屈辱和饱经沧桑的历史。
近代中国由于国力衰弱,被列强一次次借机侵犯,国家也几经遭遇凌辱。
到公元1900年,日薄西山的大清帝国又迎来了一次巨大的浩劫,由英、美、法、日、俄、德、奥、意等八个国家组成的联军。
以镇压义和团的名义,对清朝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入侵和掠夺,史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避难。
最终晚清政府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并付出了庞大的赔款和多项国家主权。
而该条约的签订也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场战争中,其实有三个国家(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原先并不看好此次对华动武,遂一开始并没有理会。
到战争后期的发展形势却让他们出乎意料,清军接连溃败,遂在签署《辛丑条约》的时候,他们也到场了。
并且还获得了几百万两的庚子赔款收益。
但这三国并非是最开心的,真正开心的国家只出兵85人,却白捡了近3000万两白银的赔款。
据战后统计,侵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他们装备精良,声势浩荡。
其中日本和沙皇俄国出兵最多(日本2万人,沙俄1万人),两国的兵力占了联军总人数的一半还多。
而出兵最少的则是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两国的兵力加在一起还都不到四百人。
(意大利只是象征性派遣85人)而当时清朝的总人口过了几亿,就这样被这些列强小国随意欺凌实在让人觉得痛心。
公元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慈禧太后留下了部分官员、皇族与侵略者乞和。
就带着光绪帝逃出了北京城,将几十万老百姓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整个京城到处都是抢夺财物的联军士兵,占领皇城东部的日军最为可恨,他们在侵华战争爆发之前便已经对北京城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
因此日军刚刚进入皇宫,就熟门熟路的抢走了内务府的三百万两白银。
而曾经遭到侵略者焚烧的圆明园也又一次没有逃过联军的魔掌,部分侵略者和中国的一些流氓把圆明园残存的一些文物、建筑进行抢劫、拆毁,北京皇城的珍贵文物再次遭到洗劫。
就这样被侵略者洗劫的中国还要赔偿外国侵略者的损失,于是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诞生了。
《辛丑条约》原先赔款提议是2亿两八个国家分,但由于俄日等国的反对而作罢。
毕竟在此之前的《马关条约》里,清政府就赔了两亿两给日本,两亿两白银给八个国家分,他们认为连养家糊口都不够。
最后有国家提出,中国有多少人,就按照一人一两银子来赔付,最终辛丑条约定下的赔偿金额为4亿5千万两白银,是八国联军战争军费的7倍多。
由于当时的清政府国库亏空无力一次性偿还,遂又以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超过9.8亿两。
各国分配比例如何呢?
分配率以俄国最多,计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余都不足1%。1%就是450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意大利只凭借85人,就获取了5.91%的份额,高达2660万两白银。
平均到每个士兵头上,都有30多万两白银。如果再加上这笔赔偿利息和抢劫的无数珍宝,整体计算下来肯定超过3000万两。
最后我们要说《辛丑条约》签订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为中国的参战,中国宣布取消对战败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的赔款。
而战胜国中英、美、法、日、比等国一致同意将庚子赔款延缓五年偿付且不计利息。
随后俄国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也免除了俄国时期的所有战争掠夺,其中就包括庚子赔款。
公元1922年12月,英国也宣布将“中国应付未到期之庚款,即将退还中国”。
此后,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皆采取不同形式退还部分庚款。
而唯独没有归还的是日本,因为日本人觉得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出兵最多,但得到的利益却不成比例,所以日本人觉得吃了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