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三省不是就三个省吗?不!曾经有几十个省

东三省不是就三个省吗?不!曾经有几十个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057 更新时间:2023/12/22 18:34:01

东北有几个省?很多人第一反应:当然是三个省喽!都说东三省、东三省嘛。但我们都知道,一块地域的行政划分并非历代沿袭不变的,而东北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政治的原因,其行政划分曾经历过一番“魔幻”的变迁,最终才有了今日东北三省的格局。

东北有几个省呀?这不废话嘛,当然是三个省!都说东三省、东三省,当然东北就只有三个省啊。

难道东北真就只有三个省份吗?如果再继续追问下去,恐怕众人就要对你投来关爱无(智)知(障)儿童的眼神。没错,现在的东北确实只有黑龙江、吉林与辽宁三省。不过,这并不代表历史上的东北就只领有三省,东北乃至东北人的出现,可谓是经历了一番波折与苦难。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下,东北究竟历经怎样“魔幻”的变迁,才会形成今日人们脑海中的“东北三省”形象。

白山黑水

咱们都是东北人

既然要探讨“东北”的魔幻经历,首先就要先理清“东北”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常人口中的“东北”并非一个省或一座城,而是地理与经济区域,其范围一般以山海关为南界,黑龙江为北界,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同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通辽)所共同组成。有意思的是尽管东北地区幅员辽阔,但东北各地间并不存在地理屏障,主要因为东北地形以平原与低缓山脉为主,致使交通通达度高。

东北北部为中俄界河黑龙江与低缓绵长的“小兴安岭”山脉;其东端为高峻挺拔的中朝界山长白山,松花江、鸭绿江与图们江均发源于此;东北西端亦是一座雄浑的“大兴安岭”,其将茫茫林海同蒙古无边草原相隔绝;东北南部为险峻的燕山与浩渺的渤海,自古以来就是东北同中原地区联络的重要通道。

群山环绕间,便是东北的精华“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广达35万平方公里,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其土质也十分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故东北平原成为中国最大的产粮区,每到收获时节,满地稻穗便将平原染成金黄。也正因东北平原如此优渥的自然与经济条件,东北的主要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均分布于此。

同时,这种毫无阻碍的平原地形,更为东北各地交流带来便利,故东北地区虽南北、东西跨度上千里,但无论语言还是风俗习惯都大体相似。

更因语言、文化上的接近,东北各省人民间的亲近感被无限拉近。因此当你问起东北人民“您哪人?”,最常见的回答不是“辽宁人”、“吉林人”或“黑龙江人”,而是一句霸气十足并带着一丝骄傲的“东北人”!

苍茫林海间

爱新觉罗的龙兴之地

不过,若将时间上溯至四百年前的明末,此时的东北不仅没有这番丰收的盛景,甚至连“东北”之名都未出现,它的名字叫“关外”或“关东”。这里没有金黄的作物,只有苍茫林海。这白山黑水间在汉人眼中,尚是片化外之地,但对满人而言却是乐土。努尔哈赤在此借着父辈留下的十三副盔甲起兵,统一女真反抗明朝,最终清朝在顺治帝时入主中原,定鼎北京。

自此,关外不再是一片荒蛮的土地,一跃成为王朝的龙兴之地,地位骤然提升。为保护老家,清廷决定对“关外”实施“特别”统治,不设行省,由盛京、宁古塔(后改称吉林)与黑龙江三位将军率领八旗子弟管理驻防,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管理方式,并且清廷还规定汉人未经允许不得私自前往关外,以防止自己的老巢被汉人渗透。

当时间来到19世纪后期,中国与世界局势都发生剧烈变化。西方将入侵的触角伸向中国,作为满清老巢的关外也难以幸免。关外地区最大的觊觎者,莫过沙俄。关外地区历经百年封禁,土地广袤人口稀少。

沙俄利用地多人少的空子,强迫关外住民入籍沙俄,制造沙俄对土地具有实际控制权的错觉,并借《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抢夺了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一百余万平方公里土地。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审图号:GS(2017)2394)

面对残酷现实,清政府幡然悔悟,开放关外,允许汉人屯垦,以充实人口防御沙俄。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面对激增的人口,将军制度已无法对关外地区进行有效治理。因此,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徐世昌唐绍仪上书清廷,请求在关外设“省”,以治民政、守边疆,御沙俄。鉴于内外交困的时局,清廷迅速批准徐、唐二人的请求,制订《东三省督抚办事要纲》,废止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将其所辖区域分别划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这一份《纲要》不但使关外诞生了三个省,更令其迎来一个为后世所熟知的名字,“东北”。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形势图(审图号:GS(2017)2394)

张氏王国

土匪头子治下的东北

然而,东北三省设置仅四年,武昌起义的枪声便划破中国上空,立国近三百年的大清朝轰然倒塌,中国旋即陷入军阀混战。此时的东北虽名义上归属北洋政府,但实际的掌权者却是奉系领袖张作霖

张作霖不是别人,正是“少帅”张学良的父亲,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张作霖的发家之路可谓传奇,其出生于辽宁海城的贫民之家,长大后落草为寇当了“山大王”。

不过,张作霖极识时务,他接受清廷招安,摇身成了清廷重臣。辛亥革命中,张作霖又因镇压奉天省革命党有功,被提拔为奉天防务总司令,但袁世凯就任总统后,张作霖迅速向其示好。

面对张作霖这位识时务又手握重兵“俊杰”,袁世凯只得拉拢,默认张作霖对奉天的控制。有了袁世凯的默许,张作霖便开始其扩张之路。他先赶走吉林督军,控制吉林省,随后又命下属出任黑龙江督军,成功控制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在张氏父子的治理下,维持了近二十年的稳定,工业、民生都得到一定发展。与此同时,东北的行政区划也发生不小变动,名称上由“省”变“道”,再由“道”变“省”;数量上,东北也由三省变成四省外加一特别行政区,分别是奉天(1929年更名辽宁)、吉林、黑龙江与新设立的热河、东省特别行政区。

热河于1914年设特别区,1928年改成热河省。热河设省并非张氏父子或民国政府的一时脑热,清末时清廷就曾希望将同属关外的热河地区(承德、内蒙古卓索图盟和昭乌达盟)设省。

中华民国疆域图(1917年)(审图号:GS(2017)2555)

张氏父子与民国政府不过是继用清廷遗策,利用热河东抵东北、西达察哈尔、北通内外蒙的地理优势分割、牵制内蒙古地区。即使中国内部政局动荡,内蒙古的王公们也不敢名目张胆的进行分裂。

东省的设立则晚于热河,纯粹因1924年苏联将沙俄占领的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起绥芬河,西迄满洲里)两侧30华里土地行政权归还中国政府,张作霖便顺势设置“东省特别行政区”(首府哈尔滨)。

因此,东北地区在张氏父子控制下,由三省变成四省。不过,张氏东北的安稳并未维持多久,1928年,觊觎东北多时的日本在皇姑屯埋下炸药,炸死东北王张作霖,随后“少帅”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领导,东北进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代。

复兴大清or日本傀儡

伪满洲国的东北十九省

尽管东北地区因“少帅”的“易帜”正式归属民国中央政府,但这并不代表太平日子的到来,随之而来却是巨大的“苦难”。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通过武力手段强占东北地区,并旋即侵占热河,整个关外全都落入日本手中。

虽然日本侵占东北,但面对东北地区风起云涌的反日运动,日本为控制局势镇压起义,决定采取“以华制华”手段,扶植傀儡政权代其管理东北。东北作为满人的老巢,前清废帝溥仪自然就成为傀儡元首的第一人选。就这样日本人与怀抱复兴大清幻想的溥仪一拍即合,在他们共同策划下伪满洲国登上历史舞台。

伪满州国所谓的领土是以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四省为基础,加上内蒙古部分地区,但在溥仪登基成为“满洲帝国皇帝”后,这仅有四省的格局怎能配的上帝国的名号。一个字:“改”!

因此,1934年伪满洲国对东北政区进行全面调整,东北一下由4省变成14省(奉天、锦州、滨江、安东、间岛、黑河、三江、龙江、吉林、热河、兴安东、兴安西、兴安南、兴安北)2特别市(新京、哈尔滨特别市)。尽管东北在伪满洲国治下变成14省,但“溥仪”与日本人还觉得不够,随后又增设牡丹江、通化、东安、北安、四平五省,至1945年,伪满洲国辖下的东北已被分为19省,这就成了东北十九省的由来。

不过伪满政权只是个傀儡政权,其行政权力很大时候都要看着日本人的脸色,行政区划调整上也不例外。东北十九省的建立,除了管理需要外,很大程度还要归因于日本关东军。日俄战争后,日本军方一直视沙俄(苏联)为自己统治亚洲的最大对手。因此,占领东北后日本便积极实施北进计划,在中苏边境设立诸多省份,由政府(关东军)领导,以应对日后的对苏作战。

可惜伪满洲国统治下的东北,虽然政府在名义上是由中国人管理,但实质上与日本殖民地无异,所谓的东北十九省不过是帮助侵略者实施统治的工具罢了。

溃败的“胜利者”

国民政府的东北九省

1945年,随着原子弹的爆炸与苏联红军的到来,被日本殖民统治14年的东北人民迎来了胜利。可惜胜利并不代表光明,随后中国进入国共内战的泥沼。

抗战胜利后,东北虽名义上归属作为“胜利者”的国民政府,但因苏联介入与中国共产党敌后武装的发展,东北大部分地区已由共产党所控制。尽管如此,国民政府还是积极筹划着东北接收工作,他们一边利用美国的援助武力进驻东北,一边则规划着东北的新政,以对抗共产党。

新政的第一要务便是对东北政区,进行重新划分管理。伪满洲国时代,东北地区因军事、政治等因素被划分为繁复的十九省,但随着伪满政权垮台、东北光复,东北所拥有的19省便成了问题。尽管东北土地广阔,但一个地区设置19个省未免过于庞杂,这将导致巨大的行政费用。

再者,东北边境地区的许多省份都是出于对抗苏联的目的而设置,随着二战的结束,苏联威胁的消失,这些省份不再具有存在的价值,完全可按照山川便利于管理的原则重新划分。

因此,国民政府分别于1947年、1948年发布东北政区改革令。国民政府先重划东北范围,将热河省划出东北地区。

随后,缩减东北地区的省份数量。依据山川形胜、河流走向等自然因素,再佐以便于统治、遏制共产党的现实需求,将伪满政权所设置的省份两两合并,使东北的省份数量由19省下降为较为合理的9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合江、嫩江、松江、兴安、安东、辽北)。

然而,计划终究是计划,永远赶不上瞬息万变新的现实变化。国民党政府的东北新省区计划还未实施,辽沈战役就已开打。蒋委员长的百万雄师一战即溃,国民政府的新政也随着解放军到来,成了一张废纸。

共和国长子

东北三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东北地区因为较好的工业基础及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老大哥苏联)成为了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较好发展经济,提升工业产值,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行政区划便成为摆在新政权面前的首要问题。

为适应时代需求,共和国在国民政府东北9省的基础上,将东北东部的兴安盟、呼伦贝尔等草原地带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余下部分另设4省7直辖市,形成东北13省的格局,并在省之上设置东北大区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东北各省。

1953年后,东北的政区再次发生变动,东北大区人民政府与7座直辖市被撤销。1955年,东北迎来了最后一次省级政区调整,该地区的省份由6省减少至3省,即辽宁、吉林与黑龙江,此格局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人们口中所谓的“东三省”。

尽管东北地区在百年间经历了数次省份、区划变迁,但无论省份区划怎样变化,对于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而言,不变的永远是那个令他们为之骄傲的名字“东北”。因为这里的人民,不仅操着一口相似的方言,有着相同的风俗,更重要的是他们同这片黑土地一起经历过“闯关东”的艰辛、委身他者的屈辱、抗击侵略的悲情乃至共和国初期的荣光。正是这些共同经历的过往,将黑土地上的人民以“东北”之名紧紧凝聚!

时至今日,“东北”这个共和国的长子虽不复当年荣光,可对东北人民而言,无论东北怎样变迁、省份怎么划分,东北都是故乡与家的方向。

那么对各位读者而言,东北在你们的眼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

参考资料:

[1]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社会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郝赫,《近现代东北政区沿革述论(19071955)》,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3]张龙,《论清代以来东北地区行政沿革及其变化》,载《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

[4]姜艳,《清末东三省行政设置与社会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5]中华民国国史馆,《中华民国史》,台北:国史馆

标签: 东三省东北

更多文章

  • 皇帝的称呼:庙号、谥号、年号、尊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帝的称呼,庙号,谥号,年号,尊号,皇帝

    对皇帝的称呼不是小事,既不能直呼其名,又要威风便捷地被提及。这在古代士大夫那里,一直是一件头疼的事。于是,庙号、谥号、年号、尊号被发明出来,用于称呼皇帝。皇帝活着就叫天子、皇帝、上、皇上、陛下,死后就看年代了:远古时代,黄帝、炎帝都不是追号,这些是根据他们的特点称乎他们的。再后来尧以后,则称呼名字。

  • 明朝大肆封王当猪养着 清朝限制亲王当狗养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亲王,明朝,明朝宗室,清朝亲王

    明清两朝对待亲王的态度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主要源于两朝的权力结构的不同。简而言之就是:明朝把王爷当猪养,清朝把王爷当狗养。有明一代,几乎所有皇子都为亲王,而清代皇子大部分是从低级爵位逐步到高级爵位,其中皇子最低一般为贝子,不过等到封到亲王时差不多已经是自己的兄弟为皇帝了。清朝不像明朝一样直接封亲王

  • 两大开国皇帝不杀功臣 不是也没亡家天下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赵匡胤,开国功臣

    开国皇帝不杀功臣会怎么样?咱们先来看看中国历史上两位不杀功臣的开国皇帝的情况。宋太祖赵匡胤第一位不杀功臣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赵匡胤没有杀功臣,但他也没有对功臣放任不管。他是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功臣手里的权力。“杯酒释兵权”的做法,说白了,就

  • 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也非独苗 争夺皇位也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构,宋高宗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被金国掳走,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作为徽宗唯一免于被掳往北国的嫡子,康王身登大宝可谓顺应民心、名正言顺,登基过程虽然一帆风顺,无任何悬念,但还是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一位宗室拥兵6000,试图争夺九五之尊的宝座,这位觊觎皇位的宗室是谁呢

  • 宁波市中心的天封塔,现在竟然“找不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宁波,天封塔,宁波天封塔

    1978年,宁波最高建筑:天封塔↑2018年这一年宁波最高建筑:宁波环球航运广场↑40年前的黑白照片上,阿拉宁波的天际线,看过去都是一排排矮房↑40年后的今天,望出去都是一幢幢高楼↑40年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时间拨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宁波还很小,奉

  • 大猪蹄子乾隆绝对是画像最多的皇帝,没有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皇帝,乾隆,乾隆皇帝画像

    掐指一算,距离上一次黑乾隆已经过去半个多月,是时候再来一波了。大家都知道乾隆是个印章狂魔,一辈子刻了1800多方印章,常用的也有500多,没事就到处盖章,着实“糟蹋”了不少好字画。王献之22个字的《中秋帖》被乾隆盖了80多枚印章但你知道在印章狂魔的盛名下,乾隆还有一颗热爱&l

  • 中国20个朝代版图演变 祖先是如何开疆扩土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朝代版图,各朝代地图,朝代地图,历史朝代,疆域,中国历朝历代疆域

    中华文明基本上发源于中原地区,那里依黄河、淮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土地广阔而肥沃。中国历代疆域指的是从国家政权形成的夏朝,至今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数千年的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唐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今天中国

  • 唐中宗李显:被母亲妻子妹妹摆布被毒杀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中宗李显,唐中宗,李显,唐朝,唐朝皇帝

    唐中宗李显被称为历史上最牛的皇帝,不是说他的政绩有多么辉煌,而是因为他自己是皇帝,父亲是皇帝唐高宗李治,弟弟是皇帝唐睿宗李旦,儿子是皇帝唐少帝李崇茂,侄子是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更要命的是他妈也是皇帝圣神皇帝武则天,于是历史给了他一个很光耀的名字:“六位帝皇丸”。那么,位炮制出&

  • 《历代朝代歌》给人的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朝代歌,历代朝代歌,朝代,历史朝代,历史朝代顺序表

    吾等国民是不是也能够对历史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甚至可以指出说习焉不查的这些所谓常识其实是有问题的呢?中国人讲究说“名者实之宾”,就是名称是事实的宾客,从属。词与物之间,它有一个密切的对应关系。比如说当年契丹人建立王朝的时候,一开始叫契丹,后来就改名叫辽,再后来又改名叫契丹,

  • 宋朝皇帝寿命排行榜 政治平庸高宗赵构最长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皇帝寿命,宋朝皇帝寿命,赵构,宋高宗

    在中国历史上,有四个朝代是分时期的,第一个是周朝,西周和东周,第二个是汉朝,西汉和东汉。第三个是晋朝,东晋和西晋。第四个是宋朝,北宋和南宋。宋朝的皇帝,堪称是中国古代皇帝寿命最高的王朝,尽管很多人说宋朝偏安一隅,甚至半寸江山的南宋被大元朝吞并。宋朝一共有18位君主。平均年龄高达47岁。超过80岁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