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亲历者揭秘冯玉祥驱逐末代皇帝溥仪的经过

亲历者揭秘冯玉祥驱逐末代皇帝溥仪的经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86 更新时间:2023/12/6 22:49:34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王朝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紫禁城,嗣后移居颐和园。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在北京紫禁城中仍留有清室小朝廷,废帝溥仪依然保持着帝王气派。

冯玉祥从参加滦州起义时起,就一贯痛恨封建帝制。他认为,民国要与清朝决裂,不应该保留溥仪的小朝廷。1917年,张勋率辫子军入京,冯玉祥参加讨伐张勋复辟的战斗,收复北京后,他极力主张铲除祸根,驱逐溥仪出宫。但当时他只是一个旅长,人微言轻,没能实现这一愿望。

1922年12月,溥仪结婚时,民国的大批军警为其放哨布岗,恭敬护卫。有头脸的军阀,如黎元洪、张作霖、吴佩孚等都赠送了厚礼。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在去前线的途中突然回师北京,发动北京政变。他取得北京政权后,就决心驱逐溥仪出宫。在征得摄政内阁的同意后,便于11月4日召集北京警卫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壁到他的总司令部。冯玉祥说:“驱逐溥仪出宫的事,要马上办理,你们可同摄政内阁商量。”张壁接到命令后,立即去找内阁总理黄郛,黄郛随即召开临时内阁会议,经过反复商讨,最后又将优待清室的条款做了修改:

一、大清宣统皇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

二、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五十万元,另拨两百万元设立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

三、清室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可自由选择住居。

四、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

五、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紧急内阁会议将清室优待条款修改后,决定由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壁会同社会知名人士李煜瀛前往故宫执行。绍英和来人攀交情,碰了一鼻子灰

11月5日,鹿钟麟、张壁奉命,率领20名精明强干的部属,乘汽车赴故宫。为了避免嫌疑起见,特请李煜瀛偕同入内。

驻在清宫及景山内的守卫兵士总数有1200余人,隶属京师卫戍司令部。自民国元年即在该处驻扎。国民军总司令部特于4日上午10时派员将该兵士缴械,调驻北苑,听候改编。同日,国民军接替了紫禁城内城守卫队的营地,神武门换上了国民军的岗哨。

鹿钟麟等人先将故宫外的军警布置妥当,并将电话线割断后,于上午9时即率军警各20名入神武门。鹿等三人直奔溥仪住处,经英华殿旁,绕春华门前,走向隆宗门。途中即遇到清室总管内务府大臣绍英等人前来接洽,鹿钟麟等随绍英等一同进室坐定,鹿首先宣布了来意。绍英要求查看公文,鹿当即出示公文一件,上面写的是:“大总统指令:派鹿钟麟、张壁交涉清室优待条款修正事宜。此令。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五日,国务院代行国务总理黄郛。”鹿向绍英宣布废除帝号,溥仪必须即日迁出故宫,首先请交出玉玺。同时将《修正清室优待条款》交给绍英。

绍英故作镇静,指着李煜瀛说:“你不是故相李鸿藻的公子吗?何忍出此言?”又指着鹿钟麟说:“你不是故相鹿传霖家的吗?干吗这样逼我们呢?”鹿说:“我们来此是执行国务院的命令,是为了民国,同时也是为了清室,如果不是我们,就不会这样客气了。最近摄政内阁成立,各方又纷纷提出惩办复辟的祸首,群情激愤,想直接采取不利于清室的行动。现在宫内外已布满军警,气势汹汹,就要动手了。如果不是我劝阻他们稍等片刻,现在就会出乱子了。”

对方的强硬态度让溥仪慌了

此时,溥仪正在储秀宫和皇后婉容吃着水果聊天,只见内务府的大臣们突然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为首的绍英手里拿着《修正清室优待条款》,气喘吁吁地说:“皇上,皇上,……冯玉祥派军队来了!还有李鸿藻的后人李石曾,说民国要废止原先的优待条款,拿来这个叫……叫签字……”溥仪夺过绍英手上的《修正清室优待条款》,看了一遍,感到这些条款并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可怕。但当他听绍英说“他们说限三小时内全部搬出去”时,他急了。连忙令绍英再出去和鹿、李等人交涉。

溥仪随即在宫内召集了“御前会议”,讨论清室优待条款修改文件,会议认为,按照民国政府元年优待条款,清室本应移居颐和园,只因民国政府未令迁出,故迁延至今,因此表示同意迁出。但因时间仓促,来不及清点私产,遂由清室内务大臣绍英、朱益潘将这个意见再继续与鹿钟麟等交涉。双方磋商约三小时之久,最后决定将一切物品暂时保管起来,唯溥仪须即日离宫。

当时端康太妃刚死去不久,宫里只剩下敬懿和荣惠两个太妃,她们俩表示宁死也不肯离宫。绍英拿这个做理由,去和鹿等商量。鹿见事不能决,就故意大声告诉随从人员说:“快去告诉外面,时间虽然到了,但事情还可商量,先不要开炮放火,再延长二十分钟。”绍英听后大惊,连忙跑回去对溥仪说:“说再限二十分钟,不然的话景山上就要开炮啦……”溥仪赶忙答应了鹿即日出宫的要求。

溥仪随即传知各宫太监、宫女,要各人收拾细软物件,准备出宫。他又命人取出现洋,每个太监发洋10元,宫女发洋8元。当时宫内有太监470余人、宫女100余人,一片混乱。于是,溥仪又召开第二次“御前会议”,讨论移居地点问题,结果决定迁居德胜桥醇王府。溥仪在鹿、张、李等人的监视和保护下,离开了故宫。

顶住压力,冯玉祥问心无愧

车到北府门口,溥仪下车时,才和鹿钟麟见了面。鹿和溥仪握了手,问道:“溥先生,你今后是打算做皇帝,还是要当个平民?”溥仪答道:“我愿意从今天起就当个平民。”鹿笑着说:“好!那么我就保护你。”

溥仪出宫后,他原来保存的历代帝王传国玉玺,即由警卫司令部鹿钟麟送到国务院,经由黄郛与李书城等,在后乐堂点收,交由第一科保管。有关点验宫内公私物品的手续,即由国务院下令组成清室善后委员会,设委员长1人,由李煜瀛担任,委员14人。他们是:汪兆铭、蔡元培、鹿钟麟、张壁、绍英等。这个委员会的任务是:对故宫保存的历代文物进行清点、登记、整理、保管,以防止遗失或毁损。故宫的警卫由鹿钟麟派兵担任,直至国民军撤离北京时,才交由内务部接管。

11月8日,冯玉祥又以摄政内阁国务院通电全国的形式,向全国说明驱逐溥仪出宫的理由。

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得到各界人士的赞许,孙中山先生曾致电冯玉祥,大为赞扬。11月6日北京全城曾悬挂国旗,表示祝贺。

可是,冯的这一行动却遭到段祺瑞和清室遗老旧臣们的反对。在溥仪出宫的第二天,段祺瑞即致电冯玉祥,说冯发动北京政变后的一切做法,他都以为很对,唯有驱逐溥仪之举,觉得有些欠妥。冯接电后,立即亲自拟一电稿答复说:“此次班师回京,可说未办一事,只有驱逐溥仪,才真是对得住国家对得住人民,可告天下后世而无愧。”

更多文章

  • 活了八十六岁熬成最长寿的公主 年老后贪心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公主,秦鲁国大长公主,最长寿的公主

    公主作为皇帝的掌上明珠,生在帝王之家,当受天子宠爱,享尽荣华富贵。这样的公主是多数,只是她们的人生平淡,无甚坎坷无甚功德无甚作为,史书略记。记下的公主都事迹复杂,命运与政治纠葛太多,让人误以为“生于帝王家”是公主共同的人生遗憾和人生悲剧。确实历史上记载的公主的命运好的没有几个

  • 李氏朝鲜为何尊崇明朝?还将崇祯年号用了265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李氏朝鲜,崇祯,崇祯年号,年号

    说起年号,大家都不会陌生。我们常说的康熙、乾隆和雍正,其实就是一个年号。年号则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开始就一直在使用。不过,中国这些皇帝的年号,并不是一个皇帝,就只有一个年号。比如说,唐高宗一个人就有着14个年号。可是,到了明朝以及清朝的时候,就是一个皇帝大概就只有一个年号。尤其

  • 秦朝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两千年来寸草不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秦直道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赵政(嬴政)无疑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尽管他在执政后期,因为追求长生梦想,以暴政压榨百姓,最终导致秦朝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便灭亡。但他在位期间,对后世作出的贡献,同样是不可抹杀的。秦朝的确是一个不一般的王朝,不仅修建了规模浩

  • 极简唐朝史(爆笑收藏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唐朝历史,极简唐朝史

    鉴于隋唐的历史经常摽在一起,所以先给大家链接一下极简爆笑版的隋朝史。没看过的朋友,先看那篇再看这篇,更过瘾。好了,赶紧来欣赏今天的爆笑唐朝史。好吧。坐观君承认一开始我也想歪了。你也是?先歇口气儿。然后接着唠。说了让你们别急,这就来了…好了,混子的爆笑大唐简史到此为止。

  • 把人当两脚羊的吃的是黄巢 十年吃掉三十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黄巢,黄巢起义,两脚羊

    当代学者易中天谈到他的《中华史》该怎么写的时候认为,“农民起义我一个不写,什么黄巢起义、黄巾起义、张献忠、赤眉军、绿林军起义我统统不写,”农民起义代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不知道;但至少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它是不代表的。所以,我对这事的评价不能过高。&ldquo

  • 极简隋朝史(爆笑收藏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隋朝史,极简隋朝史

    隋炀帝究竟是什么样的人?隋炀帝究竟犯了哪些错?究竟应该如何评价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地缘政治意义究竟有多大?一起来欣赏那个短命的隋朝故事。

  •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个朝代? 18、67还是83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朝代,历史朝代,中国有多少个历史朝代

    也许你能随口背下中国历史朝代歌,但你能随口说出中国历史有多少个朝代吗?都说大禹开创了夏王朝,然而并无出土文物可以例证我们先来看一首经典的朝代歌,看看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朝代。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夏、商、西周、东周(

  • 古代的皇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称为“万岁”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帝,万岁,皇帝的称呼

    众所周知,“万岁”是古代对皇帝的专称,那时候如果有谁敢称“万岁”,就代表着他要造反了。不过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万岁”最初并不是皇帝的专称。1、“万岁”本是庆贺、祝福用词“万岁”一

  • 周太祖郭威: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黄袍加身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郭威,后周,后周太祖,五代十国

    乱世出英雄,国难出明君李渊当皇帝后,禁止民间穿黄色袍子,“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据宋代王楙所撰的《野客丛书·禁用黄》云:“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自黄袍正式成为皇权象征起,穿上黄袍的,力

  • 中国历史上三次亡国 但是却没亡天下中国还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中国亡国,五胡乱华,元朝,清朝,异族政权

    一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似乎历史上中国在对抗周边国家时永远是不可一世。可惜的是,现实却刚好相反,在这悠久而又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却亡国了三次。很多人说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不间断的、永远持续的民族文化。其实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的种族迁徙和在亡国运动中人种不断的杂交形成的各民族和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