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初期各军阀的代表人物及控制范围和兵力

民国初期各军阀的代表人物及控制范围和兵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199 更新时间:2024/1/13 1:24:42

导语:探究历史的真相,挖掘过去的故事,听老一辈讲述脚下土地曾经发生的故事,感受历史传达的厚重,用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历史,用心去聆听来自过去的声音,感受古人传达的智慧,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去讲述古代人的故事,把历史记录成文字,把文化汇集成语言,让历史的长河得以延续,让后人感受历史的进程,时间在往前推进,我们却逆反时光,去追逐那过去的时间,探究历史背后的故事,关注我,跟着我们一起去追寻先祖的脚步,挖掘出那些尘封在泥土中的历史!

从清朝灭亡到新中国成立的这三十八年的时间里,“民国政府”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形式上统治中国,实权则归属于控制中央政府的各军阀。尤其在张学良将军“东北易帜”前的十几年时间里(1912-1928),各大小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实力强劲的军阀先后控制北京政府,成为民国政府的实际控制人。在民初的前几年,一个官员拥兵数千都可以称霸一方成为人们口中的军阀,更别说拥兵几十万的大军阀了。那民国时期大大小小的军阀到底有多少个呢,他们的代表人物都是谁呢,分别控制的范围有哪些呢?由于民国期间大大小小的军阀太多,这里只对势力强的军阀,有部分势力较弱的不做统计如黔系和湘系等。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河南项城人,北洋新军的创始人,北洋军阀首领,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死后(1916年6月6日),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晋系四大派系。另外还有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都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虞我诈,争斗不已。

北洋大臣袁世凯在逼迫清帝退位之后成为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进而名义上统治中国,但其真正能控制的地盘只是北洋新军控制的地盘,南方数省归各地实力派新军控制。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多个派系,南方军阀混战兼并,最终演变成以下几个实力派:

一、北洋军阀

1、直系军阀

直系军阀控制黄河、长江中下流域及直隶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冯玉祥、吴佩孚、孙传芳他们由美英两国扶持。

曹锟,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直系军阀的首领。驻军保定,被称为"保定王"。

吴佩孚,直系军阀主要代表人物,善于用兵,为人忠直。

代表人物: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

控制范围:江苏、江西和湖北三省

兵力:总计约有25万

直系军阀由北洋军阀分裂而来,由于其控制人冯国璋为直隶人,因此习惯称之为“直系军阀”,后在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中被消灭(大量士兵被俘编为国民革命军),退出了历史舞台。

冯国璋(北洋三杰之一)(18591919年)字华甫,河北河间人,北洋军阀直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代总统。1903年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统。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后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民国七年(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民国八年(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民国八年(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曹锟(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清末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大沽口人,中华民国政治及军事人物,直系的领导人之一,曾靠贿选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1890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任毅军哨官。1894年赴朝鲜参加中日甲午战争。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冯玉祥等人发动的北京政变赶下台,囚禁于中南海。1926年获释,到河南投奔吴佩孚。1927年曹寓居天津。卢沟桥事变后拒绝日本所请出面组织新政府。1938年5月17日病逝,1939年12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滦州起义。1921年7月后任陕西督军。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并将所部改称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6年3月赴苏联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3月与阎锡山组成讨蒋联军,中原大战失败后隐居山西汾阳峪,后隐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48年7月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因轮船失火遇难。冯玉祥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系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银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抗战勋章获得者。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吴佩孚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之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述传世。吴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洁自守,为人忠直,至性至情,称得上是北洋集团中乃至民国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其晚节弥坚。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军医杀害)。他还是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maninChina”。

孙传芳(1885年4月17日1935年11月13日),字馨远,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下乔庄村,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孙复后人,直系军阀首领,与张作霖、吴佩孚并称为“北洋三大军阀”,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恪威上将”,人送外号“笑面虎”,号称“东南王”,是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大军阀。1904年,孙传芳出国赴日本留学。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9年,回国后历任北洋陆军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军阀势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任五省联军总司令。1927年2月,组织兵力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主力军消耗殆尽一蹶不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隐居天津佛堂,拒绝冈村宁次邀请其做华北伪政府主席的无理要求,拒绝与日本人合作。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被施剑翘刺杀身亡。

张勋(1854年-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势力之一。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3年镇压讨袁军。后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但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后病死于天津,谥号忠武。

2、皖系军阀

皖系军阀占据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代表人物有段祺瑞,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他们由日本扶持。

段祺瑞,皖系军阀首领,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代表人物:段祺瑞

控制范围:安徽、福建、浙江、山东等省

兵力:总计约有20万

皖系军阀由北洋军阀分裂而来,由于其控制人段祺瑞为安徽人,因此习惯上称之为“皖系军阀”,在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的打击下被消灭,绝大多数皖系军队被直系和奉系收编。

段祺瑞(北洋三杰之一)(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徐树铮(1880年11月11日-1925年12月30日),字又铮、幼铮,号铁珊,自号则林,人称“小扇子”,江苏省萧县醴泉村(今属安徽省)人。北洋军阀皖系名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远威将军。因1919年派兵收复外蒙古而声名远扬。1925年12月11日徐考察结束回到上海,12月29日晚乘专车离开北京南下,途经京津间廊坊车站,被冯玉祥部张之江劫持,于12月30日凌晨被杀,时年45岁。著作有《建国铨真》、《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

靳云鹏,字翼青,又作翼卿,山东省济宁人,1877年(清光绪三年生于邹县)1951年。北洋军阀、陆军上将、政客、商人。历任北洋军第五师师长、中华民国参战督办事务处参谋处处长、国务总理等。是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刚”之一(其余三人为徐树铮、吴光新、傅良佐)。他也拥有丰富的实业和资产,是民国年间政界、商界的一名风云人物。“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军曾请在天津做寓公的靳云鹏出山组织华北伪政权,维持华北局面,他与徐世昌密议“议和方案”,以承认“满洲国”为条件,换取日军撤出华北,恢复“七·七事变”前的局面,后日方认为他下台较早,手中无实力,因而作罢。

段芝贵,安徽合肥人,字香岩。北洋武备学堂毕业。1913年任江西宣抚使,并任第一军军长。次年改任湖北都督,1915年任奉天将军,旋兼署巡按使。不久,联合十四省将军密呈袁世凯,拥护帝制。1917年随段祺瑞讨伐张勋,曾任京畿警备司令、陆军总长。1919年改任京畿卫戍司令。次年,在直皖战争中任皖系前敌总司令。历任陆军第三镇统制、督练处总参议。武昌起义后,被袁世凯委为武卫右翼翼长,旋护理湖广总督。民国成立,任驻京总司令官,统制陆军和武卫右军,继任拱卫军总司令、察哈尔都统。1925年3月22日病故于天津,年五十六。

3、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占据奉天、黑龙江、吉林代表人物:张作霖、张学良、张作相、吴俊升、张景惠、汤玉麟、张宗昌、孙烈臣、杨宇霆、姜登选、郭松龄、李景林、常阴槐他们主要由日本扶持。

张作霖,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奉系军阀首领,主要势力范围在东北三省。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首领,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在位期间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张宗昌,奉系军阀头目之一,巅峰时拥兵10万。

代表人物:张作霖、张学良、张宗昌

控制范围:东三省、浙江、华北等地方

兵力:总计约有40万

奉系军阀虽属于北洋军阀序列,但袁世凯却没有能真正控制过。奉系军阀不但兵力多,而且有自己的兵工厂、武器装备齐全(陆海空和坦克),军事实力很强。由于控制人张作霖是奉天人习惯称之为“奉系军阀”。张作霖死后,奉军“东北易帜”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祖籍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张作相(18811949),国民政府国策顾问、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委员、东北剿共副总司令、驻吉东北边防副司令长官兼吉林省主席及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吉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主委。字辅忱,祖籍直隶深县太古庄花盆村(现属河北省深州市前磨头镇),生于奉天锦州义县(今锦州凌海市班吉塔乡杂木林子村)人,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张学良的辅帅。张作相在吉林任职期间,创办吉林大学,修吉敦铁路,兴办自来水,铺筑柏油马路,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修筑吉海铁路。1949年3月,张作相患病逝于天津。

吴俊升(1863.10.11-1928.6.4),原名兆恩,字秀峰,后字兴权,又字子琴,绰号吴大舌头,奉天昌图人,奉系军阀。十七岁进入辽源捕盗营。1912年,满族王公勾结日人,策动“满蒙独立”,吴俊升率部给其以沉重打击。1921年任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吴俊升任第5军军长。1925年郭松龄反奉,吴俊升任讨逆军总司令,兼左路军团司令,击败郭松龄部队。1928年北伐战争张作霖失败后,决定息争罢战,退兵关外,吴俊升前往山海关迎张作霖返奉,于当年6月4日,在沈阳皇姑屯与张作霖同时被日本人炸死,卒年65岁。

汤玉麟(18711949),字阁臣,绰号二虎(一说“大虎”,张学良和王化一的相关回忆史料中均称其绰号为“汤大虎”),热河朝阳人,1871年生于辽宁义县一个贫苦人家。少年时汤玉麟给人扛小活,因赶车拉脚遭抢劫,遂铤而走险,落草为寇,称霸辽西。汤玉麟称霸辽西时,曾救张作霖一命,张、汤由此结为生死之交,后来张作霖邀汤玉麟入伙合办保险队。关于汤玉麟其人褒贬不一,功过相当,生能逢时,却不能救世,无大志大才之人。1933年10月,宋哲元收编汤部,委汤玉麟为29军总参议,从此失去了军权。1934年1月9日,南京政府取消对汤的通缉令。5月2日,北平军分会任其为高级顾问,半年后解职,回到天津寓所。汤玉麟在抗日战争其间多次拒绝出任伪职,度过了一生中最为平静的岁月。解放战争时为了安全,汤玉麟曾搬到花园路3号居住。1949年2月病死于天津,终年78岁。

张宗昌(1881年1932年),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今山东莱州)人。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为奉系军阀头目之一。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赴东北谋生,这期间他打过零工,扛过长活,给老财家放过牧,后流落到海参崴。辛亥武昌起义后,亲率百余人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随至上海,任光复军骑兵独立团团长。1912年,任江苏省第三师骑兵第三团团长、第五旅旅长。1913年7月,投靠冯国璋,先后任江苏陆军军官教育团监理、江苏将军公署副官长、总统府侍从武官长。后改任江苏暂编第一师师长。率部进攻护法军,任第二路总指挥。1920年兵败,所部被解散。1921年至奉天张作霖处,先后任巡署高级顾问、宪兵营长、绥宁剿“匪”司令、绥宁镇守使。1923年,任东北第三混成旅旅长。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奉军第二军副军长。二次直奉战争后,改任宣抚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初,任苏皖鲁剿匪司令。4月任山东军务督办。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造成“青岛惨案”。7月兼任山东省省长。1926年初,任直鲁联军总司令。1927年6月,任第二方面军团长。1928年8月,兵败下野,一度亡命大连、日本。督鲁3年期间(1925年~1928年),横征暴敛,捐税多达50余种,曾镇压济南工人运动,杀害工运领导人鲁伯峻、朱锡庚、史得金、宋伯行等。1932年,由日本回国,潜居天津租界。同年9月3日,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

孙烈臣(1872年6月23日-1924年4月25日),原名九功,字占鳌,后改名烈臣,字赞尧。祖籍直隶省永平府乐亭县孙家庄,生于盛京将军管辖区锦州府(今黑山县)人,奉系高级将领。1924年4月25日,孙烈臣病逝,终年52岁,一生无子女。张作霖闻讯躬往吊唁,至则竟抱孙烈臣之尸体痛哭有半小时之久。

张景惠,字叙五,1871年出生于辽宁台安县八角台一个农民家庭。张景惠青年时代跟随其父卖豆腐为生。他善于结交朋友,经常出入赌博场上。当时各地枭雄一时乘机而起。张景惠也拉起大排,由商务会长出面,在八角台镇成立自卫团,自任团练大,为本镇的商号富户看家护院。当时张作霖遭到土匪金寿山的袭击,借道八角台投奔冯德麟。张作霖、张景惠二人一见如故。张景惠拥护张作霖做自卫团的首领,自己情愿当副手,从此张景惠对张作霖言听计从。“九·一八”事变,公开投敌,先后任伪参议府议长兼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军政部总长、满洲国务总理大臣等职。“八·一五”光复,被苏军逮捕,关押于抚顺战犯管理所。1959年死于战犯管理所。终年88岁。

杨宇霆(1885-1929),字邻葛,系北洋军阀执政时期奉系军阀首领之一。奉天法库(今沈阳市法库县)蛇山沟村出生,祖籍宋道口镇代岭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奉军第三和第四军团司令,江苏军务督办,安国军参谋总长,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张作霖死后,杨以东北元老自居,时常管教张学良。杨反对东北易帜,东北易帜典礼当天拒不参加集体留影。日本人也从中挑拨张杨关系。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与黑龙江省主席常荫槐向张学良提出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要求,张学良推说晚餐再说,后召警务处长高纪毅进府,晚上杨宇霆与常荫槐被高纪毅、谭海率领六名卫士杀害于"老虎厅",奉天称此事件为"杨常而去"。

常阴槐(1888-1929),字瀚勃,生于吉林梨树。1910年毕业于奉天法政学堂第二期。1922年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任骑兵第三旅参谋长。后任北京政府交通部参事、国务院参议,吉林、黑龙江两省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奉军镇威军骑兵集团司令部参谋长。1924年任奉天全省军警执法处长兼清乡督办。是年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任奉军第三、四方面军军团部政务处长、交通司令。1926年任京奉铁路局长。是年12月张作霖联合孙传芳、吴佩孚组建安国军,他受任安国军交通总长。1927年6月张作霖等成立安国军政府,任潘复内阁交通次长,不久代行部务。1926年6月至1927年9月任交通部唐山大学(即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校长。1928年3月任关税自主委员会委员。是年6月张作霖被炸身亡后,7月由总参议杨宇霆举荐出任黑龙江省省长。不久被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学良任为东三省交通委员会委员长,与杨宇霆来往密切,反对东北易帜,未果。同年12月被南京国民政府委任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易帜当日,与杨宇霆公开拒绝参加张学良等东北军政长官与南京政府代表的合影,在公馆拒不悬挂青天白日旗。1929年1月与杨宇霆同被张学良枪杀。

姜登选(1880-1925),字超六,直隶省南宫县(今河北省南宫市)陈村人,奉系将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参加"同志会"、"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在四川副都统朱庆澜手下任职,先后随朱入黑龙江、广东。后来归于奉系。1922年被张作霖任为东三省陆军整顿处副监。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为善后会议会员,并任苏皖鲁剿匪总司令。不久任安徽军务督办,旋为孙传芳驱逐。至德州被张作霖任为第四方面军军团长。后被奉系新派将领郭松龄枪杀。

李景林(1885-1931),字芳宸、芳苓,号"广古川"。清末直隶枣强(今河北省枣强县)人。近代武术大师、军事将领、武当剑术传人、山东国术馆创始人。李景林自幼随父习武,1888年被父亲送入奉天的"育字军"陆军青年学校就读,期间被管带宋唯一收为弟子,秘授武当剑术。1907年毕业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保定军校前身)。后入黑龙江巡防队。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黑龙江第1师参谋长,奉天陆军第3、第7混成旅旅长等职。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李景林任第一军军长。战后,出任直隶军务督办及奉军第一方面军团司令。郭松龄反奉时,李景林与郭松龄、冯玉祥结成反张密盟,宣布脱离奉系。1926年1月,李景林部队被冯玉祥的国民军赶出天津,退往山东;2月,李景林与张宗昌重组直鲁联军。李景林任副司令,共同对付冯玉祥。后被张作霖罢免所有职务,退出军旅,寓住天津、上海。1928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会后曾一度执教浙江国术馆。1930年,因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引发中原大战,李景林奉国民政府之命,在济南策动反击并创建山东国术馆。1932年病逝于济南,终年47岁。

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他人大身高,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1925年12月初,郭松龄正率大军向沈阳进发,战斗处于激烈的白热化状态,正需要冯玉祥和李景林的声援。但恰在这个时候,冯玉祥却突然率军大举进攻李景林的部队。直隶督办李景林,也是郭松龄反奉所联系的对象,在郭松龄起兵前,李景林已经宣布脱离奉系,加入冯玉祥和郭松龄的联合阵线,冯玉祥也为此感到高兴。这个时候,冯玉祥为了拓展自己的地盘,进攻李景林,抢夺了直隶省的地盘,并霸占了天津作出海口。郭松龄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不仅如此,在郭松龄起兵时,镇守热河的阚朝玺拥兵观望时,冯玉祥觉得有机可乘。他突然出兵,夺取了热河。这场内讧,使在辽宁与张作霖正面作战的郭松龄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郭最终在白旗堡战败身亡。

二、南方军阀

1、四川军阀

代表人物:刘湘、刘文辉、刘存厚、杨森等

控制范围:四川及云贵部分地区

兵力:总计约有20万

川系军阀是民国军阀最好战的,几乎连年内战。后刘湘击败刘文辉和杨森等人,名义上统领四川;抗战时期,川军被整编为两个集团军出川抗日,这是川系军阀史上最辉煌的时刻打国战。

2、滇系军阀

代表人物:唐继尧、龙云等

控制范围:云南全境和四川贵州部分地区

兵力:总计约有10万

滇系军阀

3、桂系军阀

白崇禧,军阀新桂系中心人物。

代表人物:陆荣廷、李宗仁、白崇禧

控制范围:广西

兵力:总计兵力约15万

桂系军阀在各地方军阀中单兵作战实力当属第一,后在抗战中可以验证

4、粤系军阀

陈炯明,前后执掌广东军政大权长达12年,人称“广东王”。

代表人物:陈炯明、陈济堂等

控制范围:广西

兵力:总计兵力约15万

三、其他实力派军阀

1、晋系军阀

阎锡山,晋军军阀首领,主要势力范围在山西。阎锡山经营山西近半个世纪,人称山西王。

代表人物:阎锡山、傅作义等

控制范围:山西、热河部分地区

兵力:总计兵力约12万

从清朝灭亡到新中国建立,能长达几十年统治一个地方的人只有晋系首领阎锡山。

2、西北“五马”

代表人物: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兵、马仲英

控制范围:陕西部分、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

兵力:约10万人

3、冯玉祥的西北系

韩复渠,曾担任山东省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

代表人物:冯玉祥、宋哲元、韩复渠等

控制范围:陕西部分、

兵力:约15万人

冯玉祥本属“直系军阀”,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倒戈帮着奉军打直军,直系败退后,冯玉祥统治西北,后在“中原大战”中失利,西北军被分裂,冯玉祥成了光杆司令。

民国时期军阀很多也有很多有气节的军阀,在日伪时期都没有当汉奸,只有奉系的张景惠出任了伪满国总理大臣做了汉奸,但张景惠还是挺讲义气的,“九·一八”事变后,张家人撤到关内,日本人占领了大帅府,便把张作霖的棺材移到珠林寺停放。这一放就是六年,可怜生前风光无限的张作霖死后孤零零地躺在荒凉的珠林寺,没人看管,连点香火味都享受不到。时任满洲国总理的张景惠不忍把兄弟如此凄凉,便张罗给张作霖下葬。

标签: 民国军阀民国政府

更多文章

  • 罗斯福为何力排众议,力挺中国入五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入常,斯大林,罗斯福

    大家现在都知道联合国有五个常任理事国,而中国很自豪地成为“五常”之一。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中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也是由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换来的。虽然这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中国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来的却并非一帆风顺,而且差一点与之失之

  • 谁是秦始皇的皇后?为什么秦始皇终身未立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的皇后,秦始皇,皇后

    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后是谁呢?是汉太祖刘邦的的妻子吕雉。你说还有天理吗?这还就是事实。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不是秦始皇嬴政吗?没错!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中国最强权人物之一,号称“千古一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从出生到统一六国,五十岁在巡游途中去世

  • 历代重复年号一览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重复年号,年号

    我们在翻阅古籍文献的时候,其中很多都会涉及到古代的年份时间,然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公元纪年又是1582年罗马颁行的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开始的一种纪年法,这种纪年法是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而古代一般都是采用年号纪年的方式。不过,古代的皇帝何其之多,他们使用年号的时候,会不会有重复的现象出现呢?在古代,没有公元

  • 中国历史上母仪天下的女人——著名的十大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皇后,母仪天下

    那些在史书里留下笔墨的皇后们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位皇后,中国历史太长,朝代太多,几千年,估计专业人士也不敢具体确定有多少位,我们现在知道的都是古人有记录的,也许还有没记录的,有的皇帝有一任皇后,也有好几个皇后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皇后的人数是远远多于皇帝的,有的美貌,有的智计无双,有的贤良淑德,有的手段残

  • 朱厚熜为何不选绍治,选择了嘉靖这个年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绍治,嘉靖,年号,朱厚熜

    明清时期,年号已经成了一个皇帝的代名词,比如清初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明朝的崇祯皇帝、万历皇帝和嘉靖皇帝。明朝的嘉靖皇帝是一个比较富有争议性的皇帝,他在明朝皇帝之中在位时间仅次于他的孙子万历皇帝,他数十年不上朝,却也能将朝政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从嘉靖朝开始,明朝已经渐渐地有了灭亡的迹象,吏治腐败、

  • 史上最成功的枪手 出身贫寒后位极人臣成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宰相,马周,唐太宗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那就是人头落地,有的甚至还会连累到自己的几代家人。所以当皇帝容易,想要当好人臣那可是一门相当大的学问了。而纵观我们漫长的历史,要找到一个能即能处理好和皇帝的关系又能得到手底下人敬服的人就少之又少了,有的能得到皇帝认可,但底下骂声一片。有的支持率很高,但皇帝却对他们咬牙

  • 南宋李嵩:最早的西湖写生图《西湖画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湖写生图,西湖画卷,西湖,西湖古画,西湖名画

    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想留住场境的最直接方式是提笔作画,众多古代画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画作,详细描述了跟今天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堪称“人肉相机”。在众多的“人肉相机”中,李嵩是出色的一位。西湖图(局部)南宋李嵩上海博物馆藏李嵩《西湖图卷》,纸本墨笔,手卷

  • 清朝是夺取天下靠趁虚而入 也靠实力和笼络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一个相当具有争议的朝代。诸如清朝1644年入关,从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大一统政权,可谓是鱼跃龙门。但是长久以来,有些人认为清朝的入关是趁虚而入窃取的天下,不是靠的实力,是捡漏的。有人认为清朝并非如此,而是靠着自身实力入关夺取得天下。那么清朝到底是趁虚而入,窃取天下

  • 古代官名:那些个郡守、太守、刺史是多大的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代官名,郡守,太守,刺史

    在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一在地方设置了许多官职,而且他们相互制约非常精妙,比较常见的地方官,比如太守、刺史、州牧……他们哪个权力更大呢?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哪个官职更大?州牧和刺史都是州的长官,州牧权力更大;太守是郡的长官。所以,州牧最大,刺史次之,太守最小

  • 明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 在位只六年闷声发大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载坖,明朝皇帝

    在中华几千年历史的每个王朝都曾经在历史的卷轴中,留下了独特的一页,他们有些辉煌有些落败,有些饱受后世之一,有些被后世大肆称赞,在历届的王朝当中,也都曾经出现过影响一个王朝的人物,即便是这个王朝饱受争议,也因为其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被史书记载。不过有些王朝当中,还有这样的一群人,因为其先辈的荣耀过于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