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姓出过四位皇帝,但名不正言不顺结局都很惨

张姓出过四位皇帝,但名不正言不顺结局都很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785 更新时间:2023/12/22 1:26:34

俗话说“张王李赵遍地刘”,张姓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姓氏,在常人的印象中,作为“中国三大姓”(李王张)之一的张姓,虽然人数极多、名人辈出,但似乎缺少帝王运,没有一个人当过皇帝,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历史上张姓不仅出过皇帝,而且他们也堪称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那么这些人都是谁呢?首先咱们先确定下标准,这里所说的皇帝,有地盘,有军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才算。至于那些自立为帝,手下无兵无将,一击即溃的不能算,另外即使有地盘,有兵力,但没有称帝的也不算,比如割据江浙一带的张士诚,因为没有称帝,就不能算。那么咱们看看都有谁呢?

根据现有的史料,张姓在历史上至少出过4位皇帝,只是他们的帝位均非正统,而且结局都比较惨,因此很容易被忽略。这四个人分别是:

1.前凉威王张祚(?-355年)。前凉属于两晋期间的五胡十六国政权,是汉人张轨在西北地区建立的政权,强盛时割据凉州、西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向晋朝称藩。张轨原本是西晋的凉州刺史,后来中原大乱,道路阻隔,于是张轨及其子孙在此割据。不过前凉的君主只称王未称帝,尊奉东晋为正朔。前凉的统治面积非常大,“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前凉共有9位君主,但真正称帝建元的只有一位,此人就是张祚!张祚是前凉第八位君主,桓王张重华的异母兄。张祚是前凉君主张骏的庶长子。353年,张重华薨逝,世子张曜灵即位,但没多久便被张祚废杀。张祚篡位后自称凉公,张祚并不满意只称王,但在第二年便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僭号称帝(“永和十年,祚纳尉缉、赵长等议,僭称帝位,立宗庙,舞八佾,置百官”见《晋书·卷八十六》)。

张祚窃号自娱,但称帝仅1年便被杀

张祚窃号自娱后,在国中各种倒行逆施,最终激起宗室大将张瓘的叛乱,张瓘率军直逼都城姑臧,一路上响应者众多。355年,张瓘的弟弟张琚、张嵩为响应兄长,便与骁骑将军宋混等人发动政变,在杀死张祚后,拥立张曜灵的弟弟张玄靓为凉公。张祚死后被追废为庶人,直到他的弟弟张天锡即位后,才被追谥为威王。

2.伪楚皇帝张邦昌(1081-1127年)。听过《岳飞传》的,都应该知道张邦昌这个人!张邦昌是北宋末年的宰相,靖康之变后,金国扶持张邦昌称帝,建国号大楚,但张邦昌本来不想做这个皇帝,是金人逼着他做的,因此张邦昌战战兢兢,不敢以皇帝自居,甚至不让群臣称其为“陛下”。张邦昌是进士出身,历事宋徽宗、钦宗两朝,官至宰相,曾与康王赵构一起作为人质到金营谈判,给金军元帅完颜宗望、完颜宗弼留下软弱可欺的印象。等到北宋灭亡、徽钦二帝北迁后,金国便以屠城相要挟,逼迫张邦昌出任伪楚皇帝,帮助他们管理中原,时在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七日。

张邦昌迫于金国威胁,无奈当上伪楚皇帝

次日,金国文字来,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都人震恐。三日,金使来促劝进,取推戴状,众人泣劝再三方从,留守司遂以推戴状申,欲以初七日行册命之礼。邦昌誓自裁,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涂炭一城邪?”遂止。见《大金国志·卷三十·楚国张邦昌录》。

张邦昌虽然当上皇帝,但自知难得中原民心,加上担心赵构称帝后会对他“算总账”(开封沦陷前,赵构在外募兵勤王),所以根本不敢摆皇帝的谱。据史书记载,在僭号33天时间里,张邦昌非但不敢自称“朕”,而且不坐龙椅、不在正殿议事,也不敢接受臣下的山呼,并且只住偏殿,不敢在天子的寝宫起居,实在是皇帝界中“奇葩”。

高宗听从宰相李纲的建议,将张邦昌赐死

等到金兵撤出中原北返后,张邦昌立即将哲宗朝废后孟氏(赵构的伯母)请出来垂帘,让她下旨册立赵构为帝。同年四月十日,孟皇后开始垂帘听政,张邦昌则正式退位,依旧去做他的宰相。宋高宗登基后,考虑到张邦昌被迫称帝的苦衷,鉴于他在位时的表现,本想宽恕他,一度加封张邦昌为郡王,但他毕竟当过几天皇帝,而且还睡了宋徽宗的几名姬妾。但终究架不住宰相李纲等人的极力抗争,只好将他赐死。

3.汉兴皇帝张致(?-1216年)。张致是金末锦州地方豪强,起初跟随兄长张鲸聚众反金,并投靠成吉思汗。张鲸在蒙古的支持下势力飞速壮大,随即滋生割据称王的野心,结果被蒙古监军石抹宜孙发觉后杀死。张鲸被杀后,其弟张致在锦州举兵叛蒙,并自立为瀛王,不久又僭号称“汉兴皇帝”,时在1215年底(详情见《续资治通鉴》)。

张致僭号称帝,但很快便败亡

张致起兵后,很快便攻陷附近平、滦等数十州,势力一度很强盛,但不久便遭遇蒙古大军的讨伐。张致很清楚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对抗蒙古,于是取消帝号,重新投降金国,被任命为行北京路元帅府事。但饶是如此,依旧未能摆脱被消灭的命运。1216年,蒙军统帅木华黎率军进攻张致,后者连战连败,在退回到锦州中后被部将高益出卖,被绑缚至蒙军阵中处死。

4.大西皇帝张献忠(1606-1647年)。众所周知,明朝末年有两大农民军首领,一为李自成,一为张献忠。张献忠的势力虽然不及李自成强大,不过张献忠也是一度割据西南地区的。张献忠自称八大王,率军辗转与西南地区。

2018年初,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挖掘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总计出水文物12000余件,其中还有一枚珍贵的明朝“蜀王”金印,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张献忠巨额宝藏的存在。张献忠宝藏被发现的消息,轰动全国,原来张献忠也曾称帝建国。张献忠出身陕西贫民家庭,幼年时跟随其父贩卖红枣,后来又在延绥镇当兵,因犯法被除名。张献忠被赶出军队中无以为生,便聚集饥民造反,以响应闯王高迎祥。张献忠起兵后自称“八大王”,势力发展很快,最终竟能与李自成相抗衡。1643年,张献忠攻占武昌。1644年,明朝灭亡,此时的张献忠拥兵数十万,占据着四川、重庆,以及陕西南部地区,同年11月他在成都僭号称王,以蜀王府作为皇宫,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蜀王被杀后,蜀王府“富甲天下”的财富就成了张献忠的囊中之物,而蜀王金印自然也在其中,张献忠战死之后,十世蜀王所累积的巨额财富也下落不明,直到今日被重新挖掘出水。当时的大西政权成与李自成的大顺、大清、南明四分天下。不过好景不长,1646年,张献忠被清军射杀。

张献忠称帝三年时间,最终被清朝消灭

张献忠在割据蜀地3年时间里,大肆屠杀当地百姓,遇难人数难以统计,史称“张献忠屠川”。1646年,豪格率清军入川,张献忠兵败被射杀(“豪格亲射献忠殪,平其垒百三十余所。”见《清史稿·卷二百十九》),结束自己罪恶的一生。大西余部与南明联合,抗击清朝。

史料来源:《晋书》、《资治通鉴》、《宋史》、《续资治通鉴》、《明史》、《清史稿》。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一傻36年的人,一朝登位,却睿智强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宣宗,唐朝皇帝,唐朝

    唐宣宗为什么传奇?因为他在当天子前的36年里,一直被人认为是傻子。但当了天子以后,却一下变得睿智气魄,雷厉风行,创造了晚唐历史上著名的“小贞观”,给晚唐打上了一抹绝无仅有的辉煌亮彩!唐宣宗李忱原名叫李怡,他虽然是宪宗的亲儿子,被封为光王,不过却是庶出。他的母亲只是一个小宫女,

  • 康熙下地方考察有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纯属杜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皇帝,康熙微服私访,清朝皇帝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记载里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少年康熙智擒鳌拜,壮年康熙平定吴三桂叛乱,晚年康熙励精图治,比起腐败无能的满清王朝其他皇帝,康熙确实是一位最棒的君王因此在他和子孙治理下的时代被人称之“康乾盛世”。庙号

  • 中国历史中最为混乱的三个时期之一的“五代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乱世,五代十国

    中国古代历史中最为混乱的时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混乱深度最大的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天下从唐末开始分崩离析,割据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悲剧不断重演。任何物事的混乱都有“形乱”

  • 中国儿童收养近九成国内收养 涉外收养趋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弃婴,美国收养,跨国收养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罗争光)民政部21日发布消息显示,我国一直遵循“儿童利益最大化”“国内收养优先”等基本原则开展收养工作,目前国内收养量占收养总数的近九成,涉外收养量近年呈下降趋势。以2017年为例,全国被收养儿童合计17510人,其中被中

  • 战国春秋币类大全、金属铸币开启商业文明先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战国货币,古代钱币

    最早的贝币,夏朝、商朝、西周时期商业流通中就有使用到有贝做为流通工具,我们熟知的贝币(商贝币以朋为计量单位每十枚为一串称一朋),贝币也可以说是先秦货币。今天我们继续说说先秦货币,战国春秋货币史,战国春秋金属货币基本开始普及流通甚广,由于金属货币的铸造容易耐用,之前的贝币基本全部被取代。并且各国都有自

  • 北京的风水山“景山”的前生今世 叫煤山与煤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景山,煤山

    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筑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园占地23公顷,园内松柏

  • 尊号是怎么被玩坏的,唐玄宗喜欢这种长裹脚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尊号,唐玄宗,唐玄宗尊号

    现在经常说城市套路深,不如回农村,其实古代的皇帝们也是套路深,说起他们的套路,真是和尚敲木鱼多,多,多!南山枰不小心阅读历史,就发现唐玄宗这样一代圣明之主,也是玩惯了套路,在其政治生涯中,至少有五次明里暗里唆使臣子上书修改自己的尊号。当然,明目张胆的唆使可能有点尴尬,但是善于揣摩上意的臣子们,要是没

  • 最后一位被绞死的日本甲级战犯 死后骨灰被扔进大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日本甲级战犯,抗日战争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战争恶魔东条英机及其手下的军政要员,其中有7位罪大恶极的甲级战犯被判绞刑,并在1948年12月23日正式行刑。其中,最后一位走上绞刑架的战犯,是曾担任过陆军部次官的木村兵太郎。那么,木村兵太郎都犯下过哪些罪行?01炮兵专家木村兵太郎,1888年生于日本埼玉

  • 商纣王并不心胸狭隘 周文王也许并不和仁义贤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纣王,周文王,商朝,周朝

    关于纣王囚禁周文王姬昌,《史记·周本纪》中塑造了心胸狭隘的纣王,和仁义贤达的文王形象。按照《史记》记载,文王可谓一代贤王,纣王成了反面典型,纣王囚禁文王的原因,就在于文王“太贤德”,威胁了纣王的统治。那么,真相是不是如此呢?陕西出土了一批周朝甲骨文,上面文字改写

  • 赵构的感恩:“十里红妆”宁波万工轿的前世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宋,宋高宗,赵构,十里红妆,宁波万工轿

    宋高宗即将被金兵抓获,洗菜姑娘急中生智,用菜筐帮他躲过一劫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了北宋的东京城,将北宋30余万居民和宋徽宗、宋钦宗全部俘虏,这个时候康王赵构急忙称帝为宋高宗,开启了南宋的先河,并且改年号为建炎。此时的金朝得知赵构称帝的消息之后自然是心急火燎,因为这就意味着自己手上的这两位皇帝过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