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化后清朝皇族的名字的学问 光吉祥如意可不行

汉化后清朝皇族的名字的学问 光吉祥如意可不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83 更新时间:2023/12/19 4:17:01

名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每个人一出生,父母尊长都会给孩子取一个或豪气万丈,或吉祥如意的名字。有的人,甚至还在母腹中孕育时,迫不及待的父母尊长就或绞尽脑汁的查阅字典,或重金聘请取名“大师”、高人给孩子预先起好名字。绝大多数人的姓名,或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如男性一般常用的有“刚”、“强”等,女性一般常用的有“花”、“玲”、“红”等;或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如出生在1949、1950年左右的男性,“建国”、“援朝”等名字,比较常见;出生在60、70年代的人,又多取“卫东”、“卫星”等名字。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取名的原则,更为宽泛,甚至是“随意”了。端木女王、王者荣耀、杜蕾斯等各种“奇葩”的名字,也屡屡见诸媒体报道。

和现代人虽仍以追求吉祥如意寓意为主,但已带有很大随意性,由严格日渐趋向宽松的取名原则不同的是,清朝皇族取名礼俗,却经历了由宽松到严格的发展历程,最终在康熙时,形成比较严格,甚至可以说是刻板、繁琐的取名礼仪。违背者,还会遭到严厉惩处。或许看过很多清宫影视的读者朋友,会很轻松地说出清朝12帝的名字,福临、玄烨、胤禛、弘曆……溥仪,很普通很平常嘛,这要遵循什么礼仪?事实是,自康熙帝开始,清朝皇室就制定、实施了严格的取名礼仪。胤禛、弘曆……溥仪等名字,就是这一礼仪具体实施的“成果”。

一、入关前满族人取名风俗

入关定鼎中原之前,满族人给新生儿取命,一般是在孩子满月之后。起名方式也比较简单、质朴,比较常见的取名方式,有以下三种:

以出生时,家中某一长辈的年龄取名。例如,某人出生时,他/她的祖父、祖母等尊长恰好七十岁了。他/她可能就会被取“那丹珠”(满语,七十之意)这样一个名字。

以出生顺序取名,长子多取“阿吉”/“阿吉(精)嘎”这样一个名字,二子取名“朱尔”(也有文献记载叫“加新”/“加新嘎”),三子取名“衣兰”,四子取名“对音”,五子取名“孙查”,最小一个儿子取名“弗昂枯”。

以禽兽取名,如清太祖努尔哈赤,意为野猪皮(近年来,有学者对此音译提出异议,认为“努尔哈赤”的名字是回鹘语。“努尔”,回鹘语“光明”之意;“哈赤”,即“哈齐”,回鹘语“圣裔”之意,也有汉语“太子”、“世子”之意。“努尔哈赤”的全意应是“光明的圣裔”,很高大上的一个名字);他的弟弟舒尔哈赤,意为“小野猪皮”;雅尔哈齐,意为豹皮。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名字的意思是“獾”。努尔哈赤剧照

清朝入关后,到康熙前期,皇室乃至满族人取名,多着眼于孩子吉祥平安,因而取名多有表达平安、稳定的寓意,如勒贺、诺亲等。

二、汉化影响下的皇室取名

清朝入关后,由于受汉族姓名文化,特别是汉族帝王世系的影响,康熙时,皇室取名方式较之以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繁琐的命名礼仪。这一礼仪,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雍正王朝》雍正帝剧照

(一)定字。受汉族人取名礼俗的影响,康熙帝在给子孙命名时,首先采用了汉族传承已久的以某字来统一某一辈份的礼俗,并规定以两字为名字。儿子辈,第一字均为“允”,第二字均以“礻”为偏房,如他的儿子们允礽、允禛(后来的雍正皇帝)、允禩、允祥、允禵等;孙子辈,第一字均为“弘”,第二字均以“日”为偏旁,如弘晖、弘昼、弘历(繁体字为“曆”,后来的乾隆皇帝)等;在康熙帝101个孙子中,只有雍正帝与年贵妃所生的福宜、福惠、福沛三个孙子,未遵循这一礼制。曾孙辈,第一字均为“永”,第二字均以“玉”为偏旁,如永琏、永琮、永琰(后来的嘉庆皇帝,改名“颙琰”)等。这一命名礼制,被后来各帝遵循,成为定制。《还珠格格》乾隆剧照

乾隆时,皇六子永瑢精心绘制“岁朝图”,呈献给皇祖母,也就是乾隆的生母孝圣太后。乾隆在画上题了一首诗。其中,“永绵奕载奉慈图”颇令太后大悦。乾隆帝见太后特别喜欢这句诗,又发现“永”字正好是本朝皇子的辈号,于是就定下“永、绵、奕、载”四字,作为皇室后代的辈分字。道光帝则定下“溥”、“毓”、“恒”、“”四个辈分字,咸丰帝又定“焘”、“闓”、“增”、“祺”四字,及其后一字的偏旁,供后代子孙命名之用。为后人所熟知的恭亲王奕、光绪皇帝载湉、末代皇帝溥仪等,都是遵循这一命名礼仪,所取的名字。溥仪和婉容

(二)避讳。定字的同时,康熙帝还仿汉族传统礼仪,实行“避讳”制度。凡皇族宗室中同名者,位卑辈小者要更改名字,以避位尊年高者名讳。前述钦定命名用字及第二字偏旁,非皇帝子孙,不得使用。近支宗室,即皇帝之侄、侄孙等命名,第一字须与皇帝嫡系子孙相同;第二字的偏旁,除皇帝钦赐外,必须回避,不得随意使用。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帝无意中见到宗室中有一人名叫永琮,竟与自己第七子的名字相同,于是特下喻旨:“著将外间永琮改名永常。……嗣后外间起名,不得复用内廷拟定字样。”

为清晰区别近支宗室、远支宗室,清朝有的皇帝还特地为近支宗室子孙命名的第二字指定专用偏旁,以示优宠。乾隆帝为其曾孙辈拟定“奕”字和“言”字偏旁的同时,还为他的曾侄孙辈名字中的第二字定“糸”字偏旁。如有违反,均要遭严厉惩处。乾隆剧照

嘉庆帝于嘉庆六年(1801年)下发谕旨:皇帝亲兄弟的子孙,全部由皇帝钦定赐名,将康熙时制定的皇族命名礼制,进一步强化。嘉庆十一年(1806年),嘉庆帝阅奏得知,自己的侄子、多罗茶郡王绵亿不仅私自为其长子、次子取名奕铭、奕鑅,而且后一字,也未使用乾隆帝所定的“糸(纟)”字偏旁。嘉庆帝龙颜震怒,下旨痛斥绵亿“乃私用‘金字偏旁,为伊两子取名,不似近派宗支,自同疏远,是何居心?”绵亿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退出乾清门,革去领侍卫内大臣、管围大臣等职,交宗人府查议。他私自给儿子起得奕铭、奕鑅的名字,也被诏令改为奕绘、奕縯。受他牵连,仪亲王永璇、定亲王绵恩、贝勒永瑆、贝子永硕等宗室贵族,均交部议处。《嘉庆皇帝》嘉庆帝剧照

(三)固守满族传统取名风俗。清朝皇室定鼎中原后,虽然吸收了汉族的定字、避讳等取名礼制,但也没有将满族的取名传统一概弃若敝履,而是努力保持了满族名字禁止单写、禁止取三字名等传统。

满文是拼音文字,书写时字母相连,与汉字分开单写不同。乾隆以前,除少数皇室近宗可取汉文名字外,其它宗亲的名字,均需取满文名,书写也要用满文。乾隆时,受汉字书写习惯影响,清朝宗室中将满文拼音名字分开单写的方式,逐渐流行起来。对此,乾隆帝特地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旨:“谕令,满洲等名字理宜连写,毋得单字缮写。……如有复行单写者治罪。”但因当时宗室中单写名字已蔚然成风,若严格执行谕旨,将罚不胜罚。乾隆只好采取变通之法,下谕旨曰:“近派宗室名字尚可单写,远派宗室亦不可如此单写。”

禁止取三字名,也成为清朝统治者“顽固”维护满族传统,拒绝“同化”于汉族的手段之一。唐朝以前,汉族人取名,多用一字,与姓合为二字,如孔丘、曹操杨坚等;自唐朝开始,二字名逐渐盛行,如李世民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等,与姓合称为三字。李世民剧照

清朝皇室最初以汉字取名,只用二字。自乾隆时起,宗室中就不断有人仿照汉族人的取名方式,用三个汉字为子孙命名,如满保给儿子取名满吉善。鉴于此风日盛,有忘本违制之嫌,乾隆帝特地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下旨,予以严斥:“其名满吉善者,竟以满为姓矣。……吉善乃系觉罗,甚属尊贵。吉善竟不以觉罗为尊,以满为姓,照依汉人起名,是何道理?……著交宗人府王公等查明,俱行更改。将此严禁,嗣后不可如此。”嘉庆十九年(1814年),嘉庆帝也因宗室多用三字姓名,而特下谕旨,“若用汉文,止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对此不以为意的职掌宗人府诸王、贝子,各罚俸三个月;族长、学长等俱罚俸六个月。

清末民初,随着清政权的覆灭,越来越多的满族人纷纷改用汉族姓名。不过,一部分清宗室,尤其是皇族近宗,依然遵循皇室命名礼仪。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人才完全依照汉俗取名。

在早期游牧生活中,满族人的取名方式较为简单,或依子女在家庭中的次序,或依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之物,或依其相貌,或依出生时家中尊长的年龄等等,不一而足。清朝入关定鼎中原后,随着满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交往的日益频繁,文化日趋融合,满清统治者受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至康熙时,制定了比较严格的皇家宗室子弟取名礼制,如预先确定辈分字、名字的偏旁,卑幼者需避尊长者名讳等。后来的雍正、乾隆、嘉庆历朝,多有增益。为维护皇家血统的纯正,乾隆、嘉庆等统治者,还对宗室子弟不遵祖制,私自起名,擅自违背先帝取名礼制,羡慕且仿效汉族三字姓名风俗取名等行为,皆予以严厉惩处。不过,随着清朝覆灭,清朝统治者制定的种种取名礼制,也大多形同虚设,大多数满族人的取名方式,与汉族日趋相同。

参考文献

1.冯尔康:《十七世纪满族人的命名》,《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第1期。

2.李学成:《满族姓名初探》,《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3.马竞淤:《满族姓名历史演变初探》,《满语研究》2011年第1期。

更多文章

  • 张姓出过四位皇帝,但名不正言不顺结局都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皇帝,中国皇帝,姓张的皇帝

    俗话说“张王李赵遍地刘”,张姓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姓氏,在常人的印象中,作为“中国三大姓”(李王张)之一的张姓,虽然人数极多、名人辈出,但似乎缺少帝王运,没有一个人当过皇帝,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历史上张姓不仅出过皇帝,而且他们也堪称是大名

  • 为什么一傻36年的人,一朝登位,却睿智强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宣宗,唐朝皇帝,唐朝

    唐宣宗为什么传奇?因为他在当天子前的36年里,一直被人认为是傻子。但当了天子以后,却一下变得睿智气魄,雷厉风行,创造了晚唐历史上著名的“小贞观”,给晚唐打上了一抹绝无仅有的辉煌亮彩!唐宣宗李忱原名叫李怡,他虽然是宪宗的亲儿子,被封为光王,不过却是庶出。他的母亲只是一个小宫女,

  • 康熙下地方考察有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纯属杜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皇帝,康熙微服私访,清朝皇帝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记载里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少年康熙智擒鳌拜,壮年康熙平定吴三桂叛乱,晚年康熙励精图治,比起腐败无能的满清王朝其他皇帝,康熙确实是一位最棒的君王因此在他和子孙治理下的时代被人称之“康乾盛世”。庙号

  • 中国历史中最为混乱的三个时期之一的“五代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乱世,五代十国

    中国古代历史中最为混乱的时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混乱深度最大的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天下从唐末开始分崩离析,割据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悲剧不断重演。任何物事的混乱都有“形乱”

  • 中国儿童收养近九成国内收养 涉外收养趋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弃婴,美国收养,跨国收养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罗争光)民政部21日发布消息显示,我国一直遵循“儿童利益最大化”“国内收养优先”等基本原则开展收养工作,目前国内收养量占收养总数的近九成,涉外收养量近年呈下降趋势。以2017年为例,全国被收养儿童合计17510人,其中被中

  • 战国春秋币类大全、金属铸币开启商业文明先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战国货币,古代钱币

    最早的贝币,夏朝、商朝、西周时期商业流通中就有使用到有贝做为流通工具,我们熟知的贝币(商贝币以朋为计量单位每十枚为一串称一朋),贝币也可以说是先秦货币。今天我们继续说说先秦货币,战国春秋货币史,战国春秋金属货币基本开始普及流通甚广,由于金属货币的铸造容易耐用,之前的贝币基本全部被取代。并且各国都有自

  • 北京的风水山“景山”的前生今世 叫煤山与煤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景山,煤山

    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筑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园占地23公顷,园内松柏

  • 尊号是怎么被玩坏的,唐玄宗喜欢这种长裹脚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尊号,唐玄宗,唐玄宗尊号

    现在经常说城市套路深,不如回农村,其实古代的皇帝们也是套路深,说起他们的套路,真是和尚敲木鱼多,多,多!南山枰不小心阅读历史,就发现唐玄宗这样一代圣明之主,也是玩惯了套路,在其政治生涯中,至少有五次明里暗里唆使臣子上书修改自己的尊号。当然,明目张胆的唆使可能有点尴尬,但是善于揣摩上意的臣子们,要是没

  • 最后一位被绞死的日本甲级战犯 死后骨灰被扔进大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日本甲级战犯,抗日战争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战争恶魔东条英机及其手下的军政要员,其中有7位罪大恶极的甲级战犯被判绞刑,并在1948年12月23日正式行刑。其中,最后一位走上绞刑架的战犯,是曾担任过陆军部次官的木村兵太郎。那么,木村兵太郎都犯下过哪些罪行?01炮兵专家木村兵太郎,1888年生于日本埼玉

  • 商纣王并不心胸狭隘 周文王也许并不和仁义贤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纣王,周文王,商朝,周朝

    关于纣王囚禁周文王姬昌,《史记·周本纪》中塑造了心胸狭隘的纣王,和仁义贤达的文王形象。按照《史记》记载,文王可谓一代贤王,纣王成了反面典型,纣王囚禁文王的原因,就在于文王“太贤德”,威胁了纣王的统治。那么,真相是不是如此呢?陕西出土了一批周朝甲骨文,上面文字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