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皇帝宗庙礼制考论

东汉皇帝宗庙礼制考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37 更新时间:2023/12/30 23:12:00

一建武十九年宗庙礼议与“四亲庙”问题

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割据势力利用当时人心追念汉德的思潮,或拥立刘氏宗室为主,或立西汉帝庙以为号召。刘秀为了获取舆论、道义上的优势,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自称是西汉高帝九世孙。东汉自建国伊始,就以西汉王朝法统上的继承者作为立国的基本国策。加之当时统治集团中的许多重要人物,也深受儒学的熏染。因此,东汉遵循儒家典籍记载的周代礼制,以及西汉元帝永光年间宗庙改制后逐渐形成的皇帝七庙制度定制。光武帝将为亲生高祖父以下所立四世祖先庙纳入皇帝宗庙系统中,而置西汉皇帝大宗于不顾。由于西汉中、后期以后,儒家思想已经逐渐成为社会正统思想,以遵循儒家经典记载的周礼相标榜,秉持以尊祖、敬宗为核心内容的宗法伦理原则的士大夫阶层,难以容忍皇帝对传统礼制的漠视与践踏,遂有建武十九年宗庙礼议事的发生。从表面上看,是否应以西汉四帝庙代替光武帝高祖父以下四庙,是此次宗庙礼议发生的原因所在,但其实质,却是当时“君统”与“宗统”、情与礼的矛盾与冲突的具体体现。由于史书在此次礼议涉及的四亲庙指代问题上的记载存在分歧,因此有必要结合两汉时期关于皇帝世数的观念,对此问题略加分析。

建武元年,东汉在洛阳立庙,祭祀西汉高、文、武三帝,以明正朔所在。次年,汉军进占长安,邓禹“修礼谒祠高庙,收十一帝神主,遣使奉诣洛阳。”[1](p.604)因为当时与各割据势力之间的战争尚在继续,东汉王朝暂时无遑“制礼作乐”,于是采取权制,“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为一庙,藏十一帝主于其中。”[1](p.27)随着东汉政权逐渐巩固,一统天下已是指日可待。自然应依据礼经的记载,恢复、健全各项象征皇帝统治源出神授的礼制,重建因战乱而遭到破坏的社会礼治秩序。而恢复、实行西汉中、后期确立的“天子七庙”制度,则是体现东汉政权作为西汉王朝政治继承者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既然洛阳已经有西汉高帝、太宗文帝、世宗武帝三座不迁毁的“祖”、“宗”庙,那么,再建高祖父以下四座随亲尽而依次迁毁的祖庙,就可与儒家经典中记载的周礼及西汉之制相吻合。出于这种考虑,建武三年,光武帝在洛阳立四亲庙,祭祀亲生高祖父刘买以下四世祖先。这样,从庙数上来说,东汉庙制与古礼及西汉制度虽然并无不符之处,但是,光武帝承统西汉皇帝大宗而崇祀本生私亲的举措却违背了宗法原则。因为,按照宗法原则,宗族大宗的血缘统系不可以中绝。如果大宗统系中绝,则应选择同宗族中血缘关系未尽之支子承嗣“宗统”。承嗣者应虔敬于所承大宗,对其私亲(如亲生父、母及其他直系祖先)所执之礼则相应有所减损。尽管现在难以从传世文献中钩稽出自建武三年至十九年庙议前,尊奉礼教的士大夫阶层对光武帝这种违礼之举有无异议的史实,但是不难推测,这种异议事实上是存在的,并且可能还有愈演愈烈之趋势,以至于光武帝不得不通过廷议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

谙习礼制尤其是西汉典章制度的张纯认为,既然光武帝已经确认西汉皇室正统地位,那么,应以西汉四帝庙为四亲庙,代替光武帝亲生高祖父以下四庙。由于刘秀本人受儒学思想浸润较深,所以,他接受了张纯等人的建议。同时,光武帝也采取折中举措以兼顾情、礼:西汉大宗四帝中,只有元帝在洛阳宗庙中受祭,而成、哀、平三帝则在位于西汉故都长安原高庙中,由有关官吏代表皇帝进行祭祀,待亲尽后依次迁毁。此次宗庙礼议虽因光武帝抑情从礼而得以妥善解决,但是问题在于,因有关文献记载歧异,导致后世在当时所立四帝庙的指代问题上莫衷一是。

西晋司马彪记载曰:“立平帝、哀帝、成帝、元帝庙,代今亲庙。”[2](p.3193)司马彪实际上是以元、成、哀、平四帝作为光武帝的高、曾、祖、父四世祖先。南朝宋范晔则记载曰:“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亲庙,”[1](p.1194)哀、平二帝既为兄弟同辈,四世自然应向上追溯至宣帝。但是他记载的“追尊孝宣皇帝曰中宗。始祠昭帝、元帝于太庙”[1](p.70)却又难免使人感到前后淆乱。既然已经以宣帝以下五帝庙为光武帝四世祖先庙,又为何在宗庙中加祠昭帝呢?范晔对此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清代学者钱大昕依据司马彪的记载,认为范晔此处记载有误。[3](p.237)王先谦则依据范晔的记载,认为司马彪的记载有不实之处。[4](p.1)通过对两汉魏晋时关于皇帝世数,尤其是对相继即位为君的兄弟世次观念的前后演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司马彪的记载似符合史实。司马氏、范氏记载之所以存在歧异,则是受兄弟相继为君究竟是同世还是异世观念影响所致。

稽诸《史记》、《汉书》中关于皇帝世数的有关记载,至少在两汉时期是按照皇帝即位的先后次序来计算其世数的。“从禹至十七世。……从汤至纣二十九世”。[5](p.494、500)《史记·殷本纪》记载的自汤至辛三十王中,依据兄弟同世计算,商王世数应为十七世,而不应该是司马迁所记载的“二十九世”,“二十九世”说可能是司马迁依据父子、兄弟皆为异世观念进行计算而得出的结论。西汉元帝时,翼奉曰:“今汉初取天下,……至于陛下八世九主矣。”如淳解释说:“吕后为主,不得为世,故八世九主矣。”[6](pp.3177-3178)西汉自高帝至元帝恰有高、惠、文、景、武、昭、宣、元八帝,翼奉、如淳“八世”之说盖本于此,“八世”之说也反映出当时以相继即位为君的兄弟为异世而非同世的观念。东汉、三国时期,视兄弟相继为君为异世的观念仍有存留。东汉蔡邕曰:“昔……国享十有一世,……世祖复帝祚,……享一十一世,”[7](p.899)如果以相继为君的兄弟为同世的话,那么自光武帝至汉献帝,共计八世十三帝。而如以兄弟为异世,则除被废黜的少帝外,自光武帝至灵帝恰为十一帝,与蔡邕所说“十一世”相吻合。从西晋惠帝卒后,迁毁本是其亲未尽的六世祖豫章府君庙事,可以推测,征西府君庙已经因司马炎庙列入宗庙庙数中而被迁毁了。这表明,西晋时确实以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为异世。因而,自两汉至东晋初期,曾依王(或皇帝)在位的先后次序计算其宗庙世数,不仅父子为异世,兄弟相继也为异世。建武十九年立大宗“四世”之庙,无疑应立元、成、哀、平四帝庙。尽管哀、平二帝为兄弟,似乎不宜为二世,但在古代极重家族宗法统绪背景下,许多在后世看来或许是荒诞不经的事情,当时却因受正统观念支配而被虔诚地实行着。

范晔之所以忽而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为“四亲庙”,忽而又加昭帝庙的原因,大概在于受西汉末年刘歆以及东晋初年贺循的有关论述影响所致。当时已经沿用东晋初期贺循“兄弟旁亲,同为一世”[8](p.1828)说,改变了自先秦迄东晋初期以相继为帝的兄弟为异世的旧制。范晔以元、成、哀、平四帝为三世。为凑足四世庙数,不得不上溯至宣帝。由于光武帝追谥宣帝“中宗”庙号,依据刘歆之说,宣帝庙不应在随“亲尽”而迁毁的庙列中。这样,“四亲庙”庙数出现空缺,为凑足四庙数,范晔可能进而上溯至昭帝,由此导致范晔的有关记载也前后抵牾。

标签: 东汉皇帝宗庙庙号

更多文章

  • 虽然朕的大清都亡了 但是朕七位老师都是名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溥仪的老师,帝师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有七八位:陆润庠、陈宝琛、罗振玉、王国维、朱益藩、梁鼎芬、袁励准等,这些人里,不是状元就是翰林出身,学术造诣非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溥仪老师的书法!陆润庠同治十三年,殿试中陆润庠一举夺魁,成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状元,辛亥后,留清宫,任逊位末代皇帝溥仪之师。陆润庠温和平易近人

  • 皇帝也靠联姻收买人心 姑侄三人嫁给同一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帝,后妃,皇太极,孝庄

    众所周知,在封建时期,男女婚配讲究门当户对,尤其是对于贵族和官宦家庭而言,政治联姻更是扩大己方势力的重要途径。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古代,很容易就会出现近亲结婚或是姐妹共侍一夫的情况。事实上,即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也需要通过与臣下联姻的方式巩固统治和收买人心。在历朝历代,都不乏姐妹一同入宫的实例,甚至还

  • 古代为何要有“嫡”“庶”之分?掰掰历代皇帝的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嫡出,庶出,正妻子,小妾,皇帝,皇帝出身

    古人是很看重地位的,也很讲究门当户对,所以“嫡”代表正统、传承,“庶”代表旁支。这主要是和用来衡量政治地位以及个人身份的。嫡,正妻为嫡,正妻所生的儿子谓嫡生、嫡子,即正宗之意。在古代通常是嫡出子嗣(即嫡子)继位,因古代有立嫡,立长的规矩。庶出,庶,旁支

  • 南明定武帝是否真的存在?史学界对此争论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明定武帝,南明,定武帝

    野史中关于定武帝的记载野史中关于定武帝的记载:朱本铉是明朝宗室,继承韩王爵位。正当南明政权一个接一个地覆亡,形势万分危急之际,大顺军余部出现在抗清斗争最前线,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死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永忠(原名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

  • 女皇武则天自创18个汉字 只有这1个字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武则天造字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一位传奇女性,也是我国封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性的皇帝,古代出过很多影响天下,权倾朝野的女人,比如说吕后,还有慈禧,但是她们还是不能像武则天一样达到一个唯我独尊的地位。或许只有在开放的唐朝,才能接纳武则天这样的女人登上皇位吧,武则天从624年出生,再到690年即位,期间经历了三位皇帝,

  • 清朝皇帝生育能力越来越差 到最后都生不出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皇帝,皇帝生育,皇帝生育能力,皇帝子女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到清王朝的覆灭,在这么多年的历史当中,留下了辉煌的成绩。要想王朝长治久安,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传宗接代,每个王朝都重视这个问题。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掌管的朝代,以数十万人统治数亿人。清朝的政权有很多弊端

  • 《康熙微服私访记》里于世龙的原型清官于成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微服私访记,于世龙,于成龙,清官

    十几年前,《康熙微服私访记》也被誉为暑假神片,连续重复播放多年,保持了极高的收视率,更是一口气出了四部。讲述康熙皇帝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的故事,每次结束一场事情的时候,总会有“快递先锋”于世龙送上帝王龙袍来作为正身份的结尾,那么历史上真有于世龙这个人吗?如果你翻阅康熙时期的历史会

  • 76年一次的哈雷彗星出现时 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哈雷彗星

    人类对于外天空一直是非常向往的,因为太空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等着大家来发掘。在浩瀚的星空中,有太阳,有其他恒星,有地球这样的行星,有月亮这样的卫星,还有一些彗星,比如著名的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哈雷彗星是人类第一个观测到的周期性绕太阳运行的彗星,由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04年

  • 只娶一个老婆的明孝宗朱佑樘 明朝最完美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孝宗朱佑樘,明孝宗,朱佑樘,明朝皇帝

    明朝皇帝朱佑樘皇位之路十分坎坷,历经磨难终于登基后,穷尽毕生精力去扭转宪宗时的朝政腐败状况。驱逐李孜省、梁芳、任杰、蒯钢等在成化朝通过贪污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奸官佞宦。同时朱佑樘还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如王恕、马文升、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等。朱佑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

  • 明朝最牛皇叔朱瞻墡 历7朝3次被传成皇位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藩王,朱瞻墡,明朝皇帝

    明朝,一个充满太多争议的朝代,他的缔造者朱元璋,从放牛娃乞丐和尚再到大明的开国皇帝,可以说是励志第一人。从开国后的惩治贪官剥皮实草,到清洗有功之臣堪称屠夫,再到扶植皇太孙即位,他有太多的特立独行之处。明朝藩王里有个造反起家得了皇位的明成祖朱棣,开创了一个永乐盛世。难道历史上就这么一个王爷窥视帝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