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外天空一直是非常向往的,因为太空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等着大家来发掘。在浩瀚的星空中,有太阳,有其他恒星,有地球这样的行星,有月亮这样的卫星,还有一些彗星,比如著名的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哈雷彗星是人类第一个观测到的周期性绕太阳运行的彗星,由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04年最先算出它的轨道而得名,大约每76年环绕太阳一周。它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
1682年8月,天空中出现了一颗用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它的后面拖着一条清晰可见、弯弯的尾巴。这颗彗星的出现引起了几乎所有天文学家们的关注。当时,年仅26岁的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EdmondHalley,1656年11月8日1742年1月14日)对这颗彗星尤为感兴趣。他仔细观测、记录了彗星的位置和它在星空中的逐日变化。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他惊讶地发现,这颗彗星好像不是初次光临地球的新客,而是似曾相识的老朋友。
在哈雷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彗星会定期回到太阳附近。自从哈雷产生了这个大胆的念头后,便怀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中去了。在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地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哈雷作出这个预言时已近50岁了,而他的预言是否正确,还需等待50年的时间。他意识到自己无法亲眼看见这颗彗星的再次回归,于是,他以种幽默而又带点遗憾的口吻说:如果彗星根据我的预言确实在1758年回来了,公平的后人大概不会拒绝承认这是由一位英国人首先发现的。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第一个被预报回归的彗星被一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它准时地回到了太阳附近。哈雷在18世纪初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得到了证实。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其实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回归我国都有所记载,最早的一次可能是周武王伐纣之年,即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每隔大约76年都会按时回归。在哈雷彗星回归时,可以对它进行大量的观测研究。哈雷彗星的最近一次回归是1986年,中国和各国一样对它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发现了断尾现象。它的再次回归要等到2062年左右。
哈雷彗星多少年出现一次?
下一次见到哈雷彗星是哪一年?
哈雷彗星是隔多少年出现一次?上一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
哈雷彗星上一次出现的时间?下一次光临地球是哪一年?
请问哈雷彗星上一次出现的时间?下一次光临地球是哪一年?
上次出现哈雷彗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哈雷彗星几年出现一次?
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回归地球是哪一年?
哈雷彗星一般多少年才会出现一次?哈雷彗星出现的时间是有一个范围的,一般是在76年的时间里面才会出现一次,所以说大家只需要静静等待如此长的时间,就能够看见哈雷彗星的。所以说大家只需要知道上一次哈雷彗星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才后推算出下一次要出现的时间就可以了。人的一生中能够看一次哈雷彗星那是不得了的事情了。
哈雷彗星轨道
哈雷彗星的美丽照片
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是76.1年,它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如果运气好,一个人一生可以看见两次。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656-1742)
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1986年,下一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好好活着还是能看到的。
很显然,对于这颗彗星,中国古代历史是有记录的。当然,在古代缺乏科学理论的时候,这颗彗星的到来可不是好事。
兵事+灾难来自中国古代彗星的理解
中国古代记载这颗彗星最早出现的文献是《淮南子·兵略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
武王伐纣,依据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西周利簋的铭文,澄清了武王伐纣具体日期,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
据推算,这是在公元前1057年的时候,古代人对于任何自然现象都是很敬畏的,并且赋予了这些现象一定的意义。中国古代把这颗星星命名为“扫帚星”、“扫把星”、“灾星”,言辞之间均是唾弃。
下一个有可靠文献记载哈雷彗星的是《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一年(公元前613年),周顷王去世,新天子登基;齐国发生内乱,齐桓公之子姜商人杀侄自立,是为齐懿公。
后续部分年份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如下:
公元前240年5月15日《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这一年,秦国大将蒙骜去世;该年,秦与赵国、魏国相继发生战争。
秦国大将蒙骜(?~公元前240年),蒙骜本是齐国人,后来投靠秦国,官至上卿。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数次率军出征,屡立战功。
汉朝:汉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5月12日《汉书·天文志》“正月壬寅,天夕出西南。这一年,黄河决堤,河水由泗水流入淮河入海。
公元前87年7月10日《汉书·天文志》:“见蓬星出西方天市垣东门,行过河鼓,入营室中”这一年,汉武帝去世;
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10月9日《汉书·五行志》:“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戌北,率行轩辕太微,后六日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锋炎再贯紫宫中;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后妃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这是中国古代最为详细的哈雷彗星记录。这一年,丞相王商去世,汉成帝与群臣共议天相。
此后每次哈雷彗星降临,中国古代史书均由记载。
公元684年,《新唐书·天文志》光宅元年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见于西方。-唐朝这一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改立第三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
最后一次古代史学记录是在清朝宣统二年《清朝续文献通考》:宣统二年四月初二日寅初初刻,东北方云中彗星出见,哈雷彗星尾指西南方。因在云中,未能考测。初五日寅初一刻,东北方见彗星,在外屏之北,尾指西南危宿土公吏之间,测得彗星高四度,正东偏北十五度,嗣于十六日不见。这一年,国内革命局势此起彼伏。
从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起到清代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止,哈雷彗星出现过31次,每次出现,我国都有详细记录。至于哈雷彗星最早记载的书,应该就是《春秋》一书了,西方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是在公元66年,这比我国晚了几百年。
哈雷慧星是一颗被预测出时间而且经证实的大彗星。1705年,著名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牛顿最新的运动定律,预言了这颗在1531年,1607和1682年被看到的彗星能在1758年回归,虽然哈雷于1742年去世,但这颗彗星却如期在1759年重新回来了。为了纪念哈雷,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颗彗星。
哈雷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6年,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
哈雷彗星的彗核大约为16x8x8千米。它在众多彗星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又大又活跃,且轨道明确规律。这使得Giotto飞行器(ESA所有)瞄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它无法代表其他彗星所具有的共性。
哈雷彗星将在2061年返回内层太阳系。
他的发现者;埃德蒙·哈雷,出生于1656年的英国,20岁毕业于牛津大学王后学院。此后,他放弃了获得学位的机会,去圣赫勒纳岛建立了一座临时天文台。在那里,哈雷仔细观测天象,编制了第一个南天星表,弥补了天文学界原来只有北天星表的不足。哈雷的这个南天星表包括了381颗恒星的方位,它于1678年刊布,当时他才22岁。1680年,哈雷与巴黎天文台第一任台长卡西尼合作,观测了当年出现的一颗大慧星。从此他对慧星发生兴趣。
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就是他对一颗慧星的准确预言。哈雷在整理慧星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发现1682年出现的一颗慧星的轨道根数,与1607年开普勒观测的和1531年阿皮延观测的慧星轨道根数相近,出现的时间间隔都是75或76年。哈雷运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反复推算,得出结论认为,这三次出现的慧星,并不是三颗不同的慧星,而是同一颗慧星三次出现。哈雷以此为据,预言这颗慧星将于1759年再次出现。1759年3月,全世界的天文台都在等待哈雷预言的这颗慧星。3月13日,这颗明亮的慧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出现在星空中。遗憾的是哈雷的计算,预测这颗慧星将于1835年和1910年回来,结果,这颗慧星都如期而至。这颗慧星就是今天几乎人人皆知的“哈雷慧星”。慧星的神秘性随之被打破。
更有趣的是【彗星蛋】:哈雷慧星每靠近地球时,地球上就出现神奇的彗星蛋,另人百思不解。1682年德国的马尔堡,有只母鸡生下一个奇异的蛋,蛋壳上布满星辰花纹;1758年英国霍伊克附近名叫齐尔撕·卡拉斯的农民的母鸡下了一枚蛋,壳上有彗星图案;1934年希腊科扎尼一只母鸡产下的蛋上彗星图案特别清晰、规则,后由国家收藏;1910年5月17日法国一名叫阿伊德·布莉亚尔的女人家里的母鸡生下一个蛋,蛋上的彗星图案擦不掉;而为了得到1986年的彗星蛋,早在1950年,前苏联科学家们便在国内联系了数以万计的农户。美国,法国,意大利,瑞典,匃牙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也相继建立了类似的调查网络。结果1986年彗星蛋又出现,意大利的博尔伐一户居民得到一枚珍贵无比的彗星蛋。
其他类似问题
哈雷彗星是隔多少年出现一次,上一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
哈雷彗星几年出现一次?
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出自哪里?
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是哪国人记录下来的?
公元前多少年,中国有彗星的最早记录?
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发生的哪一年记什么时期?
哈雷彗星多少年能见到一次?
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出自哪里?
哈雷彗星历史出现时间
公元前240年《史记·秦始皇本纪》“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
公元前164年下半年巴比伦的黏土版中记录
公元前87年8月
公元前12年10月当时有学者称其为《圣经-新约》的伯利恒之星
公元66年1月
公元141年3月
公元218年5月
公元295年4月
公元374年2月
公元451年6月
公元530年9月
公元607年3月《日本书纪》中有记录
公元684年10月《日本书纪》天武12年有记录
公元760年5月
公元837年2月
公元912年7月
公元989年9月日本和中国均有记录,日本并因此更改年号为永祚
公元1066年,诺曼人入侵英国前夕,正逢哈雷彗星回归。当时,人们怀有复杂的心情,注视着夜空中这颗拖着长尾巴的古怪天体,认为是上帝给予的一种战争警告和预示。后来,诺曼人征服了英国,诺曼统帅的妻子把当时哈雷彗星回归的景象绣在一块挂毯上以示纪念。中国民间把彗星贬称为“扫帚星”、“扫把星”、“灾星”。像这种把彗星的出现和人间的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联系在一起的事情,在中外历史上有很多。
公元1145年4月
公元1222年9月
公元1301年10月
公元1378年11月
公元1456年6月
公元1531年8月
公元1607年10月27日
公元1682年为哈雷彗星发现的那年
公元1759年3月13日哈雷的预言被成功证实,此时中国为乾隆24年
公元1835年11月16日
公元1910年4月20日:达到-3.3星等
公元1985年底至1986年5月哈雷彗星回归地球(1986年4月11日距地球最近,约6300万公里)。
历史上的巧合,唐朝迎接三次哈雷彗星回归,对应三次重大灾难
唐王朝历时289年,其间回归周期76.1年的哈雷彗星出现过三次。它仿佛是一个冷傲的旁观者,每隔七十六年,才跨越万里星海来到大唐。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一种莫名力量的影响,恰好对应了唐王朝三次重大灾难,深刻影响了唐王朝的历史走向。
【皇权独尊】
第一次哈雷彗星回归发生在684年,那一年有三个年号,分别是唐中宗嗣圣元年,唐睿宗文明元年和光宅元年。
《旧唐书》记载,当年七月“彗星见西北方,长二丈余,经三十三日乃灭。”
《新唐书》记载,“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见于西方。”
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大唐已经二易其主,还死了一个废太子。武则天废掉了她三儿子李显的皇位,谪居房陵(今湖北房县),扶持四儿子李旦当了皇帝,登基当天就失去自由,被垂帘听政的母亲幽禁于别殿之中。二儿子废太子李贤死在了被软禁数年的巴州(今四川巴中),李唐皇子的相继遭难,令满朝上下人心惶惶。徐茂公(李绩)的孙子徐敬业以及骆宾王等人起兵反武被灭,宰相裴炎被杀,名将程务挺被杀。一代女皇的奋斗史立后称帝14年终成一代霸业。
【藩镇割据】
又是七十六年过去,哈雷彗星再次来临。
唐王朝勉强摆脱了武则天的阴影进入盛世,这一切都归结于有李隆基这个好皇帝,但又终结于李隆基这个最差的皇帝。明君和昏君结合体唐玄宗李隆基比唐太宗差的远
“(乾元三年四月)闰月辛酉朔,有彗星于西方,长数丈,至五月乃灭。”(《新唐书》)
这一次是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大时代的焦点是安史之乱和吐蕃入侵。
在此数年前,唐王朝第一封疆大吏安禄山起兵反叛,攻下整个河北,攻下洛阳,进入长安,并在江淮、山南、山西向唐王朝发动了全面进攻,终结了唐王朝的盛世,造成的直接伤害直到唐王朝灭亡也未能恢复。
整个平叛过程中,以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为首的唐王朝领导者成了叛军最大的帮手,即使有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这样的天才名将,也承受不住无休止的猜忌和内耗,本可以在两三年内结束的战争拖了七年零两个月,最富庶的关中地区被破坏,国力被严重消耗,又给了外敌可乘之机。
吐蕃抓住了唐王朝最虚弱的一刻,不但攻占了河西、陇右,还在长期围困西域之后全面占领,甚至在叛徒带领下攻占长安城十五天。幸好之前后突厥被拖瘦、拖死,全面退出辽东地区又脱离了与契丹、奚族的接触,只留下吐蕃一个外敌,唐王朝还能勉强挣扎下去。
吐蕃入侵造成的伤害与安史之乱同样严重,唐王朝无奈匆匆结束了平叛大业,留下了河北藩镇割据的尾巴,平叛三大名将中李光弼忧郁而亡、仆固怀恩叛唐,只有郭子仪继续战斗在西北前线。
即便如此,郭子仪仍然只能在皇帝的猜忌中渡过余生,这也是唐王朝中后期虽然仍是名将辈出,但国家武力却严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安史之乱和唐蕃大战给唐王朝带来的直接伤害就是经济、人口和土地的严重损失,间接伤害就是藩镇割据和宦官势力兴起,这又是致命伤害。唐朝是如何被藩镇掏空的?唐朝为何不消灭掉呢
【宦官专权】
再过七十六年,到了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
“开成二年二月丙午,有彗星于危,长七尺余,西指南斗。(略137字)。凡彗星晨出则西指,夕出则东指,乃常也。未有遍指四方,凌犯如此之甚者。”(《新唐书》)
这一次的哈雷彗星非常反常,慧尾遍指四方,似乎证明了灾难比前两次还要严重。
这时的唐王朝实力有所恢复,外敌吐蕃也被严重削弱,藩镇割据问题基本上被解决,但又出现了文官党争和宦官干政,文官成为宦官的附庸,宦官势力开始成为唐王朝真正的主导者。
这个时期的焦点,是发生在唐文宗太和九年(835)的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貌似一次规模不大的政变,死人不过数千,比不上死在武则天酷吏手下的数量,更是远远不及安史之乱和吐蕃入侵,甚至连玄武门之变、唐隆政变等都不如。中国历史上一共经历的三次黑暗的宦官时代
巧合还是命运安排?
有人认为可能是哈雷彗星回归对地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唐王朝重大灾难的发生。
也有很多人认为武则天上位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唐王朝的社会发展,但其实武则天上位那10年,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害,因为武则天去世之后给唐王朝留下了两个劲敌,分别是吐蕃和突厥以及周边的匈奴势力。而安史之乱直接动摇了唐王朝百年的根基,造成国内长达数10年的政治动荡。而最后一次彗星出现的时间直接让唐王朝彻底走向崩溃灭亡,因为我觉得这不单单只是一种巧合,而是一种历史暗示。
我们后代的人研究历史的时候总会做各种各样子的假设,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样子的假设并不成立,因为历史已经发生了。从中也可以证实历史的必然性,我们都无法改变历史。当然唯物主义者认为纯属巧合。一个是天文现象,一个是历史发展,两者没有任何的关系,是有些人的过度联想。真的就是巧合,历史的巧合,虽然听起来很神奇,但就是巧合。
马克·吐温与哈雷彗星
马克·吐温(MarkTwain)是美国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具有相当强烈的幽默讽刺特点。他出生1835年11月30日,这一天距离哈雷彗星回归仅仅过去半个月。在1909年时,马克·吐温就曾经写下这样一行字:“我于1835年与哈雷彗星同来。下次它又要来了,我期待着与它一同离去。如果不能与它同去,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失望。”
结果在第二年的4月20日,哈雷彗星再一次回归,第二天,马克·吐温就因为狭心症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