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有没有父亲抢夺儿子皇位的情况?

历史上有没有父亲抢夺儿子皇位的情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092 更新时间:2023/12/26 6:26:41

我国历史上的权力传承自从大禹的儿子开始就从禅让制变成了家天下的世袭制,在权力传承的过程中有往往遵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方式,但几千年的时间,足够发生一些特殊情况了。

父子本来都不是皇帝

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例子,父子本来都不是皇帝,也没有多大的可能性继承皇位,但因为各种情况,父亲占据了本来可能属于儿子的皇位。

西汉末年王莽逐步篡取大权,开始称摄皇帝,眼看着就要正式篡位。前丞相翟方进之子、时任东郡太守翟义心怀汉室,决心举兵诛讨王莽。

当时东郡附近有个诸侯王国东平国,时任国王刘匡是继承其伯父刘开明的王位,而他自己的父亲刘信则只是普通的列侯,名号为严乡侯。恰好刘信也对王莽意图篡汉不满,所以和翟义结谋共同讨伐王莽。

翟义起兵之后首先就攻略了东平国,并拥立刘信为天子,自任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传檄天下讨伐王莽。可惜最后翟义兵败身死,刘匡也跟着被杀,刘信则出逃不知所终。然翟义之忠心愤发,亦值得流传。

刘信预先与翟义取得联络,起兵之后立自己为天子而不是立地位更高的儿子,可以说是抢了儿子的皇位。

另外一个例子发生在五代时期。

后周太祖郭威当初还在后汉朝为重臣之时,起兵反抗肆意猜忌诛杀大臣的年轻君主刘承佑,刘承佑身死之后郭威做了个样子,先假装要迎立刘承佑的堂弟刘赟继位。刘赟(yun)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弟弟河东(治晋阳)节度使刘崇的儿子,也是刘知远养子,时任武宁(治徐州)节度使。

刘崇当初听说郭威残害天子,本来要举兵南下讨伐郭威,后来听说朝廷决定要迎立自己的儿子,由于此时太后和多位重臣包括三十年宰相冯道等人都还在,并且郭威也还没有掌握所有权力,所以刘崇对此并没有多想,很快就放弃了举兵的想法,还对朝廷的决定感到很高兴,说“吾儿为帝,吾又何求”。手下有重要谋士劝他勒兵威胁郭威,防范郭威自立,刘崇竟然杀了此谋士以向朝廷表明自己无二心。

没想到郭威迅速黄袍加身自立,然后废黜了还在路上没到京城的刘赟,之后又毒杀之。刘崇于是自立为帝,国号北汉,与后周对抗到底,即使向契丹求援也在所不惜。只是终究国小力弱,北汉最终为北宋所灭,不过倒是比后周要持续更久一点。

这两个例子都是儿子本来地位比父亲尊贵,应该或可以登上皇位但最后没有登上皇位,而父亲则登上了皇位。

父亲没有皇位而儿子有皇位

这种情况应该有两种,第一种是父亲原来不是皇帝,而儿子成为了皇帝,也就是说儿子是开国君主。遍数历史上的开国君主,无论是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平民还是杨坚、李渊、赵匡胤这样的贵族,每一个都是精明强悍之人,否则他们也做不了开国之君。而这些开国之君对于皇位是极有掌控力的,他们的父亲要么是已经去世,即便在世也不可能去和儿子争抢皇位,毕竟打天下的不是自己,没人会服自己的。

第二种就是父亲是贵族,但不是开国君主,但儿子因为意外巧合成为了君主,这种情况历史上还是有的。春秋时卫国国君卫灵公有位宠妃叫南子,南子淫乱,卫灵公太子蒯聩密谋杀掉南子,但最终失败。南子向卫灵公诬陷太子蒯聩谋反,蒯聩无奈逃亡晋国。卫灵公死后,南子先是立公子郢即位但公子郢推辞,南子只能立蒯聩的儿子即位,后来蒯聩回国,从自己的儿子手中夺了王位,杀了南子。

父亲原来是君主,退位后又想抢儿子王位

这种情况就是俗称的太上皇了。历史上的太上皇虽然不多,但还是有几位的,其中抢儿子王位最出名的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使赵国一跃成为战国中期的军事强国。但在时间久了以后,赵武灵王就想着让自己的儿子即位,自己专注于带兵打仗。然后赵武灵王就开历史先河成为了第一个“太上皇”主父。但很快赵武灵王就为自己的异想天开付出了代价,赵惠文王即位后很快时间就上手了,朝廷中的大臣都围着赵惠文王转,此时的赵武灵王心中有了失落,渐渐地就想要夺回王位,他通过鼓动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和赵惠文王起冲突,但最终失败,自己也被围在沙丘,活活饿死。

春秋战国时代有个类似的,卫后庄公蒯聩夺了儿子卫出公的位置,虽然不是皇位,也算是国君之位吧。

这故事比较复杂,从头说起的话,就是卫灵公有个妖媚的老婆南子(就是曾经想勾搭孔圣人的那位),她跟宋国公子朝通奸,卫灵公的太子蒯聩在路过宋国时听见了宋人关于这方面的歌谣,觉得南子使自己蒙羞了,想杀掉南子,结果没成功。南子把这事告诉卫灵公,卫灵公很生气,要杀太子,于是蒯聩逃别国去了,先投宋国,然后投奔晋国权臣赵简子。太子既然逃了,卫灵公晚年就想要立小儿子公子郢为太子,结果公子郢死活不答应。后来灵公薨了,灵公夫人想让公子郢即位,公子郢还是死活不答应,直接让太子蒯聩的儿子子姬辄即位。于是姬辄即位,也就是卫出公。于是就出现这么一个父亲出逃在外,儿子在国内当国君的情况。

然后蒯聩知道老爹死了,儿子当王了,想着这王位该是自己的,于是想要回国继承王位,赵简子对此大力支持,派阳虎等人送蒯聩回卫国。结果卫出公也是六亲不认,不仅不让他爹进来,并且直接发兵攻击蒯聩,蒯聩第一次夺王位的行动就失败了。

十几年后,蒯聩终于逮住了机会,卫国权臣孔悝的母亲伯姬(蒯聩的姐姐)因为与仆人有奸情,为了保护自己的奸情,就与奸夫谋划着立弟弟蒯聩为国君,他们几个就设计胁迫孔悝弑出公,卫出公得到消息就逃齐国去了。随便一提,身为孔悝家臣的子路就是在卫国这场内乱中被蒯聩搞死的。然后蒯聩就当上了卫国国君,是为后庄公。因为一个通奸的女人失去王位,又因为另一个通奸的女人得到王位,也许这就是命运吧

当然庄公蒯聩也是个昏君,总共在位三年,结局也不咋地。蒯聩上位后,大臣和百姓日子都不大好过。后来因为得罪赵简子,导致赵简子发兵围卫,然后国内也因为他的暴政产生暴动,几番折腾后他最终灰溜溜地逃出卫国,并在出逃后被其之前得罪过的仇人所杀。卫国在蒯聩出逃后也不消停,乱了一阵,换了几个国君,后来卫出公从齐国跑回来当了几年国君,结果之后也因为内乱出逃,又借助别国力量想要回来,最后因为卫国大夫坚守城池,不敢入城,最终死于越地。

真是个具有春秋战国特色的父慈子孝的故事啊

夺门之变亘古一人,千古一帝,明英宗朱祁镇

明宣宗朱瞻基只有英宗朱祁镇和代宗朱祁钰两个儿子。开始是朱祁镇当皇帝,是为明英宗,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人俘虏后,朱祁钰先是监国,后代之,是为明代宗。朱祁钰病重的时候,他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已经先他而死了。也就是说,只要等待朱祁钰自己病死,皇位自然会落到他血缘关系最近的侄子,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头上。

然后,朱祁镇就发动了夺门之变,杀害于谦、范广等人,抢了自己儿子的皇位。

于谦都知道,就不必说了,单说范广。

想当年北京保卫战时,“也先犯京师,广跃马陷阵,部下从之,勇气百倍。寇退,又追败之紫荆关。”“广性刚果。每临阵,身先士卒,未尝败衄。”

朱祁镇抢到皇位之后,“亨、軏恃夺门功,诬广党附于谦,谋立外藩,遂下狱论死。子升戍广西,籍其家,以妻孥第宅赐降丁。”“且以其第宅并妻孥赐降虏皮儿马黑麻,则尤国朝怪事。”

夺门之变前,其实于谦已经知道了消息。

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时重兵在握,灭徐石摧枯拉朽耳,顾念身一举事,家门可保,而两主势不俱全,身死则祸止一身,而两主无恙。

如果于谦选择调兵平叛,不仅朱祁镇这个反贼要杀,朱祁镇的七个儿子作为反贼之子,也势必全部失去继承资格,这样一来,皇位无人继承,朱祁镇、朱祁钰的叔叔和堂兄弟们必将争夺帝位,其中还多有奸佞之辈,天下恐将大乱。

为了保证大明朝的皇位将来能稳定地被朱见深这个正常人继承,于谦选择了在夺门之变时什么也不做,以自己的死来换国家的安定。于谦抗击瓦剌为大明续命200年8年后被抄家问斩

此外,朱祁镇复辟之后还给王振立了祠堂,赐匾“旌忠”,逼朱祁钰的妃子殉葬。

全中国、全亚洲、全世界的君王里,不要脸到这种程度的能有几人?

母亲抢夺儿子皇位

历史上除了父亲会抢夺儿子的皇位,连母亲也会,甚至于比父亲更多。汉朝时刘邦去世后,吕后在汉惠帝刘盈死后又立了一个小皇帝,自己虽然没有称帝,但掌握着实际的权柄。抢夺儿子皇位最出名的当属武则天了,她先经过唐高宗时的“二圣并治”时期,然后连坐两庄,在唐中宗、唐睿宗时期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最后干脆自立称帝,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在她之后的韦后也曾想要效法武则天,临朝称制,但最终被李隆基铲除。

权力使人疯狂,而皇权斗争更加使人癫狂。历史上子杀父、弟弑兄的情形时有发生,而虎毒不食子的常律在权力面前更是脆弱,父亲、母亲为了权利逼迫甚至杀害自己儿子的情形屡见不鲜,毕竟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标签: 抢夺皇位皇帝

更多文章

  • 末代蒙古大汗的悲歌——林丹汗最后败给满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大汗,林丹汗,满清

    北元林丹汗北元林丹汗是指北元时期蒙古最后一位皇帝,名叫林丹巴图尔,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公元1604年,十三岁的林丹汗即位。此时,蒙古帝国衰落已久,林丹汗励精图治,打算重现往日荣耀,因而他在位期间,曾推出一系列为政举措,虽没能挽回蒙古帝国没落

  • 中国历史上的惊天迷案 传国玉玺下落成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国玉玺,玉玺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赵,得和氏璧,嬴政命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即为传国玺。玺文由嬴政和李斯反复讨论,最终定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撰写由天下书法第一的李斯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将告成。此玉玺色绿如蓝,温润而泽,为整块玉石打磨透雕而成,方圆四寸(约合今11.2厘米,

  • 越用心越汉奸,皇太极费尽心力招降的洪承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洪承畴,汉奸

    生于万历年间的福建泉州人洪承畴,无疑是晚明的一个知名人物。无论是为明臣还是仕清期间,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洪承畴少年时叫卖豆干为生,但是他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学习异常用功。洪承畴二十三岁中举,次年又高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陕北农民起义军进攻韩城(今陕西渭南韩城)。时任陕

  • 中国北方边患在于少数民族要粮食 南下就是要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少数民族

    其实,历史如果得到简单化处理,就会让人明白许多道理。比方说,过去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集团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总会入侵、抢劫、骚扰中原民族,有人说这是他们的“本性”,史者也分明对他们有偏见,总不看好他们。但若静心一想就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即是这些民族入侵、抢劫、骚扰中原民族

  • 江西省为什么简称赣?是因为赣江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江西,赣,赣江,江西简称

    江西省简称赣是逐渐形成的,是江西大开发的必然结果。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以南,省会在南昌市,简称赣。西汉时,赣县只是豫章郡下的一个县,今天赣却成了江西省的简称,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顺着出土文物解开其中的秘密。/壹/赣县名称的来历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议关于赣县名称的来历,南朝刘澄之说:&ldqu

  • 三国魏蜀吴开国皇帝的庙号均不同 是为哪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魏蜀吴,开国皇帝,庙号

    在古代历史上,庙号始于商朝时期。不过,在先秦时期,庙号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自西汉时期开始,庙号和谥号一样,在皇帝中得到较多的应用。对于诸侯和大臣来说,可以使用谥号。但是,庙号则不是文臣武将可以使用的。甚至在西汉时期,庙号的追封还是比较严格的,也即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获得庙号。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的庙号

  • 中国当皇帝最“惨”的朝代 确实中国人最好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宋朝礼仪

    宋代的礼仪与历代的礼仪之间既有连续性,也有它自己的特异性,它的特异性就是更接近人道、仁义,因此它具有了更多文明的性质。所以当我们在理解宋代的这种君臣、军民、夫妇、朋友、敌我之间关系的时候,你会发现宋代的礼仪在这个方向上更为开明,显出了与众不同的大宋特点。01君臣礼仪寇准与宋太宗讲到宋代的这种礼仪,可

  • 汉朝晋朝宋朝分两段: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晋朝,宋朝,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

    我国历史有不少类似的王朝,因为某种原因分成两段,如汉朝、晋朝、宋朝,汉朝分为西汉、东汉,晋朝分为西晋、东晋,宋朝又分为北宋、南宋,让人奇怪的是汉、晋都是分东西,而宋朝却分南北。秦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刘邦最终脱颖而出,笑到最后,以长安(今西安)为都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

  • 打击藩王:汉武帝的酎金夺爵事件的背景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藩王,汉朝藩王,汉武帝,酎金夺爵

    酎金夺爵是汉武帝采取的一项打击王侯势力的措施。后座酎金失侯的意思是跟酎金夺爵是一样的:犯了酎金的罪,而失去了爵位。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

  • 古代官职:古代官位等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官职

    中国历代职官由于夏朝到秦朝2000多年间的关于职官的资料很少,而且真伪难辨。很长一段时期研究职官要么完全依据《周礼》,要么忽略不谈。但是《周礼》成书较晚,其中内容和铜器铭文相比多有不符,许多学者都认为不能完全依据此书来研究西周的职官。如果忽略,则这段时期的职官完全是个空白。现在一般以甲骨文、金文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