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政权更替时 老皇帝为什么识实务不提早退位

古代政权更替时 老皇帝为什么识实务不提早退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981 更新时间:2023/12/18 13:44:43

古代进行政权更替时往往政局不稳,为什么皇帝不提前退位,扶新帝上马走一程,以维持政局的稳定呢?

新老皇帝的冲突

古代皇权更替时,常常出现政局动荡,但这些动荡,很多就是由新帝和老皇帝之间引起的。最著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了。

唐朝初期李世民为了登基称帝,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为太上皇,自己成为了后来的唐太宗。还有类似的南北朝时宋文帝刘义隆被太子所杀,西汉时卫太子刘据的失败兵变等等。这些都是新帝或者说准新帝和皇帝之间的冲突,而这些发生在两者之间的冲突会引发的政局变动,就算新上来的皇帝能够尊称老皇帝为太上皇,但此时的太上皇再也不会碰触到权力,否则就会是景泰帝尊称明英宗为太上皇,但没多久就被太上皇赶下台,爆发夺门之变,最终成为一个悲剧了。

这是不正常的权力交接情况。虽然新帝上位,老皇帝退位,但因为两者之间的政治对立,所以老皇帝不会帮助新帝稳定政局,相反老皇帝已经成为新帝的一个政治隐患,新帝还要防着老皇帝,以免被老皇帝赶下台。

权力的唯一性

权力这种东西,决定了一个集团只能有一个统治中心,老皇帝退位帮助新帝稳定政局这种情况就是两个中心了,这是违背规律的。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有过惨痛教训,后来的皇帝也就不会这么做了。

话说战国中期,赫赫有名的赵武王通过胡服骑射将赵国变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时间长了,赵武灵王感觉有点分身乏术,就想到了让太子即位主政,自己专心军事对外扩张的主意,他让赵惠文王即位,自己称主父。时间过得很快,不出几年,赵惠文王干的很好,赵国政坛上的臣子都围绕着赵惠文王转,赵武灵王自感失去权力,就挑拨之前的废太子公子章挑战赵惠文王的权力,自己想渔翁得利,重回权力中心。结果就是公子章和赵惠文王斗法失败,赵武灵王自己被围直至饿死。

出现了这一鲜活的案例,后续的君主对于当太上皇这件事就比较谨慎了。清朝时乾隆皇帝以不能超越康熙为由退位为太上皇,但此时的乾隆仍然掌握大权。在一次接见外国使臣时,乾隆曾说自己虽然退居为太上皇,已经让位于皇帝,但对大事还是拥有决定权。

无奈退位

还有一种就是老皇帝已经无法再继续坐稳江山,只能退位的。

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长安被攻破,唐玄宗仓皇逃窜,在马嵬坡,唐玄宗无奈赐死杨贵妃,杨国忠也被杀。此时的唐玄宗大失人心,不得已李隆基只能退位,自称太上皇,立自己的儿子为唐肃宗

唐玄宗这种无奈退位的,虽然和新帝之间没有冲突,但已经没有了执政根基,对于新帝稳定政局自然也没有了帮助。

主动退位安分守己

还有一种就是像宋高宗、宋孝宗一样主动退位的。

宋高宗赵构虽然膝盖软,任用秦桧,杀岳飞,但在受到金人多次南侵的惊吓后,宣布“倦政”退位为太上皇,立养子为宋孝宗并一直安享晚年。赵构有没有帮助宋孝宗稳定政局不知道,但宋孝宗平凡岳飞冤案,宋高宗却没有反对。而宋孝宗在赵构死后不久,也主动退位,直至病逝。

可见历史上成为太上皇的皇帝往往要么是被逼无奈,要么是继续掌握权力。而这两种情况并不会帮助新帝稳定政局,反而会使新帝执政的隐患。而退位后不沾染权力的,往往不会对新帝执政产生什么帮助。

标签: 政权更替皇帝退位太上皇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没有父亲抢夺儿子皇位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抢夺皇位,皇帝

    我国历史上的权力传承自从大禹的儿子启开始就从禅让制变成了家天下的世袭制,在权力传承的过程中有往往遵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方式,但几千年的时间,足够发生一些特殊情况了。父子本来都不是皇帝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例子,父子本来都不是皇帝,也没有多大的可能性继承皇位,但因为各种情况,父亲占据了本来可能属于儿子的皇位

  • 末代蒙古大汗的悲歌——林丹汗最后败给满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大汗,林丹汗,满清

    北元林丹汗北元林丹汗是指北元时期蒙古最后一位皇帝,名叫林丹巴图尔,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公元1604年,十三岁的林丹汗即位。此时,蒙古帝国衰落已久,林丹汗励精图治,打算重现往日荣耀,因而他在位期间,曾推出一系列为政举措,虽没能挽回蒙古帝国没落

  • 中国历史上的惊天迷案 传国玉玺下落成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国玉玺,玉玺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赵,得和氏璧,嬴政命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即为传国玺。玺文由嬴政和李斯反复讨论,最终定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撰写由天下书法第一的李斯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将告成。此玉玺色绿如蓝,温润而泽,为整块玉石打磨透雕而成,方圆四寸(约合今11.2厘米,

  • 越用心越汉奸,皇太极费尽心力招降的洪承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洪承畴,汉奸

    生于万历年间的福建泉州人洪承畴,无疑是晚明的一个知名人物。无论是为明臣还是仕清期间,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洪承畴少年时叫卖豆干为生,但是他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学习异常用功。洪承畴二十三岁中举,次年又高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陕北农民起义军进攻韩城(今陕西渭南韩城)。时任陕

  • 中国北方边患在于少数民族要粮食 南下就是要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少数民族

    其实,历史如果得到简单化处理,就会让人明白许多道理。比方说,过去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集团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总会入侵、抢劫、骚扰中原民族,有人说这是他们的“本性”,史者也分明对他们有偏见,总不看好他们。但若静心一想就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即是这些民族入侵、抢劫、骚扰中原民族

  • 江西省为什么简称赣?是因为赣江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江西,赣,赣江,江西简称

    江西省简称赣是逐渐形成的,是江西大开发的必然结果。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以南,省会在南昌市,简称赣。西汉时,赣县只是豫章郡下的一个县,今天赣却成了江西省的简称,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顺着出土文物解开其中的秘密。/壹/赣县名称的来历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议关于赣县名称的来历,南朝刘澄之说:&ldqu

  • 三国魏蜀吴开国皇帝的庙号均不同 是为哪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魏蜀吴,开国皇帝,庙号

    在古代历史上,庙号始于商朝时期。不过,在先秦时期,庙号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自西汉时期开始,庙号和谥号一样,在皇帝中得到较多的应用。对于诸侯和大臣来说,可以使用谥号。但是,庙号则不是文臣武将可以使用的。甚至在西汉时期,庙号的追封还是比较严格的,也即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获得庙号。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的庙号

  • 中国当皇帝最“惨”的朝代 确实中国人最好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宋朝礼仪

    宋代的礼仪与历代的礼仪之间既有连续性,也有它自己的特异性,它的特异性就是更接近人道、仁义,因此它具有了更多文明的性质。所以当我们在理解宋代的这种君臣、军民、夫妇、朋友、敌我之间关系的时候,你会发现宋代的礼仪在这个方向上更为开明,显出了与众不同的大宋特点。01君臣礼仪寇准与宋太宗讲到宋代的这种礼仪,可

  • 汉朝晋朝宋朝分两段: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晋朝,宋朝,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

    我国历史有不少类似的王朝,因为某种原因分成两段,如汉朝、晋朝、宋朝,汉朝分为西汉、东汉,晋朝分为西晋、东晋,宋朝又分为北宋、南宋,让人奇怪的是汉、晋都是分东西,而宋朝却分南北。秦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刘邦最终脱颖而出,笑到最后,以长安(今西安)为都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

  • 打击藩王:汉武帝的酎金夺爵事件的背景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藩王,汉朝藩王,汉武帝,酎金夺爵

    酎金夺爵是汉武帝采取的一项打击王侯势力的措施。后座酎金失侯的意思是跟酎金夺爵是一样的:犯了酎金的罪,而失去了爵位。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