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京人来自哪里?南京历史上有五次被屠城?

南京人来自哪里?南京历史上有五次被屠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300 更新时间:2024/1/2 13:52:24

石头城、金陵、建邺、建康、江宁、集庆、应天府、南京、天京,这些熟悉的名字其实都是指现在的南京。

六朝胜地、十代都会,钟阜龙蟠,石城虎踞。南京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也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正因如此,历史上的南京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繁华过后总是战争不断,曾经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屠杀惨况,人口损失惨重。

第一次:侯景叛乱。

公元548年,南朝梁武帝时,侯景叛乱,建康城28万户居民死亡十之八九,按每户两口人左右统计,保守估计40-50万人死亡。

第二次:金军南下。

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公元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金国大将完颜宗弼南下攻克建康,火烧建康,3日内屠杀17万左右居民。南宋时其实有两个临时首都,一个是杭州,另一个就是建康。

第三次:太平天国攻占南京

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3年,洪秀全率领太平军攻下南京。太平军“屠驻防婴孺无遗,复驱隐匿之妇女出聚宝各门尽于桥上杀之,河水皆赤”。《金陵省难纪略》记载为:“数百万生灵,城初破死者盖已不下数十万矣。尤其是城内驻扎的八旗子弟基本上消失。

太平天国全盛时期疆域图

第四次:湘军屠城

1864年,曾国荃率湘军攻占天京,天京陷落。湘军杀得天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涌进长江,几乎阻断了江水。太平天国统治南京时候,天京城的人口最多的时候也有百万,而清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

第五次:南京大屠杀

吾辈勿忘南京大屠杀之国耻,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城,在6周时间内屠杀了包括降军在内的30多万同胞。当年南京大屠杀时,死亡的中国军民中的南京人,很多是南京城南、城西一带的居民,也就是南京人俗称“老南京”。

历史上的五次大屠杀活动,每次对于南京来说都是灭顶之灾,那么现在700多万的南京户籍人口基本都是来自哪里呢?(改革开放以后的人口流动较大,暂时不做分析)我们划分为五个小类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南京原住民。原住民一般指其家族在当地有近百年以上居住历史,差不多是往上数三代还住在当地。我们姑且以天平天国运动之前就住在南京地区的居民归为南京原住民。

三国时期,公元211年,孙权将吴国首都迁至建邺,当时南京地区居住的主要是吴越人。南京的大规模移民始于西晋永嘉之乱,中原汉族衣冠南渡,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南京人口达到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后来又经历唐代安史之乱、宋代靖康之耻等多次历史性移民迁移。

明代南京城

南京是明朝最大、最好的城市。明初时期朱元璋定都应天府时达到移民高峰。明初移民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类是皇亲贵胄,主要是指朱元璋打天下的安徽淮西集团。第二类是工匠、医生等各类技术性人才,当时主要是从苏州以及浙北地区迁移过去的。第三类:普通百姓,尤其是富户。当时的富户主要是来自苏州地区,史称洪武赶散。

现在的南京原住民大多分布在南京的郊县。特征是很多人拥有或曾拥有私田,私房。

2、太平天国残部移民。这部分人是当时驻扎在天京的天平军的后代主要是广西和湖北人为主。天京陷落后,不少太平军残部隐匿留在南京地区,很少有人敢回原籍的,因为原籍追查的更厉害,而且原籍的亲人都被当成叛军家属杀光了。当时曾国藩办理善后的宗旨是严惩首恶,附逆不究,所以很多人在南京存活了下来。这部分人的后代现在在南京差不多也有十几万人了,大多分布在南京郊县。像南京的韦,蕈,谭,等姓氏基本上当时太平军的后代。

太平天国残部

3、清末移民。在经历太平天国和湘军两次在南京城大规模的杀戮之后,南京人口所剩无几,城市残败不堪。洋务运动期间,清朝开始重建南京城。当时的移民数量很多,而且来源复杂多样。有湘军的退伍军人及家属、扬淮的盐商、苏南的纺织商人、浙江的南北货商人(像有名的浙江商号咸恒通,老南京可能知道),还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民工(因为当时重建所需大量民工,去修城墙,修宫殿等)。到光绪年间,南京城的人口恢复到大概是50多万。

4、民国时期的移民。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定南京为首都,置首都特别市。1927年到1937年,是民国时期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南京城市发展的黄金十年。期间南京进行大规模的首都建设,奠定了南京现代城市发展的良好基础。当时大量周边移民涌入,主要以徽江浙沪为主。到1936年,南京城市人口增加到100万以上,为中国六大城市之一。像小编的一位南京朋友,祖上就是民国时期从宁波到上海再来南京做生意定居下来。

5、新中国成立初期移民

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解放后大量的南下干部进入南京。他们主要来自"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主要是来自山东、东北、苏北等地人口较多。因为南京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地都位非常重要,所以驻扎的军队、干部等也是比较多的。另外还有一批人是因为参与南京经济建设从上海、辽宁等地迁入南京。到1953年人口普查时,南京(含5县)非农人口就已经有100.7万人了。

整体来说,南京现在属于江陵文化圈,属于吴文化和江淮文化的过渡地带。目前南京人口祖籍分布大概是这样:土著占比10%左右;省内移民以苏北人最多,大概可以占到40%,苏南地区占比6%左右;省外移民中安徽人最多,大概占比16%,河南大概占比12%、浙江占比6%、山东占比1%左右;剩下的9%来自全国各地都有,像广西的太平军后代等。

下关的姑娘嘴巴好,能说能唱没烦恼;板桥姑娘心肠好,家里再穷不会跑;秦淮姑娘气质好,肤白貌美不出老;鼓楼姑娘素质好,不会围哒老公吵;江宁姑娘思想好,宁愿自己三班倒;

小行姑娘心灵好,做事心灵又手巧;白下姑娘手艺好,缝衣补裤手最巧;玄武姑娘心态好,吃肉睡觉没烦恼;大厂姑娘性格好,体贴温柔不会吵;雨花姑娘教养好,贤良淑德起得早;建邺姑娘能力好,精打细算天天跑。

史上最悲情的二座城市,都在江苏,有一个历经五次屠城!

在历史上,有很多悲情城市,尤其在南北朝、蒙元、满清时期,屠城现象极为严重,但要说其中最悲情的,毫无疑问是江苏的两座城市南京和扬州。

闲话一句,在历史上江苏处于南北交汇之地,地理位置重要,加上文风鼎盛,抵抗非常强烈,所以遭遇的悲情故事就更多。当然,古代越是大城市,就越容易成为政治经济中心,最终就更容易被征服者屠城。

谈到扬州,人们想起的是风花雪月,最多想到“扬州十日”。但实际上,扬州的悲情,比南京更甚。因为南京只有四次屠城,扬州却至少遭遇了五次。

(1)456年,宋孝武帝刘骏因为宗室割据扬州造反,所以攻破扬州后,认为全城附逆,下令屠城。后改为五尺以下得以活命,城中女子被赏赐给军队,男子则尽数被杀并被筑为京观。

(2)晚唐时期,秦彦等人拒扬州城死守,并在城中杀百姓充粮食,城中百姓几乎被秦彦军队吃光。关于这次扬州百姓被屠杀,史书的记载是:"死者十六七。"

(3)南宋时期,金兵的铁蹄南下,在攻克南京之前还攻克了扬州。攻破扬州后,金兵对扬州进行了三天三夜的烧杀抢掠,扬州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当时的场景如辛弃疾《永遇乐》描述:“烽火扬州路。”

(4)1645年,多铎率领的清军攻克扬州,制造了惊天血案“扬州十日”。多铎后人潇洒如故,扬州冤魂难以瞑目。可悲的是,当年阎崇年在扬州大谈清朝的丰功伟绩,希望扬州人崇拜清朝。

(5)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分别三次攻破扬州城。但让人震惊的是,最后清军攻破扬州后,认为扬州百姓同太平军造反,下令对扬州屠城,当时整个扬州都被“搜洗一空”,就连妇女身上穿的衣服都被清军“剥取净尽”。清朝皇帝并不认为扬州人是“子民”!

后记

坦率的说,屠城这种事更多的发生在异族统治时期,或异族造成的。

真正华夏自己人屠城很少,或许和儒家传统约束有关。在历史上,只要大规模屠杀无辜民众的汉人高官,在秦汉唐宋明朝代,几乎都得不到很高的评价。但在蒙元和满清,屠杀的越狠,得到的赞誉就越高。

另外,历史上还有很多悲情城市,比如江阴、嘉定等,以及整个四川。尤其是四川,遭遇两次灭绝。既说明了川人的刚烈,也说明了敌人的凶残。

所以,电视荧屏里,如果整天歌颂多尔衮、多铎、忽必烈等人,那么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冤魂?

或许,古代有古代的规则,但无论如何,至少不该大规模歌颂。毕竟,最好要照顾一下这些悲情城市和地区的情绪。

标签: 南京南京屠城屠城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乌克兰人说,乌克兰才是真正的俄罗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乌克兰,俄罗斯

    谁是真正的俄罗斯?1、俄罗斯人本来就发源于乌克兰。俄罗斯最早叫基辅罗斯,而基辅就是乌克兰的首都。乌克兰跟俄罗斯的关系相当紧密。后来基辅罗斯向北方及东部迁移,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三个俄罗斯族。第一就是现在的俄罗斯,被叫做大俄罗斯;第二就是乌克兰,叫小俄罗斯;第三就是白俄罗斯,就叫白俄罗斯。这就是(大)(小

  •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 朱标继位就没朱棣什么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性医学家,性爱,做爱

    纵观中国古代史,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可谓是屡见不鲜,诸如大家熟悉的唐朝玄武门之变,还有清朝的九子夺嫡,都是相当有名的残酷夺嫡事件。可以说夺嫡这种事在历朝历代都是常有之事,尤其是皇帝儿子多了的时候,就经常会出现几个野心勃勃之辈不甘于现状,而图谋夺嫡之事。但并不是皇帝儿子多了,就一定会发生夺嫡之争的,也有

  • 皇帝赐予的免死金牌——钱镠“金书铁券”沉浮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钱镠铁券,丹书铁券,免死金牌,钱镠,五代十国

    目录一、吴越王钱镠“免死金牌”在温岭浮出水面………………4二、钱镠与金书铁券…………………&h

  • 中国古代的四大历法,《授时历》最精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四大历法,中国四大历法,历法,太初历,大明历,戊寅元历,授时历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农耕与时令季节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人进行天文观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制定历法。我国历法起源很早。《史记•五帝本纪》中已有帝尧命羲和兄弟去分掌春、夏、秋、冬四季的记载:“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甲骨文中已出现了有关历法的记载,就

  • “武则天”是如何靠古装剧一步步名扬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关于武则天的电视剧

    武则天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如此出名的女皇帝呢?武则天之所以如此出名,就现代人而言,不管你了解不了解历史,清楚不清楚大唐,但那管立于乾陵之前的无字碑,却是为媒体热炒不衰,几乎是妇孺皆知。从而使其知名度不亚于任何一个时下活跃于各个领域的达人。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仅此一点就足够令后人铭记难忘

  • 一代女皇的奋斗史 立后称帝14年终成一代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武媚娘,女皇帝,唐朝,武后

    中国历史上存在这样一位皇帝,她不仅大名鼎鼎,人尽皆知,更是让人们听到她的名字就毛骨悚然,提到她人们都会不寒而栗。她暴虐,却也有温情的一面。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武曌。关于她如何当上皇帝,今天,就用一篇文章,书写她的前半生,书写那段意犹未尽的历史。大众心中的女皇对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

  • 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建立者是禹还是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夏朝,夏朝建立者,大禹

    在2016年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4课《夏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一课中采用了启为夏王朝真正建立者的说法。编写组为何采取这一说法,现就此做一简要说明。有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记载,主要见于《尚书》《史记》《竹书纪年》等史书,一些先秦、秦汉典籍中也保留了关于夏朝的传说。①尽管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为探

  • 盘点日本任期最短的首相,最短只有54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日本任期最短的首相,日本首相任期

    清浦奎吾,第23任日本首相。在位157天。但由于其阁员均由贵族院议员出任,因而遭致护宪派人士的强烈批评,上任仅五个月便辞职,他出任首相的时代也正是大正民主风气最盛的时代。犬养毅,第29任日本首相。在位156天。被11名二十岁出头的海军军官在首相府刺杀。首相临终前的遗言“话せば分かる&rd

  • 汉朝历任皇后大全·(含追尊,分西汉和东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皇后,汉朝皇后大全,汉朝,西汉,东汉,皇后

    汉朝历史上四个最出名的皇后皇后(huánghòu)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后”与“後”,古已有之。“后”字原指君主,以前的夏启就称作夏启后,后引申指“君主的

  • 武则天的前半生:14岁入宫26岁出家31岁当上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武则天前半生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公认的女皇帝。在倡导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的时代,她以女子之身,成就了一番超越那个时代的功业。她实实在在是超越时代的一位女子,但她的身上,同样充满争议。任用酷吏,大肆杀害李唐宗室,有人评价她“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她是理想化的,又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