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木匠皇帝”朱由校被黑不冤枉 昏君也擅长帝王术

“木匠皇帝”朱由校被黑不冤枉 昏君也擅长帝王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991 更新时间:2023/12/24 7:03:16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四百多位皇帝,这些皇帝各有特色。有一些喜欢勤政办公的,比如说朱元璋还有雍正真的是兢兢业业,有一些喜欢美色的,比如说李隆基高演,还有一些就喜欢发展副业了。比如说宋徽宗,他真是称得上是冠绝古今的艺术家。在美学上,他有极致的追求,独创了有强烈个性色彩的瘦金体。

明朝有不少因个人爱好而出名的皇帝,比如喜欢玩蛐蛐的明宣宗朱瞻基;喜欢养猛兽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今天要介绍的这位皇帝也因为个人爱好而出名,他就是“鲁班的传人”木匠皇帝、天皇帝朱由校。《寄园寄所寄》记载: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

朱由校(16051627),明朝第十五代皇帝,16201627年在位,年号天启。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年仅十六的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在东林党人的奉持之下继位登基,建号“天启”。朱由校继位以后,明王朝处于内忧外患,内忧灾害不断,灾民四处游荡,外患努尔哈赤攻陷了沈阳,领略袁应泰自杀,后金政权步步紧逼。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校再次启用了熊廷弼、毛文龙。《明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八月丙子,擢参将毛文龙为副总兵,驻师镇江城。

初继位的天启或是感戴东林党人的拥立之功,或是尚且迷信文人的缘故,朝政大权尽在东林之手,但所谓“众正盈朝”的局面不仅对江河日下的大明朝毫无裨益,反而进一步刺激了东林党人建立“东林帝国”的野心。他们同气连枝、上下声援、党同伐异、清除异己。把拒绝合作的和墨守中立的百官同僚按照属籍划为“齐党、楚党和浙党”。然后,又借着“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每六年进行一次)”的由头,以“行为苟且、尸位素餐、乃国之大蠹”的罪名将他们或罢官夺职、或贬谪出京。此后,他们又将“魏忠贤和客巴巴为首的宦官内侍称为阉党”,以“迫害先帝旧臣,违制干预朝政,导引君恶,乱逞淫威”的罪名要求天启帝“大奋雷霆,集文武勋戚,敕刑部严讯,以其正国法”。

在位7年,朱由校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

说天启也许还有人不知道,但如果说爱好做木匠活,那大家立马就会想起来他是谁,可见他的“副业”远比“主业”知名度要高很多。

?一个不务正业的皇帝名声自然不会太好,关于他的坏名声,除了爱做木匠活,还有两件事也让他“恶名远播”:一是宠爱自己奶妈客夫人;二是重用宦官,让大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祸害忠良。

每每说到天启帝,跳出脑海的必然是“木匠皇帝、宠任太监”等关键词。但我想说的是,皇帝也是人,为何就不能有些个人喜好呢?

对于一国之君而言,我们并不能以惯常的“仁义道德”作为要求,譬如赵惠文王有“弑父”之嫌,汉文帝有“杀侄”之疑,唐太宗有“杀兄娶弟媳”之名,宋太宗有“烛影斧声”之传。但即便如此,也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代明君令主。为何到了天启身上这种“纯属个人喜好的私德”就成了他荒废朝政的罪证呢?

关于这三点黑材料,大家都比较熟悉,下面一件件来说。

纵容客夫人,祸害后宫

说到纵容奶妈,很多人可能觉得小编是不是张冠李戴?把宪宗皇帝朱见深宠幸万贵妃的事搞混了,其实并不是。

大多数人都知道,后来的“九千岁”魏忠贤和客夫人是对食,也就是名义上的夫妻。但要知道的是,魏忠贤早期就是个最低等的太监,他怎么爬上去的?就是靠着客夫人,而客夫人倚仗的正是皇帝的纵容。

朱由校病逝后,将皇位传给了异母弟朱由检,要说这对兄弟感情真不错。可是这也是被逼无奈,因为朱由校先后有三个儿子,但都莫名其妙早夭了,据相关史料记载,这就跟他的奶妈有关系。

这位奉圣夫人客氏,她生性残忍狠毒,而且和少年天子朱由校有不清不楚的关系,更要命的是,她“继承”了万贵妃的嫉妒之心。因害怕妃子生下皇子,母凭子贵,而使自己失宠,所以她想方设法的迫害妃子,这也导致了朱由校生子不少,但无一能够长大成人。

朱由校的皇后张氏都难逃毒手,最终产下了死婴;再比如裕妃张氏,也因为怀有龙种,被客氏假传圣旨,活活饿死在禁宫中;还有成妃李氏,看到裕妃的下场,长了个心眼:平时藏了一些食物,果不其然客氏也对她下手了,但最终李妃靠着私藏的食物熬过了半个多月的幽禁生活。

酷爱木匠活,不理朝政

公元1620年,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明光宗朱常洛继位,可是不到一个月,老爸朱常洛也死了,年仅十六岁的朱由校被东林党挟裹着匆忙登基。

要说朱由校酷爱木匠活,也是爷爷万历种下的祸根,老爸明光宗不受待见,万历皇帝一直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叔叔:福王朱常洵,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校的学业自然就“荒废了”。

光宗朱常洛在东宫时,羸弱昏庸,在险恶的宫廷斗争中几不自保,于是常寄情酒色以避世,根本无暇顾及朱由校的教育,以至朱由校9岁“尚未出就外传”,也就是说朱由校九岁了还没有进“幼儿园”,大概除了“一二三”外,“人口土”只怕也认不全。无拘无束的朱由校整天像贾宝玉进了大观园,除了与小大监小官女厮混外,就是在宫中东游西荡。其时,宫中的三大殿以及乾清、坤宁、慈宁三宫都曾遭受火灾正进行重修,此外,朝廷因常年进行宫殿修缮,一些宫殿就成了木匠作坊。四处游荡的朱由校长期耳濡目柒对木匠活发生了强烈兴趣,竟然无师自通学得了一手木匠的好手艺。吴宝崖在《旷园杂志》中写道:熹宗“尝于庭院中盖小官殿,高四尺许,玲珑巧妙”。《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可见朱由校是个天才的木匠。

如果朱由校潜心好学颇有威望,那会招来无故的祸端,为了远离皇室的争权,朱由校必须得找个不务正业的事来干,这也就导致了登基后的朱由校,文化水平一直不“及格”。

虽然早期是为了避祸,但上位后这种担心应该不存在了,为什么还是“潜心”做木匠呢?

朱由校有许多发明创造,颇符合今日科技创新的要求。当时,匠人制造的床具极其笨重,需要十几人才能搬动,用料费,样式也极其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用一年多工夫造出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着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朱由校善用木材做小玩具,漆工活也很在行。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神态各异,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惟妙惟肖。朱由校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老百姓都愿意以重价购买,可见其精致灵动。

朱由校还自己做水傀儡的木人与戏台。他做的木人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有一个用大木头凿订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上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用纱围成屏幕,竹板在国屏下,游移权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露的戏台。在屏幕的后面,有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数声喧哗。当时官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官》等,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朱由校做得是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

朱由校发明了中国最早的喷泉。宫中的人都叫这种喷泉为铜缸水戏,这在当时可是天下一绝。那时宫中都用铜缸或是木桶盛水饮用,他就在这些盛水的容器下方凿一个孔,在里面设置机关,用机关操作,缸中的水就飞散出来,有时泻如瀑布,有时又散若飞雪,最后变成一根玉柱,打击放在缸外面的许多小木球,木球就浮在水尖上,随着水的喷吐而跳跃不已,久久不息。每回玩这个游戏时,朱由校都和他的嫔妃们一起在旁边观赏。随侍的妃子和宫女都拍手赞叹,对皇帝钦佩不已。

朱由校还想做-一个出色的建筑师。做皇长孙的时候,因为西李得宠,他是个“小可怜”,自然不可能给他一座不相干的宫殿拆了重造。一登九五,富有四海,始得大显身手。天启五六年间,朝廷对紫禁城的三座主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工程。朱由校在工程中大显身手,从起柱到上梁。再到外部装饰,他都亲临现场,仔细指导,高兴了还会当场脱掉外衣,卷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大干一场。

有时他心血来潮,在宫中兴建一些小巧别致的房屋,内设精密的机关。建成后他总是高兴得手舞足蹈,对自己的作品很是得意,找来身边所有的人一-起欣赏。时间一长,他的兴趣过去了,就派人立刻毁掉,再重新建造别的花样,总是在建了拆、拆了建中玩得乐此不疲。

朱由校还喜欢雕刻。他擅长雕琢玉石,颇为精巧。他曾经赐给客、魏二人金印,各重三百两。魏忠贤的印中,刻有“钦赐顾命元臣”数个字,客氏的印中,刻有“钦赐奉圣夫人”数个字,都是他自己刻的。他经常刻制玉石,随刻随赐给身边的宫女太监,不计其数。朱由校登基初期,事实上还有一点政绩。他即位后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及六部,东林党势力较大,公正盈朝。

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孙承宗、袁可立等许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奸臣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制稍显清明。由于杨涟等人在帮助朱由校即位时尽心尽力,因此,朱由校对这些东林党人也非常信任,言听计从。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朱由校在位初期他迅速提拔袁崇焕,天启二年下诏为张居正平反,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在澳广问题上态度强硬,还与荷兰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并且获胜。且有罢矿监、安抚辽东的之举。

但是谁知不久之后就出了事。这时的后宫之中,两颗毒瘤正在悄悄生长。这两个毒瘤就是魏忠贤与客氏。魏思贤原为市井无赖,大字不识,却善于钻营,很快攀上了大太监王安的关系,并结识了当时还是皇太孙的朱由校,朱由校即位后,他的地位自然直线上升,升任司礼秉笔太监。客氏是朱由校的奶妈,其奸诈而贪权,客魏两人很快结成了同盟,成了后宫不可一世的力量。王安等太监在后宫逐渐被排挤,客魏的权力覆盖了整个后宫。

但魏忠贤并不满足,决心成为权倾朝野,名副其实的大太监。一方面,魏忠贤引诱朱由校玩乐,使朱由校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另一方面,魏忠贤与朝堂上的一些文臣如崔呈秀之流相勾结,排挤东林党人,逐渐掌握了内阁和六部。魏忠贤常常趁朱由校在专心制作木器时启奏,这时朱由校总是厌烦地说:“朕知道了,你去照章办理就是了。”

“先帝好驰马,好看武戏,又极好作水戏,……圣性又好盖房,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朝夕营造,成而喜,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或有紧切本章,……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奏请毕,玉音即曰:‘尔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所以太阿之柄下移。”

天启六年,朱由校还命顾秉谦等人修《三朝要典》为魏忠贤等歌功颂德。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不仅残酷地排除异已,而且加深了对百姓的盘剥,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极度黑暗,其时,国内土地兼并剧烈,苛捐杂税繁重,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这必然导致了人民的反抗。天启元年,白莲教在山东揭竿而起,奢崇明、安邦彦起事于西南,天启七年,国内还爆发了山东的徐鸿儒起义和陕西的王之起义。天启年间,朱由校不但面临内忧,还有外患。山海关外,女真叛乱政权步步紧逼。朱由校却听信谗言,不辨是非,即位后罢免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势力逐渐壮大,攻陷沈阳、辽阳,进逼宁远,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同时,荷兰人于1624年登上台湾岛,大明王朝很快又失去了台湾。

天骑七年八月,朱由校在客氏、魏忠贤的陪同下到宫中西苑乘船游玩时,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然后,又与王体干、魏忠贤及两名亲信小大长误水处之小舟荡溪,却妆阵狂风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联人水中,差点被淹死。显被人救起,经过这次惊吓,却落下了病根,多方医治无效,身体每况念下。后来,尚书霍维华进献种“仙药”,名叫灵露饮,说服后能立竿见影,健身长寿。仙药的做法是:用银锅口,内放桶状木瓯,既瓯有蓖,蓖中安长颈大口空银瓶个。用淘净的米按程序添水瓯中,热气透一层,添一层,围在瓶外。银锅之上,扣一尖底银锅,其尖处正对银瓶之口。用水蒸气,尖底银锅外洒冷水,使锅内的蒸气迅速化为水,滴人银瓶。最后取出滴满的一瓶“灵露”,其实就是来的精华。

朱由校依言饮用,果然清甜可口,便日日服用。饮用几个月后,竟得了臌胀病,逐渐浑身水肿,卧床不起。

自从生病之后,朱由校再也无法玩乐,时间长了,也就慢慢开始反思起自己来。终于是良知有所发现,开始注意他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张皇后也逐渐注意起来。

到了天启七年夏,朱由校的病更重了。八月十一日,他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弟弟朱由检人卧室,说:“来,吾弟当为舜。”命他即位,次日,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召见信王,联心甚悦,体觉稍安。”8月乙卯日,天启帝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

《明史卷二十二·天启帝本纪》评价说:熹宗“在位七年,妇寺窃权,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朱由校死后葬于北京昌平德陵。庙号为嘉宗,又称为天启皇帝,卒后谥号为“达天禅道敦孝笃友张文襄武靖穆庄勤哲皇帝”。天启帝朱由校专心致志地盖着他的“官殿”,奸佞们却在悄地挖着他的墙肉,一个出色的木匠,未必是一个成功的帝王,甚至是一个拙劣香庸的帝王,他能建造一座精美的官殿,却让另一座巍峨的官殿轰然倒下,这就是悲剧。

“今人只说天启昏,宠任阉党摒贤能”可谁又曾想过,如果天启真是个一无是处的昏君,那他又凭什么平定“奢崇明之乱“,力挽“辽东危局”呢?说是宠任阉党,不过是东林党人众口铄金之举,倘若天启朝真是宦官专政秉权,那为何东林党魁孙承宗能够始终在任,且颇受圣眷?可见,魏忠贤对东林党的打压完全是得到天启默许的,而打压本身又是有所区判和甄别的。但这种大规模的政治斗争,会有公报私仇的行为是在所难免的。

朱有校沉迷于木匠也是一种帝王策略!

父皇明光宗一月而亡,最后只有几个替罪羊成了刀下鬼,而父皇壮年暴亡的案子,竟然草草收场,不清不楚,这让年幼的朱由校心生恐惧之心。

此时的大明王朝需要的是皇位上有人坐着,至于是谁并不重要,朱由校可不想步父皇后尘!

而朱由校虽然贵为天子,但一年之内历经三位帝王,他的皇位根本就不稳,如果贸然采取强硬措施,难保皇位不会再次易主。

重用宦官,“祸乱朝纲”

重用“九千岁”魏忠贤,这一点最有争议,给朱由校扣上昏君的帽子也正是由于这点。

但是我们如果能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是不便公诸于世的帝王之术。

我们来看看明朝亡国的原因,表面是内部农民起义加上后金的崛起,但究其根本是养不起太多的朱姓藩王和东林党文人的误国,简单点就是东林党人的治国方略导致税收太低,国力日趋下降。

朱由校需要培植另一方势力来制衡东林党,身为帝王,光有忠心爱国的臣子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干实事的能臣,魏忠贤就是这样的能臣。

可能有人要说小编是不是又要给宦官洗白?不可否认,魏忠贤是个绝对的大奸臣,但同时他也是能制衡东林党的能臣!

明末的党争,闹得宫廷内外,朝野上下,专擅横行,天启皇帝继位以后,朋党利益重新组合,不同朋党,相互角逐,都想安排自己的人担任内阁要职,挤进六部七卿,控制六科言路。

国难当头,东林党还在为了权力角逐。朱由校就清楚地意识到,治理国家不能完全依靠文官,需要文官、武官、太监,他们之间相互牵制,这样互相制约,自己的权力才不会旁落。

为了控制朝局,朱由校启用魏忠贤。东林党就和阉党互相掣肘,东林党坚决反对宦官专权,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开始疯狂打击东林党。

《明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五年三月丁丑,谳汪文言狱,逮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削尚书赵南星等籍。未几,涟等逮至,下镇抚司狱,相继死狱中。

还有一种说法是魏忠贤控制了皇帝,让魏忠贤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当时袁崇焕上书说想要在关外屯田为了对抗后金,但。是朱由校思路清晰没有直接同意,而是给出批复,提出一些问题。如何才能平衡好种田和打仗的关系;如何能够让农民在空闲时练兵;如何让军民和谐共处;如何保证粮食能够收上来,等一系列专业问题。从这里能够看出来,他不是一味受魏忠贤控制的笨蛋,只不过心思没有放在正事上。而在对待东林党的问题上,朱由校放纵魏忠贤打击东林党人是为了平衡朝中势力。东林党作为掌控朝政的文官集团,势力很大,皇帝说的话不管用了,朱由校不喜文官对他的控制,因此他对魏忠贤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不过后期的走向已经不受朱由校的控制了。

启用孙承宗、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

朱由校启用了孙承宗、袁崇焕,孙承宗作为辽东前线的最高统帅,在他的领导下,修筑的宁远和锦州防线,努尔哈赤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面,没有敢贸然进攻。就在辽东局势刚刚有所转机的时候,孙承宗被阉党污蔑,愤然离职。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队,开始进攻宁远。明朝总兵官满桂、宁前道参政袁崇焕固守宁远。面对后金军,袁崇焕毫不畏惧,和全城军民共同守城,用红衣大炮击败努尔哈赤。

《明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六年正月丁卯,大清兵围宁远,总兵官满桂、宁前道参政袁崇焕固守。己巳,围解。二月乙亥,袁崇焕为金都御史,专理军务,仍驻宁远。

在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可能受了炮伤,不久就郁郁而终。皇太极继承大位,皇太极为何巩固皇位,他瞄准了宁远和锦州。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皇太极出沈阳,举兵向西,进攻锦州。

当年努尔哈赤打的抚顺、清河、开原、铁岭等都是孤城,这次皇太极打的锦州和宁远不是孤城,是一条防线,是一个整体。你打宁远后头还有锦州,有腹背受敌的危险,关宁锦防线经受住战火的考验。

袁崇焕凭借着关宁锦防线,先后堵住后金军八年之久,使其不得逾越南进,特别是山海关到宁远的防线坚持了22年,袁崇焕死后祖大寿还坚守,一直到明朝灭亡,后金也没有攻下宁远。

我们来看看魏忠贤都有哪些功绩:

魏忠贤首开征收商业税,把国家的税收放在了相对富裕的商人身上,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农民能有口饭也不至于起兵暴乱,天启年间,光是从浙江一带收上来茶贸税,就是前几任皇帝的好几倍。

魏忠贤确实干了不少党同伐异、霍乱朝纲的坏事,说他是大奸臣一点都不为过,但这个奸臣同时也保障了大明王朝,他重用了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等等一批能干实事的文臣武将,连不可一世的清太祖努尔哈赤,都拿这些被启用的武将没有办法。

总结来说,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内治东林党外制后金军,朱由校重用魏忠贤,虽然让他专了权,但确实收到了很高的成效。

更重要是,朱由校躲在了幕后,万一魏忠贤偏离了自己的目标,他可以堂而皇之的走到舞台前,收拾这颗没有用处的棋子,而避免自己直接面对东林党人。

终明一朝,有很多权势滔天的奸臣,但没有一个能凌驾于皇权之上。比如正德年间的刘瑾、嘉靖年间的严嵩,这些人都曾做过“二皇上”,但是当幕后的皇帝发现他们已经失去利用价值,就可以轻而易举的铲除他们。

所以,一时掌权的魏忠贤,也不过是天启皇帝拿来制衡东林党的棋子而已。

结语

虽然朱由校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但论帝王御下之道,他一点也不差。他已经足够小心了,可还是因为“不慎落水”而壮年早逝,如果再给他二十年,保不齐他又会是下一个嘉靖或万历躲在幕后掌控大明全盘。

公元1627年,年仅23岁的天启帝朱由校病逝,死前将皇位传与信王朱由检,并留下“善待皇嫂,忠贤可堪大任”的遗言撒手人寰,可惜崇祯皇帝一生勤勉,只是没有听懂皇兄的忠告,导致明朝亡国的结局。

崇祯十七年,明朝败亡已成定局,崇祯的亲信太监曹化淳在最后时刻说了一句肺腑之言: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面对曹化淳的感叹,崇祯无言以对,最后以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算是对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承诺。

后人对天启皇帝大多数都是误解的,就是因为清朝对明朝的诋毁,天启皇帝虽然没上过学,但是他把明朝治理的仅仅有条。他不光会做木匠,帝王术掌握的也非常好,他也会用人,比他的弟弟朱由检,不知道强多少倍!主要是这位天启帝对木匠这门艺术太而热爱了,一开始重用东林党人是正确的,但是为了能够让自己一心一意的做木匠而重用宦官,最后只能为了自己的私欲毁了大明江山。

参考文献:《明史》等。

更多文章

  • 《水浒传》里宋朝这些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官职,宋朝,水浒传

    读《水浒传》,我们会发现梁山好汉中有些人是来自官场的。《水浒》中常提到的一些官职(如提辖、禁军教头、押司、都头等),到底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级别)呢?套用到现在是多大的官呢?上梁山前谁在朝廷中的官职最大呢?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曾有过官职的地位都很低,大多属于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封官位最高的宋江也只

  • 黄仁宇: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一代女皇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一代女皇,唐朝皇帝

    武则天我开始在美国教书的时候,常感到一类题材,不易处置,武则天也是其中之一。要是从传统的道德立场攻击她,则明知所谓“杀子屠兄弑君鸩母”半系牵强虚构。并且她在不同名义之下主持中国的政局半个世纪,其影响之所及与历代帝王最有流风余韵的相比,并无逊色。所以事实决不会如此简单,可以由我

  • 智勇双全却很淡泊名利 被忽略的后周太祖郭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后周太祖郭威,后周太祖,郭威,皇帝,五代十国

    导语:历史上有很多胸有大志、贤能的君王,他们或智勇双全、骁勇善战,或是有着治理国家的才能,但很少有君王能做到淡泊名利的,哪怕是普通人都很少有淡泊名利这种高风亮节,又何况是九五之尊的帝王,坐拥天下,有如此境界非常的难得。在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虽说他的江山寿命很短,但他在位期间不仅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 为什么说故宫的东华门是鬼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华门,故宫

    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以西是文华殿,迤南为銮仪卫大库。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

  • 朱元璋以为工资发高了 官吏:你发的是钱吗?是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品油价,成品油价格,成品油,油价上调,油价上涨,油价下跌,汽油价格

    公元1368年朱元璋成功创立大明王朝,自唐末数百年后,中原大地终于再次出现了强有力的大一统帝国。从全局看,洪武时期的明朝治国理政方面可圈可点之处不胜枚举。但帝国衰弱的病根往往源于其诞生之初的不足,只是很多问题乃至结构性矛盾会被蒸蒸日上的发展暂时掩盖。明朝社会“流氓化”的背后,

  • 唐玄宗到底有多少个嫔妃?传说中有四万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玄宗嫔妃,嫔妃,后宫,唐玄宗

    我曾有一个宏愿,统计历代皇帝老婆的多少,编个“帝王嫔妃数量排行榜”。折腾了几年,排行榜没搞出来,倒是了解了一些皇帝的婚姻状况。比如有一种说法,唐玄宗有四万个老婆。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唐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

  • 分明是永乐朝第一谋士 何被污名化为大明“妖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姚广孝,朱棣,明朝

    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朋友一定听过这么一句话:乱世和尚关门避世,道士下山救世。比如历史上曾经创造大功业的姜子牙还有张良都有修道背景。和尚一般是太平时期粉饰太平,一旦遭遇动乱就关起门来念经度日,即便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这种和尚参与乱世安定的事件,但是只是匹夫之勇,对于历史格局的影响微

  • 打倒新沙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社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打倒新沙皇,俄罗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珍宝岛事件,珍宝岛

    打倒新沙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1969年3月4日社论三月二日,苏修叛徒集团出动武装部队悍然侵入我国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人员多名。这是苏修发动的一次极为严重的边境武装挑衅,是苏修制造的一次疯狂的反华事件,是苏修社会帝国主义豺狼本性的又一次大暴露。中

  • 没有秦始皇中国会变成欧洲 就没今天的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统一中国

    有一种说法,如果没有秦始皇,中国就会变成欧洲一样,四分五裂,全是一个一个的小国家,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没有秦始皇中国不会变成欧洲。首先如果没有秦始皇,那么中国古代也一定会有齐始皇、楚始皇、赵始皇等等的始皇帝开统一帝国之先河。相比于欧洲或者印度,中国统一是必然。中国文明起源和西方截然不同。中国文化起源

  • 从汴州到北宋都城开封府,成也开封败也开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宋都城,开封府,北宋都城开封府

    河南省开封市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曾当过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以及金朝后期的国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东京汴梁主要是和北宋王朝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北宋的开封“太平日久,人物繁阜。……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季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结飘香。…&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