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巴尔干猛虎南斯拉夫也走向解体 最终一分为七国

巴尔干猛虎南斯拉夫也走向解体 最终一分为七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97 更新时间:2023/12/14 12:04:33

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从从古至今都很混乱,近代更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就是从这里点起来(塞尔维亚族青年刺杀奥匈帝国储斐迪南大公),被称为“欧洲火药桶”,这里随时都能引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近代这里是奥斯曼帝和奥匈帝国的附属地,沙俄也在积极争夺这个地方,可谓是四战之地。

而二战后巴尔干半岛相当一部分地区,都被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统合到一起,从这方面看,铁托是一个非常有手段的强人,然而南斯拉夫内部太复杂了,在宗教和化上的对立,各个民族都有矛盾,离开了强人,分裂是必然的。

南斯拉夫分裂成几个国家?

1991年,世界最大的事件是苏联解体成15国,其影响波及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解体。

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分裂为南联盟、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南联盟2003年重定新宪法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2006年6月3日黑山独立,塞尔维亚失去出海口变成内陆国,2008年科索沃“独立”(至2016年未加入联合国)。斯洛文尼亚只有一个小港为是前南最富的国家?

南斯拉夫的历史

1971年,南斯拉夫独裁者铁托访美,美国总统尼克松接见。

在1977年8月30日至9月8日,85岁高龄的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来访华。

一战后南斯拉夫效仿苏联,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成立,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原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组成(两个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铁托统治时期,奉行和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努力发展经济,但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1980年,强人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各族离心趋势开始明显。

前南斯拉夫联邦

1991年到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均发生了武装冲突,波黑发生了惨烈的内战。1992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宣告解体。随后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分别以多数票表决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塞尔维亚和黑山联邦国家正式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盟从此不复存在。2006年,黑山就是否维持单一国家,还是分裂为两个独立的国家举行公民投票,独派以微弱优势获胜,黑山正式独立。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

在看看前南斯拉夫解体后,斯洛文尼亚在2004年加入了欧盟,在2007年正式加入了欧元区,早已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2016年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21000多美元。克罗地亚,在2013年加入了欧盟,2016年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2000美元。黑山共和国2016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700美元,马其顿2016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5200美元。黑山和马其顿正积极申请加入欧盟。波黑也开始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前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其各地区经济发展上的严重不均衡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吧。

南部斯拉夫人

前南斯拉夫不仅民族宗教矛盾复杂,而且各加盟共和国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在解体前的1990年,前南斯拉夫联邦的人均社会产值约为3600美元。1990年,斯洛文尼亚的人均社会产值约为7600美元,属于最发达的共和国。1990年,克罗地亚为人均社会产值为4400美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塞尔维亚共和国经济上属于全联邦的平均水平。1990年,波黑人均社会产值为2500美元,最南部的马其顿共和国(北马其顿共和国)人均社会产值为2400美元,黑山共和国人口最少,经济上也是属于欠发达地区。前南斯拉夫强人铁托(克罗地亚族)在世时,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依旧没有解决好前南斯拉夫联邦经济北强南弱的极为不均衡的状况。并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前南斯拉夫联邦在没有解体前的总面积也仅仅是26万平方公里,并不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国家。从建国到解体,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一直没有彻底解决。

南斯拉夫地处南欧,靠近西欧,是冷战时华约对抗北约的前沿阵地。南斯拉夫的邻国,顺时针方依次是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意大利。其中奥地利在二战后成为永久中立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是社会主义朋友,只有希腊和意大利是敌人。

南斯拉夫面积25.58万平方公里,是巴尔干半岛面积最大的国家,半岛上除南部的希腊外都是社会主义,南斯拉夫堪称半岛的王者。

南斯拉夫分成了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科索沃7个国家。

1、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萨拉热窝;

2、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萨格勒布;

3、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

4、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铁托格勒,现改名为波德戈里查;

5、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贝尔格莱德,包括两个社会主义自治省:a.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首府普里什蒂纳;b.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首府诺维萨德;

6、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卢布尔雅那。

7、科索沃共和国,首都普里什蒂纳。

南斯拉夫解体,克罗地亚为何占据大部分海岸线?

环视欧洲的版图,有两个国家的形状“霸道”得让人难以置信,而凑巧的是它们都位于巴尔干半岛之上,其中一个是希腊,另一个是克罗地亚。希腊的“另类”体现在与邻国土耳其的海域划分上,介于两者之间的爱琴海里坐落着2500余座岛屿,但其中的2400多座属于希腊,也就是说土耳其人游个泳的功夫就可能误入希腊的领海。而克罗地亚的“别致”则更多地体现在其自身的形状上,从地图上看占据大部分前南斯拉夫的海岸线?

克罗地亚在上世纪还是南斯拉夫联邦内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如果看地势图的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克罗地亚境内的三个板块:东北方的大平原斯拉沃尼亚、沿海的平原达尔马提亚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迪纳拉山脉。如今克罗地亚的位置,显然是跳过了中间的迪纳拉山区,直接将两侧的平原连在了一起。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地缘构造,与克罗地亚复杂的历史变迁脱不开关系。

在罗马帝国时期,巴尔干半岛上民族林立,但基本都匍匐在罗马军团的短剑和盾牌之下,所以当时无所谓宗教和领土纠纷。进入中世纪以后,源自意大利半岛的威尼斯共和国崛起,与此同时天主教也随着商人和船队流向海外。在经过多轮政治洗牌之后,威尼斯攫取了亚得里亚海东岸的达尔马提亚,也就是今天克罗地亚的沿海平原部分。而东北部的大平原斯拉沃尼亚则被陆地强权匈牙利王国占据,所幸两者均信奉天主教,这也使得后来的克罗地亚在宗教信仰上少了一些分歧。

进入16世纪,来自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帝国开始强势崛起,土耳其人在跨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之后将伊斯兰教引入巴尔干半岛。在这期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伊斯兰化,而这样的宗教争端直到数百年后的南斯拉夫联邦时期也未能消弭。公元1683年,奥斯曼帝国围攻维也纳失败,天主教神圣同盟随即展开反攻,几经拉锯之后双方达成均势,天主教的势力范围局限在今克罗地亚地区,而伊斯兰教则止步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近代以后,奥斯曼土耳其逐渐变得自身难保,同时奥匈帝国开始对巴尔干半岛诸国虎视眈眈。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成该地区又一轮的版图重组,得益于奥匈帝国的解体,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组成南斯拉夫王国。可惜这个短命的王国仅仅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纳粹侵入之后王国随即土崩。此后在铁托的带领下,南斯拉夫人展开了长年累月的游击战争,战后南斯拉夫联邦成立。

该联邦包含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马其顿和黑山六个加盟国,但由于宗教和历史原因最终解体。由于南斯拉夫联邦持续时间将近半个世纪,所以各加盟共和国内都有不少其他族群的民众。当时来讲塞尔维亚人信奉东正教、波黑人信奉伊斯兰教、克罗地亚人信奉天主教,故而在独立之初,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人迫切希望能够联合波黑境内的塞族群体,并最终加入塞尔维亚共和国。如果此举成行,克罗地亚的形状绝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因为塞族人控制的区域占到克罗地亚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面对来自内部的分裂,克罗地亚进行了坚决反击,历时五年的内战结束后,克罗地亚恢复加入南斯拉夫联邦之前的国界。我们今天看到克罗地亚接近垄断前南斯拉夫海岸线的情况,实际上是数百年来克罗地亚人不断用铁和血浇灌而成的。

前南斯拉夫分裂成七个国家告诉了我们什么?

曾经繁荣、富强、政治独立、不结盟的领袖、第三世界楷模的南斯拉夫,到科索沃独立,大大小小分成七个国家。可悲,可怜啊如果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独立还可接受的话,那以后的波黑,黑山,马其顿的独立就不可理解了,他们可是同宗同族的塞尔维亚人。错误的民族政策造就了多个民族,使塞尔维亚族失去了凝聚力,错误自治政策祸害无穷。错误的民族政策与民族自治区政策有什么关系?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实行民族自治区,本身就是一种稳固国家的简单方法,俄罗斯西班牙印尼等国均有运用。至于少数民族搞分离,那是民族主义的副作用,家常便饭尔。

前南斯拉夫民族分布

塞尔维亚族、马其顿族、黑山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以及波斯尼亚人从族源上都属于南部斯拉夫人。然而塞尔维亚族、马其顿族、黑山族多信仰东正教,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多信仰天主教,历史上受西欧影响较大,波黑的波斯尼亚人则信仰伊斯兰教(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一部分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改信伊斯兰教,前南斯拉夫铁托时期,将信仰伊斯兰教的斯拉夫人从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中分离出成为了波斯尼亚人)。

超模Jenna-Jenovich(珍娜·詹诺维奇)是拥有塞尔维亚血统女孩儿的代表,178CM的身高,再加上女神般的颜值,她所呈现出来的美,既时尚又让人看起来充满了力量的感觉。

欧洲内部有分离主义倾向的地区

南斯拉夫的分裂,与大塞尔维亚主义在铁托死后的急剧复活和恶性膨胀息息相关,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以及波黑克罗地亚的民族聚居地位不等的问题,其实是被米罗舍维奇拿来当做煽动群众的噱头,以实现其个人野心罢了。对于很多多民族国家来说,少数民族的向心力始终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西班牙的巴斯克和加泰罗尼亚,英国的苏格兰,法国的科西嘉,俄国的车臣,加拿大的魁北克,印尼的班达亚齐,印度的旁遮普阿萨姆泰米尔,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等等,哪个安生过了?目前来说,实行民族自治区域制度,是一种最为实际的方法,而对于分离势力,则要依靠国家中央掌控的军队来镇压。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分裂,与其军队自身的站队分裂有关,军队都去支持米罗舍维奇和叶利钦去了,这个国家不分裂才怪。下面小编就来聊聊前南斯拉夫是如何分裂成七个国家的。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分别被德国、意大利占领,南斯拉夫王国解体。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和军队,击败法西斯,并于1945年11月29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实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

1956年,铁托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埃及总统纳瑟三人在布里奥尼岛发表声明,支持不结盟运动,并于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首次高峰会。

1963年,南斯拉夫通过新宪法,并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联邦”)。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两个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

1980年,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开始走下坡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由于政治背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上的差异致使各成员国深层次矛盾很尖锐。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各民族开始各自争取自治和独立。

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宣布独立。

1992年4月,波黑宣布独立,“南联邦”解体,未独立的塞尔维亚、黑山等两个加盟国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

1995年,代顿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宣告波黑战争结束,波黑正式独立。

1998年,南联盟政府指责塞尔维亚境内科索沃自治省的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美国及其盟国指责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了大批阿族居民,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对南联盟制裁。虽然从法理上科索沃依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并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担保,不支持科索沃独立,不会分裂南斯拉夫,但是实际上脱离了南斯拉夫以及塞尔维亚的管辖。

1999年,以南联盟政府拒绝执行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协议为由,美国领导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空袭78天。6月,南联盟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分别以多数票表决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南联盟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南斯拉夫联盟从此不复存在。

2006年3月,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国际战争罪行法庭接受审判时,在囚禁室突然逝世。

2006年5月21日,黑山就是否维持目前的单一国家,还是分裂为两个独立的国家举行公民投票,独派以55.4%的微弱优势决定终止与塞尔维亚的联邦关系。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塞黑”解体。

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塞尔维亚。除塞尔维亚、俄罗斯和中国外,目前获得了108个国家和地区的承认。

2010年7月22日,国际法院就科索沃案发表咨询意见,认为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宣布独立“不违反国际法”。

2016年8月5日,科索沃首次参加奥运会。

其中最尖锐的就是住在科索沃地位阿尔巴尼亚族和塞尔维亚族之间的冲突,矛盾不可调和。

黑山可以独立,为何科索沃就不行?

简单说就是为了争夺科索沃地区的主导权,而且争夺已经有几百年历史,阿尔巴尼亚人在科索沃占绝大多数,但科索沃却被塞尔维亚人控制,1989年东欧剧变后,南斯拉夫加盟国纷纷独立,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纷纷脱离南斯拉夫,只剩下加盟国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共同组成南斯拉夫联盟,也就是的“南联盟”。

1981年3-4月,由阿尔巴尼亚交流教授在普里什蒂纳大学培养出来的阿族大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建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示威群众首先同警察发生冲突,许多学生被捕,塞尔维亚当局派军队对科索沃临时实行军事管制。这样导致科索沃的塞族同阿族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常常酝酿成流血冲突。塞尔维亚人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圣地,是塞族文明的摇篮,视为民族发源地,在古代也诞生过塞尔维亚人建立的大帝国。出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的感情,塞尔维亚不能放弃科索沃。而从种族的角度来看,科索沃已越来越阿尔巴尼亚化了。到1991年,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只占总人口的11%,而1961年时塞尔维亚人的比例尚占27.4%。1987年米洛舍维奇访问科索沃时,呼吁当地塞族居民不要因为生活困难而离开这块土地。占人口少数的塞族人日益感到孤立和受排斥,阿族人则努力争取政治上的支配地位,民族矛盾不断加剧。

而且认为阿尔巴尼亚人只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这里时,因改信伊斯兰教被迁徒过来的,所以塞尔维亚人是不可能放弃“祖坟”所在地科索沃。而且从法理上,科索沃只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主权在塞尔维亚;而黑山共和国不同,黑山只是南联盟的加盟国,有很大自主权,可以通过公投脱离南联盟,2006年黑山共和国举行全民公投,以55%的微弱优势投票通过脱离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独立,成为联合国第193个主权国家。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爆发了科索沃战争,最终导致科索沃脱离南联盟的掌控。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独立,目前已经被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承认,虽然俄罗斯、中国因为自身利益不承认。尽管塞尔维亚立宪确立科索沃地区是塞尔维亚一部分只是纸上谈兵,科索沃已经成为实质上的独立国家,而塞尔维亚也因失去黑山共和国,没有了出海口,成为巴尔干半岛上的内陆国家。

南斯拉夫分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民族问题是分裂的根源!虽然南斯拉夫那地方居住的都是斯拉夫人,但属于不同的分支,相互之间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等都有差异;但当政者又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民族矛盾,矛盾越积越多就自然解体了;不能怪罪美国等西方演变因素,主因还是他自己的问题;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南斯拉夫分裂带来的

南斯拉夫的实践告诉我们,民族自治不等于民族独立,民族平等也不等于绝对的“权利平等”,更不等于国家放弃权力。应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上实行民族自治,在强调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发展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帮助支援落后民族和少数民族,而不应损害发达地区的民族利益。在民族关系上追求绝对平均主义或认为地削弱某个民族的做法会造成新的民族不平等或民族歧视,从而加剧民族矛盾。同时,也不应渴求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绝对一致和均衡。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地理条件、人口、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一个国家内出现的地区差异是很自然的现象。要解决经济桑的发达和不发达咋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外部势力的支持和干预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南斯拉夫一些共和国的”民主势力”是西方国家长期培养起来的,他们很早以前就从国外得到支持: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的独立事先得到外国的承诺;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的分立主义越闹越大,也是与外部势力长期渗透和支持分不开的。南斯拉夫为了促进科索沃的文教事业,主动发展与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的关系,加强同阿尔巴尼亚的文化交流。1981年至1985年的5年内,阿紫科索沃任教的来自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的教师达237人,一般学校的教材有20%来自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科索沃派往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的进修生183人。问题的更严重性还在于,有关组织和负责人对大量利用阿籍教师和阿尔巴尼亚国家的教材缺乏必要的审查和选择,这就为塞进民族沙文主义等内容打开了方便之门。

南斯拉夫为何一分为七?最本质原因在于,铁托死前的两个致命错误

在苏联解体后,当时欧洲强国,巴尔干猛虎的南斯拉夫也走向解体,最终一分为七,成了七个小国家。而至今很多人都在反思,苏联因为经济而解体,而南斯拉夫不穷为何也走向解体呢?其实本质原因在于铁托死前的两个致命错误。

从近现代史来看,南斯拉夫联盟的真正缔造者就是强人铁托。在二战期间,南斯拉夫被德国吞并,是铁托领导了反法西斯的斗争,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独立,建立了稳固的南斯拉夫联盟。南斯拉夫最强盛时期,人口超过3000万,GDP发展迅速,成为当时欧洲仅次于苏联的强国,被称为巴尔干之虎。但是铁托死后10年,这么强大的国家就土崩瓦解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本质上是铁托生前的两大致命错误。

第一个,打压塞尔维亚人。

铁托在建立南斯拉夫时,其主体的民族依然是塞尔维亚人,当时的占比能达到45%,按照正常的理论来说,一个国家的稳固必须不断加强主体民族的实力或者人口。就像俄罗斯不断增强俄罗斯族人,印度不断增大印度斯坦人的实力一样,这样国家才能稳固,稳定。

但是因为铁托出生于克罗地亚,因此,在民族政策上采取了打压主体民族的政策。其当政的几十年,塞尔维亚人受到打压,人口占比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不断下滑,在解体前,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占比只有35%,没有办法形成绝对优势力量。因此,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闹独立时,没有力量阻止,这一点铁托错误之际,埋下了解体的祸根。

第二个错误,轮流总统制度。

铁托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南斯拉夫总统,实行绝对的威权统治,但是其在死前,为了维护自己出生民族克罗地亚等的利益,搞了一个轮流总统制度。规定在南斯拉夫联邦几大主体内部,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中实行轮流坐庄的原则,也就是南斯拉夫总统各民族轮流做。

这一点也是相当致命,想一想每一个上台的民族,一旦当了总统,都会不遗余力的提升自己民族的力量和发展,使得地方或者加盟共和国力量尾大不掉,直接能够跟中央政府抗衡,这也是推动南斯拉夫走向解体的最关键原因。

在苏联解体后,实力强悍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首先发难,搞独立,其力量可以跟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抗衡,最终导致分崩离析。所以铁托创造了南斯拉夫,其实也是其毁了南斯拉夫,因此,铁托既是南斯拉夫的英雄,也是南斯拉夫的罪人,堪称是南斯拉夫解体的罪魁祸首。

独裁统治,生活奢靡,却很怀念他

他是南斯拉夫的创建者、毁灭者

铁托或是一位口碑最好的独裁者

昔日的南斯拉夫,自铁托去世后,早已分崩离析。但人们面对今昔生活的巨大反差,部分人仍然非常怀念这位政治强人和他执政时的铁托时代,都认为那是一段黄金般的岁月,活得很有尊严。

那么,铁托治理下的南斯拉夫究竟是什么样朝代,为什么能让人们念念不忘呢?

二战之后,在那个东西大国冷战的年代,许多亚欧小国只能选边站队。但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联邦,却坚持自己特立独行,敢于和老大哥斯大林翻脸,成为国际上少有的不结盟红色政权。在美苏冷战中,世界各国纷纷站队,两拨人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但他统治的南斯拉夫确是一个例外。政治上不与任何人结盟,他可以跟西欧和美国做生意,也能跟苏联做生意。苏联和美国也都没有采取政策来打压它。

南斯拉夫时期生产的yugo汽车

不同于同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效仿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铁托治下的大南斯拉夫早早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体制,土地私有,允许发展商业旅游业,允许百姓外出务工,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农业人口从战后初期的77%降到30%左右。仅短短20年时间,南斯拉夫就实现工业高度发达,年工业增长率达到9.1%。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6.5%的增速稳定增长。到1976年,全南斯拉夫36%的家庭拥有自己的小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机,每2.1个家庭拥有一台电冰箱。恩格尔系数从1952年的54%下降到1976年的32%。在上世纪70年代末,整个联邦人均国民收入已经高达1500美元,让当时不少中等发达国家的民众都羡慕不已。如此高的生活水平不但远远高于同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和西欧发达国家比也不逊色,不仅如此,南斯拉夫还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医疗保障体制先进,体育娱乐产业发达。对于二战以前欧洲较为贫困的地区,南斯拉夫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与铁托个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就这样,到1976年时,整个南斯拉夫国家中,已有36%的家庭拥有小汽车,56%的家庭购置了电视,冰箱家庭拥有率也高达48%。代表食品支出占比的恩格尔指数,从战后的0.54降到了0.32。

不仅如此,当时的南斯拉夫还有免费的义务教育,以及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文化娱乐及体育产业,也十分发达。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南斯拉夫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科索沃以及马其顿五个国家组成,相当于一个MINI的苏联。按说民族和宗教信仰不同,很难保证不发生冲突和矛盾。但在铁托时代,各个国家之间却能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比如南斯拉夫的初创者塞尔维亚,他们基础雄厚,人口众多(南斯拉夫一半人口),宗教信仰以东正教为主,而铁托出身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却是天主教国家,马其顿虽然是东正教国家,但却处处以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后裔自居,至于波黑更是穆斯林、东正教、天主教共存。

但铁托建立了南斯拉夫以后,各个民族却能和谐共处几十年,直到他去世。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铁托个人崇高的威望和强大的权力,让各个民族不敢生出分裂野心,第二,铁托当政期间南斯拉夫人民生活富裕,没有必要分裂,第三,铁托执行平均主义,对待各个民族十分平等,比如说铁托要是在塞尔维亚建个工厂,不管有没有必要,马其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也的建一个。虽然浪费,但是大家心里舒服。这样一来,虽然大南斯拉夫时期也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都在可接受范围以内,就民族团结而言,铁托非常成功。

南斯拉夫的外交政策打上了铁托个人的鲜明烙印,尤其是与苏联的关系。1948年更是发展到撕破脸的地步,从后来公开的资料来看,苏南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在苏联,这也是为什么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主动道歉缓和两国关系的原因,但是后来随着匈牙利“纳吉事件”、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问题,两国关系起起伏伏,直到铁托担心自己去世以后国家无人可以对抗苏联才主动缓和与苏联关系。除此以外,南斯拉夫与当时的中国政府关系也很糟糕。

出身平民家庭的铁托却生来具有一副小资的心肠,他崇尚优越自由的生活,这也导致他对苏联那一套僵化的体制不感兴趣,但是“慈父”斯大林就是要把他的父爱强加给铁托,严重伤害了铁托的自尊,最终导致南斯拉夫和慈父决裂,而南斯拉夫国内复杂的形式也让铁托明白,苏联那一套在南斯拉夫根本行不通。

在铁托执政南斯拉夫的数十年里,他不仅变成了大富豪,而且还过着帝王般的奢靡生活,是一个十足的花花公子。从克罗地亚黄金度假海岸,乘坐渡轮行驶20分钟就到了布里俄尼岛,这是一个由14个岛屿组成的群岛。这个群岛在铁托执掌国家政权30年中,一直是他的私人娱乐场。铁托每年有6个月的时间是在这些岛屿上度过的。他平时不是整理花园,就是到海边钓鱼。总之,铁托享受着一种百姓做梦也想不到的豪华生活。

铁托喜欢收藏宫殿、珠宝、名马、豪华汽车、游艇、古董武器、珍本古书、古代手稿和名画。他还喜欢收藏世界名表和名贵宠物狗,各国名酒和顶级雪茄。除了这些雅致的爱好之外,铁托的另一个独特爱好是收集各国的权杖和勋章……

虽然铁托个人生活奢靡,作风不检点,甚至有些粗暴,但比起同期的政治强人,他更有长远眼光,也更精明,他牢固垄断政治权力,却采用了开明专制的治国方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让百姓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对于起家的政治老人虽然防备却也没有大肆屠戮,民族政策看似笨重,但效果显著,外交政策虽然强硬但也不僵化,此外,他虽然生活腐败,占据了大量的资源,但却没有留给自己的子女,也没有让自己的子女继承权力。可以说,他是20世纪口碑最好的独裁者。

到1974年时,南斯拉夫陆军达到60万人,装备有1100多辆坦克,600门反坦克火炮以及1400辆装甲车和各式大炮9000多门。还有反坦及防空导弹团,海军拥有1.1万人80多艘舰艇,空中力量装备有600多架飞机3.2万人。

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被周边国家称为“巴尔干之虎”。这自然是对人民富足、国家独立、军队强大的南斯拉夫的溢美之词。

斯洛文尼亚是前南斯拉夫分裂出来最富的国家

斯洛文尼亚,地处阿尔卑斯山脉东南麓,迪纳拉山脉北侧,是一个森林国家。斯洛文尼亚人属于斯拉夫人,阿尔卑斯山阻隔了意大利人与斯拉夫人,不过当初罗马帝国东扩,还是将基督天主教永久留在了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面积2.03万平方公里,约为重庆市的1/4,人口只有200多万,约为重庆市的1/14。

来看斯洛文尼亚的海岸线,位于威尼斯湾,只有短短46公里,这是如何形成的?

其实威尼斯湾乃至亚得里亚海东岸,在古典时期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来自意大利的政权统治。因巴尔干半岛西侧的迪纳拉山脉阻挡,半岛上的民族竞争不过来自意大利方向的民族。

二战之后,意大利痛失亚得里亚海东岸领土和众多岛屿,当时南斯拉夫军队已经攻占威尼斯湾东北部重镇的里雅斯特,如果能保持这个格局,今天斯洛文尼亚的海岸线将增加不少。

随后英美给南斯拉夫施压,战胜国的两大阵容做下来谈判,结果是南北分治,将的里雅斯特分为北部的A区和南部的B区,英美驻军A区,南斯拉夫驻军B区。

A区面积222.5平方公里,人口26万,B区面积515.5平方公里,人口约7万。总的来说,英美占地少人口多,南斯拉夫占地多人口少。

后来英美将的里雅斯特A区交给联合国托管,1954年联合国将A区还给意大利,还称的里雅斯特。

至于的里雅斯特B区,南斯拉夫允许意大利人归国,同时就近迁入大批斯洛文尼亚人与克罗地亚人。1975年意大利承认B区属南斯拉夫,如今分属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占据靠北的部分,这也是该国唯一的出海口,改名科佩尔。

捷克、奥地利、甚至德国东南部的慕尼黑,与地中海方向的货物来往,需要绕过阿尔卑斯山,那么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就是最佳选择。斯洛伐克、匈牙利与地中海方向的货物来往,同样走的里雅斯特是是首选。

斯洛文尼亚的科佩尔,就在里雅斯特港难免,斯洛文尼亚人因地制宜,在这里修建海港,又修建连接港口的铁路和公路。

在南斯拉夫解体出的七国中,斯洛文尼亚面积和人口都不算多,却是人均GDP最高的国家,这与科佩尔港密切相关。

比起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斯洛文尼亚科佩尔港有一大优势,因为通往的里雅斯特港的铁路和公路,很长一段修筑在阿尔卑斯山上,路线曲折且速度缓慢。通往科佩尔港的铁路公路,则是经过多瑙河中游平原,路线短速度快。

小国家往往一个港口就能带动一个国家起飞,新加坡、斯洛文尼亚都是如此。

前南斯拉夫最穷的国家黑山

这个国家就是南斯拉夫比较悲催的加盟共和国波黑,全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整个加盟共和国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400万,是南斯拉夫内比较大的国家了。而为何说波黑比较悲催呢?

主要是波黑在南斯拉夫时期就比较穷,属于最穷的加盟共和国,跟马其顿基本上属于一个阵线。而且在南斯拉夫解体的时候,波黑寻求独立,还爆发了激烈的战争,造成国内破坏程度很大,整个的损失很大。所以,波黑从独立后来时,就是最穷的之一。

不光如此,波黑悲催的第二点表现就是出海口,我们看到南斯拉夫解体地图,波黑面积虽然很大,整个一大块,但是沿海却被兄弟国克罗地亚基本上给堵死了,出海口本来一丁点没有,还是邻国觉得可怜,施舍了20公里海岸线。但是海岸线基本上只能看不能用,整个20公里还被克罗地亚的岛屿堵死,悲催至极,这也许就是波黑一直穷困的原因。

而悲催的第三点表现就是波黑的民族问题,现在波黑是南斯拉夫原来加盟国中民族问题最复杂的了,整个波黑有三大民族,波什尼亚克族,占比43%,还有塞尔维亚族占比30%多,克罗地亚族,占比超过15%。这三个民族势均力敌,又是说着三种语言,同床异梦。

尤其是塞尔维亚族,一直想要独立,加入塞尔维亚,为此,陷入长期的内战,死伤无数。塞尔维亚族还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国,大有独立之势。后来还是相互妥协,才暂时留在一起,成立了联邦共和国。但是内部矛盾还是存在,谁都想当老大,当国家元首。

因此,在成立联邦共和国后,搞了一个方案,成立了最高决策组织主席团,这个主席团设置三个主席,三个主席都是国家元首,地位一样。而且这三个人分别来自波什尼亚克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而且采取回避选举的形式,选举三个主席,好比塞尔维亚人选举克罗地亚的主席,波士尼亚再选举塞尔维亚的主席。

而且这个主席团,三个主席为了公平,采取轮流坐庄的原则,每个民族的主席做8个月,轮流坐,2年一个来回。因此,你到波黑去访问,一年之内可能你会遇到3个国家元首,堪称世界上最奇葩的体制了。

2016年,四川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在成都会见来川出席第十六届西博会的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多迪克一行

而更加危险的是,这种制度就是当年铁托死前创立的,当年南斯拉夫就是各民族轮流坐庄,使得各个民族势力膨胀,最终走向解体。所以再这么下去,波黑重蹈覆辙,分成3个国家也未可知啊,所以波黑堪称南斯拉夫最悲催的国家一点也不为过啊。

前南斯拉夫独裁者米诺舍维奇死无葬身之地

素以“巴尔干屠夫”闻名的前南斯拉夫总统米洛塞维奇,2006年3月11日被发现陈尸在牢房床上。米洛塞维奇一手煽动巴尔干冲突情势,造成超过二十万人死亡,高达三百万人无家可归,造成南斯拉夫经济彻底崩溃。

负责审判其战争犯罪和种族屠杀罪行的的海牙联合国特别法庭发表声明说,“米洛塞维奇于三月十一日在色文宁金的联合国羁押设施牢房床上被发现已无生命迹象。”

声明又说:“警卫立即通知羁押设施值勤官员和医官,医官稍后证实米洛塞维奇已死亡。”

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战犯法庭已针对这起暴毙事件展开调查。法庭下令进行解剖和提出毒物化验报告。声明又说,米洛塞维奇的家属已接获通知。

六十四岁的米洛塞维奇因在一九九○年代爆发的巴尔干战争期间所扮演的角色,被控逾六十项战争犯罪和违反人道罪名,他自二○○二年二月起接受联合国法庭审判。米洛塞维奇还被控与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五年波士尼亚战争有关的种族屠杀罪名。

作为前南斯拉夫总统,因在任时对国内人民进行大屠杀在而在国内外臭名昭著,被国内很多人所鄙视、所痛恨。由于担心米诺舍维奇死后被国内人民鞭尸,有关方面及米的家人根本不敢把米诺舍维奇的尸体运回国内安葬。据了解,米的妻子及其家人以及他生前的死党希望将其尸体运到俄国进行安葬,这真是米诺舍维奇生前做梦也想不到的结果吧!昔日帝国之君落到如此悲惨地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更多文章

  • 《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 但却是彻底失土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尼布楚条约,不平等条约,失土条约,康熙皇帝,清朝

    平等条约的失土条约《尼布楚条约》可以说是清朝签订的第一个近代边界条约,中国历史课本上一直写这是一个平等条约,如果从西方的法律来界定,这个确实是一个平等条约,因为这个条约是双方共同商议签订的,不存在谁强迫谁,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签订的双方是平等的,但是如果从条约内容上来看,《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失土条约更

  • 明朝皇帝“昏君”辈出 不如清朝勤勉为何撑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皇帝,明朝昏君

    中国古代五千年文明,朝代不断更迭,而评价王朝的好坏,优劣,往往是看其在位皇帝是否是勤政爱民的明君,否则国家灭亡就很快。比如说,秦二世,隋炀帝等等,但是奇怪的是,整个明朝皇帝大多昏庸荒唐,但是,明朝为何还能撑300年不灭?还创造了南征北战少有败绩的成就?“明朝皇帝个个荒唐”在大

  • 德国人拉贝虽然是纳粹党员 是将被中国人铭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拉贝,拉贝日记,南京大屠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以德日意为轴心国的法西斯政权向世界发动了战争。法西斯的恐怖思想影响着他们的支持者。但是在这些人之中,也有一些不甘堕落,实行人道主义,充分展现了人类光辉的一些人。在欧洲有着辛德勒,德国纳粹党员,一名商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保护了千余名的犹太人不受迫害。在中国也有一位德国纳粹党员,也

  • 奇葩的朝代产奇葩的皇帝,为何明朝会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帝,明朝皇帝,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从朱元璋到崇祯帝一共传了16代),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明朝奇葩何其多,其中连明朝皇帝都一样逗比,今天我们来看看这16位明朝皇帝都如何奇葩。其实哪个朝代还没有个奇葩皇帝呢?只是明朝有点多。明朝为什么是16代的,笑闻主要归功于朱元

  • 中国历史究竟有多长? 5000年,3500年还是2100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朝代,历史朝代,历史朝代顺序表,朝代名称来历

    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是人类古文明唯一延续到今天的文明,是国人从小就受到的教育。然而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这实际上是最近的事情。因为中国在近代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才出土的文物,才让“世界”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就中国历史而言,原本世界承认中国的历史是在商被证明后的

  • 太后怎么称呼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后,皇帝,皇上

    唐朝唐朝的礼法没有后世那么严格冷酷。如果感情亲密,非正式场合可以像平民人家一样叫儿、我儿、几郎(排行)、名字或者乳名。皇子公主对父母的称呼也是这样,可以直接叫阿耶阿娘。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或者感情疏远,就应该叫得正式一点,皇帝、陛下都可以。皇上在唐朝是非常正式的书面用语,万岁则是拍马屁用的,日常一般

  • 万岁其实很短命 中国皇帝平均寿命还不及普通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皇帝,中国皇帝寿命,中国皇帝列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表面上中国皇帝权力巨大,荣耀无比,实际上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有以下事实为证:第一,在中国社会中,皇帝的平均寿命最短,健康状态最差有人作过一个统计,中国历代皇帝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二百零九人。这二百零九人,平均寿命仅为三十九点二岁

  • 月牙铲家族实录:戏说明朝朱老板们的黑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皇帝,明朝皇帝列表,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十年前,一部《明朝那些事儿》火遍了大江南北,引发了一股经久不息的“明朝热”,无数书友高喊着“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的口号加入到浩浩荡荡的“明粉”大军当中。所以,在敲下这篇文章之前,先去给自己买了一块钱的意外险,毕竟今天我们要扒

  • 魏晋南北朝隐士的数量巨大,没有工作怎么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隐士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隐士,数量绝对是世界之最。有机会或有条件出仕的士人选择远离社会政治活动,游走于社会边缘,隐士便由此而来。实际上,中国历朝历代都不缺隐士,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致使一时间隐士数量空前增长,这时的隐士不再是隐居山林自娱自乐了,更多的是看破世事无奈后的悲凉,那么

  • 康熙微服私访纯属戏说 所谓的微服私访劳民伤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微服私访,康熙,微服私访

    康熙微服私访记是真实存在的吗?细说真正的微服私访!在高度专制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康熙微服私访可以说是最荒诞的民间历史,这是非常不现实的。原因很简单:皇帝垄断了一切,大臣们只能听皇帝的命令,有时皇帝生病一两天,朝堂就会完全混乱。微服私访,真不是开玩笑的。我们看电视连续剧,乾隆皇帝抱着美丽的妻妾,疯狂地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