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晋南北朝隐士的数量巨大,没有工作怎么生活

魏晋南北朝隐士的数量巨大,没有工作怎么生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971 更新时间:2023/12/22 22:48:42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隐士,数量绝对是世界之最。有机会或有条件出仕的士人选择远离社会政治活动,游走于社会边缘,隐士便由此而来。实际上,中国历朝历代都不缺隐士,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致使一时间隐士数量空前增长,这时的隐士不再是隐居山林自娱自乐了,更多的是看破世事无奈后的悲凉,那么这些隐士们隐居之后生活究竟如也成了我们最想探讨的内容。

生存是人类的第一要义。魏晋南北朝的那些隐士们虽淡泊名利,但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是缺少不得的。虽说大部分的隐士靠着悠闲的农耕生活赖以生存,像陶渊明先生一样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亦是美哉妙哉,但除了这样单调的耕作生产活动,隐士解决生存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主要还是要看每位隐士自身的情志,不过最终影响因素还是魏晋南北朝经济及化的发展程度。那么隐士们都有哪些谋生的方式,下面我们一一来看。

1、隐居教授

一般的隐士都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那么通过才智谋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说儒学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也在缓慢地发展着,加上玄学的兴起与佛道二学的繁荣,这一时期士人们有不少皓首穷经的,他们沉迷经典、无心仕途,所以只得把从先生那里学来的一套子曰诗云的内容再传授给别人藉以生活。他们一般采取的方式是聚徒讲学。

2、采集和渔猎

魏晋南北朝是道教逐渐走兴盛的黄金时期。道教对魏晋南北朝百姓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隐士生活的影响,就在于道教中宣扬的不食五谷、修身养性的成仙理论直接影响了隐士的生活方式。一些隐士渴望在乱世中通过道教的修炼之法升仙,故而采集野草树叶为食,以此来达到排污浊清的修炼目的,达到健体长寿。

3、采药为生

像刘的刘凝之就隐居于衡山南面,“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采药服食。”有时也会到市场中交易,“夫妻共乘蒲笨车,出市买易。”

4、靠家庭或他人资助

西晋的董京:“时乞于市”;晋宋时期的沈道虔家境十分贫困,曾靠捡拾稻穗维持生计,但后来经常得到他人的资助,生活才勉强得以为继;萧梁时期的释宝志,靠向人索要食物为生,日子寡淡,但山林中自居,也满足得很。

5、商业买卖

这里所说的商业买卖并非我们现在的“做生意”,隐士们这种赖以生存的商业买卖是指简单的物品交换,通过买卖山林间的竹子药材等来换取基本的生活费。还有像萧齐时的何胤怀抱着隐居的志向,明帝继位后,他“卖园宅,将遂本志。”用这笔钱作为他日后隐居生活的基本银两。

在这个隐士辈出的年代,隐士生活的原始化超过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隐士们似乎也在可以地追求着原始社会中的生活方式,似乎只有这样,才足以表明心志。虽说上述几种谋生方式可以勉强度日,但也是十分清苦的。教授生徒耗费心力,小规模的耕作也是艰辛的,至于无业的隐士,除非有家产变卖,否则更为狼狈。在西晋大隐皇甫谧的《高士传》中,里面的人物大多为贫困的隐士,足以见得,清贫已成为隐士的代名词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士可以说普遍具有十分低调平和的心态,他们从平凡的山林生活中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和满足,宽容而豁达。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士大都是一群安贫乐道、至情至性之人,但也免不了有些隐士行为怪诞,令人捉摸不透。例如公孙凤,专吃那些腐败了的食物:“夏则并食于器,停令臭败,然后食之。”不久后就生病去世了,估计是身体受到了很大的迫害;石垣对于参加葬礼十分感兴趣,不论刮风下雨,他都欣然前往;还有东晋末的沈道虔,据说他有着很强的忍耐心理,即使面对盗贼都彬彬有礼,有人偷他园中的蔬菜,他不追,反而去屋子里躲了起来,行为怪异,实在无法理解。

为何举止怪异者层出不穷呢?

究其原因,实则有二。

其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战乱频繁,政治动荡,更替有常,士族阶层统治腐朽变态,隐士们虽远离官场战祸,但爱国之心并未泯灭,所以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压抑的,情绪的无处排解进而导致了某些隐士心理上的扭曲和举止的怪诞,想来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二,虽说隐士们的才情智慧受到了赞扬,但在这乱世之中,又有谁能真正沉静下来,与这些隐士们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呢?鲜有之,几乎没有。

所以这些隐士们保持着高洁而孤独的灵魂,在这动荡的社会中,有些行为的奇异也就不足为奇了。

标签: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隐士

更多文章

  • 康熙微服私访纯属戏说 所谓的微服私访劳民伤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微服私访,康熙,微服私访

    康熙微服私访记是真实存在的吗?细说真正的微服私访!在高度专制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康熙微服私访可以说是最荒诞的民间历史,这是非常不现实的。原因很简单:皇帝垄断了一切,大臣们只能听皇帝的命令,有时皇帝生病一两天,朝堂就会完全混乱。微服私访,真不是开玩笑的。我们看电视连续剧,乾隆皇帝抱着美丽的妻妾,疯狂地睡

  • 中国皇帝的代名词:庙号、谥号、年号、尊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皇帝,帝号,庙号,谥号,年号,尊号

    当我们在读历史相关书籍的时候,总是会看到什么帝、什么宗、什么年间……之类的字样,如果我们是一个历史的初读者,可能会被这些文字弄得动晕脑胀,我们总是想,直接写这些皇帝的名字不好吗,直接写公元多少年,多清楚,一目了然,偏偏弄得咬文嚼字的。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帝啊、宗啊、祖啊、帝啊

  • 北魏孝文帝改革 让北魏覆灭鲜卑族也融入汉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鲜卑族,胡人,五胡

    北魏孝文帝元宏,所施行的汉化改革(史家称为所谓“太和改制”),影响后世深远,也为他赢得了隆高的历史地位,直至今日,仍在历史教科书中饱受肯定和称颂。甚至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伟大英雄,一脉相承的“北魏北周隋唐”的中华第二帝国的真正建立者。然而,近代也颇有不同声

  • 南北朝南朝强于北朝 怎么到后来强弱逐渐逆转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北朝,南朝,北朝

    东晋-刘宋之交时南朝疆域北进到了关中-河洛-山东一带,明显要强于北朝,是因为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分裂导致的虚弱吗?后来强弱逐渐逆转是什么原因?后来北方也不是没有再分裂过。北朝前期靠草原胡人势力,后期果断汉化。汉人对北魏政权的认同感是逐步上升的,不会再产生大批汉人流亡南方,为南朝政府做炮灰抵抗北魏的事了。

  • “汉砖”带你重回曹魏:古人也很潮 喝酒“AA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砖,曹魏,曹操

    三国时代的东吴三分天下,而作为东吴首都的南京(建业)更是由此发端了一脉风流,东晋和宋、齐、梁、陈等王朝相继在这里建都,历史上称为“六朝”。与东吴同时期,距离南京城外四百公里的安徽亳州,生于斯长于斯的曹操以及他身后显赫的家族随着亳州市发掘的东汉时期古墓葬揭开了神秘面纱。近日,1

  • 为什么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天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玄宗,年号,开元,天宝

    1.唐玄宗李隆基一共有三个年号:登基第一年的年号是先天;第三年改为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共计29年;29年后又改为天宝(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共计15年。2.唐玄宗从开元改元天宝的原因:①天宝,出自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据说是

  • 为什么唐朝后的中原王朝就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朝,历史王朝,中原王朝,游牧民族

    在古代,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断断续续的战争持续了几千年。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在唐朝以前,中原王朝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大体上还是中原王朝胜出。可是在唐朝以后,中原王朝突然就不行了。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烧杀掳掠,甚至是攻城掠地,中原王朝在大多数时候都只能被动处于防御之中。这到底是怎么一

  • 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究竟哪个乱世更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五胡乱华,五代十国,乱世

    在浩瀚的历史海洋当中,华夏民族历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终趋向大一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中华民族灿烂与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有很多国家分裂时期,有些人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与主权完整,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有些人趁着乱世纷纷建立多个政权。远点来说有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国家分裂期间,持续时间最长,深响最深远

  • 宋朝的知县、知府、知州,分别对应今天哪些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知县,知州

    问:宋朝的知县、知府、知州,分别对应如今的哪些官职?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说说宋代的地方行政层级。宋王朝的地方政府设置实行虚三级制。县是自秦汉直至明清的基层行政单位,数千年来基本保持不变。统县的行政单位是州(包括与州同级的府、军、监)。一个州统辖若干个县,数目不一。州与县构成了宋代地方政府

  • 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氏子孙?为和平收服树立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匡胤,陈桥兵变,柴荣,柴宗训

    宋太祖登基三年后,曾秘密派工匠打造一块石碑,藏于太庙夹室。北宋时,这块碑的文字属于国家机密,除了最高统治者,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查看。每逢新帝继位或重大祭祀场合,一个不识字的管理员会把门锁打开,放皇帝进去焚香、默读碑文。其它大臣只能在殿外候着,不准前进半步。即使是国家栋梁,如赵普、欧阳修、富弼、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