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12个皇帝很勤政 但是制度太烂越治理越烂

清朝12个皇帝很勤政 但是制度太烂越治理越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531 更新时间:2023/12/17 10:48:52

清朝也有其他王朝所难以企及的地方,这就是整整十代帝王,如果加上关外的两代就是十二代,没有真正的昏君,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比较勤政,至少都怕落个荒殆朝政的恶名,“从此君王不早朝”的事,谁也不敢做。这一点,跟相邻的明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明清之际,皇帝能做到这一点,的确是相当地不容易。我们知道,明代以前,大多数朝代都有宰相,王朝的行政事务是由宰相主持行政系统来处理的,皇帝虽然握有国家大事的最后决定权,但他更多的是“国家元首”而非“政府首脑”。然而,明代自朱元璋之后,相位被废,从此皇帝兼宰相之任,虽然有人帮忙(明代的内阁,清代的军机处都等于是皇帝的幕僚班子),但一不留神还是会被事务和公文堆给活埋了。吃不得辛苦的朱家子孙,干脆将批阅奏章的大权交给了原本只是伺候皇帝笔墨的“秉笔太监”,甚至还有像万历皇帝一样,就是不理朝政,将所有的大事包括任免官员全部搁置,天天睡大觉。比起明代那些天天睡懒觉、炼丹、做木匠活和游龙戏凤封自己为“总兵”的皇帝,显然那些起早贪黑的爱新觉罗子孙要招人爱得多。

中国虽然不是一个缺乏制度或者制度建构能力的国度,但从贩夫走卒到将相王孙,大家对于统治者的个人品质和能力以及他们的行为还是看得比什么都重。中国所谓的“人治”传统,不仅仅是制度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习俗和人们意识上的。人们制定了制度,却习惯于眼睁睁地看着制度被强人糟蹋。相对而言,社会宗法制度倒是要比政治制度对人的约束力强一些。历史上从来就不乏凌驾于政治制度上的人,但想要将宗法礼俗踩在脚下则难到不止上青天。政治制度其软如绵,人治的传统的强固似乎可以从三个方面找原因:一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缺乏严格的程序和详尽的操作规则,技术上存在着看似无关紧要,但实际上非常关键的缺陷,用黄仁宇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达不到以数字来管理的程度。同样的事情,不同素质禀赋的人来办,往往结果会非常不一样,好的结果与坏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制度中人的个人努力,人亡政息是政治过程中常见的现象,特别对于君主来说,更是如此,有什么样的君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二是政治制度对于君主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制约机制,除了那些傀儡之外,君主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中,都是最终的立法者,几乎没有什么君主不能改变的制度。传统社会中能对君主起制约作用的因素往往不在制度之内,比如道统、道德、宗法礼俗等,反过来政治制度往往还得依靠这些因素来说明自己的合法性。三是几千年农业社会的生活伦理的影响,生产操作程序个人化,过于推崇熟能生巧、勤能补拙。这样的文化氛围,既影响到人们的政治评价,也影响到政治运作的本身。

以农民为主体的老百姓对“人治”实际上有着相当恒定的基本期待,他们心目中的明君和清官,一要公正,二要持重,三要勤政。三条沾上其一,往往都会赢得相当不错的口碑,如果再能加上一点聪明,那么几乎就是圣明了。清朝的雍正皇帝其实满打满算也寻不出多少政绩来,又没有什么才情,但有人只抓了一个“勤”字大做文章,就引得全国的电视机为此锁住了频道。如果再在聪明上面加一点武功,手下的人能打上几个胜仗,那么简直就意味着雄才大略,千古一人。相反,那些有着创制动作的皇帝甚至他们的王朝往往都没有好下场,秦与隋都是二世而亡,留下千古骂名。王安石变法虽然在我们现在的教科书上是一朵花,但当时的老百姓却将“拗相公”(王安石)骂得狗血淋头。

标签: 清朝皇帝清朝皇帝

更多文章

  • 都说嫡子继承皇位 可是明朝太子为何却少有嫡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嫡出,庶出,正妻子,小妾,皇帝,皇帝出身

    古代传位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中国古代是皇权政治,皇帝把皇位传给儿子,这就是“家天下”。古代的皇帝多妻多子,该把皇位传给谁呢?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早在春秋时代就解决了。《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说:“立嫡以长不以贤

  • 养不起生育能力太强的朱元璋子孙们 大明就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朱元璋后代,化学元素周期表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中国古代,一个王朝的建立,必然会导致其家族,也就是宗室的大兴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室往往会成为引发社会问题的导火线。而说到古代宗室问题,最严重的可能莫过于明代了。明朝的宗室因为特殊的政策,不光给明朝带来严重的财政负担,对宗室自身和当时的百姓而且也是一种伤害。明朝末年,天

  • 蒋介石的四位结拜兄弟,最没骨气的活了101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蒋介石,蒋介石结拜兄弟

    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各自拥兵自重,各地土匪横行,黑社会遍布全国,就连一国领袖蒋介石都曾涉黑。他一生曾与四人结拜过,这些人都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他们分别是陈其美、戴季陶、冯玉祥和张学良。当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却不容易,前三位结局惨淡,只有张学良得以善终,活了足足101岁。陈其美,出身于浙江湖州,字

  • 韩林儿、刘福通、朱元璋三个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林儿,韩宋政权,刘福通,朱元璋,明朝

    《明史·廖永忠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虽然没有明说朱元璋“谋杀”了韩林儿,但是之后廖永忠却被朱处罚。而屠寄的《蒙兀儿史记》就更直接了:“朱元璋弑其主韩林儿,伪

  • 中国史上最“风流”开国皇帝 要想做官必须先阉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龑,开国皇帝,南汉

    “风流天子垂衣坐,越国夫人迎辇回。础柱四围香气涌,错疑手握楚云来。”(《十国宫词》)“珠殿才兴又玉堂,风流天子五蛮方。芙蓉甘菊呼鸾道,无复龙川歌舞冈。”(《十国宫词》)“镂柱香藏廿四仙,南薰殿暖袅炉烟。尧乾汤湿浑间事,赢得风流一代传。&rd

  • 地图上的五代十国:一分钟了解五代十国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历史

    唐末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王仙芝起义的后续黄巢起义使得大唐气数已尽,无力回天,曾经的盛世王朝将要成为历史,907年唐王朝正式灭亡,朱温篡位建立后梁,开启了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后梁存在了十几年吧,然后就被李存勖(也算是唐后裔吧,是晋王李克用的儿子)灭国了,92

  • 隋文帝的圣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差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隋文帝,圣人可汗,唐太宗,天可汗,可汗

    汗,在古代是突厥、蒙古这些游牧民族对首领的尊称汗,可汗,蕃王称《广韵》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汉人皇帝也曾被赋予“可汗”的尊称,他们是隋文帝杨坚(圣人可汗,隋炀帝也延续了这一称号)和唐太宗李世民(天可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后来也延续了这一称号,但实际上属于继承了政治遗产

  • 逼死努尔哈赤大妃 皇太极是否篡了多尔衮的王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篡位

    清太宗皇太极的汗位到底是怎么来的?天命十一年(1626),天命汗努尔哈赤突然病逝。一时间风云变幻,暗流涌动。谁是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答案很快就出现了,九月一日,皇太极成为汗位继承者。按照当时的史料记载,皇太极之所以获得汗位是因为有努尔哈赤的临终遗命,但在后世史学家抽丝剥茧的分析之下,却有了另外的声音。

  • 巴尔干猛虎南斯拉夫也走向解体 最终一分为七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解体,南斯拉夫分裂

    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从从古至今都很混乱,近代更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就是从这里点起来(塞尔维亚族青年刺杀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被称为“欧洲火药桶”,这里随时都能引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近代这里是奥斯曼帝和奥匈帝国的附属地,沙俄也在积极争夺这个地方,可谓是四战之地。而二战后巴

  • 《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 但却是彻底失土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尼布楚条约,不平等条约,失土条约,康熙皇帝,清朝

    平等条约的失土条约《尼布楚条约》可以说是清朝签订的第一个近代边界条约,中国历史课本上一直写这是一个平等条约,如果从西方的法律来界定,这个确实是一个平等条约,因为这个条约是双方共同商议签订的,不存在谁强迫谁,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签订的双方是平等的,但是如果从条约内容上来看,《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失土条约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