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都西安曾经有过多少几个王朝?多少位皇帝?

古都西安曾经有过多少几个王朝?多少位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9 更新时间:2023/12/15 23:54:09

中国四大古都、六大古都、八大古都、十大古都,指哪?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辽阔的国土上,出现了一些历史丰厚、规模巨大、地位特殊的古都,这些古都可以说是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人们往往将几个重要的古都并称,统一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较受人们认可的古都并称也在慢慢演变。

四大古都是比较早的说法,根据建都时间长短,是指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西安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帝都历史最长的古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洛阳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4000多年的建城史及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南京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和近2600年建城史及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民国北洋政府首都及现在的首都。

在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中国五大古都”,它们是:西安、南京、洛阳、北京、开封。

开封是河南省地级市,拥有4100多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魏国、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被誉为八朝古都。开封是全球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一直未变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都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20世纪30年代,将杭州加入,列为“六大古都”。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

1988年,地理学家谭其骧提议安阳为古都,安阳被认定为第七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说。安阳殷墟是我国目前为止最早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安阳是甲骨文发现地,周易发源地,有殷墟和中国大运河卫河(永济渠)滑县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2004年11月,中国古都学会认定郑州为第八大古都。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

2010年,中国古都学会又将大同认定为九大古都之一,就有了“九大古都”之说。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境内古迹众多。

2016年10月,中国古都学会将成都列为十大古都之一,就有了“十大古都”之说。成都作为一座有着4500多年城市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宝墩古城到金沙遗址,在先秦时期先后有五代古蜀王在成都建立都城。秦以后,成都也先后成为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重要政权的都城,成都的都城历史积年在千年以上,其历史影响力十分巨大。综上所述十大古都指的是西安、北京、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大同、成都。

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道: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北宋位于汉唐之后,当时的史家就有了这样的结论,而宋代之后,洛阳与西安都差不多,故而以司马光的说法,认为洛阳应为古都之首。中国四大古都排名:

1、按现今国际影响力四大古都排名分别为,北京、西安、南京、洛阳。

2、按历史建都政权数量中国四大古都排名分别是?

①、西安,建都王朝:西周、秦、西汉、新莽、更始、赤眉、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燕(一个月)、东魏、北周、隋、唐十三个王朝。

②、洛阳,建都或迁都至此王朝: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93年后)、隋(炀帝后)、武周、后梁、后唐九个王朝。

③、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王朝:辽(1125年)、金(中期海陵王后)、元、明(成祖后)、清五朝古都。

④、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东晋、宋、齐、梁、陈、明六朝古都。

3、按历史上建都时间排名,西安1107年,北京907年,洛阳885年,南京445年。

4、按正统朝代排名,这里指的是正史承认的朝代,不计杂牌政权、伪政权、割据山寨和陪都!

①、西安--周、秦、汉、西魏、北周、隋、唐。七朝古都。

②、北京--辽、金、元、明、清。五朝古都

③、洛阳--周、汉、晋、北魏。四朝古都。

④、南京--晋、南朝(宋、齐、梁、陈)、宋、明。四朝古都。

5、按招大一统王朝建都排名分别是?

①、西安:周、秦、汉、隋、唐;五朝古都;

②、北京:元、明、清;三朝古都;

③、洛阳:东汉、西晋;两朝古都;

④、南京:明。

不论怎么排,西安和洛阳始终稳居其中;哪怕是跳出中国放眼世界古都排名,西安也不怕。西安古称长安,西有罗马,东有长安。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国长安、埃及开罗,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

西安曾经有多少个朝代在此建朝立都?

西安这座城市历史上有多少位皇帝?

西安历史上出了多少位皇帝?

西安13朝古都是哪13朝?

西安曾经有13个王朝在此定都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西安古称长安,是千年古都,与意大利的罗马、埃及的开罗、希腊的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也是中国六大古都之首。说起西安,大家都认为它历史悠久,是十三朝古都。

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做为都城时间最长的城市。那么问题来了,西安究竟是哪十三朝古都呢?

周文王定都于丰镐。

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咸阳建都,后秦始皇帝统一六国后,都城仍在咸阳。

西汉,刘邦称帝位不久后就迁都长安,直到王莽篡权,大概是210年。

王莽建立政权,也定都于长安,其在长安历时约15年。

东汉献帝定都洛阳,后董卓控制中央大权,于190年,挟持汉献帝由洛阳迁都长安。

266年,西晋愍帝代魏建立西晋,定都洛阳,后于313年迁都长安。

318年,刘曜平定叛乱后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历史上称前赵。

351年,苻坚自称为“天王”,国号“秦”,都长安,历史上称前秦。

384年,姚苌自称秦王,定都在长安,历史上称后秦。

535年,北魏大臣宇文泰立皇室贵族元宝炬为帝,定都在长安,历史上称西魏。

557年,宇文觉废西魏后建立北周政权,建都在长安,历史上称北周。

581年,杨坚废北周自立为隋,都长安。

618年,隋炀帝被杀后,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2018年6月18日,是唐建都长安1400年的日子。

十三朝古都长安,都是哪十三朝?

西周:周文王曾都于丰镐,即今天的西安,“武王伐纣”以后,回到镐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以“镐京”(西安)为都城,这一年大约是公元前1057年,开始了西周的统治。西周的最后一位国君是周幽王,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西北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历时共约286年。

秦: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秦国曾在此建立都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都于咸阳,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始皇帝仍以咸阳为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同时规定京畿内不设郡,设内史管辖,以别于其它诸郡。当时就对西安地区设内史辖之。秦朝后亡于子婴元年(公元前207年),在此建都共历时约144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即帝位,五月迁都长安,开始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西汉王朝止于孺子婴居摄三年(公元8年),由于王莽篡权而灭亡,历时共约210年。

新: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莽建立,都长安。由于其当政后的“改制”进一步激化了当时的国内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公元23年起义推翻了“新”朝的统治,其在长安统治历时约15年。

东汉献帝:东汉建立于公元23年,都洛阳。但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瓦解了其封建统治,公元190年董卓进京,立傀儡皇帝刘协为汉献帝,年号“初平”控制中央大权,后因各地军阀的讨伐,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持汉献帝由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杀死后,汉献帝于建安元年(196年)东归至洛阳,在长安统治历时共约6年。

西晋愍帝:公元266年司马氏代魏建立西晋,都洛阳并统一全国,统治后期由于民族、阶级矛盾尖锐,311年匈奴起兵攻战洛阳俘虏晋怀帝,西晋愍帝被迫于313年(建兴元年)迁都长安,316年(建兴4年)匈奴兵又攻入长安,西晋灭亡,在此统治历时共约四年.

前赵:这是由匈奴贵族刘渊的后人刘曜所建。匈奴灭西晋后建立“汉”政权,但后期国内矛盾尖锐,大臣叛乱,318年(光初元年)刘曜平定叛乱,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但前赵政权又与330年(光初十三年)前秦所灭,历时共13年。

前秦:是十六国时期氐族建立的政权,351年(皇始元年)氐族贵族苻健自称“天王”,国号“秦”,都长安,史称前秦。并且苻氏政权曾经一度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但淝水之战失败后前秦逐渐瓦解,后来在前秦控制下的各族上层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385年即苻丕太安元年前秦被后燕所灭,历时共约35年。

后秦:由羌族所建立的政权,384年羌族贵族姚苌自称秦王,都长安,史称后秦,这一年是建初元年,后亡于姚泓永和二年(417年),历时约34年。

西魏:这是鲜卑族拓跋部人所建政权。拓跋部曾经建立北魏政权结束十六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黄河流域,并进行了历时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拓跋氏也该称“元”氏。但其统治后期出现分裂,535年北魏大臣宇文泰立皇室贵族元宝炬为帝,即文帝,这一年(535年)为文帝大统元年,都长安,史称西魏。但这个政权没有维持多久,557年(恭帝三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废掉了西魏皇帝,自立为帝,西魏灭亡,历时共约23年。

北周:宇文觉于557年废西魏后建立北周政权,建都长安。北周也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但其统治后期逐渐腐朽,大权落到外戚杨坚手里。581年(静帝大定元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为王,北周灭亡,历时共约25年。

隋:北周外戚杨坚所建。581年杨坚废周自立,国号为隋,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隋建立后又于589年统一全国。但由于后来的隋炀帝残暴昏庸,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618年隋将宇文化及发动政变缢杀了隋炀帝,隋朝灭亡,历时共约38年。

唐:618年隋炀帝被杀后,李渊废隋傀儡皇帝恭帝杨侑,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由于武则天曾建周朝,移都洛阳,黄巢大奇政权曾都于长安,故唐都于长安可分为前、中、末三个时期。前期始于618年(高祖武德元年),止于睿宗文明元年(684年),历时约67年;中期始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止于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历时约176年;末期始于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止于昭宗天佑元年(904年),历时约22年,前、中、末期合计约265年。

当然,关于究竟有多少王朝先后在西安建都还有种种不同的观点,但是十三朝之说是最为普遍的一种。但无论哪一种都说明了西安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都。总之,西安诠释着中国的繁荣,西安印证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用它的沧桑像世人讲述着十三朝古都的历史。

西安都城建设史

1、丰镐两京

长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中国周朝的国都,最早纪录为西周的国都酆京、镐京(前1111年─前770年)。镐京又被称之为酆镐,酆、镐本是沿着酆河而修建的两座颇具规模的城市。酆京在西周后期更多的承担了祭祀的带有宗教性的作用,而镐京则作为行政中心而存在。西周的首都就是丰镐两京。

2、秦都咸阳

秦建都咸阳,古代咸阳的地理位置在渭河两岸,地理位置涵盖今天的西安和咸阳部分区域。

咸阳是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都仍在咸阳。当时的秦都咸阳规模宏大,包括渭河两岸的广阔地域。

以咸阳为中心,东迄黄河,西达千、渭河之滨;北起九山和林光宫,南至秦岭北麓,东西400公里,南北200公里的范围内,都建有离宫别馆。

渭河以北主要有冀阙、咸阳宫、兰池宫及各具特色的“六国宫殿”;渭河以南有举世闻名的“阿房宫”,供皇帝游玩的甘泉宫和上林苑。渭河穿流于咸阳城的宫殿间。一座宽6丈、长380步的木桥把渭北、渭南联在一起。咸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3、汉都长安

秦末汉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秦始皇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汉初,高祖刘邦下诏,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开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娄敬建议定都关中,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纷纷反对。刘邦征询张良,张良说:“东周虽然比秦晋两世好,但雒邑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击。

反观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说的没错。”于是刘邦决意定都长安,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高帝七年,定都于此。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

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墙。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国,长安改称西京。及至汉末,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两汉时期,长安一直作为都城存在。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汉室势微,初平元年(190),西凉军阀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192年4月,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192年6月,董卓部将李傕等人又攻入长安,后又相互连兵攻杀。

4、隋都大兴

隋文帝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新城。

公元582年,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鲜卑人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开皇三年(583年)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

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建通济渠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608年,又兴建永济渠运河。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大兴城的总体格局至此形成。

5、唐都长安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西汉长安城的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

西安有过多少个皇帝

一、西周(11位皇帝)

分别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

二、秦(三位皇帝)

分别是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

三、西汉(十五位皇帝)

分别是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

4、新莽(一位皇帝)

是王莽。

5、东汉(十四位皇帝)

分别是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6、西晋(五位皇帝)

分别是武皇帝司马炎、孝惠皇帝司马衷、睿皇帝司马伦、孝怀皇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

7、前赵(五位皇帝)

分别是刘渊、刘和、刘聪、刘粲、刘曜。

8、前秦(六位皇帝)

分别是苻健、苻生、苻坚、苻丕、苻登、苻崇。

9、后秦(三位皇帝)

分别是姚苌、姚兴、姚泓。

10、西魏(三位皇帝)

分别是元宝炬、元钦、元廓。

11、北周(五位皇帝)

分别是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宇文赟、宇文衍。

12、隋(四位皇帝)

分别是杨坚、杨广、杨侑、杨侗。

13、唐(二十一为皇帝)

分别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

十三个王朝在西安建立都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安这座城市的特色和优势。西安是中华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之首,自古以来有“四关拱卫,浮渭据泾,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之盛,有充足的水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要。

地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位于平原、盆地;具有可防可攻的地理优势,使之成为中国定都最多的古都之一。

另一说:西安一共有过13个王朝96位皇帝

以西安为都城的朝代一共有13个,分别是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共96位皇帝

一、西周(11位皇帝)

分别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

二、秦(三位皇帝)

分别是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

三、西汉(十五位皇帝)

分别是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

4、新莽(一位皇帝)

是王莽。

5、东汉(十四位皇帝)

分别是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6、西晋(五位皇帝)

分别是武皇帝司马炎、孝惠皇帝司马衷、睿皇帝司马伦、孝怀皇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

7、前赵(五位皇帝)

分别是刘渊、刘和、刘聪、刘粲、刘曜。

8、前秦(六位皇帝)

分别是苻健、苻生、苻坚、苻丕、苻登、苻崇。

9、后秦(三位皇帝)

分别是姚苌、姚兴、姚泓。

10、西魏(三位皇帝)

分别是元宝炬、元钦、元廓。

11、北周(五位皇帝)

分别是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宇文赟、宇文衍。

12、隋朝(四位皇帝)

分别是杨坚、杨广、杨侑、杨侗。

13、唐朝(二十一位皇帝)

分别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

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西安地区建都当无问题。关于西晋惠帝与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不应认为是迁都,以及武则天所建周朝,是以东都洛阳为都,且易名神都,武周王朝的政治生命是与神都共始终,因而不当以长安为都,上述情况,牛致功教授在他的《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一文中皆有精辟论述,这里不再引述。因而此三朝应排除在曾于西安建都之朝代之外。

对于刘玄、刘盆子、黄巢、李自成等所建政权是否在西安建都事,按前述古都定义审视,不当以因是农民政权,“不必和封建王朝相提并论”一语即行否定,而应当予以考虑。

正史中对刘玄、刘盆子事迹记载最详的当推《后汉书》,该书曾为刘玄、刘盆子设传,排为列传第一,紧接在帝后纪之后。可见对二人十分推重。按其史实,二人均于新莽末年乘势而起,聚众起义,并被拥立为帝,先后攻入长安,封王拜相。

建年号,行政令,历时均分别达到2年。因此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应视为在长安建过都。对于黄巢,旧唐书、新唐书俱有传。载明黄巢率起义军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12月5日攻占长安,13日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为金统。后至金统四年(883年)4月10日始撤离长安。以长安为都施行政令长达3年,故而大齐政权也当列入在西安地区建过都的一个政权。至于明末李自成,虽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十月攻占西安,十七年(1644年)正月称王于西安,定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但为时不长,即于当年二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三月十九日攻占京师,并在北京称帝。

由此可见,李白成只是将西安当作攻取京师的基地,并未将之定为都城。

综上所述,可判定西安地区在历史上曾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隋、唐等六个统一王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五个分裂时期的政权,东汉献帝与西晋愍帝等二个末代皇帝以及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大齐皇帝黄巢等三个农民起义政权建都,即合计有十六个王朝与政权在西安建都。因此可称西安是“十六朝古都”。

关于历代王朝与政权在西安建都合计历时多少年的问题,也有多种见解,短者有1062年的,长者有1220年的,介于二者之间的尚有1077年、1158年与1099年诸种。。

这显然是与各自认定的建都朝代与计算方法不同有关。现按前述确定的十六朝另行计算如下:

西周:都于丰镐,始于文王末年,止于幽王十一年。幽王十一年为公元前771年,此为史所明载。至于文王都丰之年代,向有多种说法。2000年10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将公元前1046年定为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这样据《史记。周本纪》,武王元年则为公元前1057年,文王死于公元前1058年,周人自岐下东徙,

于沣河西岸作丰邑就为公元前1059年。此即为西安地区始都之年代,也是西安地区建城之起始年。若以此年为西周在西安地区建都之起始年,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身死国灭,西周在丰镐建都历时为289年。

秦:都于栎阳,始于献公二年(前。383年),止于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历时34年;都于成阳,始于孝公十二年,止于子婴元年(前207年),历时144年。合计178年。

西汉:都于栎阳,始于高祖五年(前202年),止于高祖七年(前200年),历时3年;都于长安,始于高祖七年,止于孺子婴居摄三年(8年),历时208年。合计211年。

新:都于常安,始于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止于地皇四年(23年),历时15年。

汉更始帝刘玄:都于长安,始于更始二年(24年),止于更始三年(25年),历时2年。

赤眉帝刘盆子:都于长安,始于建世元年(25年),止于建世二年(26年),历时2年。

东汉献帝:都于长安,始于初平元年(190年),止于兴平二年(195年),历时6年。

西晋愍帝:都于长安,始于建兴元年(313年),止于建兴四年(316年),历时4年。

前赵:都于长安,始于刘曜光初元年(318年),止于光初十二年(329年),历时12年。

前秦:都于长安,始于苻健皇始元年(351年),止于苻丕太安元年(385年),历时35年。

后秦:都于常安,始于姚苌建初元年(386年),止于姚泓永和二年(417年),历时32年。

西魏:都于长安,始于文帝大统元年(535年),止于恭帝三年(556年),历时22年。

北周:都于长安,始于闵帝元年(557年),止于静帝大定元年(581年),历时25年。

隋:都于大兴,始于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止于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历时38年。

唐:都于长安。由于武则天建周朝,移都神都(今洛阳市)及黄巢大齐政权曾都于长安,故唐朝都于长安可分为前、中、末三个时期。前期始于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止于睿宗文明元年(684年),历时67年;中期始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止于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历时176年;末期始于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止于昭宗天佑元年(904年),历时22年。前、中、末期合计265年。

大齐帝黄巢:都于长安,始于金统元年(880年),止于金统四年(883年),历时4年。

上列16个朝代与政权在西安地区建都,去掉7个重叠年份,累计为1133年。简言之,西安是十六朝古都,建都历时长达33年。

更多文章

  • 唐玄宗看上了杨玉环横刀夺爱 李琩为何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杨贵妃,李瑁

    在唐朝289年的历史中,提起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琩(旧误作“瑁”),多多少少也算是个名人。不过悲催的是,他的名气并非源于他有过什么赫赫战功,或者在文学方面有什么过人的造诣。事实上,李琩之所以出名,仅仅是因为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生母,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还有一个是他的爱妻,后来也

  • 几幅英文版的中国历史地图和中国版区别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地图,英文版中国历史地图,中国地图

    英文版的中国历史地图有很多,各个版本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由于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情况不是那么熟悉,在制作地图方面也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另外,由于观念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画历史地图方面也会出现偏差。本文中所选的地图来自于一个英文版的世界历史地图,其中中国的部分并不多,只有几幅。可能是受到地中海

  • 明亡,亡于万历?明朝衰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衰落,明朝,万历皇帝

    明朝历史上争议最大的皇帝,莫过于明神宗朱翊钧。他继位初期励精图治,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壮举,但是后期却怠政严重,将近三十年不上朝理事,同时贪财严重,究其原因,一生纠缠于四个女人之中,心力憔悴,大明的中央政坛也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并为帝国的衰落揭开了序幕。明亡,亡于万历。明代

  • 明朝有四大都城,北京、南京、中都、兴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都城,明朝都城,明朝,北京,南京,中都,兴都

    明朝有“两京”、“两都”四都城之说,所谓“两京”即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两都”为中都凤阳府、兴都承天府。南京应天府为明太祖朱元璋定鼎之地,北京顺天府为明成祖朱棣之后的法定京师,中都凤阳府乃明朝龙兴之地

  • 歌颂马皇后与朱元璋伉俪情深不离不弃可以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皇后,朱元璋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从乞丐出身,推翻了大元朝的残暴统治,又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军阀,完成统一。朱元璋登基后,虽然屠杀了许多功臣,但是他对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因此在民间口碑不错,正史中对朱元璋的人品也称赞有加,说他不好色,是正人君子。其实细细分析,这些记载难免有粉饰之嫌,朱元璋也有不光彩的一

  • 明朝搞不定的蒙古,对清朝俯首称臣靠三个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蒙古,清朝,民族政策

    蒙古人有着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时期,由成吉思汗铁木真率领的蒙古铁骑,曾经在亚欧大陆上战无不胜,建立了强悍的蒙古帝国。接着,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国又一个封建统治政权元朝。后来朱元璋灭元,将蒙古人都赶到草原上去了。即便如此,明朝也无法真正做到统治蒙古,蒙古人更是常常侵扰明朝边境。正统十四年,蒙古人甚至

  • 最后的大明风华:崇祯死后18年南明撑不起半边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南明

    在1644年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以后,大明帝国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彷徨。从1644年到1662年的18年间,大明的风华不再,帝国的统治分崩离析,随后,一个在后世被称为南明的短暂时代,在与满清的拉锯争战中陆续展开。短短18年间,在大明帝国的南方,先后出现了弘光、隆武、鲁监国和永历等几个皇族人员为皇帝的南方政权

  • 世界历史有七 “二世而亡”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二世而亡,越南丁王朝,胡王朝,法国波拿巴王朝,英国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伊朗巴列维王朝,老挝西萨旺王朝,朝鲜后百济王朝

    二世而亡的朝代,即从开国到亡国只有两代君主的朝代。后世普遍认为,中国历史的秦王朝和隋王朝是最著名的二世而亡的朝代,不过也有说法认为,秦王朝还有秦三世嬴子婴,隋王朝还有隋恭帝杨侑,不是真正二世而亡的朝代。中国历史真正二世而亡的朝代,后金王朝是典型的一个,有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君主,皇太极登基称帝建立大

  • 宋朝禁止屠杀耕牛 为何水浒传里却能上二斤牛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牛肉,宋朝

    在看《水浒传》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英雄好汉往哪个饭馆一坐,就会大声喊一句:“小二,给我上一壶好酒,再来二斤牛肉!”不管是武松还是鲁智深还是别的英雄,一定都会说句类似的话。《水浒传》有些英雄为人津津乐道的壮举是在酒后发生的,比如武松醉后打虎,打虎前不仅喝了就还吃牛肉,再来

  • 皇权要还是不要?两个“让国皇帝”截然不同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让国皇帝,让皇帝,李成器,辽国,耶律倍

    自古皇权让多少人为之疯狂,往往双眼盯着宝座,内心的魔鬼在日增夜长,忽然某一天,便发生了父子相残、兄弟互戕的惨剧。但,历史上有两个人,本来是皇太子身份,理应继承大统,却在关键时刻将机会让于他人,生前,他们一个尽享尊荣,一个却客死他乡,死后,他们都被追封为“让皇帝”。唐朝李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