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搞不定的蒙古,对清朝俯首称臣靠三个策略

明朝搞不定的蒙古,对清朝俯首称臣靠三个策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16 更新时间:2023/12/16 6:22:52

蒙古人有着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时期,由成吉思汗铁木真率领的蒙古铁骑,曾经在亚欧大陆上战无不胜,建立了强悍的蒙古帝国。接着,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国又一个封建统治政权元朝。

后来朱元璋灭元,将蒙古人都赶到草原上去了。即便如此,明朝也无法真正做到统治蒙古,蒙古人更是常常侵扰明朝边境。正统十四年,蒙古人甚至俘虏了明英宗,差点对明朝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随着女真部落的崛起,最终蒙古大汗却选择投降后金。清朝建立后,满蒙的关系更是亲如一家。明朝搞不定的蒙古,为何对清朝俯首称臣呢?

秦始皇起,历朝历代皆视北方边防为重中之重,视北方草原民族为帝国边疆头等大患。明朝重修万里长城,设置九边重镇数十万大军以御蒙古。而清朝入关后,不再修筑长城,只因他们有更为奏效的三大绝招,将蒙古各部治理得服服帖帖。

满清自建国起以史为鉴,(南宋末期,金被南宋和蒙古联合所灭),大喊满蒙一家口号分化汉族和蒙古族。实行满蒙结盟,乃是整个清代的国策,清廷根据蒙古封建主原来地位的高低和对其效忠的程度、功劳大小,分别授予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台吉等各种爵位,使他们享有各种政治和经济特权。此外,政府每年要拨出大量银两、缎匹,以及俸禄等形式,赏赐蒙古贵族。清朝统治者还通过满蒙亲贵世代互通婚姻的办法,紧密双方的关系。

看似满清非常优待蒙古,但实际上满清在一方面笼络蒙古贵族的同时,另一方面让大量的蒙古牧民如同羔羊一样软禁在羊圈里,同时用喇嘛教让蒙古人变成寄生人口,从而让整个蒙古草原性病泛滥。

这才是满清对蒙古政策的真相!

先说实力,明朝末年虽然人口众多,但面临内忧外患。百姓怨声载道,食不果腹,士兵缺乏士气,毫无斗志。他们既没有心思继续征服蒙古,更没有实力去对抗清军。

而清军呢,表面上说是只有6万八旗军队,但实际上,这只是最初的数字。随着对明朝边境的入侵,以及内部的吞并,这个数字便在不断扩大。

满清原本只有满洲八旗,努尔哈赤规定,300壮丁为1牛录,5牛录为1甲喇,5甲喇为1固山,也就是一旗,所以一旗便有7500人,八旗就是6万人。可是随着后来的壮大,又增加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这就是18万人了。

加上后金兵强马壮,别说散落的蒙古人了,就连依然占据着中原的明朝,也远远不是对手了。所以从实力来说,明朝在走下坡路,后金在日渐崛起,蒙古自然没有投靠明朝,而不选后金的道理。

不过除了实力之外,清朝能让蒙古俯首称臣,还全靠三大策略,就是“南不封王,北不断亲、分封以制其力、崇释以制其生。”

南不封王,北不断亲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指满蒙联姻。都知道明朝从不和亲,所以他们不会想去和蒙古联姻,加上蒙古在他们眼中是失败者,自然没有强者主动找弱者联姻的道理。

可是清朝就不同了,努尔哈赤在起兵之初,为了对付明朝,就已经开始拉拢蒙古人。而他也采取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联姻。因此满清自努尔哈赤起,就有与蒙古联姻的传统。

这样一来,蒙古和满清之间,就有了姻亲关系。皇室之中的人,甚至是清朝的皇帝,也有了蒙古血统,这也等于间接完成了,蒙古人复国的愿望。所以他们对满清,便不会有反抗心理了。

分封以制其力

除了联姻之外,要想拉拢蒙古人,还必须要安抚蒙古贵族。因此,清朝统治者就对蒙古贵族进行大肆封赏,给了他们不同的爵位,让他们享有应有的食禄和赏赐。只要满清还在统治中原,那么蒙古贵族必定为王公。

虽然有了这些爵位,但蒙古人并没有多大实权,他们也是偶尔才到紫禁城去朝见满清皇帝。不过每次去,清朝都做足了功夫,让他们既有面子,又满载而归。

久而久之,在蒙古人的心里,就已经形成自己是满清臣子的思想了。加上他们各方面的待遇都很合理,所以自然不会去反对清朝。

崇释以制其生

清朝当时大力弘扬喇嘛教,给了喇嘛很高的待遇。蒙古作为他们的姻亲,自然也收到清朝的推荐。清朝不仅在蒙古推行喇嘛教,还主动在蒙古,为他们大量建造寺庙,以便信奉。

可能有人会说,清朝这是打的什么算盘?当时清朝规定,每家人只需留一个男子,负责传宗接代,其余男丁全部都要去信教、当喇嘛。相信这下大家便知道,清朝为何要这样做了吧。

清朝让蒙古人去信教,就是想让他们学习佛教的风气,失去杀伤力。还有就是,家里男丁都去信教了,谁还去造反呢?不得不说,满人的算盘是打得好。

不仅如此,清朝还下令,禁止蒙古人接触先进的汉文化。就算是蒙古贵族,也不能私自学汉文,就连请汉人先生都不可以。这样做,就是希望蒙古跟不上满清的步伐,成为他们永远的臣民,这就是所谓的“愚民政策”。

出于以上三个政策,满蒙之间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好,加上满清实力确实强硬,所以蒙古自然甘心俯首称臣。

再有就是,在政局逐渐稳定的情况下,要打仗的机会是越来越少,蒙古人过惯了马背上打天下的日子,长期的安稳,让他们逐渐被同化。一旦开始出现这样的现象,就说明当初强大的蒙古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总的来说,明朝搞不定蒙古,却被清朝搞定,是因为两者的征服方式不同。明朝采取的是“硬”态度,就是用武力征服。可蒙古人本就习惯打仗,所以谁也不服谁,就这样不死不休。

而清朝采取的是“软”态度,就是用三大策略来讨好、分化,甚至是同化蒙古人,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也使蒙古人彻底臣服。这就是明朝为什么做不到,而清朝能做到的原因。

满清对蒙古统治的策略

一、旗界封闭制度“众建以分其力”

自成吉思汗至明代末期,游牧界限在战争中不断地变化,游牧民也处于大区域的流动中,不断地接受到新的信息,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相对开放,因此此时蒙古人对世界各地区的技术和文化有着相当强的吸收能力。

而在满清时期,清朝统治者在厚养蒙古头领人物的同时,对蒙古防范甚严,作了种种限制规定。蒙古共被分为了200多个盟和旗,始终被束缚在各自的地域,不相统属,不能统一在一起,这样就不会对满清的统治构成威胁。

康熙《大清会典》规定:“外藩蒙古不得越旗畋猎。越境游牧者:王罚马十匹;贝勒、贝子、公罚马七匹;台吉罚马五匹;庶罚牛一头。”

比如喀尔喀原来是三部三十七旗,后来增为五十五旗,雍正时分为四部七十四旗,乾隆时又增为八十二旗。又如青海和硕特蒙古,原是个统一的部落。雍正二年(1724),清廷以其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将它编为二十一旗,并长期不设盟长,连同其它各部蒙古,共二十九旗,统归于西宁办事大臣辖领。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部蒙古由欧洲伏尔加河下游回到伊犁后,清廷又将其部编为新旧二部,分归两地进行游牧。

康熙以后,几乎每年都有大批内地民户流迁到关外东北、口外蒙古以及新疆等地。对于内地民户,清朝政府都用设置府州县厅的办法,与蒙古等盟旗制度,分别进行治理。象热河设承德府,察哈尔地区设张家口、独石口、多伦诺尔、丰镇等厅,在土默特归化城地区建萨拉齐、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等厅,新疆有镇西府、迪化州,等等。清廷的此种做法,根本意图还是想要严格区别移居汉民和原住民族,隔绝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致互为影响。

满清还规定蒙古人到内地只能从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六处入关。入关时登记人数,出关时仍照原数放出,而且除以上六个关口外,不得从其他关口出入。

同时,禁止蒙古人学习和接触汉文化。如道光年间规定:蒙古人只准以满州蒙古字义命名,不准取用汉人字义,而且还规定,蒙古王公台吉等不准请内地书吏教读,或充书吏,其公文量词也不得擅用汉文。

而且还禁止内地人出关种地和经商,内地出关经商者必须持有理藩院发的票证,而且限定一年期限,不准滞留各部娶妻生产,不准取蒙古名字等等。

满清通过这些严格的法律来隔离蒙古与内地汉族地区的交往,严格的游牧界限强化了草原民族的生态封闭性,而这一点恰恰与游牧社会的生产力要求不相符合,从而使蒙古人民无法获得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始终处于游牧的地位,三百年不能进一步的发展。

二、喇嘛教政策“崇释以制其生”

从康熙时代开始,满清在蒙古地区大力提倡喇嘛教,以宗教鸦片来麻醉广大蒙古人民。

在清朝三百年中,一户蒙古人如有三到五个男子,就必须有二到三个出家当喇嘛。而喇嘛是不能娶妻的,长此以往,人口必然下降。

再则,男不婚女不嫁,自然导致不正当的性行为,造成性病流行,严重的影响人口增长。

《冯玉祥自传》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谈到人口,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满清利用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当喇嘛者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都做了内地人泄欲的对象。因为由本部内地来的文武官吏及军队、商人,都以道远不能携带家眷,他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临时太太。一方面是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一方面是一个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同时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当时活佛即患梅毒,烂塌了鼻子。据说目前检查结果,蒙古青年十七岁至二十五岁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有花柳病;二十五岁以上者,所占百分比自然更大了。这种现象是太可怕了,若任其继续存在,马上就会有灭绝种族的危险!那次和蒙古国民党的朋友谈及这个问题,他们把这一点也作为他们脱离中国而独立的理由。他们说:‘你看,中国政府就这样防制我们,使我们即要灭种,使我们民族无法生存,你看我们怎么还能和你们在一起?

我(冯玉祥--春梨注)诧异道:‘你这是什么话?这明明是满清政府防制你们的,怎么说是中国政府?我们中国内部的人民,不是和你们受满清政府同样的压迫和虐害的吗?”

正因为如此,蒙古族下层人民开始萌发同同盟会联合反清的斗争思潮,《民报》发表了以蒙裔多分子署名,题为《蒙古与汉族结合共伸讨满复仇大义之宣言书》一文:

“满洲分割我蒙古部落,建汗封王,以相牵制,使势力消散。除此之外,置将军,都统,办事大臣于各地方。以握我实权,制我死命。而设喇嘛教一端,设计之毒,以灭我蒙古种族。期间历史时间之长,非数万言不能磬,实与吾蒙古不共戴天之仇也。吾蒙族不排满复仇则已,如排满复仇,舍与汉族结合其谁与归。今吾与汉族同患难,共死生,同谋大举。则异日汉族之于我同幸福,同乐利,同居于平等地位,同建一共和政府,同行一共和宪法。自今与往吾蒙族之生命,生则与汉族同生,死则与汉族同死。吾蒙族之土地,存也愿与汉族同存,亡也愿与汉族同亡,两族一心,同谋复仇,同谋排满。”

综上所述,一个人口众多而又十分强悍的蒙古族,曾经一度征服过欧亚许多国家,建立过一个近百年之久的蒙古大元王朝,在经过满清三百年的统治后,人口由清初一千多万下降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一百多万,整个民族被制服成了一个一蹶不振,不相统属,人口下降,贫穷落后的弱小民族。

据1978年调查结果显示蒙古与满洲人口几乎相同(这还是解放后的民族政策实施了近30年以后的事):满族265万,蒙古266万。

满清统治蒙古的政策

在长白山脚下的建洲女真建立了大清帝国,统治中原和蒙古达二百多年。如果说逐鹿中原开拓疆域主要靠满蒙联盟的铁骑劲旅,那么,从未受异族统治过的蒙古,又怎么被驯服了呢?大清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为联合蒙古不惜改变自己的种族,自称“我是蒙古遗种”①,顺治帝为巩固满蒙联盟曾保证:“朕世世为天子,尔等(指蒙古封建主)世世为王,享富贵于无穷,垂芳名于永世。”②清朝从最初的联盟到理藩院的建立及《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的颁布,一步步完成了对蒙古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方面的奴役统治。可以说,满清能够统治蒙古二百多年,完全归功于他们采取的一系列统治政策。

(二)加官晋爵的搜刮政策

清政府为应付各方面开支,想方设法压榨蒙古百姓。他们巧立各种名目,尤其是以加官晋爵为条件的搜刮钱财的政策,完全暴露了清政府赤裸裸的经济掠夺目的。咸丰六年(1856年)奏定《蒙古王公台吉等捐输银两和捐输驼马议叙章程》规定:蒙古各部,旗“札萨克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闲散王等捐银一百两给记录一次,二百两记录两次,三百两记录三次,四百两加一级,八百两加二级,一千二百两加三级,一千六百两加四级,二千两加五级,止。二千四百两以上,原有翎枝者,随时请旨。无翎枝者,请旨赏给翎枝。”“内外札萨克,各旗札萨克、头等台吉、塔布囊、闲散王、二、三、四等台吉、塔布囊,捐银五十两记录一次、一百两记录二次……一千六百两,系头等台吉、塔布囊、加辅国公衔,二等台吉、塔布囊者加头等衔……五千两以上,随时请旨。”有关捐驼马也采取相应的政策,捐输越多,加官愈厚。清政府采取这种政策,使一些昏庸的蒙古王公、贵族层层搜刮人民,为其买官爵所用,既间接地剥削蒙古人民,又达到了控制其经济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双得”。

(三)“移民实边”为名的土地掠夺政策

“移民实边”政策是清朝末期提出的。当时,由于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还要向外国赔偿四亿五千万两银,致使国库空虚。所以,清政府一改过去二百多年的边禁政策,实行“移民实边”的政策,开荒放垦蒙古土地。“仅1902年到1908年间内蒙古西部开垦土地七百五十七万亩,东部仅哲里木盟七旗共放荒二百四十五万余垧。大片水草丰盛的牧地被掠卖后,使许多蒙古游牧民被迫到荒山秃岭或砂碱地带去放牧。”⒂这致使许多牧民日益贫困、流离失所、奔走他乡。甚至有的仁人志士忍无可忍揭竿而起,浴血奋战保卫家园。

“移民实边”后,清廷获益匪浅。正所谓“垦务朝令一出,暮入千金。”⒃通过“移民实边”政策,清廷解决了燃眉之急的经济危机问题,同时使蒙古游牧经济置于崩溃的境地,使其再难以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三、思想文化方面的统治政策

(一)禁止文化知识传播的愚民政策

清政府对蒙古不仅从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严格控制,而且从思想文化方面大施愚民政策,严禁文化知识的传播、思想的交流,从而使蒙古民众文化知识落后、思想麻木,易于被清廷驾驭。这首先表现在清政府烧毁蒙文书籍(除佛教书籍外),制造满蒙同源论,抹煞蒙古历史,欲使蒙古人不知祖先为何人,自己为何族,渐渐失去民族意识、失去民族气节和斗志。

清政府还严禁蒙古民族与其它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尤其严禁蒙汉文化的交流。规定:“蒙古王公、台吉等,不准延传内地书吏教读,或充书吏,违者照不应重私罪仪处。”⒄禁止蒙古行用汉文。”⒅蒙古不能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吸收不到外界文化的先进部分,自己的文化也得不到更新发展,只能从佛教经典中吸取“行善战积德”追求来世幸福以及转世、轮回等消极哲学,从而意志消沉,形成听天由命的思想意识。

清朝政府大兴黄教达到了预期目的。第一,英勇尚武的蒙古人逐渐养成了“行善积德”、逆来顺受的性格,民族意识几尽泯灭,思想意志消沉,斗争反抗压迫的意识淡漠。第二,大建寺庙,使蒙古经济遭到破坏,很难再度振兴。第三,鼓励蒙古人选聪明伶俐男儿当喇嘛,这一方面使蒙古人口锐减,另一方面使蒙古人种恶化。第四,清廷还时常利用黄教上层人物去镇抚抗清将士,愚弄受压迫的民众。

蒙古民族崇信喇嘛教,但在满清政府有目的培植黄教的情况下,蒙古民族在思想意识上受到重创。从以往崇信激昂、充满斗志的萨满教到皈依消极悲观、等待来世幸福的喇嘛教,蒙古人逐渐失去了骜不驯的顽强斗志,从而被清朝奴役了二百多年。正如乾隆皇帝所说:“以黄教柔训蒙古,中国之上计也。”(24)

蒙古民族自元朝以来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发达之民族,但经过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统治,从发达民族蜕变成贫穷落后的民族。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国民应有发展他们的义务,但在阶级压迫社会,尤其是有民族压迫的社会里,压迫民族对被压迫民族往往采取抑制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措施。满清对蒙古的统治就是在政治上压迫、经济上掠夺、文化思想上愚弄,从而达到了统治奴役的目的。但是,“无论实行什么样的善政,异民族进行占领统治不可能成功……当被统治民族的能量充实起来的时候就成为解放、自由、独立的誓愿。”(25)1911年外蒙古宣布独立,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统治从此土崩瓦解。

标签: 蒙古清朝民族政策

更多文章

  • 最后的大明风华:崇祯死后18年南明撑不起半边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南明

    在1644年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以后,大明帝国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彷徨。从1644年到1662年的18年间,大明的风华不再,帝国的统治分崩离析,随后,一个在后世被称为南明的短暂时代,在与满清的拉锯争战中陆续展开。短短18年间,在大明帝国的南方,先后出现了弘光、隆武、鲁监国和永历等几个皇族人员为皇帝的南方政权

  • 世界历史有七 “二世而亡”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二世而亡,越南丁王朝,胡王朝,法国波拿巴王朝,英国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伊朗巴列维王朝,老挝西萨旺王朝,朝鲜后百济王朝

    二世而亡的朝代,即从开国到亡国只有两代君主的朝代。后世普遍认为,中国历史的秦王朝和隋王朝是最著名的二世而亡的朝代,不过也有说法认为,秦王朝还有秦三世嬴子婴,隋王朝还有隋恭帝杨侑,不是真正二世而亡的朝代。中国历史真正二世而亡的朝代,后金王朝是典型的一个,有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君主,皇太极登基称帝建立大

  • 宋朝禁止屠杀耕牛 为何水浒传里却能上二斤牛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牛肉,宋朝

    在看《水浒传》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英雄好汉往哪个饭馆一坐,就会大声喊一句:“小二,给我上一壶好酒,再来二斤牛肉!”不管是武松还是鲁智深还是别的英雄,一定都会说句类似的话。《水浒传》有些英雄为人津津乐道的壮举是在酒后发生的,比如武松醉后打虎,打虎前不仅喝了就还吃牛肉,再来

  • 皇权要还是不要?两个“让国皇帝”截然不同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让国皇帝,让皇帝,李成器,辽国,耶律倍

    自古皇权让多少人为之疯狂,往往双眼盯着宝座,内心的魔鬼在日增夜长,忽然某一天,便发生了父子相残、兄弟互戕的惨剧。但,历史上有两个人,本来是皇太子身份,理应继承大统,却在关键时刻将机会让于他人,生前,他们一个尽享尊荣,一个却客死他乡,死后,他们都被追封为“让皇帝”。唐朝李成器:

  • 古代皇帝什么情况会大赦天下?具体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赦天下,大赦

    在古装影视剧中一旦发生什么比较重要的事情的时候皇帝就会下令大赦天下,在古代的时候遇到什么情况会大赦天下?所有的罪犯都能被赦免吗?古代监狱所关押的犯人,大都和皇帝没有任何关系。能被关到监狱,自然触犯了法律,破坏了王朝稳定,那么皇帝又为什么会实行大赦天下呢?要知道,皇帝进行大赦天下,并不是突然&ldqu

  • 唐朝21帝王历代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唐朝皇帝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二十一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开元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荣,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

  • 古代皇室财政和国家财政的收入如何区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税收,皇室财政,国家财政,国库

    中国古代征收赋税是怎样进行的?古代的皇帝是怎样花钱的?看似这是个无需讨论的话题,因为在帝制时代,整个中国都是皇帝一个人的,那么他当然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了。但是,为了花的方便,皇帝也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内库也就是区别于国库的皇帝的私人小金库。这在历朝历代都有,到了明朝,称之为内承运库。&ldquo

  • 中华民国的国号是怎么来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来历,孙中山

    你知道中华民国国号是怎么来的吗?中华民国的国号是孙中山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时正式和公开提出来的。中华民国国号的由来中华民国之玺是中华民国国祚象征之一。“中华民国之玺”是在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后制成,于中华民国十八年双十国庆日启用。&ldquo

  • 五位清朝皇帝写“福” 你喜欢哪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帝御笔,清代五帝王御笔福,皇帝御笔真迹

    小年已来到,除夕还会远吗?从今天开始,家中就要忙碌起来了,为了迎接新春做各项准备工作。准备过年期间的各种吃食,置办各式年货,打扫屋舍,还要准备福字、春联、门神等各种除夕前,贴在家中祈福的各种喜庆年画。过年期间商贩卖的最多的,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就是一张在大红纸上写着一个大大“福&rdqu

  • 争夺“天皇”:光格天皇如何“夺回”天皇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光格天皇,天皇,日本天皇

    如今提到天皇,所有人都会想到日本君主。但在历史上,日本“天皇”尊号与中国“皇帝”称号其实有着一个巨大的不同点:“皇帝”称号自秦始皇创造以来一直延续到近代,但“天皇”尊号却间断过很久,直到近代才重新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