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盘点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99 更新时间:2023/12/20 9:03:30

美国《TIME》(《时代周刊》)杂志创立于1923年3月3日,是半个世纪多以前最先出现的新闻周刊之一,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的封面勾勒出了过去我们生活故事的轮廓,在我们为人熟知的红框里,伟大的男女们,以及20世纪史诗般的斗争和事件,拥有它们各自的瞬间。在《时代》杂志,历史戴上了人类的面孔。在这个红框里,使你们得以目击历史,或者首先了解历史之大概。”

作为一个全球性新闻刊物,《时代周刊》一直持继对中国的关注,《时代周刊》建刊92年来,不完全统计《时代周刊》共一百三十多次将中国人作为该刊物的封面人物。可见,《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人物及事件是面向世界的,当然是以美国为主的。中国人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占有怎样的位置?有哪些中国人曾经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封面中国人物背后又是怎样一段梗概的历史?

通过研究19231977年间《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在2814个封面上总数为3336人次的封面人物中,美国人占了68.8%,其他世界所有国家共占31.2%,在这些国家中,名列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英国193人次,占5.8%;苏联125人次,占3.75%;法国85人次,占2.5%;德国82人次,占2.4%;中国52人次,占1.6%。去除德国,犹如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

从个人出现在封面上次数的统计排序来看,中国政治人物也颇为重要:ChairmanMao12次,名列第12;蒋介石10次,名列第17;周恩来8次,名列第22。

只统计到1977年,所以这里缺少了中国的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邓小平。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是在1976年,在随后的20年里,他先后共出现了9次,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于1978年、1985年两次成为《时代》年度人物,是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这在《时代》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现象。

“至今(1977年)已有65个不同的人被推为年度人物。他们当中只有20人曾被4次或更多次登上封面。”而邓小平一共出现过9次,并有两次当选为年度人物,其重要性显然在所有封面人物中名列前茅。

从1928年第一次出现年度人物到1998年的70年间,有10个人2次或3次当选为年度人物。其中除罗斯福一人是3次之外,其余均为2次。他们分别是:斯大林、丘吉尔、马歇尔、艾森豪威尔、杜鲁门、尼克松、里根、邓小平、戈尔巴乔夫。

从女性角度看,封面中国人物也颇为引人注目。女性在封面人物中所占比例很小,大约在10%左右。封面人物中有两名中国女性:一是宋美龄;一是江青。

截至1977年1月,全世界只有5位女性在封面中出现过4次或4次以上。宋美龄先后出现过3次,其中1938年和蒋介石共同作为年度人物出现,显然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之一。

而作为年度女性封面人物,截至到1977年只有4次。分别是:1936年度的辛普森夫人(温莎公爵夫人);1938年度的宋美龄(与蒋介石一起);1952年度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1975年度的12位女性。

而在91年前的今天,1924年9月8日(农历桂月初十),《时代周刊》封面的首个中国人出现了。他就是当时的军阀吴佩孚。1924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看来美国人也很关心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

从此,每一次封面中国人物的出现,都伴随着当时的风云变幻:

一个中国军阀的肖像,出现在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上。照片下面有两行说明:“GENERALWU”(吴将军)“BiggestmaninChina”(中国最强者)。北洋军阀吴佩孚成为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国人。此时,他的威望与权力正处在巅峰,直奉军阀正在交战。

这个封面人物是蒋介石,期刊时间是1927年4月4日。小字说明:总司令蒋介石(GeneralChangkai-shek)。这是指时任北伐军总指挥的蒋中正,说明时代在关注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从1927年以“上海征服者”形象首次登上《时代》封面,直到去世,蒋介石前后10次登上时代封面。这既是蒋介石个人命运的浮沉缩影,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浮沉缩影。

1928年7月2日,冯玉祥。ChinsesChristlanSoldier.Tochangetherulesofthearmyrabble.

这个封面人物是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小字说明:中国总统与夫人(PresidentofChina&Wife)。期刊时间是1931年10月26日。不知这是不是关注于中国的新总统以及其治下的中国的未来命运。

这个封面人物是末代皇帝,满洲国皇帝溥仪,期刊时间是1934年3月5日。小字说明:亨瑞·溥仪(HenryPuYi)。

这一期的封面人物是汪精卫,时间是1935年3月18日。文字说明:汪总理(PremierWang)。

这个1936年2月24日的封面上,列举了当时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这大概是关注于远东危机,这四个人是解决危机的关键。

1936年11月9日,蒋介石。

1938年1月3日,蒋介石夫妇。

这是发行于1941年6月16日的期刊,封面人物是陈诚,文字说明:重庆城的保卫者。当时的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

这是1942年6月1日的期刊,人物是蒋介石。看样子意气风发,很自信的样子。蒋在抗战前就“预言”,国际形势的转变对中国的命运至关重要,珍珠港事件证明了他的预想,有了美英的支持,又担任同盟军中国战区的总指挥,难怪蒋如此的乐观起来。

这是1943年3月1日的宋美龄的封面。下面小字大意:她和中国知道忍耐意味着什么。字面上的味道比较悲观。因为当时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上并没有占到便宜,欧洲战场也呈胶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命运确实不乐观,而且日军有可能打通印缅,进攻云南,这对国民政府的最后大本营是严重的威胁。宋美龄在美国游说,争取美国更大的支持和对中国战场的了解。所以说,气氛十分紧张,中国只有忍耐。

1945年9月3日,蒋介石。

1947年5月26日,陈立夫。就是国人熟知的四大家族之一。他的前半生极度荣耀,深受蒋介石的宠信,曾担任蒋介石的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等要职。1951年定居美国,先后创办养鸡场。没想到陈立夫时运不济,养鸡场先是遭遇了鸡瘟,鸡死了大半。后来又遭遇了大火,烧得一干二净。陈立夫就又和妻子一起加工皮蛋,开始卖皮蛋。蒋介石在台湾听到陈立夫境遇如此悲惨之后,悄悄让人给他送了一些钱,这才缓解了燃眉之急。

1948年12月6日,蒋介石。

1949年2月7日,ChairmanMao。中国政治要发生大变了……

这个封面很有意思,英文说明是:“FormosasWu”。时间是1950年8月7日。此人是吴国桢,他担任过蒋介石的秘书,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外交部政务次长、汉口市长、重庆市长、上海市长,1949年后还当过“台湾省主席”,后被蒋赶下台(这好像是画面上一条龙欲吞掉台湾岛的由来)。

1950年12月11日,ChairmanMao。富有深意的画面,就不过多解读了。

这是1951年6月18日的期刊,人物是周恩来。标题是:Communism分子周恩来。不过下面的小字很有意思: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我分析不出这句话在当时历史的含义是什么。

这一期是1954年5月10日,人物也是周恩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WagingWarandTalkingPeace)。背景是一条张牙舞爪的龙被竹栅格开。我猜想这是在谈论刚结束的朝鲜战争。中国人在西方人眼里,龙是代表。

这是1955年4月18日的封面,人物是蒋介石,名字前面没有任何头衔。背景是一个国民党的士兵孤单的守望着大海,对岸是红色中国的土地。蒋的脸上是无奈,还是失望?总之是凄凉。

这一期的人物是罗瑞卿大将,时间是1956年3月5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警察头子罗瑞卿,因为罗时任公安部长。他身后的血色手印是不是在控诉他整人太多太狠呢?如果联想到当时社会上的三反五反运动,反右运动的话,这个手印应当是这个含义。后来他也……

这是1958年12月1日的封面,人物是ChairmanMao。RedChina‘sMaoTse-tung(MaoZedong韦氏拼音)。封面的右上角引用了拿破仑的一句话,我们经常把它译成:中国是一头睡狮,醒来后她竟震惊世界。

1958年的中国确实已经醒来,全国火热朝天搞建设,“超英赶美”是ChairmanMao于1958年前后提出的口号,口号包含钢产量15年赶超英国和50年赶超美国两个目标。然而在口号提出的15年后,英国钢产量2665万吨,中钢国产量2522万吨还没追平,在口号提出的37年后,中国才以9500万吨的数字超过了美国。“大跃进”是这个年份最引人注目的标签。时代内文如此描述:“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人们把萤火虫抓起来塞进灯笼里,让它们在田间夜战,以使稻米、甘薯和棉花丰收。凌晨六点半,城市街道上已经挤满了群众,以及大众健美操的呐喊。……这是中国本周‘大跃进里的寻常场景,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社会痉挛,乔治•奥威尔小说里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时代周刊》对那句拿破仑名言的理解显然也和我们存在不小的区别,它说的是:“让中国睡觉,当他醒来,世界会后悔的。”

这是1959年10月12日的期刊,人物是刘少奇。左上角的文字是:红色中国的第一个十年,工作,清洗(如果是指政治运动的话),失望。从画面上看,刘的表情不轻松,背景是无数的蚂蚁,高举着红旗。

1960年11月21日的期刊,封面是香港。从这幅画来看,香港在当时已经初具资本主义现代都市的规模和繁荣景象。联想到当时的大陆正在闹饥荒,令人感慨。

1963年9月13日,红色中国。

这是1964年11月13日的封面,标题是周恩来受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希金的欢迎。

1965年1月26日,陈毅成为《时代》封面的人物。封面通红为底,陈毅的肖像画醒目地安排在下方,肖像右侧为一句身份介绍:“红色中国的外交部长陈毅”。为形象表达,《时代》还配上一尊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老虎,虎口张开,露出锐利牙齿,两耳竖起,双眼正视前方,与陈毅肖像互为补充。

外交家陈毅

1965年1月26日,陈毅成为《时代》封面人物。当时,越南战争硝烟正浓,中国态度如何,是否介入,如何介入,成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身为副总理的陈毅,自1957年起接替周恩来兼任外交部长。

美国正深深卷入越南战争,其媒体当然尤为关注。“亚洲的敌人”《时代》封面左上角斜挂的这句话,简明扼要,把美国的忧虑,可谓表达得相当准确。

《时代》报道开篇,如同讲故事一般,颇为生动而详尽地叙述陈毅近期参加的一些外交活动,包括与苏联总理柯西金在北京的会谈,试图在读者面前勾画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对手形象:

一个戴着黑墨镜、气得跺脚的人,走出北京紫禁城过去中国皇帝的所在地,如今红色领导人的住所。他是陈毅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部长,毛泽东主席的发言人,“美帝国主义是世界人民最邪恶的敌人”,陈在苏联大使馆发表演讲时说,“和平共处存在问题。只有采取具体行动反对美国,中苏联盟才会受到考验,得到缓和。”

走进尼泊尔大使馆,陈显得更为兴奋。“一派胡言!”当问及美国要求停止共产党游击队在南越的进攻时,他如此高调地说。他预言道:“只要美帝国主义侵略者还留在印度支那,那里就不会有和平。”随后,陈对一个瑞士记者说:“在北越受到攻击时,中国人民不会坐视不管。中国和北越,唇齿相依。”(《时代》,1965年1月26日)

尽管被视为美国的“对手”,《时代》却不能不钦佩陈毅的外交才能,尤其对陈毅的性情、风格的描述,字里行间,可以读出作者内心的欣赏:

陈的性格,非常胜任其职以达到北京目的:活跃、儒雅、坚韧,他既可以在加纳的阿克拉·克瓦米·恩克鲁玛与周两人打乒乓球时当裁判,也可以在雅加达与西努克夫人一起跳舞,与西哈努克先生谈论“新兴力量与旧势力”的话题。几年前,在加德满都,当一名印度记者要他谈谈西藏时,他对其大发雷霆。另一场合,他模仿赫鲁晓夫而让日本企业家为之开怀他提到赫鲁晓夫评论中国的缺点是“除了一堆人肉,一无是处”,而他的大肚子正好是一佐证,他反复讲,脸越涨越红。一次,一个美国记者拉住陈,问他中国是否会承认美国,陈乐呵呵回答:“不会!”(《时代》,1965年1月26日)

诗人陈毅

《时代》注意到,陈毅虽未参加长征,却仍以自己的能力、性格和特殊经历,在中共核心领导层占据了一个显赫位置。

令我好奇的是,《时代》早在1948年最初报道陈毅时,已把这位中共将领定位为诗人。其率先引用的诗句,正节录自他的《梅岭三章》。

时隔18年,陈毅成为封面人物时,《时代》仍把他视为一位诗人。在封面报道里,《时代》再次引用他在外交活动中所写的新作:

像毛一样,陈也是一位诗人。不过,他的诗与其老板的诗相比,较少理想色彩。一九六一、六二年之间在日内瓦举行老挝和平谈判时,他写道:

枕水卧龙河,对山法兰西。

风月多情甚,照拂人忘疲。

(《时代》,1965年1月26日)

性情中人的诗人陈毅,在成为《时代》封面人物一年之后,比《梅岭三章》岁月更严峻的另一种考验,摆在他面前。他依然信奉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信仰,依然如过去一样崇敬毛泽东。但是,他仍在努力做一个自己,即便卷入“文革”漩涡,即便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治局面,陈毅还是过去的诗人陈毅,在变幻莫测的现实场景里,嬉笑怒骂,直抒胸臆。他的话依然振聋发聩。

这个封面很有意思,时间是1966年9月9日。封面人物是国防部长林彪。右上角写着:中国人的噩梦。不知是在说林彪,还是在说刚刚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我不理解的是林彪的身后是一个二字,不知是何含义?说他是中国的老二么?

这是1967年1月13日的期刊,人物说明是毛主席,左上角写着:中国陷于混乱。内容不言而喻。

这是1971年4月26日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长城的合影。这是中国展开乒乓外交,与美国接近的一个策略。封面的标题看起来好认,但是具体含义是什么呢?我想这里的Game不是指乒乓球的Game,而是美国将与中国形成一个新的国际关系,二者要展开一个与以前不同的Game。

这是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我想这是在说中国在与美国进行友好的接触,二者的关系将要从以前的敌对关系改变为友好关系。

这是1972年3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画面表现着尼克松与毛,周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中国的歌舞表演。由于英文中的Odyssey(旅行)具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含义,所以由此看出,美国方面对此次对中国访问还是很满意的。

这是1975年2月3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从面部表情看十分的疲惫。标题是:中国在关注毛时代以后的发展(或者中国在关注比毛更远更多的东西)。我想这个标题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毛泽东时代就要结束了,中国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周恩来能担此重任?

这是1976年1月19日的封面,“周的继任者邓小平“,右上角写着: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看来美国已经看出邓小平将对中国的未来影响巨大,那么邓小平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是美国的朋友,还是敌人?

这是1976年9月20日的期刊,很简单,“毛以后的中国”,毛在这之前(9月9日)已经逝世。

这一期的时间是1977年3月21日,封面是毛泽东和江青。标题写着:独家报道,毛的妻子讲述她自己的故事从演员到皇后。

这一期的时间是1978年12月25日。封面人物是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标题是: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看来这是卡特的外交方向。

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这是1979年2月5日的封面,人物是邓小平。标题写着:邓来了。我想是说邓小平访美一事。邓小平访美

这是1979年3月5日,越南的地图,标题是:两个共产主义国家开战。毫无疑问,这是中越战争的报道。

这是1983年9月26日,标题是:邓小平走出了毛的阴影(或者说邓小平排除了毛的影响)。

1984年4月30日的期刊。“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中国第一个喝可乐的人?),面露微笑,很直白的表现了中国正在开放,人们将要开始新的生活的景象。当然这也是对里根总统访华的一篇报道。可口可乐重返中国的曲折之路

1985年9月23日。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1986年1月6日,邓小平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1987年6月8日。当中国走向疯狂文化大革命的回忆。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有期封面不放了……

1989年……

1989年10月2日。在中国一天的生活。

1997年3月3日。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邓小平逝世)

2003年5月5日。SARS的真相。

2005年6月27日,中国的新革命。

“基督叛变将军”冯玉祥叛徒冯玉祥一生叛变八次

蒋介石1927年的首次出现,伴随着中国大革命的大起大落;冯玉祥1928年的出现,伴随着蒋冯联盟的形成;溥仪1934年的出现,伴随着“满洲国”的成立;蒋介石宋美龄1938年联袂成为年度人物,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陈诚1941年的出现,伴随着重庆大轰炸艰难的日子;

ChairmanMao1949年2月的首次出现,伴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共产党新政权的开始;周恩来1951年的首次出现,伴随着朝鲜战争的进行;罗瑞卿1956年的出现,伴随着1955年肃反运动的结束;李富春1961年的出现,伴随着“三年自然灾害”后经济政策的调整;林彪1966年的出现,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邓小平1976年的首次出现,伴随着他的复出以及能否接替病中的周恩来;江青1977年的出现,伴随着她及“四人帮”的失败和“文革”的结束;1979、1986年邓小平两度成为年度人物,伴随着中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行程;邓小平1997年最后一次出现,伴随着他的去世和20世纪即将结束;

在长达6年的空白之后,2003年春天再次出现的则是一个戴口罩的普通中国人,伴随的是SARS肆虐神州大地…..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24年吴佩孚第一次出现在《时代》封面,到2003年的SARS封面,在近80年的时间里,陆续出现在《时代》封面上的中国人物约为60人次左右。他们依次是:吴佩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溥仪、汪精卫、宋美龄、宋子文、陈立夫、陈诚、吴国桢、ChairmanMao、周恩来、刘少奇、罗瑞卿、陈毅、李富春、达赖、林彪、江青、邓小平等。

另外,封面中国人物以外,出现在《时代》周刊上的中国人物还有曹锟、张学良、宋庆龄、张作霖、陈友仁、蒋经国、杨虎城(一家三口)、朱德等。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国家领导人

蒋介石10次登上《时代》封面;ChairmanMao12次登上《时代》封面;刘少奇1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周恩来6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邓小平8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江青2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周恩来六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1951年6月18日的期刊,《时代周刊》首刊周恩来。标题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字: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中美当时不正在朝鲜战场上死嗑,这句话很难理解)

周恩来再次登《时代周刊》是1954年3月10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背景是一条张牙舞爪的象征战争的龙被竹栅格开。当年中美就朝鲜战争达成了停战协议。

周恩来第三次登上《时代周刊》是1964年11月13日的封面,标题是:周恩来受到苏联柯希金的欢迎,当年周恩来访苏,美国人很关心这对闹僵了的兄弟关系何去何从。

周恩来第四次登上《时代周刊》是这是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当时中美关系正处解冻期,中美都看到了和平友好的希望,当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进行会谈,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

周恩来第五次登上《时代周刊》是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画面有尼克松与毛,周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中国的歌舞表演。中美建交,一个新的时代开始。

周恩来最后一次登上《时代周刊》是1975年2月3日的封面,封面上的周总理从面部表情看十分的疲惫。次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国家领导人

蒋委员长登上《时代周刊》的四次分别是:

1931年,蒋介石携夫人登上《时代周刊》,小字说明:中国总统与夫人。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蒋介石基本解决各系军阀,一心攘外先安内。美国人也很关注蒋统治下的中国命运。

蒋介石第二次上《时代周刊》是1936年2月24日,和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一起,在美国人看来,解决亚洲一触及发的世界大战关键这四个人。

蒋介石第三次上《时代周刊》是1942年6月1日的期刊,封面上的蒋委员长意气风发,美国人中立的几年还是等来了珍珠港被迫参战,多了一个实力如此强大的盟友,蒋委员长的心里乐开了花,那是当然。

蒋委员长最后一次上《时代周刊》是1955年,名字前面没有任何头衔。背景是一个国民党的士兵孤单的守望着大海,对岸是红色中国的土地。封面的蒋稀少的头发已苍白,一脸无奈与沧桑?

邓小平同志也先后四次登上《时代周刊》,分别是

第一次是1976年9月20日,《时代周刊》的标题为“毛以后的中国”。12天之前,中国伟大的领袖ChairmanMao主席逝世,敏锐的美国人感觉到属于邓小平同志的时代已经来临。

第二次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时代周刊》评为本年度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第三次是1986年1月6日,邓小平再一次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同志也是唯一一位被《时代周刊》两次评为年度风云人物的中国人

第四次是1997年3月3日。标题:下一个中国,而三天前,邓小平逝世。《时代周刊》以此方式向中国改革者致敬。

更多文章

  • 追忆·青天白日遍地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青天白日遍地红,民国

    国民党入党宣誓的誓词总理立承先启后救国救民之大志,创造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宏规,领导国民革命,兴中华,建民国,於今全国同胞,皆能一德一心,共承遗教者,斯乃我总理大智大仁大勇之所化,亦即中国列祖列宗所遗天下为公大道大德之所感。今革命基础大立,革命主义大行,而内忧外患,与革命之进展,同时加重。凡我同志,应

  • 50年前的全聚德蒙难记 砸烂旧招牌变北京烤鸭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全聚德,北京烤鸭店,文革,红卫兵

    1966年8月,文革浪潮席卷首都北京,红卫兵小将纷纷走上街头,向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习俗、旧习惯发动了猛烈攻击,此所谓“破四旧“。一些所谓带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色彩的商店字号,纷纷改了名字。用《人民日报》的话来说,“社会主义的中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

  •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纯属自娱自乐 夏朝不曾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夏朝,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历史,中国5000年历史

    一直以来,中国官方对国内都宣传粱启超的说法: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以此做为爱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带有民族自卑的论调还流传颇广,深入人心,其实呢,只要稍有一点世界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一种荒唐可笑的提法。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

  •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羯族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羯族,五胡十六国,冉闵

    羯族的种姓构成,很多学者有过较为深入的探讨。《晋书》卷一百四《石勒载记上》载:“石勒字世龙。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魏书》卷九五《羯胡石勒传》云:“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唐长孺先生指出,当时称为别部,意为与匈奴本非一族。

  • 奸佞之臣不善终 历数中国历代十大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奸佞之臣,不善终,十大奸臣

    历史上的中国虽然一直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君主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受命于天,管控人间。可是总有一些时期拥有着权倾朝野的奸佞之臣,他们能够左右帝王的决定,甚至有的直接把天子架空,虚有地位,却并无实权,满朝文武百官都听命于奸佞之臣。君之堂兮千里远,君之门兮九重閟。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

  • 长达800年的朝代!为什么周朝寿命这么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朝,朝代

    中国古代有二十五个朝代,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长达800年,短的大多数都是几十年而亡。长达800年的朝代就是我们说的周朝。为什么周朝的寿命这么长?为何能存活约8个世纪?有什么原因?周以德得天下,以德治天下。故享国800年。周之始有两个圣人。一、文王。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有多牛是中国人都知道

  • 是谁将胜利的旗帜插上德国国会大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摆拍照片,插旗照,苏联占领德国国会大厦

    是谁将胜利的旗帜插上德国国会大厦?长期以来,我们都被告知,是朱可夫元帅麾下的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于1945年4月30日下午将红旗插上国会大厦楼顶,至此苏联红军攻占了德国的最后堡垒,结束了苏军对纳粹的最后一击。这张照片不仅出现在我国大中学的教课书中,也影响了许多人。但我后来接触到的一些资料表明,

  • 那些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

    马海德,原名GeorgeHatem,男,阿拉伯裔,191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49年加入中国国籍,1988年逝世,第一位获得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周恩来批准)。马海德是黎巴嫩人,在美国生长,是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在瑞士毕业后,为了考察中国正在流行的东方热带病,于是来到了中国。本来打算一年后回

  • 为了获取帝王一朝临幸 宫女嫔妃们得多卖力知道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临幸,后宫,皇帝后沟,后宫佳丽,宫女,嫔妃,皇帝

    有句经典名言叫“皇宫是个金碧辉煌的妓院,皇帝是最大的嫖客!《礼记·昏仪》说: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历代封建帝王一人占有成千上万的女子,根据其好恶程度,将宫中女子分成若干等级,如:皇后、贵妃、丽妃、惠妃、德妃、淑妃、贤妃、昭仪、昭容、昭媛、修

  • 全聚德烤鸭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全聚德,全聚德烤鸭

    “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全聚德的烤鸭享誉世界,而全聚德的文化、历史、理念也同样深入人心。在充满着“名人文化”味道的和平门店、古朴典雅的前门店、王府文化载体的王府井店、奥运体育主题的亚运村店以及“国门第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