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华4000多年艰苦卓绝:历史地图中看疆域扩张

中华4000多年艰苦卓绝:历史地图中看疆域扩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47 更新时间:2023/12/26 15:04:08

中国历朝历代领土面积概况

动画:中国历史朝代演变史

秦朝的面积为:约354.69万平方公里

西汉的面积为:约666.37万平方公里

东汉的面积为:约654.62万平方公里

西晋的面积为:约615.5万平方公里

唐朝(太宗)的面积为:约1251.19万平方公里

唐朝(玄宗)的面积为:约889.59万平方公里

辽朝的面积为:约475万平方公里

宋朝(北宋)的面积为:约286.56万平方公里

金朝的面积为:约405万平方公里

元朝的面积为:约1450.74万平方公里

明朝(成祖)的面积为:约950万平方公里

清朝的面积为:约1350万平方公里

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

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

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

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立。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王”,和西周国王并立,周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楚子”而已,因此楚国不算西周的疆域。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和楚国的战争几乎也是没有断绝过。

西周版图

在上古时代,在黄河流域存在在夏商周三个王朝,而南方地区也存在其他的国家。如在四川盆地有巴国和蜀国,在长江中游一带有楚国,江淮一带有徐国,吴国、越国等。在西周时期,人们将中原之外的民族称为“四夷”,分别是西戎、北狄,南蛮、东夷等,而周人自称是华夏或者诸夏。

春秋时期,周王朝衰落,西戎、北狄,南蛮(楚国)等入侵中原各国。为了自保,中原的齐、晋等大国开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来维持华夏秩序,逐渐演化为了争霸战争。在各国争霸之中,楚国、吴越和越国相继被纳入到了华夏体系,并且大规模吸收中原各国的文化。在春秋初期,楚国还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到了春秋后期,这些国家都已经基本融入了华夏文明了。而晋国不断向北吞噬北狄的土地,齐国不断兼并东夷小国,秦国不断驱逐西戎,这些都为推动了民族的新融合。

春秋后期版图

战国时代,各国向四周的扩张进一步加剧。秦国进一步吞并了西戎义渠地区,并且兼并了巴蜀两个古老的国家;赵国灭中山,占领林胡、楼烦之地,基本吞并了北狄,将疆域推广到河套地区;而燕国则向辽东开辟土地;楚国则灭越国,将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占据。各国之间不断的兼并扩张,使得过去的北狄、西戎、南蛮、东夷甚至吴越、巴蜀等民族开始和华夏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融合,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战国中期的版图

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和分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终消灭了六国,建立了秦朝。此后,秦国又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南征百越之地,最终在瓯越建立了闽中郡(福建)、在南越建立了南海郡(广东),在西瓯建立了桂林郡(广西),在骆越建立了象郡(越南北)。秦始皇的统一和扩张,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且首次将福建、广东、广西、越南纳入了版图。

秦朝版图

秦汉之际,由于中原战乱不断,南越、瓯越等地又失去了控制。西汉初期的疆域相当于秦朝统一之初的疆域,大约为200多万平方公里。到了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收复了河套地区,后来设置了朔方刺史部;发动河西之战,夺取了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又灭瓯越,将其纳入了会稽郡管辖;灭南越国,设置为9个郡,其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此后又经营西南夷地区,在夜郎设置牂牁郡,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在贵州北部设置犍为郡等,首次将云贵高原纳入版图;汉武帝还灭卫满朝鲜,首次将朝鲜纳入到了中国版图。汉武帝经营西域各国,在西域驻扎军队,控制着天山南北。到了公元前60年,汉朝正式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此时,汉朝的面积已经接近60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西汉版图

西汉末年,由于王莽改革引发了混乱,全国出现了农民战争。到25年,刘秀称帝,建立了东汉,不过直到36年才统一了两汉之交的割据势力,基本完成了统一。到了汉明帝时期,再一次击败了匈奴,并在西域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东汉的疆域和西汉基本相同,只是在少数地区有变化:如在西南夷地区,哀牢国被纳入了版图,设置了永昌郡;在西域地区,乌孙国脱离了控制;在东北地区,高句丽建国,汉朝在朝鲜半岛的势力逐渐退出。

东汉版图

西汉在内地设立了十三州刺史,到了东汉,刺史成为了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称“州牧”,这为后来的大分裂埋下了隐患。公元189年,黄巾之乱爆发,东汉名存实亡,中国进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时代。在经过地方势力的兼并重组后,在220年形成了魏蜀吴三国。再这个时期,吴国和蜀国不断加强对南方地区的开发,而魏国则减少了对西域和辽东的控制,并且基本丧失了对陕北地区的控制。魏国将辽东的人口大量内迁,从而给高句丽的强大提供了条件。

三国版图

249年,司马氏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把持了魏国政权;263年,司马氏又灭蜀国,两年后正式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司马氏灭吴国。就这样,三国被司马家族所灭,建立了短暂统一的西晋王朝。然而西晋却采取分封的政策,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的统治备受打击。从东汉到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等大量少数民族定居在了中原地区,由于西晋的残酷统治,最终激发了少数民族发动的“永嘉之乱”,西晋灭亡。

西晋

西晋灭亡后,其残余势力在东南建立了东晋。这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战乱不断,称为“十六国”。东晋曾经试图多次北伐统一中原,最终都因为内斗而失败;而北方的苻坚建立的“前秦”也一度统一北方,并试图南征东晋,但在淝水之战中失败,北方再次陷入了战乱。不过在东晋的疆域也通过不断北伐得到了一定的扩张,后来将巴蜀、江淮一带纳入了版图。

东晋十六国

420年,刘裕取代了东晋的统治,建立了宋朝,开始了南朝的统治,此后南朝又经历了齐、梁,陈三个时代。这个时代的主题都是南北对比,人们将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偏安东南王朝总称为“六朝”。在北方,386年,鲜卑族的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最终到439年统一了北方,开始了“北朝”。北魏中期在国内实行了全面的汉化改革,使得鲜卑等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这为后来的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被高氏家族控制,西部被宇文家族控制,最终形成了北齐和北周。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疆域总是不断在缩小,到了陈朝末期,巴蜀地区,江淮一带都已经归属北朝控制。

南北朝初期

南北朝后期

从三国到南北朝,由于内部不统一,导致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不断削弱,西域,辽东等地失去了控制,突厥、高句丽、吐谷浑等走向强大,威胁着中原。在南方地区,交州和云贵地区的地方势力逐渐形成,使得后来的隋唐两宋都不得不采取羁縻政策来治理。

三,从隋唐到两宋:帝国的再一次扩张和收缩

581年,杨坚取代了北周的统治,建立了隋朝。589年,杨坚命令杨广灭陈朝,宣告中国再次统一。到了杨广上台后,不断穷兵黩武,开疆扩土,他一度消灭吐谷浑,设立了西海、河源等郡,首次将青海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又在西域东部设立了敦煌、且末两郡;灭林邑,实现了对越南中部地区的控制。但是杨广在东征高句丽的三次战争都宣告失败,也引发了国内的大暴动,最终隋朝在618年灭亡。

隋朝版图

唐朝建立后,在623年统一全国,开始开疆拓土之路。在唐朝前期,先后消灭了东突厥、高句丽、薛延陀、高句丽等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将蒙古高原,西域、和朝鲜半岛北部纳入了管辖范围。唐朝在内地设立了十个道(后改为十五道),在边疆地区设立了6大都护府,进行了军事控制,分别是安东都护府,控制辽东、辽西和朝鲜;安南都护府,控制岭南(包括越南北部)、云贵;安西都护府,控制天山以南地区;北庭都护府,控制天山以北地区;安北都护府(燕然都护府、瀚海都护府),管辖阴山以北的蒙古高原;单于都护府(云中都护府)管辖内蒙古高原一带。

唐高宗时期的疆域

不过唐朝全盛的疆域面积仅仅维持了20年左右,到了武则天时期,中亚的西突厥和蒙古高原的东突厥又复国,中亚和蒙古高原都失去了控制。唐玄宗时期,唐朝的版图最西到达帕米尔一带,曾经和阿拉伯帝国在怛罗斯发生了战争。

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的唐朝版图

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了后期。唐朝后期,其内部藩镇割据不断,而唐朝的在西域、辽东、辽西的势力也退回了内地,以至于吐蕃占据了西域,契丹族在辽河流域强大起来。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唐朝周边开始出现了一些比较强大的汉化政权,如南诏国、渤海国。

唐朝后期疆域

唐末,发生了著名的黄巢起义,唐朝名存实亡。此后唐朝瓦解,在内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政权超过10个,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契丹族强大起来,占据了东北地区,并且割占燕云十六州,使得中原北方无险可守;在南方,吴朝从南汉政权中分裂而出,这是越南走向独立的开始;在西北,党项族占据着陕甘宁地区,是后来西夏国的源头。西南地区的大理国取代了南诏国。

五代十国版图

到了北宋时期,也只是统一了五代十国的范围,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在南方,对黎朝的战争失败,越南从一个地方割据政权演变为了相对独立的藩属国;在西南,宣布和大理国永久和平。宋朝一代唯有在和西夏的战争中取得了较多的胜利。北宋后期,经过王安石变法后,其军队战斗力一度加强,占据了青海北部和甘肃一带,建立了陇右都护府。但是很快北宋就灭亡了。

北宋行政区划图

北宋全盛版图

1127年,南宋建立,偏安于东南。其疆域大概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而且基本稳定。从唐高宗之后,汉族建立了的政权所控制的范围不断缩小,随着少数王朝的成熟,汉族已经基本丧失了开疆拓土的能力。如今新兴建立的辽、金等政权都十分严密,其政权组织形式是过去的匈奴、突厥等无法比拟的。而辽和金等又兼有游牧和农耕两大特征,其优势也是单纯的游牧民族和单纯的农耕民族难以抗衡的。从此之后,中国疆域的扩张的重任就基本交给了少数民族的手中。

四,从元朝的大一统到清朝:中国疆域的最终奠定

在唐朝开始,中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就不断开始吸收中原文化,并开始仿照中原建立了成熟的国家制度。这标志着汉文化进一步得到了周边少数民族的认同,因此新兴的少数民族政权就已经脱离了过去松散的组织形式,变得更加严密而强大。如唐朝建立了渤海国、南诏国、新罗,北宋时期的辽国、西夏国、大理国和高丽、越南黎朝等;南宋时期的西辽、金国等。由于对汉文化的认同,因而他们也开始认同了“中国”这个概念。强大的辽、金都宣称自己就是中国。这一种文化观念的认同,为新的大一统创造了新基础。

北宋时期的版图

在南宋末期,存在于东亚大陆的政权主要有南宋、金国、高丽、西夏、大理、西辽和吐蕃各部等。这些政权除了吐蕃之外都带有十分强烈的汉化色彩。

南宋时期的东亚大陆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了吗,蒙古汗国。随后蒙古通过三次,建立了横跨亚欧地区的蒙古帝国。在东亚,蒙古消灭了西辽、西夏、金国,大理,征服了高丽、吐蕃,不过由于蒙古实行了分封制,使得这个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了。1260年,忽必烈宣布继承蒙古大汗,因此引发了汗位之争。最终忽必烈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其他的四大汗国却失去了控制,这也宣告蒙古汗国正式瓦解。1271年,忽必烈在北京正式宣布继位为中国的皇帝,建立了元朝。1276年,元朝灭南宋,正式完成了新的大一统。此时的元朝已经继承了蒙古汗国对西夏,金国,吐蕃,大理,高丽等地的管辖控制,并且首次将青藏高原纳入了中国的版图范围。元朝在全国推行了行省制度,这个制度一直使用到现在。

元朝和四大帝国版图

元朝版图

元朝灭亡后,明朝继承元朝在汉地地区的控制,而蒙古人则退回北方大漠。明朝建立后,其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地区的控制的局限性再一次暴露了出来,明朝不仅始终无法控制其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区,还对青藏地区也失去的控制,只是名义上进行了一些册封。在黑龙江流域,仅仅在永乐时期通过设置奴儿干都司控制了20多年。在明朝全盛时期,其疆域北到奴儿干北海(鄂霍茨克海),南到越南中部,西到甘肃嘉峪关一带。不过这个疆域仅仅维持了20年。永乐皇帝之后,随着奴儿干都司和交趾布政司的撤销,明朝的疆域就基本退缩在内地,疆域面积大约400万平方公里。

明朝全盛版图

明朝后期地图

明朝时期,青藏高原同样是吐蕃各部控制,在1642年被和硕特蒙古统一,建立了和硕特汗国。而蒙古高原分裂为三部分,分别是漠西卫拉特蒙古(瓦剌)、漠南蒙古(内蒙古)和漠北喀尔喀蒙古(外蒙古)。在东北,女真族逐渐走向统一,到了1616年建立了“后金”。随后,清朝崛起了。皇太极时期,东征朝鲜,西征漠南蒙古,北征野人女真(黑龙江),南征辽西,为了清朝入关做好了准备。1644年,清朝入关,到1661年基本统一了内地,后来建立了汉地十八省。1683年,清朝又统一了台湾岛,这是第一次将台湾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

统一内地后的清朝

清朝统一了内地后,开始和准噶尔争夺外围生存空间。康熙先击败了俄罗斯的殖民势力,于1689年和俄罗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东部边界。随后开始三次亲征噶尔丹,最终将喀尔喀蒙古纳入了清朝的版图,后来清朝在此设立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后来准噶尔汗国又灭和硕特汗国,康熙命令军队进入青藏高原,驱逐了准噶尔,将青海和西藏纳入了版图,后来清朝在此设立拉萨办事大臣和西宁办事大臣,并且驻扎军队。1757年,乾隆又直接消灭准噶尔汗国,时隔1000年重新将西域纳入中国的版图,因此称为“新疆”,在此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此时,清朝的疆域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外兴安岭;西北到达葱岭(帕米尔)和巴尔喀什湖,西南到达喜马拉雅山,南包括南海等,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中国历朝历代领土变迁

公元前

五千多年以前,在亚洲的黄河流域出现了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部落首领有:黄帝、舜、禹。

大约在公元前1988年至公元前1979年之间,禹的儿子废除禅让制度,在河南禹县的钧台称王,建国号夏。夏朝的领土在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之间,面积大约有五十万平方公里。夏朝的末代君王叫,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大约在公元前1579年,夏所属部落首领成汤灭夏,定都河南商丘,建国号商。商君武丁扩土四方,占领湖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区,面积扩大到一百万平方公里。商朝的末代君王是纣王。纣王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商所属部落首领姬发灭商,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周,史称西周。姬发大封诸侯。周朝初期的面积与商朝差不多,大约有一百万平方公里,拥有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区。后来又扩充,东北边到达黑龙江地区,东边临海,东南方最远到达江苏无锡地区,南边到了安徽巢湖地区,西边到了甘肃东部,北部占有内蒙古的部分地区,面积大约有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1002年,西周康王攻入蒙古地区。

公元前985年,西周昭王攻入湖北、安徽地区。

公元前964年,西周穆王攻入青海地区。

公元前960年,西周穆王攻入新疆的昆仑山地区。

公元前845年,西周厉王攻入淮河流域。

公元前822年,西周宣王占领淮河流域。

公元前771年,西周臣申侯灭西周。

公元前770年,西周遗臣姬宜臼称王,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周,史称东周。东周各代君王无能,所属各诸侯国纷纷自强,史称“春秋战国”。各地人才畅所欲言,史称“百家争鸣”。

公元前551年,鲁国贵族遗腹子孔丘诞生,创立儒家学说。

公元前249年,秦国灭东周。

公元前246年,秦嬴政继承王位,立志统一天下。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赵国。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国。

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楚国。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燕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天下统一,统一度量衡,史称“万世开基”。秦嬴政改称秦始皇,定都陕西咸阳。秦国占有陕西、山西、河北、北京、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重庆、四川、甘肃、宁夏等地区,面积大约有三百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向北攻击匈奴,占领黄河以东至阴山的地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秦军占领广西、海南岛等地区。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掉不利于统治的各种书籍,史称焚书。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活埋四百六十多名各地学者,史称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子胡亥即位,史称秦二世。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扰民太甚,天下人反。匈奴人冒顿单于建立匈奴政权。

公元前206年,平民刘邦灭秦,称汉王。秦遗臣赵佗称王,建国号南越,占有广东、广西、海南岛及周围地区。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汉,史称西汉。此时汉朝的面积与秦朝大致相同。

公元前196年,南越王赵佗归降汉朝。

公元前194年,西汉人卫满渡鸭绿江,称王,定都平壤,建国号朝鲜。

公元前141年,西汉武帝即位。

公元前134年,西汉武帝召见儒者董仲舒,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影响后世数千年。

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军攻击匈奴,占领蒙古全境及贝加尔湖地区,封狼居胥山。

公元前115年,西汉臣张骞向西开通丝绸之路,西汉产品销售到欧洲地区。

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派杨仆率军灭南越国,占领广东、广西、海南岛、越南等地区。一支西汉军占领四川、贵州等地区。

公元前109年,西汉军占领云南地区。

公元前102年,西汉武帝派李广利率军占领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地区,兵临伊朗、阿富汗等地,西域众国皆归降西汉。

公元前99年,西汉武帝派杨仆、荀彘(zhi)率军占领朝鲜地区。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的五十六个国家,由西汉臣郑吉负责。

史称: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青海羌族人归降西汉。西汉全盛时,面积大约有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占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朝鲜、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江苏、上海、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越南、贵州、青海、内蒙古、蒙古、海南岛、新疆、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俄国中部及东南部分等地区。

公元前36年,西汉臣陈汤在西域灭匈奴郅支单于,留下传世名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后世一位学者评论:中国之教始于孔丘,中国之政始于秦始皇,中国之境始于汉武帝。他总结的真对呀。

公元后

公元8年,西汉国戚王莽灭西汉,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新。王莽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公元23年,西汉皇亲刘玄灭新,称帝,定都陕西西安。

公元25年,西汉皇亲刘盆子灭刘玄,称帝,定都陕西西安。西汉皇亲刘秀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汉,史称东汉。

公元27年,东汉帝刘秀灭刘盆子。

公元73年,东汉使者班超出使西域,西域五十余国归降东汉。

公元91年,东汉臣耿夔(kui)率军占领阿尔泰山地区,将匈奴政权彻底瓦解,威胁中原地区三百年的匈奴之患被解除。

公元184年,东汉皇帝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公元220年,东汉臣曹丕灭东汉,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魏,史称曹魏,占有河北、北京、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

公元221年,东汉臣刘备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汉,史称蜀汉,占有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公元229年,曹魏臣孙权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吴,史称东吴,占有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

公元263年,曹魏灭蜀汉。

公元265年,曹魏臣司马炎灭曹魏,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天下统一。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公元308年,西晋臣刘渊在山西称帝,定都山西临汾,建国号汉。

公元315年,汉臣拓跋族人猗卢称王,建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316年,汉灭西晋。

公元318年,西晋皇亲司马睿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晋,史称东晋。天下进入南北朝时期。

公元319年,汉臣刘曜(yao)称帝,定都陕西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前赵臣羯族人石勒称王,定都河北邢台,史称后赵。

公元329年,后赵灭前赵。

公元337年,东晋臣鲜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称前燕。

公元347年,东晋灭成汉,占领四川地区。

公元350年,后赵臣石闵灭后赵,称帝,建国号大魏,史称冉魏。石闵改名冉闵。

公元351年,后赵臣氐族人苻健称王,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公元352年,前燕灭冉魏,占有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区。

公元370年,前秦灭前燕。

公元376年,前秦灭代。

公元382年,前秦帝苻坚统一北方。

公元383年,前秦帝苻坚发兵欲统一南方,在安徽淝水被东晋军队击溃。

公元384年,前秦臣鲜卑人慕容泓称王,建国号燕,史称西燕,占有陕西地区。前秦臣鲜卑人慕容垂称王,建国号燕,史称后燕,占有河北地区。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chang)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前秦臣拓跋圭称王,建国号魏,史称北魏。

公元394年,后秦灭前秦,占有陕西、河南、甘肃等地区。后燕灭西燕。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大单于,建国号大夏。

公元417年,东晋灭后秦。

公元420年,东晋臣刘裕灭东晋,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宋,史称刘宋。

公元423年,北魏皇亲拓跋焘即位,称北魏太武帝。

公元431年,北魏灭大夏。

公元436年,北魏灭后燕,占领辽河流域。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发兵攻刘宋,欲统一南方,不胜,天下依旧分裂。

公元479年,刘宋臣萧道成灭刘宋,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齐,史称南齐。

公元502年,南齐臣萧衍灭南齐,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梁,史称南梁。

公元534年,北魏臣元善见称帝,定都河北临漳,建国号魏,史称东魏。

公元535年,北魏臣元宝炬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魏,史称西魏。

公元550年,东魏臣高洋灭东魏,称帝,定都河北临漳,建国号齐,史称北齐。

公元557年,西魏臣宇文觉灭西魏,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周,史称北周。南梁臣陈霸先灭南梁,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陈。

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

公元581年,北周国戚杨坚灭北周,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隋(sui)。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天下统一,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琉球群岛归降隋朝。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死,其子杨广继位,称隋炀(yang)帝。隋朝全盛时,东、南至海,

西到新疆,北到内蒙古,面积大约六百万平方公里。隋炀帝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公元618年,隋臣李渊灭隋,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唐。

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子李世民即帝位,称唐太宗。唐朝全盛时,领土东至日本海,西北到达里海,北部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至越南及西沙群岛,面积大约有一千六百万平方公里。

公元630年,西北各国归降唐朝,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公元632年,西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定都拉萨。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嫁西藏王松赞干布,史称:西藏归唐。彝(yi)族人在云南建南昭国。

公元668年,唐军占领朝鲜地区。

公元690年,唐皇后武则天灭唐,称帝,建国号周,史称武周。

公元705年,武周皇亲李显灭武周,称帝,建国号唐。

公元738年,南诏国归降唐朝。

公元762年,唐臣大钦茂在东北地区称王,定都吉林敦化,建国号渤海,占有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

公元880年,唐秀才黄巢驱唐,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齐。

公元884年,唐军灭齐。

公元907年,唐臣朱温灭唐,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梁,史称后梁。后梁封钱棰为吴越王,定都浙江杭州,史称吴越国,占有江苏、浙江等地区。唐遗臣王健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蜀,史称前蜀,占有四川、甘肃、陕西、湖北等地区。后梁封马殷为王,定都湖南长沙,建国号楚,占有湖南地区。天下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公元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称帝,定都内蒙古巴林左旗,建国号契丹,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918年,唐遗臣刘蛰在广东广州称帝,建国号汉,史称南汉,占有广东、广西地区。

公元919年,唐遗臣杨隆演称帝,建国号大吴,占有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区。

公元923年,唐遗臣沙陀部人李存勖(xu)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唐,史称后唐。后唐灭后梁。

公元924年,后唐封高季兴为王,定都江陵,建国号荆南,占有湖北地区。

公元925年,后唐灭前蜀。

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国。

公元933年,后梁臣王延钧称帝,定都福建福州,建国号闽,占有福建地区。

公元934年,后唐臣孟知祥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蜀,史称后蜀,占有四川地区。

公元936年,后唐国戚沙陀族人石敬瑭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晋,史称后晋。

公元937年,大吴臣徐知诰灭大吴,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齐。后晋灭后唐。

公元938年,齐帝徐知诰改名李升,改齐为唐,史称南唐。

公元945年,南唐灭闽。

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契丹国改称辽国。后晋臣刘知远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汉,史称后汉,占有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区。

公元951年,后汉臣郭威灭后汉,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周,史称后周。后汉臣刘闵(min)称帝,定都山西太原,建国号汉,史称北汉。

公元955年,南唐灭楚。

公元960年,后周臣赵匡胤灭后周,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宋,史称北宋。

公元965年,北宋灭后蜀。

公元963年,北宋灭荆南国。

公元971年,北宋灭南汉。

公元975年,北宋灭南唐。

公元978年,吴越国归降北宋,北宋统一南方,占有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江苏、安徽、江西、上海、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广东、海南岛等地区,领土面积大约有四百万平方公里。北宋朝廷过度集权,天下英雄无用武之地。

白族人定都云南大理,建国号大理,占有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南部、缅甸、泰国、老挝等地区。

公元979年,北宋灭北汉。北宋攻辽,欲统一北方,失败。

公元1038年,北宋臣党项族人李元昊(hao)称帝,定都宁夏银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占有宁夏、甘肃、陕西、青海、内蒙古等地区。

公元1115年,辽臣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称帝,定都黑龙江阿城南,建国号金。

公元1125年,金灭辽。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俘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皇亲赵构在河南商丘称帝,建国号宋,史称南宋。南宋占有江苏、安徽、江西、上海、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区,南宋面积大约有二百万平方公里。南宋占领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

公元1130年,金臣刘豫称帝,定都河北大名,建国号大齐,史称伪齐,占有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区。

公元1131年,辽皇族耶律大石在乌兹别克斯坦称帝,建国号辽,史称西辽。

公元1133年,西辽帝耶律大石定都吉尔吉斯坦的托克马克。

公元1137年,金灭伪齐。

公元1138年,南宋归降金。

公元1206年,金臣蒙古人铁木真即大汗位,称成吉思汗,定都蒙古后杭爱省,建国号蒙古,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1207年,蒙古皇亲术赤率军占领西伯利亚地区。

公元1218年,蒙古军灭西辽。

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率军占领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军一部占领伊朗。

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率军占领阿富汗,蒙古军一部占领土库曼斯坦。

公元1222年,成吉思汗率军攻入印度河流域。

公元1223年,蒙古臣哲别率军占领乌克兰地区。

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亡于甘肃清水县。蒙古军队灭西夏。

公元1234年,南宋与蒙古国联合灭金。

公元1235年,蒙古军队攻入俄罗斯地区。

公元1238年,蒙古皇亲拔都率军占领俄罗斯的莫斯科。

公元1240年。蒙古皇亲拔都率军占领乌克兰的基辅市。

公元1241年,蒙古皇亲拔都率军攻入波兰、匈牙利。蒙古军队的一部占领奥地利的维也纳。蒙古军队的一部占领亚得里亚海东岸。

公元1247年,西藏地区归降蒙古国。

公元1253年,蒙古皇亲忽必烈率军灭大理国,占领云南及周边极为辽阔的地区。

公元1256年,蒙古皇亲旭烈兀率军占领伊朗地区。

公元1257年,蒙古军队占领越南河内。

公元1258年,蒙古皇亲旭烈兀率军灭伊拉克地区的黑衣大食国。

公元1260年,蒙古皇亲忽必烈即蒙古国大汗位。蒙古皇亲旭烈兀(wu)率军占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及周边地区。

公元1269年,朝鲜归降蒙古国。

公元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称帝,定都北京,改蒙古为元。

公元1274年,元军攻入日本福冈地区。

公元1279年,元军灭南宋,结束了从五代十国到南宋共三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天下统一。

公元1281年,元军攻入日本平户岛地区。

公元1283年,元军攻入缅甸。

公元1284年,元军攻入越南。

公元1285年,缅甸归降元朝。

公元1292年,元帝忽必烈派元军攻入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地区。元朝庭面积最大时,大约有三千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公元1351年,元朝廷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公元1368年,平民朱元璋驱元,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明。元顺帝率余部返回蒙古地区。

公元1369年,朝鲜归降明朝廷。

公元1372年,西藏、琉球群岛归降明朝廷。

公元1388年,明朝廷统一全国。领土面积最广时,北边到达乌第河,东至日本海,西到新疆哈密,包括西藏,南到南海诸岛。面积大约有一千六百万平方公里左右。

公元1405年,明太监郑和率船队七次出航西洋,到达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中东地区、非洲东海岸地区,郑和后来宣称:走遍各地。

公元1421年,明帝朱棣(di)定都北京。

公元1436年,越南归降明朝廷。

公元1553年,开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

公元1616年,明臣女真人努尔哈赤在辽宁新宾老城即汗位,建国号金,史称后金,占有黑

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

公元1636年,金汗努尔哈赤子皇太极称帝,将金改为清。蒙古各部归顺清政府。

公元164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

公元1644年,明驿卒李自成驱明,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顺。清军灭顺,定都北京。平民张献忠在四川称帝,定都成都,建国号大西。

公元1646年,清灭大西。

公元1651年,俄国人占领黑龙江流域的雅克萨城。

公元1654年,琉球群岛归降清政府。

公元1662年,清灭明。

公元1662年,明遗臣郑成功驱荷兰人,占领台湾。

公元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全盛时,面积大约有一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

公元1689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罗斯。

公元1697年,清军平定蒙古大汗葛尔丹的独立活动。

公元1716年,新疆准葛尔的策妄阿拉布坦占领西藏地区。

公元1724年,清政府平定西北地区罗卜藏丹津的独立活动。

公元1726年,清政府在云贵五省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

公元1727年,清政府平定西藏的独立活动。

公元1728年,清政府与俄国签定条约,确定中俄中段边界。

公元1758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独立活动。

公元1769年,缅甸归降清政府。

公元1790年,越南归降清政府。

公元1792年,尼泊尔归降清政府。

公元1793年,清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定《钦定西藏章程》,约定:今后西藏地区的重大事项由中原中央政府决定。

公元1828年,清军平定新疆维吾尔人张格尔的独立活动。

公元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根据此条约,香港地区归英国管辖。

公元1846年,俄国占领清政府的巴尔喀什湖东南的喀拉塔勒河、伊犁河等七河地区。

公元1851年,清秀才洪秀全称帝,建国号太平天国。也标志着清朝由盛转衰。

公元1854年,俄国占领清政府的阿拉木图地区,包括伊犁河下游地区。

公元1858年,清政府与俄国签定《瑷珲条约》。

公元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世界第一宫廷花园圆明园。清政府与俄国签定《中俄北京条约》。

公元1864年,清军灭太平天国。清政府与俄国签定《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根据此约定,俄国占据清政府西境的3个大湖巴尔喀什湖、斋桑湖和伊塞克湖,连同周边地区,共达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同年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

近现代

公元1867年,塔吉克人阿古柏在新疆称汗,建国号哲德沙尔。

公元1875年,日本国占领清政府的琉球群岛。

公元1877年,清灭哲德沙尔,占领新疆地区。

公元1882年,清政府与俄国签定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和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俄国据此占有清政府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公元1885年,清政府与法国签定条约,法国根据此条约占领越南地区。

公元1886年7月24日,清政府与英国签定《中英会议缅甸条约》,将云南南部的果敢、班洪等四县割让给英国管辖,这个地区就是金三角地区。

公元188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定《藏印条约》,英国根据此条约占领锡金地区。

公元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国签定《马关条约》,日本国根据此条约占领清政府的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清政府承认朝鲜地区独立。

公元1900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国、意大利国、奥地利国组成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公元1904年,英军占领拉萨。

公元1907年,英军根据《中英续订印藏条约》,全部退出西藏。

公元1921年,蒙古宣布脱离中华民国

更多文章

  • 秦亡秦制未亡 秦亡于政非亡于制百代皆行秦政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朝灭亡,秦朝,秦朝制度,秦制,亡秦者秦制

    秦二世而亡,两千多年以来,为史家所唏嘘,很多人认为秦亡乃赵高所致,李斯难辞其咎。我认为这是一个原因,但这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导致强大的秦国二世而亡,非个别人罪恶,而是制度使然。赵高、李斯者,秦制之产物也,因此,也可以认为赵高、李斯是秦制的结果而不是秦朝灭亡的原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

  • 近似完人的中国船王卢作孚 中国人不能忘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图:卢作孚卢作孚一次生病,家里人想买只鸡给他吃,却都没有这个钱评点中国近现代民族工商业,毛泽东有“四个不能忘”“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轻纺工业不能忘了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了范旭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卢作孚,一个重庆合川的小学文化的商人,却在并

  • 林则徐愚昧无知判断鸦片战争:英军膝盖不能打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林则徐,鸦片战争,鸦片,民族英雄

    九票之差和两个错误历史的细节总是让人扼腕:如果英国议会里多五个人投票反对战争,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了。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因为从林则徐的错误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无论何时爆发,大清朝总还是要输的,晚打其实不如早打。早打早清醒。禁烟任务的完成,只是整个事件的小小开始;而林则徐在这个胜利中所犯的一些

  • 一个奇怪的问题:中国历史上有双胞胎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皇帝,皇帝,双胞胎皇帝,双胞胎

    双胞胎,一胎生双子,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在古代,双生子确实让人很疑惑,甚至会认为是一种不幸的征兆。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双胞胎皇帝吗?皇帝有生双胞胎的吗?哪个皇帝生过双胞胎?双胞胎的概率大约在千分之五到十五之间,中国从秦始皇称帝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长达2132年里产生的494位皇帝里,一个双

  • 日内瓦会议之后 握手成了中美关系的象征性词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杜勒斯,周恩来,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日内瓦会议

    约翰·福斯特·杜勒斯(18881959年)美国前国务卿。1954年4月,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在日内瓦举行。处于敌对状态的两个大国中国和美国的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周恩来和杜勒斯,作为各自的首席代表在此相聚。杜勒斯敌视新中国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在日内瓦会议

  • 福建文物局称上金贝古墓并非明朝建文帝之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上金贝古墓,建文帝,建文帝之墓,明朝皇帝

    2008年,福建宁德金涵乡上金贝小村庄发现了一座没有墓碑,没有建造年代,形式奇特的古墓。今年初,当地考古专家曾提出设想,认为可能与建文帝有关。此话一出,竟然引发了近一年的纷争。今年8月南京有关专家前往考察给出了惊人结论:这一古墓就是朱允炆的陵寝。为此,9月22日,福建省文物局组织地方史志、历史、明史

  • 这世界上不再需要柏林墙 所有的柏林墙都该倒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柏林墙,柏林墙倒塌,冷战,柏林墙推手

    图: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德国前总理科尔(左起)星期六聚首,参加纪念柏林围墙倒下二十周年的活动。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与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交谈。身后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她来自前东德。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与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握手。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与德国前总理科尔握手。1989年1

  • 翻越生死墙“冷战”不归路 论柏林墙的倒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柏林墙,柏林墙倒塌,冷战

    “跃起的士兵”1961年8月15日,19岁的东德士兵康拉德·舒曼肩背长枪大步跳过还未修建完的柏林墙铁丝网,投向西德。这个瞬间被当时在场的摄影师拍下,震惊了全世界。1982年秋,伯尔瑙厄大街上修筑的柏林墙。这条街下面被人挖了不少隧道用来逃亡。2008年的伯尔瑙厄大

  • 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 那道迄今还未修复的伤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柏林墙,柏林墙倒塌,东德,西德

    1989年11月9日晚20时整,东柏林是位数据、民主君特·沙博夫斯基突然向驻东柏林的新闻机构宣布:“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废除东德人旅行自由的限制。”记者们问声明何时生效,沙博夫斯基支支吾吾地说:“就我所知,这个决定将将立即生效。”此话如同平地

  • 舒曼:飞跃柏林墙的英雄今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柏林墙,舒曼,翻越柏林墙

    纪念柏林墙倒塌20年有形的墙倒下无形的墙犹在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推翻所有不该有的墙20年前的今天,东西方冷战的标志“柏林墙”被推倒。从1961年8月12日东德当局开始高筑墙起,到1989年11月9日边界开放为止,东德人从来没有放弃过翻墙的努力,大约有5000人成功逃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