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对不起,邓小平没说过“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

对不起,邓小平没说过“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806 更新时间:2023/12/13 6:14:50

邓小平1988年会见阿基诺夫人

“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拜会邓小平谈到南沙主权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小平抽了口烟,说:‘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从此,南沙再无战事。”

这则故事,是真的吗?

一、2008年该段子出现在网贴中,但找不到任史料来源

“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只是一则网络段子,既找不到任何的史料来源,段子本身及其变种在细节上也漏洞甚多,不足采信。

1、目前可以找到的最早版本,是2008年的一则网贴

“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这则段子最早什么时候出现在网络上的?编辑使用谷歌定时搜索,发现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2008年3月2日天涯论坛的一则帖子。虽然该贴自称是“转贴”,但编辑没有能够搜索到更早的原始版本(如有网友找到更早的版本,敬请告诉我们)。

2008年的这个版本,与现在微博上流传的版本基本上没有差异:“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抽了口烟:‘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从此,南沙再无战事。”

2、2008年之前没有任何纸媒提到过该段子

该段子有没有网贴之外的纸媒来源呢?笔者动用知网、读秀、超星、万方、龙源等学术、图书、期刊工具搜索的结果是:在2008年以前,没有任何纸媒(包括期刊、报纸、图书)提到过“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这个段子。2008年之后,严谨的史类图书、期刊都没有相关记载;只有一些诸如《智慧文摘》这类刊物、以及诸如《大国思维》这本“畅销书”,曾刊载过这个段子,其内容则很明显来自网贴,如:

“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在谈到南沙群岛的所有权时,这样说道:‘至少在地理位置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小平也毫不示弱地说了一句:‘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从此以后,南沙再无战事。”(《大国思维》该书是编辑所找到唯一一本载有“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的段子的图书,内容与网贴完全一致,没有注明任何史料来源)

二、2009年严肃媒体开始关注该段子,但仍无人能够提供任何史料来源

严肃媒体开始引用“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这个段子,始于2009年的《大公报》的一篇评论,以及凤凰卫视的一期《时事开讲》节目;但二者都没有能够给出史料来源。这个现象,一方面印证了笔者此前的搜索结论:2008年该段子才开始在网络上疯狂流传;另一方面,也证实了该段子除了网贴之外,确实没有可靠的原始出处。

1、凤凰卫视《时事开讲》节目中,何亮亮对该段子的真实性将信将疑

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国会立法,将中国的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了菲律宾岛屿的领海界线范围。该事件立即引起了海内外的强烈关注。凤凰卫视3月份的一期《时事开讲》节目中,嘉宾何亮亮引用了该段子,但对其真实性存疑。何亮亮说:

“那么我注意到最近在网络上有这样的一段话在流传,是邓小平说的话,据说邓小平在1987年在北京会见了一个前来访问的前菲律宾总统。那么这位前菲律宾总统,他们在跟邓小平谈话的时候,他们就谈到了黄岩岛,中国叫做南沙群岛,黄岩岛是南沙群岛的一部分。菲律宾人把南沙群岛叫做斯普拉特利岛。那么这位前菲律宾总统说斯普拉特利岛是离菲律宾很近的,那么邓小平的反应就非好,马上回了一句话说“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其实我们只要看一看地图就知道了,确实,南沙群岛离菲律宾是很近的。但是也同样确实的是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但是我现在对邓小平有没有说这段话呢,是存疑的。因为很容易调查的,很容易做一个research研究,我查了在1987年这一年里面,邓小平没有接见过菲律宾的访客。而且1987年也没有一位所谓的前菲律宾总统访问中国。但是1988年的4月16号,邓小平接见了前来中国访问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阿基诺夫人我们知道她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华裔的女性的总统。但是从官方公布的邓小平和阿基诺夫人谈话来看,又没有这个内容。但是我觉得从谈话的风格来看,是很像邓小平说的话。……上个月香港的《大公报》刊登了一篇评论就援引了这段话,但是他没有说出处,但是我自己搜索的结果,就查不到邓小平曾经讲过这段话,当然也有可能邓小平讲过,而中国官方没有公布。”

2、何亮亮提到的《大公报》评论文章,只是简单的转载网贴,连最基本的查证工作都没做

《时事开讲》中提到“上个月香港的《大公报》刊登了一篇评论就援引了这段话,但是他没有说出处”编辑也查到了《大公报》这篇评论文章《菲律宾屡出阴招夺南沙岛屿野心昭然》,该文章确实引用了“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这个段子,但只是作为文章的引子,且没有给出任何出处,其原文如下:

“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拜会邓小平,谈到南沙主权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小平抽了口烟,说:‘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从此,南沙再无战事。”

段子文字内容与前引2008年论坛里的段子完全一致。很显然,作者是在网络上看到了这个段子之后,写入自己的评论文章内作为文章引子的。原因很简单正如何亮亮所说:1987年根本没有菲律宾总统访华,如果该作者所引另有可靠来源,决不至于将时间写成1987年即便没有其他来源,哪怕去搜索查证一下,也很容易发现1987年没有任何一位菲律宾总统访华。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4月2日,《南方都市报》以《大公报》的这则不靠谱的评论文章为原始来源,转载了该段子,编辑同样没有做最基本的查证工作,没有修正“1987年”这个荒唐的时间。

3、新华网、人民网刊发该段子,各大门户当作信史疯狂转播

三、段子本身编造得非常粗陋,内容漏洞百出毫无可信度

这样一个在网络上流传了四、五年,从来没有人能够提供任何可靠的史料出处的段子,在2012年因为黄岩岛事件,再度被网友的爱国热情激活,其传播转入疯狂状态这实在是一件很离谱的事情。因为这个段子本身,编造得非常地不负责任,本身就漏洞百出。

1、1987年没有菲律宾总统访华

这是个硬伤。现有史料非常清晰:1986年,菲律宾副总统劳雷尔曾经访华;1988年,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访华。劳雷尔与阿基诺夫人访华时都曾与邓小平有过会谈,但段子发生的时间1987年并没有菲律宾总统访华。

这个硬伤在后来的传播过程中被修正了,“1987年”被改成了“1988年”,但修改时间并不能赋予该段子多少历史真实性。

2、段子内容与1986年菲律宾副总统访华并不契合

或许读者还会有这样的质疑:1、不是1988年,那么会不会是1986年菲律宾副总统劳雷尔访华时的事情呢?2、公开的会晤没有讲,不代表私下的会晤就不讲啊;3、……

类似的质疑当然会无穷无尽。但只要了解两次菲律宾总统(副)访华的目的之所在,就很容易否定上述质疑菲律宾对中国另有所求,不可能因为南沙问题将会晤气氛搞到如此之僵;中国方面当时也无意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强硬措施,邓小平在1986年和1988年的态度,都无一例外,是主张暂时搁置主权问题的。段子的编造者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所以编造的段子既不符合菲律宾当时的外交心态(另有要事有求于中国),也不符合邓小平处理南沙问题的一贯思路(暂时搁置,共同开发)。

菲律宾副总统劳雷尔访华的目的是什么呢?1986年,阿基诺政府刚刚取代之前统治菲律宾的共产党政府,新政府急需获得国际支持,尤其是需要获得中国的支持,换言之,也可以说是希望获得中国政府不再支持残存的菲律宾共产党势力的许诺。对此,劳雷尔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得非常明白:

“劳雷尔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邓小平今天上午‘明确地我保证说,中国对菲律宾的政策是‘不干涉、不介入和不干预菲律宾的内政。劳雷尔说,他要求中国人澄清他们对菲律宾共产党的立场。劳雷尔说:邓小平主席和赵紫阳总理都让我放心,他们说,中国共产党已经停止了,我再重复一遍,是已经停止了他们同菲律宾共产党的一切接触。劳雷尔说,中国人的这番讲话的结果是,菲律宾共产党将不能再把中国向它表示的任何友好的问候曲解成是鼓励它进行颠覆活动。”(据美联社北京1986年6月17日电,转引自新华社《参考资料》)

取得中国政府不再支持菲律宾共产党的承诺,是劳雷尔此行的主要目标,次要目标则是与中方商谈贸易投资问题。美联社6月15日的报道曾透露劳雷尔访华将要与中国政府商谈的问题,只有上述两项,并没有提到南沙群岛的主权问题,可见这一事项根本就不在菲方的预设议题之内。会谈后来确实谈到了南沙群岛问题,但双方并没有做深入的商谈,劳雷尔在记者招待会上只提了一句:“邓小平说,目前并不需要马上解决两国有争议的南沙群岛问题,这些岛屿的主权问题最终总会得到解决。”由此可见:1986年的这次会谈,中方与菲方都无意根本解决南沙群岛问题,所以劳雷尔回国才会对媒体称他的中国之行“完全成功”;“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这样的段子,与历史背景并不契合。

3、段子内容与1988年阿基诺夫人访华也不契合

1988年阿基诺夫人访华,最重要的议题是扩大两国经贸关系,“希望中国增加输入菲货”,以扭转其对华贸易逆差(据香港《新报》1988年4月15日社论)。但上年12月1日,菲方外交部曾公开发布题为《菲律宾认为卡拉延群岛不是世人所称的斯普拉特利群岛这一地理实体的组成部分》的公开文件,所以,南沙群岛问题是此行必然会讨论到的议题。

但正如凤凰卫视《时事开讲》何亮亮所说,现有公开的史料中找不到“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这个段子“从官方公布的邓小平和阿基诺夫人谈话来看,又没有这个内容。”那么有没有可能该段子是未公开谈话的内容呢?

其实也是不可能的。理由非常简单,阿基诺夫人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涉及两国领土主权,怎么可能将“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这样荒唐的理由搬上台面呢?菲律宾难道没有别的理由来跟中方讨价还价,而只能搬出这种贻笑大方的蹩脚说辞?(这一理由同样适用于劳雷尔1986年访华,劳雷尔也是菲律宾政坛老手)

菲律宾当日所坚持的立场是什么呢?可以参考菲外交部长劳尔·曼格拉普斯在1988年4月17日,也就是阿基诺夫人访华尚未结束时,对记者的公开谈话。谈话内容,据香港《南华早报》当年报道:

“他(劳尔·曼格拉普斯)说,中国和菲律宾已同意在找到和平解决办法之前暂时将斯普拉特利群岛(编者注:这是西方对“南沙群岛”的通用称呼)问题‘搁置起来。他们(中国)的立场是:他们出于历史上的原因对该群岛拥有主权。我们(菲律宾)的立场是:我们并不对该群岛的所有岛屿提有主权要求。他(劳尔·曼格拉普斯)说:‘我们只是说我们称为卡拉延(即‘自由)的那些岛屿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在那里已经设立市政府,还有武装部队。”

笔者引用菲律宾外长当年这段讲话,当然并不是说笔者认可他的这些讲话内容。而只是想提醒一点:不要将菲律宾当局想象得那么弱智。为了和中国争夺南沙群岛(菲方说的是部分岛屿),菲律宾政府也是做了非常多的功课的,这功课,既包括历史层面的内容,也包括法约层面的内容,真不至于将“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这样黔驴技穷的蛮不讲理搬上台面虽然菲方确实讲过“卡拉延群岛”离吕岛很近,但并不是用距离来争夺主权,而是用距离来论证“卡拉延群岛”关系到菲律宾的国防安全。

退一万步讲,即便菲律宾的总统们确实弱智到拿距离远近作为主权争夺依据的这种程度,但这样一个时间荒唐、人物不明、已经在网络和纸媒传播了四、五年却始终没有任何人能够查到它的史料来源的段子,又怎么能被当作信史呢?

再来段意淫:到底谁沉默了?邓小平和卡特那段不得不乱说的故事

结语

龟缩在虚假的历史段子里玩“意淫强国”,恐怕也没什么意思吧?

更多文章

  • 伪造邓小平语录“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堪称高级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邓小平,菲律宾,南海问题,南沙主权

    今天,一篇题为《对不起,邓小平没说过“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的老帖子在微信中被广泛传播,该文原题《“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考》,首发于2012年5月,作者为谌旭彬。这篇文章以详实的资料考证,有关邓小平的一段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语录,其实是一则人为编造的段

  • 这个有所曾经排名中国第一的大学 唯有一声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南京大学

    就在半个多世纪前,有所高校,却是当仁不让的全国第一学府,北大、清华和她也相差了一大截。更让人惊叹、惋惜的是,她仅仅存在22年,却如流星一般璀璨划过中国高等教育史:1940年代建设了中国最早的原子能研究基地;拥有全国1/3的“部聘教授”;她的学生,有19名院士,4位两弹一星元勋

  • 有图有真相 人类历史上19张迷人的瞬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照片

    据美国CavemanCircus网站7月28日报道,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件,但以下19个瞬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1.1968年越战期间,美国士兵正在给一名受伤的越共喂水。这名越共用瓷碗保护伤口,连续作战三天。2.1940年左右,英国军官杰克-丘吉尔(图片右侧)手拿苏格兰大刀率先冲锋。3.

  • 我们胜利了 1945年蒋介石宣告抗战胜利广播演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抗战胜利,抗日,蒋介石,蒋中正,抗战胜利广播演说

    1945年8月15日,蒋介石发表广播演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读《终战诏书》,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天,领导中国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中印缅战区总司令蒋介石利用广播发表《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以下为广播全文:(视频链接:)全国军民同胞们: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们:

  •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在位时间及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皇帝列表,唐朝皇帝,唐朝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二十一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开元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荣。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

  • 在生育这一点上 明朝皇帝确实比清朝皇帝强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皇帝,清朝皇帝,皇帝子女

    明朝皇帝生育统计图:明朝皇帝像明太祖朱元璋生子26,生女16,共计42人。明建文帝生子2,生女不详。明成祖朱棣生子4,生女5,共计9人。明仁宗朱高炽生子10,生女7,共计17人。明宣宗朱瞻基生子2,生女2,共计4人。明英宗朱祁镇生子9,生女8,共计17人。明景泰帝朱祁钰生子1,生女2,共计3人。明宪

  • 朱自清不是因为不领救济粮饿死的 而是撑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自清

    本文节选自《民国太太的厨房》(中信出版,2016年8月)由楚尘文化授权刊载。在伊豆半岛旅行时,特意住了修善寺的菊屋旅馆。这里以温泉而著名,1910年8月,被胃病纠缠、痛苦不堪的夏目漱石曾经特意到这里休养。结果却胃出血,病情恶化而不治。胃病似乎是作家们常有的毛病,在夏目漱石的笔下,也常常可见治疗胃病的

  • 古今第一骂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曌,武则天,讨伐武则天,讨武曌檄,徐敬业,骆宾王

    徐敬业是唐朝开国功臣徐勣的长孙,袭封英国公爵,后被贬为柳州司马。武曌(曌:武则天所造的字,自取为名,以代照字),即武则天(624-705),刚入宫时为太宗“才人”(宫中女官名)。太宗死,则天出家为尼,不久被高宗召进宫,封为嫔妃,后来立为皇后。公元683年,高宗死。684年,中

  • 苏东坡与白居易 为何杭州人民至今纪念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杭州,父母官,白居易,苏轼

    “杭州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重镇和商贸中心。千百年来,从白居易到苏东坡,从西湖到大运河,杭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说引人入胜。”历史上,白居易和苏东坡两位文人墨客都在杭州留下了他们各自的足迹。白居易和苏轼的杭州情结白居易与杭州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于长庆二年(822年)十月赴任杭州刺史(

  • 宋太祖迁都被大臣反对 灭亡从此被埋下了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宋,赵匡胤,宋太祖,北宋迁都

    960年,后周归德节度使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史称宋朝,此后定都开封。但是就当时的情形来说,开封并不合适,原因在于北方的契丹一直虎视眈眈,燕云十六州门户大开,大宋防守力量倍增。为此,太祖曾经计划迁都洛阳,但是不幸的是这项计划被群臣反对而搁浅,北宋的灭亡从此被埋下了祸根。公元960年,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