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今第一骂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赏析

古今第一骂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335 更新时间:2023/12/18 15:13:33

徐敬业是唐朝开国功臣徐勣的长孙,袭封英国公爵,后被贬为柳州司马。武曌(曌:武则天所造的字,自取为名,以代照字),即武则天(624-705),刚入宫时为太宗“才人”(宫中女官名)。太宗死,则天出家为尼,不久被高宗召进宫,封为嫔妃,后来立为皇后。公元683年,高宗死。684年,中宗即位。武后废中宗欲自立为帝。便开始屠杀李唐宗室,这激起李唐子孙及一部分官吏的不满和反抗,柳州司马徐敬业便首先率军起来反抗。骆宾王(约640-?),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他怀才不遇,只做过主簿,侍御史等官,680年,任临海县丞,不久弃官而去。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任命骆宾王为艺文令,于是便代徐敬业写了这篇檄文。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相当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极为震动,不但不愤怒,反而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

文章共分三段。第一段,历数武则天的罪状。“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第一句就表明了武则天非善良之辈。文章开头就直指武则天的种种恶行,并把武则天见不得人的隐私公之于众:“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隐图后房之嬖。”又将其为达目的兜售色相,丑陋猥亵的杜甫毒妇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入门见嫉,峨眉不肯让人;掩袖工馋,狐媚偏能惑主”。如果仅仅如此,那武则天充其量也不过是类似于商纣王的妲己,周幽王的褒娰等惑主的狐姬而已。但事实并非如此,“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众良,杀姊屠兄,杀君鸩母”。对于其所作所为犯下的累累罪行,作者只用了一句话形容:“神人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但就此一句,却已概括了宇宙中的一切,充分说明武则天的罪行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为世人所不容。武则天所作所为的背后有着一个更大的秘密,“包藏祸心,窥窃神器”。为了实现这个政治野心,武则天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她大肆排除异己,任用亲信,屠杀宗室,罢黜元勋,致使大唐江山风雨飘摇,。一时间先君打下来的大唐帝国“山雨欲来风满楼”,几欲崩溃,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

第二段,适时推出了文章的主人公徐敬业。徐敬业乃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英国公徐勣之后,所以骆宾王说:“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重恩。”寥寥数语就表明徐敬业为国尽忠的决心,其言语富有号召力和煽动性,也是令人信服的。“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兴,爰举义旗,以清妖孽”。文章以振奋人心之语,发人深省之言,刺武氏之痛楚,壮义军的声望,并进一步进言反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南连百越,北尽山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无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文章用夸张的口气形容起义军的强大威猛,装备精良,后勤供应充足,战士战斗士气旺盛。以此来达到振奋己方士气,争取民众支持,又对敌军起到威慑作用,打击武氏的气焰。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进一步把文章推向高潮,激情澎湃,仿佛胜利在望。

第三段,在激情宣泄之后,话锋一转,又回到写此文的目的上,为了晓谕各地的守军相应徐敬业起兵,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对那些亲贵们进行政治上的拉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出“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并指出“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致之诛”。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与李唐江山共存亡的必要。最后踌躇满志的提问:“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再次将文章带入高潮,以发人深省的方式结尾。

唐武后光宅元年爆发了一场由徐敬业等人发动的叛乱。叛乱很快被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极其微小的浪花,但是骆宾王为战争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却闻名于史,流传千古。骆宾王的这篇檄文,又堪称古今第一骂文。檄文把武则天的所作所为,从个人隐私到政治态度,方方面面,林林总总,里里外外公之于天下,骂了个淋漓尽致。几百年后,司马光在撰写《资治通鉴》时,也选择其重点斥骂。

记得文革期间写大字报,批走资派,人们还习惯于是用“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样的写法,耳熟能详,其首创者,应该归功于骆宾王。

这样的檄文,在朝廷上当众宣读,被骂的当事人的态度又该是怎样呢?据说,当读到“入门见嫉,峨眉不肯让人;掩袖工馋,狐媚偏能惑主”句时,几个大臣悄悄地斜眼偷看武则天脸色,武则天察觉后,报之嫣然一笑,意为:“呵呵,这哪里是骂,这实实在在赞俺老武性感也!”檄文读罢,武则天问曰:“谁所为?”对曰:“骆宾王。”太后曰:“细论起来,这件事绝对是当朝宰相的过失,国家有如此人才,不收罗来为朝廷效力,而使之流落于江湖跟随乱党叛逆宰相难道还不知罪吗?”

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流传千古,而徐敬业的讨伐战争,在军事上犯了不少错误,乏善可陈,在中国军事史上难觅其踪。徐敬业因为造反失败,自己人头落地,全家灭门不算,连祖坟都让武则天扒了。想当初正是其祖父徐勣鼎力相助,为武则天当上皇后铺平了道路,并为武则天主持史无前例的加冕仪式,其对武氏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其最后竟落得个掘墓鞭尸的下场,不知是报应,还是为虎作伥的必然下场。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素称“古今第一雄文”。文章有叙有议,有说理有抒情,爱憎分明,笔力雄健,气势恢宏,行文流畅,声文并茂。全文运用大量的排偶句式,语气连贯通畅,适当运用典故来说理也是本文又一特色。其名垂千古的文学价值向为学人所尊奉。

不仅如此,其篇首历数武氏罪状极具文献价值,不管后人对武则天评价有何种分歧,人们都不得不认为骆宾王所写的是信史,具有极大的人文价值。通过对武则天所作所为的揭露,不仅为后世提供了一个丑恶统治的样本,也提示了一些历史未解之谜。

毫无疑问,武氏为首的政权在道德上已经破产。即使以前没有破产,经过骆宾王这一番张扬也必定破产无疑,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道德破产的武氏政权的统治权威并未曾削弱,通过对不同政见者的迫害,并公开设立告密制度,强化了武氏政权不容置疑的威权,不受制约的权力使她的臣民生活在恐惧之中,而恐惧又强化了他的统治。由此看来,一个政权的生存与否,道德因素并非至关重要。这样说确实令人吃惊,然而却是严酷的现实。那么维系一个政权的要素究竟是什么呢?是权益带来的利益分配当一个政权可以有效地予人以好处时,它总是能有效地运转,如果再辅之以暴力镇压,杀人立威,那么它的运转会像打了兴奋剂似的高速运转起来,看来胡萝卜加大棒的封建专制统治还是有效率的,虽然这种效率需要不停地被鞭打。

武则天不以杀功臣著称,但他杀功臣数量诸多,在历史上亦可名列前茅。这里所谓功臣,是指为其取得权力出过死力的人,其中一大半为她所杀,在她统治期间,宰相频繁更换,这种过河拆桥的做法,并没有使她担心无人会替她的政权效力。据传,确实有人为此提醒过她,可她的回答很耐人寻味。她以飞蛾扑火为比喻,指出尽管飞蛾因扑火而死,并不能阻挡其它蛾子继续向火扑来。因为只要是蛾类,就非如此不可。在封建社会,社会培养的士人都必须通过入仕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他们义无返顾地以能入朝做官为毕生追求。所以尽管有“伴君如伴虎”之感叹,但迫不及待以求伴君者,仍然多如过江之鲫。这或许与供求关系有关,与人性有关,因为皇权决定社会地位分配数量,在金字塔上层的总是远远低于社会现在和潜在的求职人数,这种供求比的失衡,也决定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乱纷纷你刚唱罢我登场。

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地位的尴尬。在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欲参与社会服务,除了入仕一途,竟无其他出路,所谓“练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就是武则天本人,也是靠笼络唐高宗才一步一步攫取权力,扩大权力的,深谙权力三昧又修成正果的武则天从骨子里轻贱知识分子和其他人才,总是先使用他们,然后毫不留情地抛弃他们,而绝无人才断档之虞,知识分子的这种缺乏独立性,严重的人生依附的软弱性,决定了他们被权力玩弄的命运。武氏政权经历了无数次外忧内患,策动了无数次腥风血雨,每隔数年又来一次大的清洗,竟是无往而不利,个中原因,不能不使人深思。

如同历史上多数暴君一样,武则天政权基本上没有输给其他政治势力,只是由于时间的自然法则而终结。神龙年间的政变,迫使她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显然被众人推举的太子李显,也没有做好接班的准备,众人唯一的理由是她老了,可以养老了,应该还政给儿子了。记得插队时,和农民讨论,如果人能不死的话,将会怎么样?而民间朴素的说法:人如果不死的话,那就要坏得多,因为他无所畏惧,任何无法无天的事都会干得出来。

附录:《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唐: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居汉位,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白话译文:

那个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不是一个温和善良之辈,并出身卑下。最初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机会而得以奉侍左右。到后来,不顾伦常与太子(唐高宗李治)关系暧昧。隐瞒先帝曾对她的宠幸,谋求取得在宫中专宠的地位。

选入宫里的妃嫔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个都不放过;她偏偏善于卖弄风情,像狐狸精那样迷住了皇上。终于穿着华丽的礼服,登上皇后的宝座,把君王推到乱伦的丑恶境地。加上一幅毒蛇般的心肠,凶残成性,亲近奸佞,残害忠良,杀戮兄姊,谋杀君王,毒死母亲。这种人为天神凡人所痛恨,为天地所不容。她还包藏祸心,图谋夺取帝位。皇上的爱子,被幽禁在冷宫里;而她的亲属党羽,却委派以重要的职位。呜呼!霍光这样忠贞的重臣,再也不见出现;刘章那样强悍的宗室也已消亡了。“燕啄皇孙”歌谣的出现,人们知道汉朝的皇统将要穷尽;孽龙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宫庭里,标志着夏后氏王朝快要衰亡。

我徐敬业是大唐的大老元臣,是王公贵族的长子,奉行的是先帝留下的训示,承受着本朝的优厚恩典。宋微子为故国的覆灭而悲哀,确实是有他的原因的;桓谭为失去爵禄而流泪,难道是毫无道理的吗!因此我愤然而起来干一番事业,目的是为了安定大唐的江山。依随着天下的失望情绪,顺应着举国推仰的心愿,于是高举正义之旗,发誓要消除害人的妖物。南至偏远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铁骑成群,战车相连。海陵的粟米多得发酵变红,仓库里的储存真是无穷无尽;大江之滨旌旗飘扬,光复大唐的伟大功业还会是遥远的吗!战马在北风中嘶鸣,宝剑之气直冲向天上的星斗。战士的怒吼使得山岳崩塌,云天变色。拿这来对付敌人,有什么敌人不能打垮;拿这来攻击城市,有什么城市不能占领!

诸位或者是世代蒙受国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亲,或者是负有重任的将军,或者是接受先帝遗命的大臣。先帝的话音好像还在耳边,你们的忠诚怎能忘却?先帝的坟土尚未干透,我们的幼主却不知被贬到哪里去了!如果能转变当前的祸难成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旧主和服事当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救王室的功勋,不至于废弃先皇的遗命,那么各种封爵赏赐,一定如同泰山黄河那般牢固长久。如果留恋目前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就一定会招致严厉的惩罚。

请看明白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将这道檄文颁布到各州郡,让大家都知晓。

注释

〔1〕伪:指非法的,表示不为正统所承认的意思。临朝:莅临朝廷掌握政权。

〔2〕地:指家庭、家族的社会地位。

〔3〕下陈:古人宾主相馈赠礼物、陈列在堂下,称为“下陈”。因而,古代统治者充实于府库、内宫的财物、妾婢,亦称“下陈”。这里指武则天曾充当过唐太宗的才人。

〔4〕更衣:换衣。古人在宴会中常以此作为离席休息或入厕的托言。《汉书》记载:歌女卫子夫乘汉武帝更衣时入侍而得宠幸。这里借以说明武则天以不光彩的手段得到唐太宗的宠幸。

〔5〕洎(jì记):及,到。晚节:后来。

〔6〕春宫:亦称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后人常借指太子。

〔7〕私:宠幸。

〔8〕嬖(bì闭)宠爱。

〔9〕蛾眉:原以蚕蛾的触须比喻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这里借指美女。

〔10〕掩袖工谗:说武则天善于进谗害人。《战国策》记载:楚怀王夫人郑袖对楚王所爱美女说:“楚王喜欢你的美貌,但讨厌你的鼻子,以后见到楚王,要掩住你的鼻子。”美女照办,楚王因而发怒,割去美女的鼻子。这里借此暗指武则天曾偷偷窒息亲生女儿,而嫁祸于王皇后,使皇后失宠的事(见《新唐书·后妃传》)。

〔11〕狐媚:唐代迷信狐仙,认为狐狸能迷惑害人,所以称用手段迷人为狐媚。

〔12〕元后:正宫皇后。翚翟(huīdí):用美丽鸟羽织成的衣服,指皇后的礼服。翚,五彩雉鸡。翟,长尾山鸡。〔13〕聚麀(yōu忧):多匹牡鹿共有一匹牝鹿。麀,母鹿。语出《礼记·曲礼上》:“夫惟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这句意谓武则天原是唐太宗的姬妾,现在当上高宗的皇后,使高宗乱伦。

〔14〕,虺蜴(huǐyì毁易):指毒物。虺,毒蛇。蜴,蜥蜴,古人以为有毒。

〔15〕狎:亲近。邪僻:指不正派的人。

〔16〕忠良:指因反对武后而先后被杀的长孙无忌、上官仪,褚遂良等大臣。

〔17〕杀姊屠兄:据《旧唐书·外戚传》记载: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之后,陆续杀死侄儿武惟良、武怀远和姊女贺兰氏。兄武元庆、武元爽也被贬谪而死。

〔18〕弑君鸩(zhèn振)母:谋杀君王、毒死母亲。其实史书中并无武后谋杀唐高宗和毒死母亲的记载。弑,臣下杀死君王。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其羽毛浸酒能毒死人。〔19〕窥窃神器:阴谋取得帝位。神器,指皇位。〔20〕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指唐高宗死后,中宗李显继位,旋被武后废为庐陵王,改立睿宗李旦为帝,但实际上是被幽禁起来(事见《新唐书·后妃传》)。二句为下文“六尺之孤何在“张本。

〔21〕宗盟:家属和党羽。

〔22〕霍子孟:名霍光,西汉大臣,受汉武帝遗诏,辅助幼主汉昭帝;昭帝死后,昌邑王刘贺继位,荒嬉无道,霍光又废刘贺,更立宣帝,是安定西汉王朝的重臣(事见《汉书·霍光传》)。作:兴起。

〔23〕朱虚侯:汉高祖子齐惠王肥的次子,名刘章,封朱虚侯。高祖死后,吕后专政,重用吕氏,危及刘氏天下,刘章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合谋,诛灭吕氏,拥立文帝,稳定了西汉王朝(事见《汉书·高五王传》)。〔24〕“燕啄皇孙”二句:《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成帝时有童谣说“燕飞来,啄皇孙”。后赵飞燕入宫为皇后,因无子而妬杀了许多皇子,汉成帝因此无后嗣。不久,王莽篡政,西汉灭亡。这里借汉朝故事,指斥武则天先后废杀太子李忠、李弘、李贤,致使唐室倾危。祚,指皇位,国统。〔25〕“龙漦(chí池,此字读音存在争论,另一种读音为lí离)帝后”二句: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当夏王朝衰落时,有两条神龙降临宫庭中,夏帝把龙的唾涎用木盒藏起来,到周厉王时,木盒开,龙漦溢出,化为玄鼋流入后宫,一宫女感而有孕,生袌姒。后幽王为其所惑,废太子,西周终于灭亡。漦,涎沫。遽(jù具),急速。

〔26〕冢子:嫡长子。

〔27〕先帝:指刚死去的唐高宗。

〔28〕宋微子:微子名启,是殷纣王的庶兄,被封于宋,所以称“宋微子”。殷亡后,微子去朝见周王,路过荒废了的殷旧都,作《麦秀歌》来寄托自己亡国的悲哀(见《尚书大传》)。这里是徐敬业的自喻。

〔29〕良:确实、真的。以:缘因。

〔30〕袁君山:东汉时人桓谭,字君山。袁君山之“袁”,通假“桓”。汉光武帝时为给事中,因反对当时盛行的谶纬神学,而被贬为六安县丞,忧郁而死(事见《后汉书·桓谭传》)。

〔31〕社稷:原为帝王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借指国家。

〔32〕宇内:天下。推心:指人心所推重。

〔33〕爰:于是。

〔34〕百越:通“百粤”。古代越族有百种,故称“百越”。这里指越人所居的偏远的东南沿海。

〔35〕三河:洛阳附近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是当时政治中心所在的中原之地。

〔36〕玉轴:战车的美称。

〔37〕海陵: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泰州市,地在扬州附近,汉代曾在此置粮仓。红粟:米因久藏而发酵变成红色。靡:无,不。

〔38〕江浦:长江沿岸。浦,水边的平地。黄旗:指王者之旗。

〔39〕班声:马嘶鸣声。

〔40〕喑:(yīn阴)呜、叱咤(zhà炸):发怒时的喝叫声。

〔41〕公等:诸位。家传汉爵:拥有世代传袭的爵位。汉初曾大封功臣以爵位,可世代传下去,所以称“汉爵”。

〔42〕或协周亲:指身份地位都是皇家的宗室或姻亲。协,相配,相合。周亲,至亲。

〔43〕膺:承受。爪牙:喻武将。

〔44〕顾命:君王临死时的遗命。宣室:汉宫中有宣室殿,是皇帝斋戒的地方,汉文帝曾在此召见并咨问贾谊,后借指皇帝郑重召问大臣之处。

〔45〕一抔(剖póu)之土:语出《史记·张释之传》:“假令愚民取长陵(汉高祖陵)一抔土,陛下将何法以加之乎?”这里借指皇帝的陵墓。六尺之孤:指继承皇位的新君。安在:有本作“何托”。参阅前注〔20〕。〔46〕傥:通“倘”,倘若,或者。

〔47〕送往事居:送走死去的,侍奉在生的。往,死者,指高宗。居,在生者,指中宗。

〔48〕勤王:指臣下起兵救援王室。

〔49〕旧君:指已死的皇帝,一作“大君”,义近。

〔50〕“同指山河”二句:语出《史记》,汉初大封功臣,誓词云:“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这里意为有功者授予爵位,子孙永享,可以指山河为誓。

〔51〕穷城:指孤立无援的城邑。

〔52〕昧:不分明。几(jī机):迹象。

〔53〕贻(yí怡):遗下,留下。后至之诛:意思说迟疑不响应,一定要加以惩治。

更多文章

  • 苏东坡与白居易 为何杭州人民至今纪念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杭州,父母官,白居易,苏轼

    “杭州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重镇和商贸中心。千百年来,从白居易到苏东坡,从西湖到大运河,杭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说引人入胜。”历史上,白居易和苏东坡两位文人墨客都在杭州留下了他们各自的足迹。白居易和苏轼的杭州情结白居易与杭州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于长庆二年(822年)十月赴任杭州刺史(

  • 宋太祖迁都被大臣反对 灭亡从此被埋下了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宋,赵匡胤,宋太祖,北宋迁都

    960年,后周归德节度使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史称宋朝,此后定都开封。但是就当时的情形来说,开封并不合适,原因在于北方的契丹一直虎视眈眈,燕云十六州门户大开,大宋防守力量倍增。为此,太祖曾经计划迁都洛阳,但是不幸的是这项计划被群臣反对而搁浅,北宋的灭亡从此被埋下了祸根。公元960年,宋

  • 揭秘尼克松访华的宴会菜单 款待1吨鲍鱼是谣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美国总统尼克松,尼克松

    1972年2月27日晚,周恩来和尼克松在上海举办的宴会上。(南方周末资料图/图)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76年精神号”专机抵达北京,展开其首度访华之旅。当天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在北京访问数日后,尼克松一行续往杭州、上海两地访问。在华期间,中美双

  • 美国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尼克松因形象输给肯尼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美国总统候选人,美国大选电视辩论,美国总统电视辩论,电视辩论,肯尼迪,尼克松

    尼克松和肯尼迪在电视辩论现场(资料图)电视辩论是美国大选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候选人在镜头前唇枪舌剑,展示政治智慧和个人风采,为自己赢得选票。许多人认为电视辩论是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最具观赏性的环节,但对候选人而言,这无异于“面对几千万考官的求职面试”,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在过去

  • 淝水之战末路英雄 前秦苻坚为什么败得那么彻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淝水之战,五胡十六国,前秦,苻坚

    图:淝水之战前,前秦和东晋对峙图前秦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政权,但苻坚渐骄,急于统一全国,试图一举消灭东晋,结果于公元383年大败于淝水。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确定了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分裂的格局。淝水之战后,前秦分裂,苻坚在新平佛寺为后秦君主姚苌所俘,被缢杀。在大众心中,

  • 南明隆武帝半生牢狱 满腔热血却无力扭转乾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明隆武帝,南明,隆武帝,朱聿键,明朝

    崇祯帝内有李自成,外有皇太极。在内外的双重打击下,崇祯帝王便有些吃不消了。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陷大明首都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大明正统的历史结束了。虽然,大明朝被人灭了,但是,大明的子民们却一日也没有放弃复国的希望,留守陪都南京的六部官员拥立崇祯的亲堂哥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年号为弘光,并

  • 史上最佳美国总统是林肯 最差总统你一定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美国总统,美国历届总统,美国总统排行榜

    据美国《国家利益》杂志11月8日报道,许多美国人本周前往投票站,选举出新一届美国总统,吸引了大批媒体的关注。如果人们研究美国历史,就会发现每个总统上台后的表现都不一致。有些人成为了英雄人物,将美国从灾难中拯救出来,而另外一些人对美国来说是一场灾难。美国总统历史排名根据他们的表现,《国家利益》杂志政治

  • 同为“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凭啥不招恨甚至有同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崇祯皇帝,明朝灭亡,十三陵,思陵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大顺政权,并且率领大军渡过黄河,浩浩荡荡的向北京杀来。而反观明军这面,军心涣散,面对大顺农民军是一触即溃,还有不少地方的明朝守军选择望风而降,这也使得李自成的大军迅速占领山西全省,兵峰不断逼近北京城。此时的大明王朝彻底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已然无兵可用,

  • 那么多实力派,为什么是孙中山当了大总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中山,中华民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总统,大总统,总统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对辛亥年沪汉争权及孙中山最后的当选进行解读,或许能够加深我

  • 4秒,28年:第一个翻过柏林墙的东德士兵舒曼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柏林墙,翻过柏林墙,东德,舒曼

    1961年8月,彼得·雷宾(PeterLeibing)拍摄的这张名为《跃向自由》的照片,获得了当年美国OverseasPressClub摄影大奖。1961年8月13日午夜,东德封锁了西柏林周边的边界线。二战后德国被一分为四,分别由法、英、美、苏四个同盟国占领。德国首都柏林正处于苏联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