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二战中瑞士官方真的保持中立了吗?

在二战中瑞士官方真的保持中立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385 更新时间:2023/12/7 17:46:51

(一组二战图片)

瑞士北邻德国,西邻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周围是德法意奥,当年欧洲大佬们包围的瑞士怎么做到安然无恙的?

这个问题你听了,嘴就能回答:“瑞士,他是一个中立国家。”

那么我问大家了。同样作为欧洲弹丸小国的比利时、挪威也是中立国,都照打不误的,所以并不是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

好吧,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瑞士为什么是中立国,连希特勒也承认它的中立地位。

(一)丁点大的瑞士很任性

要分析原因还得从瑞士这个国家的建立说起,瑞士这个国家虽然小,就那么丁点大的地盘,可是他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是一个由26个州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早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瑞士的“旧联邦”就就包括了乌里州、格拉鲁斯州、楚格州苏黎世等等23个州,听这些名字你可能就觉得很头疼,没关系,你也根本不需要记他们的名字,你只要知道:说的这么热闹,这个国家合起来还是那么丁点大的地方就行。

拿破仑时期,1798年,瑞士国境被法国占领,拿破仑给瑞士这换了名字,叫赫尔维蒂共和国。1815年,拿破仑战败,瑞士每个州都派了个代表到维也纳参加会议,最后达成的一个协议,那就是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永久中立国”。另外,当时还有脱离了法国统治的三个小国家也加入了瑞士,成为三个联邦州,这三个州是瓦莱州、纳沙泰尔州和日内瓦州,自此开始,瑞士的26个州都完全归位了。

联邦成立了,但因为数量太多,所以也不是没发生过分裂,比如在1847年就发生过一场瑞士人称为“分离战争”的战争,但是这个丁点大的地方能打出多大动静啊,这场仗只打了一个月就结束了,死了百十来号人,在旁边的国家看来,这根本算不上战争的规格,直接就称这是一场“动乱”,就瑞士人自己觉得这事情闹大了,死的人太多了,所以就嚷嚷着赶紧弄出个宪法,有了宪法才能稳定这个国家。

宪法要写,没啥经验可以借鉴,瑞士人自己也发愁。好在这个时候有人提醒大家,有一个国家联邦州的数量比咱们多啊,看人家弄的就很好啊,大家一看,是啊,美国不就是这个国家么,咱们干脆把美国联邦的宪法拿过来该改名字,不就成了么?

还别说,美国这本法威力太大,不光美国自己200多年不带修改的,就是这个丁点大的瑞士拿过来之后,把众议院改成了国民院,把参议院改成了联邦院,搞定!

凭借这本法,瑞士很快就成了欧洲地区最稳定的政体之一,1850年统一了货币“瑞士法郎”之后,因为政治、民生安定,很快就成了欧洲地区经济发达的核心。

不过也不是一点区别也没有的,最大的区别就是瑞士人口少,实行直接民主,除此之外呢,其本没有区别,这本宪法在1874年和1891年修改过两次,最后一次甚至允许公民直接国会提交宪法修正案。举个例子,如果你土豆过敏,可以直接向国会提交宪法修正案:全国不允许种土豆。如果经过公投表决,大家都同意,那么不能种土豆就写在宪法里了,怎么样,任性吧?

不管怎么说,一个由石子那么大的联邦州组成那么丁点大的国家总算稳定下来了,接下来就该说说中立的事了。

(二)维也纳会议的决议:瑞士奉行中立

一战爆发后,瑞士按照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奉行中立。所谓“中立”,就是不参战、不偏袒任一方,其实就是你们打你们的,和我没关系,我看见也装看不见。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他国家可以在我的领土上交战,你要是敢来,我还是会打你的。

因为是维也纳会议的决定,所以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打仗的时候都特别小心,还真的避开了瑞士,但是因为奥地利和意大利离瑞士太近了,所以两边几乎是贴着瑞士的领土交战,瑞士当局也很紧张,1914年8月3日,瑞士宣布中立的同时开始做战争动员,所有28-40岁的男性都被征召入伍,乌尔里希·维勒总司令到边界进行了高度警戒。

虽然德奥意三国都遵守了中立协定,但并不代表瑞士人就真的中立了。

瑞士人其实是参加了一战的战斗的瑞士的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人民通过组建志愿军和参加雇佣兵的方式,帮助法国对同盟国作战。从凡尔登到索姆河,都能看到瑞士人的身影,法国的外籍军团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来自瑞士,数量在2500-3000之间。

那瑞士官方真的保持中立了吗?

也没有。必须要说的,首先就是瑞士在1914年-1917年藏匿了列宁同志三年。

其次就是1917年有一个叫做罗伯特·格林的社会活动家,跑到俄国去密会俄国和德国的特使,斡旋这俩个国家和谈,竟然还谈出来了些成果:德国和俄国停战,在欧洲东部实行社会主义。

也就是说,瑞士官方的态度是偏向德国的。让列宁回到俄国革命,再让俄国退出战争,缓解同盟国的东线压力,这可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主意。

(三)希特勒制定了对瑞士作战的计划

到了二战,希特勒在战前的表现也让瑞士人放不下心。

1937年,瑞士扩军搞了两年,反正瑞士不差钱,工业上也不差劲,毕竟和德国人是一脉相承。瑞士自己制造的K31步枪(俗称卡宾枪)性能也要好于德国当时装备的Kar98式。别看这点钱不多,但瑞士人少国小啊,也没人搞得清楚他们动员了多少人,反正瑞士当时全民皆兵。

紧接着在第二年,萨尔州回归和德奥合并发生了,又过了一年,《德波互不侵犯条约》的棺材板也盖不住了,瑞士人突然发现,希特勒这个人说话不能信,于是又去找希特勒谈,并且再次公开表态,将奉行中立政策。希特勒又和瑞士人敷衍,说肯定捍卫瑞士联邦的独立,放心吧!

希特勒对瑞士可不是真心的,而是他心里也没底。

从1940年6月25日法国投降当天开始,德国人就在制定进攻瑞士的计划,从6月一直弄到了10月,更新了四个版本,而且每个版本都是希特勒亲自过了目,给了修改意见的。

具体的计划是由驻扎在法国的第12军团,投入11个师的兵力,先以一个步兵师佯攻侏罗山区,引出瑞士陆军主力,再从后方截断其支援,并将之包围后歼灭。这个计划其实和进攻法国套路相同。当然,德国人也没忘了战友意大利人,在这个计划里也制定了意大利的工作拿出15个师来从南边进攻,策应德国的攻势,两边兵力加起来大概30万。

因为预计的进攻时间是在1940年的圣诞节前后,这个计划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圣诞树计划”。

(四)为什么最后希特勒也没动手呢?

具体原因不知道,希特勒没说,德方对这件事也没有记录,只能综合当时的历史情况,猜。

原因之一是吞并固有领土,英法可以绥靖;吞并同意种族的奥地利,英法也可以绥靖;吞并弱小的波兰,英法也可以绥靖;可接下来如果吞并了瑞士这种在欧洲经济地位重要的国家,英法还会绥靖么?别忘了瑞士的中立地位可是早在维也纳会议上就确定了,这是得到欧洲列强同意并认可的。

原因之二是德国吞并波兰后,英国对德宣战,瑞士也开始进行防御部署,在德瑞边境的东北西三个方向布置了三个陆军军团,人数不明,至少德军搞不清楚具体人数。同时,瑞士国内的兵役最高年龄也从48岁提高到了60岁,并开始在山上盖防御工事,瑞士人成为“避难所”,实际上就是要塞堡垒。

要知道,瑞士是个山地国家,就是不缺能盖“避难所”的山头,古斯恩也根据这一点优势提交了一份作战计划:一旦和德国开战,部署在边境的三个军团直接牺牲,为国内其他部队争取时间,然后大家进山,住避难所,打游击,弄死这帮德国鬼子!瑞士国家小,人口少,可军费开支这么大,北部又是德语区人口,大家同同种,现在对方也有了防备,也扩了军,那之后打起来是什么结果?

原因之三是当时还有个更大的入侵计划已经成型了,那就是“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在1940年收到了“巴巴罗萨计划”的详细规划,当时就批准了。这个计划预计在1941年5月执行。12月希特勒签下了“21号指导”,要德军最高统帅部准备“快速的击倒苏联”,并且制定侵略的预定时间为1941年5月15日。所以瑞士这种资源小、地势险、打起来浪费时间还不知道游击战要死多少德国士兵的小角色和苏联比起来,实在不够塞牙缝的。

1941年6月,墨索里尼跑过来和希特勒会面,迫不及待的就提出了瑞士问题,瑞士那6%的意大利语区人口实在让墨索里尼心痒痒,那个意思就是:“兄弟我早准备好了,啥时候动手?”。希特勒没说别的,就表了个态说瑞士这个国家不像话,搞联邦制,搞民主自由,将来要出大事的,以后肯定是德国的对手。墨索里尼听了觉得很满意,可接下来希特勒没再说啥,也没给墨索里尼什么交代。

紧接着,苏德战争开打了,虽然在刚开始一切顺利,但对苏开战所消耗的巨大人力物力也慢慢让德国陷入了泥潭。这样,“圣诞树计划”就没人再提起了。等到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开辟后,这个计划也就破产了。

(五)瑞士官方真的保持中立了吗?

当然,除了刚才说的三个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瑞士政府的态度。

北部德语区的钟表制造企业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向德军提供精密仪器和零件,瑞士的银行也没有停止对德国发放贷款。对于这些民间和德国的联系,瑞士政府不光不本着“中立国”的中立态度加以禁止,甚至还对这类出口和行为进行特许。另外就是因为战争,大量的难民涌入瑞士,作为整个欧洲仅存的中立国,瑞士有责任接收这些难民,可瑞士却对难民进行严格审查,拒绝大量人口入境,尤其是犹太人。

军事上,瑞士对同盟国和轴心国两边入境飞机都进行了攻击,瑞士空军一共打下来了100多架盟军飞机,但只击落了11架德军飞机。

也就是说,瑞士官方无论在一战还是二战,实际上都是偏向自己的同胞兄弟的。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毕竟德国太强大,守着这么个身强体健的表哥,总得防着他踹门进来占了房子不是?对于这些睁一眼闭一眼的行为,也就是理解万岁吧。

现在的瑞士,是这个地球上最富足的国家之一,也是被国际社会所公认的7个永久中立国之一。瑞士曾经多次受到欧盟的邀请,但也多次通过公投拒绝加入欧盟。实际上,瑞士除了加入经济组织以外,并不加入任何主权组织,就算是联合国,也是一直争论到了2002年才正式加入。

中立国,是拿实力换来的。

(来两张瑞士风光)

标签: 瑞士中立国

更多文章

  • 开放中国:改革的30年记忆之可口可乐和肯德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年,可口可乐,肯德基

    《开放中国:改革的30年记忆》是一本关于改革开放的书,是一本亲历者讲述历史的书,是一本唤醒记忆并且重新认识所走道路的书。我们从中节选两个故事。1979年:可口可乐,开放的标签房煜开放前的中国,在后来的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眼中只有4种颜色“蓝色和绿色的衣服,橙色的橘子水,再就是

  • 肯尼迪家族今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肯尼迪家族,肯尼迪,政治世家

    曾经于美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的肯尼迪家族,其难以复制的荣耀来源于一位经商父亲庞大的总统梦想。爱德华·肯尼迪的三个哥哥全部都在壮年死于意外或遭暗杀。图:肯尼迪诅咒在美国政坛沉浮半个多世纪的肯尼迪家族以及萦绕这个家族的那个挥之不去的诅咒肯尼迪诅咒。有媒体分析认为,尽管如今肯尼迪家族颇有一些后人

  • 柏林墙上的涂鸦漫画 那段历史的最好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柏林墙,柏林墙涂鸦,柏林墙涂鸦漫画

    1989年底柏林墙被推倒了,但仍保留了一小段遗址纪念和记录那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墙上的涂鸦正是那段历史的最好记录。倒下的是历史,记录的是史实,这就是那些曾经的事件,没有什么比涂鸦更形象的描绘。一切都已成为过去,西方再也不是极乐世界,令人无比神往。信息化的世界正一点一滴把内心的围墙推倒,相信世界会变得越

  • 冷知识:历史上哪些势力曾尝试在台州建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都城,建都,台州

    台州也曾是一块龙兴之地在华夏历史上,台州这个地方的地位似乎不太高。在中原人眼中,住着一群野蛮人,流放贬官的首选地的观念,没跑了。哦,对了。还是倭寇登陆的刷新点。啥?龙兴之地?想都不敢想。不相信的小伙伴请看上一篇文章,我们讲了中原人如何diss台州两千年的故事。真问真答:台州近代还有未开化的人吗?然而

  • 53条中国历史冷知识,又萌又涨姿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冷知识,中国历史

    不知道哪个是最冷的,爽性多写一点。01春秋早期接触非常讲正人风仪,一样击溃仇敌后不会赶尽袪除。晋楚邲之战的时候,晋国被打败了,晋国人逃亡时有战车陷在坑里走不动了。楚国人一看乐了,教晋国人抽出车前横木,才从坑里出来,没逃两步马又回旋不克进步,楚国人又教他们拔掉兜风的大旗扔掉多余的重物,这才顺利逃脱。晋

  • 秦灭六国后一统天下后,六国君主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灭六国,秦始皇,秦朝,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后,六国的君主都是什么下场?还有没被灭的国家吗?公元前221年,秦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秦始皇本人登上皇帝位,那么被灭的六国诸侯呢?他们的君主后来都是什么下场?在这场灭国战争中,有幸存者吗?如果有一句话概括地来说,被灭六国君主的下场是:2个被杀掉2个被饿死2个不知所终。我们按六国扑街的顺序一个

  •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数量及皇帝列表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toRightHolders:Thecontentabove(includingthepicturesandvideosifany)isuploadedandpostedby

  • 统一天下万人敬仰 历史上最有作为的20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最有作为的皇帝,皇帝

    1、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秦孝公的第六世孙,秦庄襄王异人之子。他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渐富强起来,公元前246年,嬴政即位为秦王.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统一全国后,自称始皇帝,嬴政通

  • 开启中美新纪元:从未公开的尼克松访华彩色照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美国总统,尼克松,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真实照片,尼克松访华绝密照片,尼克松访华照片,尼克松访华彩色照片

    从未公开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彩色照片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尼克松此次访华是20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但在尼克松抵达中国的那一天,北京街头却空无一人,这其中的原因在《法学家茶座》

  • 东德体育,闹剧耶,悲剧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德,东德体育,举国体制

    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曾经是世界上高水平竞技体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它短暂的41年历史中,东德的运动员在各种世界大赛上不断摘金夺银,试图向世人证明,东德拥有世界上最为出色竞技体育体制,并造就了一批超一流的选手。金牌体育观,让东德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而国际体坛上的骄人成就,反过来更强化了金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