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为何自刎于乌江?他将民生置于王权争夺之上

项羽为何自刎于乌江?他将民生置于王权争夺之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785 更新时间:2023/12/19 9:25:05

项羽为何自刎于乌江?他将民生置于王权争夺之上,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项羽为何自刎于乌江?他将民生置于王权争夺之上

古代中国,由于王朝更替,江山易帜,导致连年战乱,饿殍遍野,曹操笔下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并非文学虚构。改朝换代如此,同室操戈亦如此。朱明叔侄的削藩靖难,也曾演出过一幕“青磷白骨,怵惊心目”的历史悲剧。

前不久,笔者翻阅一本咏史诗集,在“楚汉风云”一节,对项羽不乏弹赞叹惋者,甚至虞姬和乌骓马也成了咏叹对象,涉及民众的文字却寥若晨星,只有韩愈张可久的一诗一曲。“天下苦秦久矣”,项羽、刘邦陈胜吴广后尘揭竿而起,在推翻了暴政后,本应与民休养生息。然因各路豪强争权夺利,致使“伤心秦汉,生民涂炭”(《卖花声?怀古》)。楚汉相持,胜负未决,青壮年厌倦了军旅,老弱者疲困于“支前”。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天下连年战乱,只因我们二人而起。倒不如一决雌雄,以免连累苍生。项羽的建议遭到了刘邦的拒绝:“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史记?项羽本纪》)这就是著名的“广武涧对话”。且不论项羽是乱世枭雄还是起义首领,能以“毋徒苦天下之民”为念,实乃难能可贵。他的这种意识并非昙花一现,在乌江之战中,项羽本可以乘船过江,摆脱困境,甚至“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他却毅然选择了自刎。项羽是否“以一人独生为耻,以天下苍生为念”尚待讨论,但他毕竟没有采纳乌江亭长在江东建立根据地的建议,从而没有酿成“真成一掷赌干坤”(韩愈《过鸿沟》)的惨局,这正是他的悲壮之处。

项羽不是最后的胜利者,他将人民生计置于王权争夺之上的思想,没有机会实践。其实,在古圣先贤那里,这一思想的渊源要久远得多。在《庄子?让王》中有一段记载,更能说明问题。居住邠地的太王亶父,遭到狄人进攻。纳捐进贡狄人均不接受,其目的就是占有邠地。亶父说:“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于是拿起马鞭离开邠地。民众成群结队跟随他,在岐山之下建立了新的国家。

这段故事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做我的臣民和做狄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呢)。这点比较好理解,古代中国没有民族国家的概念,封建帝王如同历史舞台上的走马灯,诚如元人张养浩所说“唐家才起隋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山坡羊?咸阳怀古》),“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山坡羊?骊山怀古》)京城皇帝的姓氏可能是刘李赵朱;皇城旗幡的标志也可能是蛮夷羌狄,百姓的命运却没有什么区别。如此说来,亶父老先生所谓的“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并没有错。因此,他才会劝百姓“子皆勉居矣”(你们都和狄人凑合着居住吧)。在封建皇权时代,“为吾臣”还是“为狄人臣”,“臣民”是无权选择的。为摆脱这种无论“兴亡”只能“百姓苦”的历史宿命,人民只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选择社会的管理者。这也是今世政治文明的一条康庄大道。

二是“不以所用养害所养”(不要因为养活人的土地而危害所养活的人民)。这一点的思想价值则更为先进。土地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尚且不能因土地而危害民众,皇位与政权只是“王权”的组成部分,只是由民脂民膏(赋税)供养的上层建筑,更不应为了“王权”的延续而伤害民众利益。当时还没有“人权”这样的现代概念,庄子只是称亶父为“能尊生者”(能够尊重生命的人)。亶父的“能尊生”与项羽的“毋徒苦天下之民”,其着眼点同样顾及了民众的生命与生计。在封建帝王的观念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百姓是被统治者养活的,这个逻辑显然是颠倒了。即使如此,在亶父看来,当“王权”危及“人权”时,“王权”应当让位于“人权”,而不是为了“王权”而牺牲“人权”。这说明,在亶父的潜意识里,“人权”是高于“王权”的。

今天,多数国家的“王权”早已被取代,“人权”高于“王权”自然十分正常。然而,这样的道理,说来容易,贯彻实难。2011年发生在北非、中东的事件一再说明,一些统治者为了延续已经执掌了几十年的朝政,不惜将全国民众置于血泊之中;东亚一些封建寡头为了延续家族的血胤,竟将民众挟为人质。在他们的眼里,“人权”仍然是“王权”俎上的鱼肉。今夕何夕,可悲也夫!

在国共重庆谈判时,追求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成为当时民众的强烈呼声。黄齐生先生作词曰:“民主如船,民权似水,水涨奚愁船不高?”所反映的就是这一背景。词的尾句正是:“安排定,看居邠亶父,走马来朝。”可见,如同亶父居邠,只有实行民主政治,才会受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推荐阅读:

用盼望造句

枯萎的反义词

王献之的故事

标签: 王权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秦国的兴起和壮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国

    春秋时期秦国的兴起和壮大,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国的兴起一、周王室对秦国的影响秦国的兴起与周王室是有很大关联的。其中有一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周王室不让嬴姓立国于秦地,那么秦国也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说,周王室对于秦国的首要影响就是让其立国。因为在商、周的斗争中,嬴姓秦氏的祖先始终站在殷商一边,

  • 这才是秦始皇修建兵马俑的真相,而且目的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目的

    这才是秦始皇修建兵马俑的真相,而且目的很简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几千年来,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说众多,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他消灭六国,实现中国统一,又废出分制,设置郡县制,统一经济制度,统一文字。这些都是被人们赞扬与称颂的。然而秦始皇的暴政是大家都憎恨的,焚书坑儒和

  • 项羽与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是虞姬害了项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项羽

    项羽与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是虞姬害了项羽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项羽与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虞姬什么品格让现今人依然传诵坚守妇道的虞美人在古代,弄权的女人都美丽,而一些美丽的女人却不都弄权。她们默默无闻,坚守妇道,无私奉献,光彩照人。虞美人就属后一种。虞美人即虞姬,是项羽毕生钟爱的一个女人。有人

  • 项羽杀子婴、烧秦宫只是为了复仇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项羽

    项羽杀子婴、烧秦宫只是为了复仇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屠咸阳,屠城,不论你是官员还是百姓,杀杀杀!投降的秦王子婴也杀掉。妇女,也不管你是宫里的还是宫外的,作为战利品,还有各种财物,这些都收起来,弄

  • “千古一帝”秦始皇亲手要了自己的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自己的

    “千古一帝”秦始皇亲手要了自己的性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在而立之年完成统一大业,待一切尘埃落定后,年近半百的秦始皇打算尽享万世之尊,寻找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和奇方怪法。然而,秦始皇却在49岁第5次大巡游时,死在巡游途中。秦始皇身亡离不开身前发生的三大怪事,事情发生过的确不假,可“”横扫

  • 第二十节 仲父摄政――吕不韦使秦国驶上统一的快车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

    第二十节仲父摄政――吕不韦使秦国驶上统一的快车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嬴政虽然继承了秦王之位,但是,他还没有执掌国柄,只不过是名义上的秦王。为什么呢?因为嬴政继秦王位的时候,只有13岁。鉴于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军事实际,秦国的军政大事完全取决于相国吕不韦。嬴政继立为王之后,尊奉吕不韦为相国,称他为

  • 尉缭是个什么样的人?赢政为什么非常欣赏尉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的人

    尉缭是个什么样的人?赢政为什么非常欣赏尉缭,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尉缭本来是魏国大梁人,年轻时习演兵法,受商鞅的思想影响较大。公元前237年,尉缭因在魏国未能受重用,来到秦国,游说赢政。尉缭也像李斯一样,主张军事、政治两手并用。他第一次见赢政时就说,凭着秦国的强大,诸侯就是您管辖的郡县的长官。现

  • 吕不韦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吕不韦

    吕不韦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吕不韦怎么死的?吕不韦之死秦王嬴政以果决的军事行动夷灭了嫪毐集团的叛乱,嫪毐事件第一次真正展示了秦王嬴政这位年轻君王处理突发事件的魄力与能力。然而,嫪毐事件也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他就是吕不韦,位高权重的秦国相国,他曾经帮助异人登上太子之位,并辅佐了秦庄襄王

  • 陈胜吴广起义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他们的起义有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胜吴广

    陈胜吴广起义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他们的起义有成功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陈胜吴广起义的结果大家可能还记得我们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一篇文章叫做陈胜吴广起义,看过《史记》的也知道中间有一篇叫做《陈涉世家》,讲述的就是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也叫大泽乡起义是秦末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 秦朝丞相赵高到底有没有被施宫刑成为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宫刑

    秦朝丞相赵高到底有没有被施宫刑成为太监?,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高像他生于隐宫――秦朝专门用来收容刑满释放的犯人的场所。秦始皇不知怎么听说他勤奋的名头,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专门管理帝王的车架,并教导始皇的次子公子胡亥。赵高善于察言观色、献媚逢迎,很快便获得始皇帝和公子胡亥的信任。公元前2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