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算经济账:修长城比打匈奴更省钱

秦始皇算经济账:修长城比打匈奴更省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484 更新时间:2024/1/15 21:27:09

秦始皇算经济账:修长城比打匈奴更省钱,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秦始皇算经济账:修长城比打匈奴更省钱

[核心提示]:耕民族的杰出代表秦始皇虽然没有读过现代的《经济学原理》之类的著作,但他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举动,的确与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本、收益规律是相符合的。修筑长城固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秦始皇的这笔账算得很精明。

一个严峻的课题摆在了农耕民族面前,如对付北方这帮野蛮的强盗呢?

秦始皇算了一笔经济账。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

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从西北的临洮一带一直延伸到辽东,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反而耗尽全国的财力、人力去修筑长城呢?因为秦始皇不仅是我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经济学家,他肯定算过一笔经济账。

让我们站在秦始皇的角度来思考对付匈奴的难题。首先,秦始皇统治的民众基本上都是农民,而如果要深入大漠与匈奴作战,就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把平时基本不骑马的农夫转变为强大的骑兵,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训练,同时由于这些农民当了兵,不能再从事农耕了,还要蒙受生产上的劳动力损失。

况且即使有了强大的骑兵,要送他们到北方草原深处作战,粮草的运输和损耗也是一笔很可怕的开销。古代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也没有大货车,粮食运输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十分艰难。史记中曾经记载,从中原地区运送1石粮食抵达北方的前线,路上运输队消耗的粮食竟达到了192石!

而匈奴骑兵的作战成本却很低,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既是放牧者,也是战士,角色转换很容易,甚至可以一边放牧,一边作战,后勤保障比农耕民族好多了。

农耕民族作战的成本比游牧民族要高,而作战的收益却很可怜。即使占领了广袤的草原,却无法耕种,中原朝的税收是从农民的头上获取的,没有了农民,要那么大片的草原有什么用处?即使打赢了对游牧民族的战争,也要被高昂的战争成本压垮。

汉武帝雄才大略,曾经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是劳民伤财,大大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导致了汉朝的衰落;明成祖朱棣的大军五出漠北,苦战多年,把蒙古各部赶得四处奔逃,但仗打到最后,先吃不消的却是明朝。

反观骑马的游牧民族,他们来去如风,掠夺农耕民族积累的财富轻而易举,收益惊人。成本低,收益高,游牧民族怎么会不热爱劫掠战呢?

得想个招儿,改变成本和收益上的巨大反差。秦始皇借鉴战国时期的策略,想到了修筑长城。有了长城这种防御工事,流动的战场将会变为固定的战线。游牧民族无法重演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的闹剧,必须先在长城一线与守军打一仗。

如此一来,成本和收益就改变了。防守的农耕民族可以从附近的农田中获得粮食,进攻的游牧民族却远离了放牧的草场。而且长城一线多群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坚固的关隘,农耕民族的步兵只要固守防线,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毫无用武之地,往往还没有抢到东西,就先挨了一顿打。

依托长城打防御战,农耕民族不用训练骑兵部队,训练成本得以降低,又因为士兵原本就是农民,有了固定的根据地,熟悉农活的士兵们在闲时完全可以就地屯垦,后勤的负担也小多了。

说句实话,农耕民族的杰出代表秦始皇虽然没有读过现代的《经济学原理》之类的著作,但他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举动,的确与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本、收益规律是相符合的。修筑长城固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秦始皇的这笔账算得很精明。

此后的各朝各代,只要有条件、有需要,也都尽量采取修筑长城的方式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明朝成化年间,蒙古鞑靼部常常进犯陕北、甘肃一带,皇帝于是召集大臣讨论防御事宜。大臣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征集5万劳工,用两个月的时间修葺长城,耗银不过100万两;而派出8万大军征讨鞑靼入侵者,每年粮草、运费折合银两,总计耗银近1000万两。成本高低一目了然。而且,军人可以在长城之内屯田耕种,获得一定的粮食,这就节省了从内地调粮食到前线的巨额成本。于是,明朝的皇帝们选择了修建长城,我们今天看到的雄伟长城就是那个时期完工的,在元朝初年就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自然是看不到明朝长城的。

推荐阅读:

【脆生生】的意思是什么?【脆生生】是什么意思?

夏朝皇帝列表:夏朝一共有多少个皇帝?

身先士卒的意思

标签: 匈奴

更多文章

  • 揭秘: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焚书坑儒

    揭秘: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焚书并非始于秦始皇,早在秦之前,便有焚书。秦始皇焚书,起因并非因为儒生反对他,儒家本以投靠权势侍奉君主为本能,以歌功颂德取悦于君主为本领。但有一位儒生对这位新发迹的君主“尽忠”太急切了,要秦始皇效法古人,分封他的儿子到各地为王,像周朝那样有千年的

  •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历史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作用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历史作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要肯定秦始皇统一文字功不可没,主观加强统治,客观上大大加强了思想的统一。地方太大,方言众多,听不懂,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全能懂。就弥合了方言带来的障碍。秦始皇统一文字使文字成了跨越时空的载体,发挥了巨大作用。秦始皇统一文字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就

  • 残暴荒淫皇帝胡亥有何结局?秦二世胡亥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荒淫

    残暴荒淫皇帝胡亥有何结局?秦二世胡亥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冤杀蒙恬兄弟。扶苏已死,开始胡亥还想放了蒙恬,不料赵高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胡亥。鬼迷心窍的二世不听兄子子婴之言,把代秦始皇祈祷山川才回来的蒙毅囚禁在代,更改法律,按图索骥,故意赐死。蒙毅在指责了胡亥滥杀无辜之后被杀,之后又逼死了蒙恬,

  • 看看西方人是怎么评价秦始皇的,不可思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是怎么

    看看西方人是怎么评价秦始皇的,不可思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西方人论始皇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

  • 秦始皇把母亲软禁在胶南 因恋母所以极度残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胶南

    秦始皇把母亲软禁在胶南因恋母所以极度残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传说秦始皇把母亲关在这里斋戒比起秦始皇斋戒出海的故事,当地人更愿意讲述另外一个传说。赵姬和吕不韦的故事。吕不韦费尽心机帮秦始皇坐上皇位,对于既是臣子又是恩师的吕不韦,秦始皇充满了敬佩。直到有一天,他听到外面的人说,自己其实是吕不韦的

  • 秦朝的官员选任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朝

    秦朝的官员选任制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为了加强“吏治”,秦法对官吏的爵制、禄秩、任免、调动、考核、奖惩等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任官的标准与限制。秦朝对官吏的选任有严格的道德和才能标准:第一,道德方面。秦简《为吏之道》规定了官吏应具备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并将其概括为&ldq

  • 秦始皇陵:秦陵地宫水银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地宫

    秦始皇陵:秦陵地宫水银之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其中,秦始皇陵地宫庞大的水银库存背后隐藏这什么样的

  • 蒙恬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蒙恬

    蒙恬怎么死的?秦始皇在平定六郡、一统中国的过程中,蒙恬可谓是其不可或缺的顶梁大将。秦朝确立后,也是由于蒙恬的存在,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可见其威名。除了北逐匈奴,蒙恬还率军收复了河套等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与秦道,无论是对秦朝还是整个中华,他都功不可没!可惜一代名将却

  • 秦朝老百姓时尚指南:黑布包头髻,男人穿裙子(但是没内裤可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包头

    士伍“奋”!如今你算是已经在秦朝住下来了,接下来的日子,你要像真正的秦人那样生活和工作。不过在此之前,想先提醒你怎么穿得像个秦朝人!从头顶开始,最显眼的就是“冠”,这是中国古代用于标志男子身分的饰物。戴它时,要把束在一起的头发盘绕在头顶处,形成一个髻,用一块叫纚(史)的黑帛把头发包住,再戴上冠,最后

  • 中国帝王墓中神秘陪葬物:秦始皇陵竟是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帝王

    中国帝王墓中神秘陪葬物:秦始皇陵竟是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帝王陵墓内有千奇百怪的陪葬品,除了金银财宝之外,还有一些陪葬品也是价值连城。可能当初的墓葬主人没有想到随他入墓的物品有多大价值,但是对于后人来说,这是了解当时历史状况的重要依据。例如,殷墟出土的甲骨,是研究重要的商周历史的重要依据;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