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3节 汉武帝:独尊儒术第一人

第3节 汉武帝:独尊儒术第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21 更新时间:2024/1/16 15:57:20

第3节汉武帝:独尊儒术第一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於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

>——《史记·儒林列传》

>

>与秦始皇大相径庭的是,汉武帝统治时期时期,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抓。儒家思想就是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可以说,汉武帝堪称独尊儒术第一人!

>

>任何一项国策的实施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历史发展到必定阶段的产物。那么,作为一项国家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条件下提出的呢?

>

>历史回到秦汉之际,秦始王焚书坑儒并没有消灭所有的儒生,这时候备受摧残的儒家逐渐恢复元气,可以抬头做人了。

>

>也许是为了泄愤,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中,竟然有这些读书人的影子。

>

>一代儒学大师孔子的后裔孔甲此时竟然沦落到陈胜的博士了。

>

>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学也开始抬头。

>

>到了汉高祖刘邦统治的时候,著名的儒生叔孙通就被任为太常(就是帮助皇帝制定礼仪官)。可以说,这是儒学抬头的先兆。

>

>西汉初年的时候,经历了多年战乱的社会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人民有吃的有穿的就已经算不错了,那时候可没条件讲究吃穿。(有的话也是穷讲究)

>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皇帝,他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答案当然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

>人民要使被逼急了可是什么事都有可能做出来的,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搞不好,刚刚建立的西汉政权就会冲走秦朝老路了。能不悠着点儿吗?

>

>这种情况下黄老思想占了上风。

>

>所谓黄老思想就是指黄帝老子所奉行的政治方针,简单地说就是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

>

>儒学虽然已经起死回生,但是由于来得不是时候,在政治上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同和尊重,这时候只能是电线杆子——靠边站。

>

>但是,儒学大风大浪都经历过来了,说明人家就是不一般,生命力还算顽强。不甘寂寞的儒学在思想领域还在时时刻刻威胁着黄老之学的地位。

>

>转眼间,到了汉武帝时代。

>

>儒学终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发展的高峰期,这个高峰期的到来可谓是一波三折。

>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抛弃被祖宗极为信奉的黄老学说,而改信儒学呢?

>

>事情是这样的。

>

>汉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西汉政权已经从一穷二白成长到小康之家了。

>

>这个时候,经过冬眠老实了一段时间的地主恶霸也开始活动了,他们又开始了玩弄那一套欺负农民的手段。

>

>前面已经说到,汉武帝祖宗向来怕农民造反,农民一造反,王朝就完蛋,这是颠扑不破的一条真理。

>

>汉武帝也很认同这条真理,于是他的当前的政治目标之一就是:把地主阶级的那些权利收上来,由皇帝一人代为实施。

>

>用一句专业术语就是: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

>

>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跟本就是扯淡,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

>

>汉武帝正在急切地寻求一种符合自己需求的学说作为统治工具。

>

>在这方面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被汉武帝相中了。于是,儒家就从后台走向了前台,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

>建元六年,黄老派代表人物窦太后去世,儒家势力再度抬头。

>

>公元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就在这里露面了。

>

>沉寂了几十年的董先生这次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在对策中他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理,可是现在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

>

>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地。”董仲舒不愧是大儒,一下子就击中要害,于是很受武帝赏识。

>

>与此同时,公元前124年,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擢居相位。这可是在汉朝儒生很露脸的一件大事。

>

>同年,武帝又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员50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一艺者则选拔担任重要职务。

>

>此后,公卿、大夫、士吏都为文学之士,通晓儒家经典成为通向高官厚禄的一块敲门砖。

>

>就连治狱官吏看到儒家大行其道,也不甘人后主动迎合汉武帝的需要,也主张以《春秋》决狱,用儒术附会粉饰法律。

>

>到这个时候,儒术完全成为汉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黄老学说的黄金盛世也一去不返。

>

>从此,儒家思想正式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竟然统治了中国一千多年。

>

>那么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又是谁呢?

>

>就是前面说到的董仲舒董大先生,董先生又是何许人也?

>

>董仲舒是河北人士,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儒学大师。

>

>董仲舒被当时的人公认为大师原于两件事:一、他通晓儒学经典《公羊春秋》。第二、他在三年中竟然没有到花园去游玩,在家闭门造车。

>

>这两件事成就了董仲舒,当时许多读书人都认他当老师。

>

>那么董仲舒到底有什么了不起呢?

>

>看看以下这些名词吧,都是他提出来的。

>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熟悉吧,就是人家董仲舒这么轻轻一说,就够中国历代君王用上一千多年了,也是那时候的人民傻,被老董这么一唬竟然变得听话了不少。

>

>下面这条更绝,那就是董仲舒的人口思想。简直就把孔子的男尊女卑思想推到了极致,并且加以绝对化。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有恃无恐是什么意思?

孙中山有5个妻子,其中2个是日本人

关于外甥打灯笼歇后语故事

标签: 儒术

更多文章

  • 怎么评价吕不韦?官至丞相,手握重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丞相

    吕不韦■官至丞相,手握重权公元前257年,秦军围困赵国邯郸,赵国欲处死子楚。紧要关头,吕不韦以600两黄金贿赂赵国的守城官员,才使子楚顺利逃离赵国。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因病去世,安国君继承王位,即秦孝文王。子楚成为太子。此时,子楚的夫人和儿子嬴政也回到了秦国。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去世,子楚继

  • 项羽不死于乌江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乌江

    项羽不死于乌江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乌江自刎,这是千古流传、人人皆知的一个历史人物项羽的结局。但这个传说是否可信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思考,甚至连史学界都没有予以注意,一直都是沿袭旧说。1985年2月1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安徽定远一个中学老师写的文章,题目是《项羽究竟死于何地?》。他征引《

  • 项羽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

    项羽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人人都识项羽,他的故事家喻户晓,霸王别姬也好,乌江自刎也好,亦有鸿门宴,甚至是他的失败。作为楚国项氏一族的后裔,他的命运从小就早已被决定。又加之以秦二世的暴政,推翻政权,促使人民安居乐业。这一切的一切早在他的心里根深蒂固。但是最终的结局大家都知道,

  • 秦始皇长子扶苏为何与丞相李斯结下梁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丞相

    秦始皇长子扶苏为何与丞相李斯结下梁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长子扶苏为何与丞相李斯结下梁子:作为秦始皇长子的扶苏,本应该继承秦始皇留下的伟业,为什么他年纪轻轻就自缢身亡?这和当时的丞相李斯又有什么关系,公子扶苏为什么和丞相李斯结下梁子?据说扶苏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

  • 秦朝李斯缘何变节?李斯与赵高政变前的六次过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斯

    秦朝李斯缘何变节?李斯与赵高政变前的六次过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秦始皇沙丘病亡后,他生前令长子扶苏速回咸阳处理后事的诏书并没有发出,而是被赵高扣押。赵高非常明白,一旦扶苏当上了皇帝,自己必定会受到冷落和排挤,所以,这道遗诏对自己是极为不利的。唯有扶立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胡亥,才有可能保证自

  • 鲜为人知的真相!揭秘吓死秦始皇的三件怪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鲜为人知

    鲜为人知的真相!揭秘吓死秦始皇的三件怪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在39岁完成统一大业,待一切尘埃落定后,年近半百的秦始皇打算尽享万世之尊,寻找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和奇方怪法。然而,秦始皇却在49岁进行第五次大巡游时,暴毙身亡,蹊跷地死在了巡游途中。秦始皇身亡时前,发生过三大怪事;;秦始皇身亡

  • 徐福为何要东渡日本?徐福东渡日本之谜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日本

    徐福为何要东渡日本?徐福东渡日本之谜大揭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谜团一:徐福东渡是否到达日本?徐福,也叫徐市,为秦国时一方士,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往渤海三神山寻找长生不老药,此后便无音信。徐福到底去了哪里?关于徐福东渡的目的地问题,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认为徐福率领的船队到了日本,但也有人

  • 资治通鉴故事:王翦破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故事:王翦破楚,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二十一年,即前226年,秦王任命王贲为大将军,攻打楚国。很快,楚国的十几座城池就被攻下。秦王想一举消灭楚国。于是,秦王询问将军李信:“我想攻取楚国,将军估计需要多少兵马?李信说:二十万人就足够了。”秦王又去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要六十万人的军队

  • 蒙毅简介 蒙毅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是怎么

    蒙毅简介蒙毅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蒙毅简介蒙毅是怎么死的蒙毅(?―公元前210年),秦朝(秦国)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之弟,秦朝大臣。蒙氏家族三代仕秦,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蒙毅简介,蒙毅是怎么死的,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蒙毅的祖先是齐国

  • 项梁起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桓楚,殷通,项梁

    项梁起兵,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项梁叔侄谋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在大泽乡起义。由此点燃了推翻暴秦的导火索。九月,会稽郡假守(会稽郡代郡长)殷通把项梁找来,对他说:“长江以西都反了,这是天要亡秦。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据《汉书》记载,说这两句话的是项梁,不是殷通)。我也打算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