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十章 漏网的鱼

第十章 漏网的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744 更新时间:2023/12/30 7:41:31

第十章漏网的鱼,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翻开史料,我们会发现一个无法理喻的现象。我们中国人杀人,不是杀一个,而是杀一家;特别是皇帝,动不动就是灭族。就算是一个该杀的人犯错,与他的族人何干?这样的道理,似乎无人理会,甚至就是因牵连无缘无故地掉了脑袋的所谓的族人,似乎也没有疑议。

>

>族人犯法,自己该杀。什么时候,会是如此的习惯?但无论如何,那个时侯就是这样的习惯。这一次,轮到太子刘据了,他巫蛊,甚至干脆造反,显然该杀。这样的大罪,无论在哪个皇朝的法律中,其结局就只有一个:灭族。

>

>这就出问题了,太子要被灭族,第一个应该受牵连的,当之无愧地就是太子的老爸——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令人困惑的问题是,皇帝是不会受牵连的。不为什么,因为他是皇帝。但是,其他有牵连的人是肯定不能幸免的,包括太子的母亲,那个恭谨贤良同样地高高在上的卫皇后。

>

>太子的女人、儿子、女儿等等一干人,通通不能幸免。

>

>这一腥风血雨地杀下来,据说N百人、甚至N万人的人头,就在无奈和悔恨中不可救药——落地。

>

>实实在在一个字:惨。

>

>真真切切两个字:冤枉。

>

>但是,在这一通梳理砍杀之后,居然有一个人漏了出来。这个人,与刘据太子还有着不可抹灭的直系亲属关系,他是刘据的孙子,。

>

>这名字取得好,病已,病歪歪?却是一条漏网之鱼。

>

>刘病已当然不是病歪歪,是他运气太好。

>

>因为,在砍杀刘据一干人的时候,刘病已降临人世仅仅几个月。但是,就是这个还是襁褓中的婴孩儿,大汉的法律也没有放过他,他被收监,沦为史上最为年少的劳改犯。

>

>我一直都没有想通,一个沦为劳改犯的婴孩儿,他应该受到怎样的劳动改造?难不成,他也得扛把锄头到田间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

>

>胡宁说笑了。他其实与平常的婴孩儿没有区别,一遇不适,唯有一种表现:只能裂开小嘴,哇哇大哭。

>

>他饿了。

>

>婴孩儿的哭声,惊动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管理这座名叫大鸿胪监狱的狱吏。他叫邴吉。恐怕这个邴吉,就多半属于那种心有正义,又极富怜悯的善良同志。太子刘据含冤,基本上全地球上的人,通通都心知肚明,但就是没有一个人胆敢说出来。

>

>中国人的逆来顺受,永远都会害死那些含冤的同志。尽管邴吉也没有胆量为太子蒙冤叫屈,但是,在他的职权范围内,他还是可以照顾一下下这个还是在襁褓中的太子孙子。毕竟,太子的孙子也是皇帝的曾孙,他这样做,其实也是保护皇帝的血脉。

>

>他找了两位奶妈。

>

>邴吉运气好,这两位有奶的女人,正好就在大鸿胪监狱服刑。说来真的让人无法相信,皇帝的曾孙,竟然就是女犯人在监狱里给奶大的。因为,太子的这一案件,一拖数年不绝,刘病已居然就在监狱里,度过了他幸福的童年。

>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刘病已还会在监狱里茁壮成长。

>

>不好意思,意外出现了。

>

>那一天,已经年老体衰的刘彻生病了。其实,一个人生病了,吃药、针灸、推拿……总之休息就对了。但是皇帝生病了就不是这么回事,他还要折腾,特别是这样的伟大皇帝生病了,更是折腾得没完没了。他当然就要那些个吃他喝他用他的方士作法。

>

>我们前面就讲过,有皇帝的地方,一定就有方士,如同有大便的地方,就肯定会飞舞着苍蝇一样。道理非常简单,皇帝的心理,需要方士的迎合与满足。皇宫内堆积如山的金银,也令方士们馋涎欲滴。

>

>为了那个叫“富贵”的东东,一茬又一茬的方士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前仆后继。到汉武帝晚期的时候,他的身边就方士如群。原因非常简单,这位皇帝太想长寿,甚至是从此不死。方士们当然会迎合他的想法,因为他老人家的金银珠宝实实在在太好骗了——你只需给他随随便便编撰一个长寿的方法,再给他烤一些天知道有毒无毒的神丹妙药,就对了。而且,越是邪乎,就越是对胃,最好告诉他这些个老鼠吃了都要死翘翘的药丸,他老人家吞进肚里,一定就会长生不死。

>

>汉武帝居然吞得酣畅淋漓大快朵颐。

>

>于是病矣。

>

>为了皇帝老儿早日康复并永远健康,方士同志就不得不为汉武帝作法求仙。可汉武帝的病却依然不见好转。病情不见好转,汉武帝是会雷霆震怒滴。皇帝同志的雷霆震怒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弄不好,不仅仅就是方士个人掉脑袋,其后果,基本上就是直接灭族。

>

>时候的方士新垣平,就被灭族嘛。

>

>所以,作法后汉武帝的病居然还不好转,方士同志就得找借口了,不然就只能自认倒霉。于是,方士就看天,他当然希望可以从天上的星星月亮中,看到可以拯救自己于水火的契机。

>

>还别说,这方士精明,他还真看见了。

>

>这一看见当然不打紧,他知道,自己的脑袋可保了,自己族人的脑袋有保了。只不过,另有一些人多半就该倒霉了。这另有一些人中,刚好就包括那个还在监狱里欢度童年的刘病已。

>

>因为,这方士告诉刘彻:监狱有天子气。

>

>言下之意,不是我作法不到位,是监狱里的天子气,冲撞了天子。

>

>刘彻震怒。

>

>唉,已经年老体衰,而且还在病中的刘彻,显然就不动脑子。听了如此不靠谱儿的话,居然直接就下令:监狱里的囚犯,无论罪行轻重,通通处死。

>

>我的天啊,轻轻松松一句话,欢蹦乱跳的刘病已,死到临头。

>

>当天夜里,一个叫郭穰宫廷使者扛着汉武帝的命令,如同幽灵一般飘到了大鸿胪监狱。往日里,宫廷使者到监狱执行皇帝命令,狱官们显然就会趋之若鹜。但这一次,令郭穰大为恼火的是,他居然吃了闭门羹。邴吉拒绝开门。

>

>邴吉不开门,郭穰当然就搬出了皇帝的命令:你有几颗脑袋,竟然敢挡我执行陛下命令?

>

>呵呵,说来也有点奇怪,扛着皇帝指令,居然不敢打进去,而是在门口磨牙,这有点儿不像宫廷使者的做派。

>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邴吉的回话,也非常雷人:皇曾孙就住在本监狱,如果那一天皇帝陛下反悔了,你竟然杀了他老人家的曾孙,试问,你有几颗脑袋?你的族人又有几颗脑袋?

>

>郭穰摸摸脑袋,还的确只有一颗,现在皇上老矣,一天会下N多道让人无法理喻的指令,某一天这老人家真的后悔了,按郭家族人的脑袋算,肯定不够砍。

>

>僵持一夜,郭穰打道回府。

>

>更让郭穰大跌眼镜的是,待郭穰汇报完毕,汉武帝不仅没有雷霆万钧,似乎还刚刚睡醒,欣喜亦然,“曰”:天使之也(《汉书》语)。

>

>这话的意思是:天意啊,天意!

>

>似乎意犹未尽,索性下令:大赦天下。

>

>啊,有惊无险,刘病已躲过一劫。

>

>天下的劳改犯,也居然沾光得福。

>

>只可惜,这之前不在邴吉监狱里服役的那些劳改犯了。因为除了郭穰没有完成任务之外,那些奔赴其他监狱执行命令的宫廷使者,通通都完成了任务。

>

>也就是说,有那么一些命不大好的劳改犯,在不招谁惹谁的前提下,脑袋即搬了家。

>

>我不知道,大鸿胪监狱的一干劳改同志,是否正在暗自庆幸?至少,他们的脑袋还在脖子上自由运转。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有弄清楚,究竟是沾了皇帝曾孙之光,还是托了邴吉之福?

>

>无论怎样,刘彻的这句话说明问题,此乃天意。

>

>既然大赦天下,当然刘病已也有份,这位还没有弄懂人事的童年劳改犯,昂然走出了监狱。可他一个小小孩童,又能走往哪里去?还好,邴吉同志在一应照料哺乳的过程中,多半已与这童年劳改犯建立起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

>监狱苦闷、监狱枯燥、监狱还阴暗潮湿,有得童言童趣,自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喜悦。

>

>我们人类,其实就是情感动物,在一起待的时间太长,情感也就自然生成。从N多的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出邴吉与刘病已那种超乎常人的情感。

>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监狱,竟然是这两人情感交融的温床。

>

>邴吉很快即打听到刘病已祖母史良娣家,还有成活的成年人,于是,将刘病已送至史家抚养(吉乃载曾孙送祖母史良娣家——《汉书》语)。再后来,皇帝下诏,皇曾孙由掖庭抚养,而且确认并给予宗室登记(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汉书》语)。

>

>一不留神,刘病已就是皇家贵族。但是,不好意思,这仅仅就是一荣誉称号,可以吃饱穿暖,不过没得零花钱。我们常说,人走运的时候,门板都挡不住。好运气还在后面,那个时侯管理掖庭的最高长官(掖庭令),名叫张贺,原是酷吏张汤之子。老爸受宠于汉武帝,儿子张贺也就服务于太子。也就是说,张贺原是刘据手下,显然也曾经受恩于太子。陡见太子孙子,更是如此乖巧伶俐的孩儿,感念太子曾经的恩典,也怜悯刘病已此时的处境,思绪万千,爱屋及乌,竟私掏腰包拱其读书(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汉书》语)。

>

>刘病已聪明,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

>据说,少年刘病已向东海人中翁学习《诗经》,这孩子天生就属于那种心有灵犀的同学,不仅仅好学,而且聪慧过人,一点就通,甚至不点都通。而且特别喜欢接交朋友,周游天下,甚至豪侠仗义。遇到山野村夫,斗鸡走马无一不精。

>

>整个一个求学时期,这位英俊的少年,除了求学拜师之外,就是游山玩水,还顺带了解了风土人情,也知道了百姓疾苦,包括贪官污吏的勾当,以及吏治的得失(受《诗》于东海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汉书》语)。

>

>看起来,刘病已已经和权力无缘,既离开了皇宫,也远离了皇族。殊不知,远离了权力,其实就远离了危险。除他之外,整个太子一族被杀了一个精光光,孤立无依,不仅没有一丝一毫的外援与背景,浑身上下甚至一个子儿都没有,连贼都不惦记。如此境况,乐得混迹于社会,既了解人民疾苦,又深思为政之道,真真正正如鱼得水。

>

>呵呵,好一条漏网之鱼。

>

>欲知后事,请少待片刻,胡宁会在之后的篇幅中,徐徐道来。

推荐阅读:

生日祝福语_生日快乐英文怎么写_生日语录

【迸溅】的意思是什么?【迸溅】是什么意思?

齐的组词

标签: 第十章

更多文章

  • 汉朝社会意识的明智闪光:不贪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富贵

    汉朝社会意识的明智闪光:不贪富贵秦汉之际,陈胜“苟赋有,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以及项羽“赋有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史记·项羽本纪》)的名言,体现了不同人等对“赋有”的共同神往。&ldquo

  • 董仲舒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董仲舒

    董仲舒的思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董仲舒的思想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把儒家学说推上正宗并取得官方哲学地位的关键人物。自董仲舒以后,儒家学说便逐渐从一个思想流派而跃升为官方意识形态,董仲舒的著作至今尚流传于世的主要有《春秋繁露》、《对贤良策》。他的谋略思想形成了一个从&

  • 3.忍辱负重:冒顿修书戏辱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忍辱负重

    3.忍辱负重:冒顿修书戏辱吕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更好的把握手中的权力,吕后竟然能忍受这样的戏辱,可见吕后的深谋远虑非同一般。与匈奴的关系一直是西汉王朝前中期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早在汉朝统一中原以前,匈奴就已在冒顿单于手上统一了起来。汉初国弱,汉高祖征战一生,不曾向任何人

  • 汉献帝刘协真的写了一份衣带诏吗?曹操得知衣带诏以后为何没杀了刘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衣带

    汉献帝刘协真的写了一份衣带诏吗?曹操得知衣带诏以后为何没杀了刘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建安四年,汉献帝宠妃董贵人之父董承声称自己接受了献帝用血书写的衣带诏,诏书称让他找机会诛杀曹操,董承遂与刘备、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共谋杀曹之事。但是,这只是董承单方面的说法,这份所谓的“衣带诏”是真的还

  • 蔡伦:发明首创植物纤维纸、中国造纸术发明家的东汉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造纸术

    蔡伦:发明首创植物纤维纸、中国造纸术发明家的东汉宦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桂阳人(今湖南来阳一带),蔡伦从小就到皇官里去当太监,小黄门,后来得到汉和帝信任,被提升为中常侍,参与国家的机密大事。做过管理宫廷用品的官——尚方令,监督工匠为皇室制造宝剑和其他各种器械,因而经常和工匠们接触。劳动人民

  • 司马迁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迁

    司马迁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

  • 汉代:女追男是风俗女可提出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代

    汉代:女追男是风俗女可提出离婚,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代妇女对于个人情感生活的体验形式,与后世比较,可以说是相当幸福的。公主不讳私夫,天子安之若素,朝野亦司空见惯,贵族重臣甚至上书乞封。一些“败男女之化”的行为可经皇帝承认并合法化,上层社会也不会对此形成太过沉重的舆论压

  • 汉朝女监酷刑:戚夫人被断手足挖眼睛折磨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朝

    汉朝女监酷刑:戚夫人被断手足挖眼睛折磨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朝女监酷刑:戚夫人被断手足挖眼睛折磨死追根溯源,中国的监狱起源于夏代的丛棘,亦称“棘丛”。棘,植物名,亦称“酸枣树”,多生于山中和野外,开绿色小花,叶呈椭圆形,茎上多尖刺,秋后枝干老

  • 《汉兴八十年》第三卷 楚汉相争>第二章 汉高帝二年 公元前205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楚汉相争

    《汉兴八十年》第三卷楚汉相争第二章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第二章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第六节诡计专家楚汉相争的第二年,其实已经是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掌握了关中的他已经在争夺天下的斗争中取得了很大的优势。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南北对抗的,大部分都是北方取胜,原因大概是北方马匹

  • 5.郅都被杀:一生公忠清廉,只因得罪窦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廉

    5.郅都被杀:一生公忠清廉,只因得罪窦太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封建社会里,皇族的权利之争极为严重,为此,忠臣们屡屡成为替罪羊。即使一生忠心于国家,但最终也可能会因得罪皇族而惨遭不幸。郅都是河东大阳人,文帝时以郎官入仕,长期在宫廷护卫皇帝,景帝时郅都迁为中郎将,以直言敢谏闻名。郅都执法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