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忧公主嫁乌孙的历史故事:一生经历了三个丈夫,都是乌孙王

解忧公主嫁乌孙的历史故事:一生经历了三个丈夫,都是乌孙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732 更新时间:2023/12/22 22:45:12

解忧公主嫁乌孙的历史故事:一生经历了三个丈夫,都是乌孙,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解忧公主是西汉时楚王刘戊的孙女,她在细君公主去世后,为了维护汉朝和乌孙的和亲联盟,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乌孙国。

>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西域最远的乌孙国客人来到长安,上书汉廷为乌孙王求娶汉家公主,以此延续乌汉联盟,垂怜大王失去细君公主的悲痛,爽快地答应了乌孙的请求。为了维护祖国统一,粉碎匈奴鲸吞中原的欲望,汉武帝决定派楚王刘戊的女儿解忧公主远嫁乌孙王。

>

>诏书就是皇帝的命令,谁也不能违抗,解忧一家含着眼泪跪拜接旨谢恩;才女佳人的解忧即将奔赴西域,她并不畏惧和亲公主肩负的重任。此去九千里的漫漫征途何其遥远,此一去五十年的岁月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解忧公主如鹤翔蓝天一样奋力展翅,其中的悲欢离合又有多少人怜悯动情?

>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亲自为解忧公主送行,庞大的送亲队伍,车轮滚滚,鼓声阵阵,旌旗猎猎,彩衣飘扬。汉朝的随嫁人员多达数千人,既有宫娥才女、乐工裁缝,也有技艺工匠、护卫武士,陪嫁物饰之丰富更是炫人双目。

>

>雍容华贵、风姿绰约的解忧公主在一辆华丽的马车里,她凝视着窗外巍峨的山峰,险峻的古道,雄浑壮美的戈壁滩,天空中盘旋长鸣的雄鹰,这一切引起了她无穷的伤感和遐想,她掏出手帕不停地擦拭着腮边的泪水。

>

>翻过了一山又一山,走过了一水又一水,一路日夜兼程,跋山涉水,冲散了狼虫虎豹的侵袭,击溃了沿途流寇的抢劫,战胜了缺水断粮的威胁,从一座座群山环抱的深谷走出后,眼前的奇景令众人眼前豁然一亮。

>

>迎接解忧公主的地方在乌孙的夏都特克斯草原,那里的风光秀丽迷人。雨过天晴的山色空明透亮,蓝天上祥和的白云相依相偎;丰盛的牧草此起彼伏扬波欢歌,叮咚作响的山泉悠然如琴。一道彩虹飞架在层峦叠翠的山峰上,河谷里的百鸟啾啾欢唱也来迎亲。

>

>硕大华丽的蒙古包门外,乌孙的王公贵族们伸长了脖子翘足远眺;公主的专车被欢乐的人们前呼后拥,迎亲的队伍足有十里之长。当公主莲步迈出车厢的那一霎那,娇美的容貌好似鲜艳的桃花令晚霞羞惭的匆匆落下;乌孙王和她结臂并行的时刻,公主那温柔的举止如同和煦的春风,幽娴的神态胜似天鹅的姣姿。

>

>喜筵达到高潮时,君臣和牧民在一堆堆篝火旁载歌载舞。乌孙人的风情歌舞热情奔放,汉家儿女的歌舞更是大放异彩。公主应邀向大家展示才艺,两支古朴典雅的《幽兰》、《白雪》名曲,美妙的引诱凤凰飞临;公主的贴身侍女也离席献艺助兴,精湛的剑舞恍如银蛇飞动,舞剑的人却身轻似燕。乌孙的臣武将门都目不斜视,个个张大嘴巴发呆;四处的欢歌笑语不绝于耳,大王的新婚里牧民们通宵庆贺。

>

>公主初到乌孙时嫁给军须靡,岑陬是他过去的官号,位居右夫人的解忧公主遇到两个大难题,一是多年没有怀孕遭到冷落,匈奴公主自然十分开心;汉朝与匈奴的战事多有失利,乌孙王军须靡又因病去世。解忧公主和匈奴公主都依照乌孙国的习俗改嫁给了号称肥王的翁归靡,二是解忧公主始终位居右夫人的不利地位,始终处在亲汉派和亲匈奴派的矛盾冲突,和宫廷王位争夺战的险象环生的逆境中,忍辱负重的解忧公主志向坚定,极力维护汉朝和乌孙的联盟,致力于乌孙国的兴国之路,一点一滴的苦心经营,站稳脚跟。

>

>解忧到乌孙国后,积极参与政事,致力于兴国安邦的事业。她经常不辞辛劳的到各个部落中视察民情、访贫问苦;每逢国中发生了山洪、寒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她都毅然奔赴前线,与各族牧民并肩战斗抗洪救灾;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和发展农业的活动;她还积极支持贤臣的建议,说服乌孙王和乌孙长老们,开通了乌孙通往大宛、康居和塔里木城邦诸国的通商口岸。在她改嫁翁归靡以后,乌孙的经济发展很快,官办的商业和民间的自然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那真是财源滚滚,挡都挡不住,乌孙和四邻国家的和睦关系胜过以前。天山南北都留下了她友好往来的踪迹,各国民众翘起大拇指赞颂她:汉家公主的美貌赛过天鹅,爱民如子的美德天下传颂;乌孙国走出了一条济世安邦的兴国之路,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如同太阳升到正午一样。

>

>就好像苍天有眼洪福降临,也是解忧公主和乌孙王翁归靡的爱情结晶,他们先后生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不仅共享天伦之乐,还为乌孙国和汉朝的结盟谱写了暂新而辉煌的历史篇章。解忧公主的子女多才多艺,都为乌孙国的兴旺发达和西域各国倾向汉朝、反抗匈奴贵族的奴役,谋求和平共同发展做出了无私的贡献。

>

>解忧公主一生经历了三个丈夫,都是乌孙王,直到年过七十岁时,上书给汉朝皇帝陈述思乡之苦,请求把自己的遗骨埋葬在故国,看后很感动,下诏让她返回故国,并派人护送。于是解忧公主于甘露三年(公元50年)回到汉朝,此时跟她离开时已有五十年了,天子怜悯她的境遇,在她回到长安的时候,还亲自出城迎接解忧公主的归来。每逢上朝,解忧公主的礼仪待遇和正宗公主一样。她死后,有三个子孙留在汉朝为她看守陵墓。

推荐阅读:

孙中山有5个妻子,其中2个是日本人

演绎的意思

思念家人的诗词死去元知万事空

标签: 都是

更多文章

  • 刘邦与其老婆吕雉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

    刘邦与其老婆吕雉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邦与其老婆吕雉的故事想当初,吕后嫁给刘邦,那就是孔雀女嫁了凤凰男。这婚姻,先天性险象环生。吕后原名吕雉,她老爸吕公是当地有名的乡镇企业家、大富豪,沛县县长的儿子想娶吕雉,吕公都拒绝了,WHY?人家女儿要嫁大人物好不好?而刘邦当时的条件呢,跟罗玉凤有

  • 女人强势时代:汉武帝在女性裙钗下登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裙钗

    女人强势时代:汉武帝在女性裙钗下登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女人强势时代:汉武帝在女性裙钗下登场乐府是中国的古老民歌。在汉代乐府中,我最喜欢《日出东南隅行》。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

  • 霍去病的父亲是谁?霍去病的母亲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父亲

    霍去病的父亲是谁?霍去病的母亲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保家卫国,驱除外敌,可谓名将辈出。霍去病绝对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将领之一。这位天才名将,17岁被汉武帝重用,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即能建立功勋而勇冠三

  • 东汉帝后陵寝之汉章帝刘炟敬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陵寝

    东汉帝后陵寝之汉章帝刘炟敬陵,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考之图籍,有徵云尔。袁崧《全晋文·后汉书章帝纪赞》:孝章皇帝宏裕有余,明断不足,闺房谗惑,外戚擅宠。惜乎!若明、章二主,损有余而补不足,则古之贤君矣。三、史料中有关敬陵的记载《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第三》载:“(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帝崩于章德前

  • 第一节 吴王带头来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王

    第一节吴王带头来造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权利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用的不好,就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害。只有能收回的权利才是可靠的,争天下的时候需要放权,重用人才,治天下则需要收权,使自己处在有利地位。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国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诸侯发动了一次大

  • 汉代体系化赋税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赋税

    汉代体系化赋税制度介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代的赋税制度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它是自春秋晚期以来至秦代出现的封建性赋税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在制订赋税制度时,既吸收了以前的赋税制度的基本内容,又顾及了汉代初期的现状。制订了具有新内容和新特点的赋税制度,为恢复和发展生产,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朝廷政权

  • 建安七子之首是谁?建安七子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建安

    建安七子之首是谁?建安七子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建安七子之首是谁?建安七子简介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

  • 汉灵帝:我是被人用刀架着脖子上贼船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我是

    汉灵帝:我是被人用刀架着脖子上贼船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你还别说,我虽有无能、怕死之嫌,但那年头还就有不爱命不怕死的。他们刀架在我脖子上我能不听他们的嘛!否则我还有命在么,历史上还有汉灵帝这一说么。不牛逼的可能还就是我这个做皇帝的。有人说我是个无能残暴又荒淫的皇帝,是历史上一个大烂人。应该打

  • 汉成帝刘骜生平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他是

    汉成帝刘骜生平简介他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成帝刘骜生平简介他是怎么死的?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来讲真的太重要了。汉成帝刘骜就是封建悲剧婚姻的结晶,从小爸爸不爱,要不是丞相史丹在汉元帝面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他差点就当不上皇帝。汉元帝刘奭是个文艺青年,多才多艺,性格柔懦,放在

  • 汉朝时期的中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

    汉朝时期的中朝是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朝时期的中朝是什么?汉武帝时,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汉朝时期的中朝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中朝?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